A. 墨水是谁发明的
是钢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它是在19世纪初发明的。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版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权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
在早期的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否则墨水就流不出来了。这样写起字来当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毛细管笔。
蓝墨水的发明在19世纪初,发明人是英国的韦奇伍德。
B. 墨水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对于墨水的起源,权威的《大英网络全书》采用了这样的说法:“书写墨水大约从公元前2500年起就有了,用于古埃及和中国。”这说法有着考古学上的依据,是经得起推敲的。
今人根据对存世的写在古埃及纸莎草上的文字墨迹的分析,知道古埃及很早就使用墨水了,他们制造墨水的原料是炱和水。可是,炱不溶于水,因此他们在使用这种墨水时要经常摇晃墨水罐,写字很不方便,字迹也不清楚。后来,有人想出在墨水里掺进树胶,墨水变稠了,炱就不易析出来。
也许是中国的植物和矿物品种要比埃及来得丰富的缘故吧,古代中国人虽然也使用烟炱制成的黑墨水,但同时还使用一些植物或矿物制成的彩色墨水。如用茜红制成的红墨水,用靛蓝制成的蓝墨水,用赭石(即赤铁矿)制成的红墨水等。
在中国人制作彩色墨水的种种原料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朱砂了。这是一种绯红色的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古时帝王常用朱砂配成的红墨水在奏章上作批示,称为“朱批”。以后这习惯传到民间,书评家在评校书籍时也往往用朱笔。现在,教师批改作业一般都用红笔,或许就是当年这种习惯的延续。
不过,炱也好,红赭石也好,朱砂也好,由于它们不溶于水,所以尽管在配制时可加上胶水,但也只适合毛笔等吸水量较大的笔书写,并不适用于西方后来发明的鹅毛笔、蘸水钢笔等的书写,而茜红、靛蓝等虽然可溶于水,但颜色容易褪去,日久字迹变淡,甚至会完全看不出来,也同样的不合适。
显然,随着笔的进化和对书写要求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发明一种既容易书写,又不易褪色的墨水来。100多年前,英国的利·斯蒂文森有了这个发明欲望。
斯蒂文森是英国普雷斯顿一位药剂师的儿子,由于父亲职业的关系,他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斯蒂文森观察到一个有意义的现象:鞣酸遇到铁离子会生成一种黑色物质,如未成熟的苹果中含有较多鞣酸,用铁制小刀剖开后往往在剖面上或小刀上会有黑色显现。斯蒂文森试着提取了一些鞣酸,将它与氯化铁溶液作用后,果然生成了颜色乌黑的黑色物质,而且,这种黑色物质可以牢牢地黏附在纸上,永不褪色。
那么,是不是将鞣酸与氯化铁溶液混在一起就能制成墨水了呢?
“还是不行!”斯蒂文森轻轻叹了口气,一仰身,躺在了床上。因为这种黑色物质就是鞣酸铁,它并不溶于水。也就是说,这样配制出来的墨水与炱配制的几无两样。斯蒂文森并未中止他的发明探索,他身体躺在床上,脑中却在进行理性的思索。
那一段时间,老斯蒂文森——他的父亲,对儿子的行动实在不明白:他常常躺一会儿,又翻身起来摆弄各种试剂,然后再叹口气躺到床上去……
如此这般,不知折腾了多少日子。终于,在19世纪中叶的一天,斯蒂文森来到父亲面前,拽起他就跑:“父亲,我成功啦!”
面对桌上一瓶有着浅浅的淡绿色的液体和一些写着淡淡字迹的纸片及一些有着黑色字迹的纸片,听着儿子兴奋的叙述,老斯蒂文森明白了:儿子这些日子的折腾有了成果。
原来,斯蒂文森想到,虽然鞣酸铁不溶解于水,无法使用,但鞣酸亚铁却能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的,如用酸性鞣酸亚铁溶液作为墨水来书写的话,那么虽然它写出的字迹很淡,可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变成黑色的鞣酸铁,字迹就越来越深了。
不久,斯蒂文森发明的这种墨水就在市场上出现了,它是用含丰富鞣酸的植物五倍子,加上硫酸亚铁和胶水配制的。以后,为了克服这种墨水书写时不够清晰的缺点,在人造染料发明之后,人们又在墨水中掺进点蓝色染料,这就成了今天我们仍在使用的蓝黑墨水了。用它写出来的字,刚开始时是蓝色的,这是蓝色染料的颜色,过了一段时间,无色的鞣酸亚铁被氧化成黑色的鞣酸铁,字迹就变黑了。
随着化学技术的进步,墨水品种已非常多。不过,除黑色的碳素墨水外,几乎都是以可溶性合成染料作为惟一着色物质的,它们的化学稳定性较差,时间长了还是会褪色。所以,人们最欢迎的、最常用的,还是以斯蒂文森的发明为基础的蓝黑墨水。
C. 古代的墨汁是怎样发明的
传说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擅长诗画的人,他名叫刑夷。一天,刑夷在河里洗手时,看见河面上漂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他怀着好奇心捞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尚未燃尽的松炭,他便又随手丢进了河里。
刑夷突然发现,自己一双刚刚洗干净的手染上了一道黑黑的颜色。刑夷不禁思忖道:“松炭既能染色,是否可以用来写字呢?”刑夷赶紧追到了下游,他重新把那块松炭捞了起来。刑夷把松炭带回了家,然后用砖头将它捣碎,研成粉末。
妻子王氏把一碗麦粥端到刑夷面前,说:“你干什么呀?快吃饭吧!”,刑夷朝麦粥望了一眼,他灵机一动,捧起黑粉末,“哗”地撒在瓷碗中。王氏惊讶地说:“啊呀,你疯啦!”
刑夷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拿起筷子,朝碗里蘸了几下,朝墙上划了几下,墙上出现了一道道黑色的痕迹。刑夷高兴地叫了起来:“哈哈,我找到写诗作画的材料啦!”从此刑夷便用松炭粉末调成的液体写诗作画,这种液体就是最原始的墨汁了。
D. 墨水是怎么发明的
蓝墨水的发明在19世纪初,发明人是英国的韦奇伍德。最早的墨水有使用金属、胡桃壳或种子制作的染料或使用鱼、章鱼等海生动物的墨汁。中国的墨是碳墨。
E. 墨水是谁发明的
墨水发明人是英国的韦奇伍德,如果说的是中国的砚台的话,发明人就不详了,砚台是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出现的
F. 是谁发明的墨汁
墨是用来书写或绘画的黑色颜料。我国使用墨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甲骨文中我们就发现了墨书。正式的墨出现在西周时期,《述古书法纂》记载,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先是用漆和木炭或石墨,后来人们用松烟代替石墨。自汉魏之后,制墨技术日臻发达,墨如黑漆,其色黝亮,其香不衰。此后,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制墨家。
最早见于记载的制墨家是三国魏的书法家韦诞(字仲将),世称“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到了唐代,奚超和奚廷圭父子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人方法,创造了捣松和胶等技术,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到了宋代又有著名的墨工张遇、潘衡、叶茂实等。
明代的制墨业多集中在皖南地区,形成两大派系、其中一派以程君房、方于鲁为代表,程君房创造了“漆烟”制墨法,方于鲁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九玄三极墨”。另一派以汪仲山、邵松之为代表,汪仲山是“集锦墨”的创始人,使墨除了实用外,还成了有高度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清代制墨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奄、胡开文四大家。
墨的种类颇多,名称繁杂,以制作原料为名的有“油烟经、松烟墨、油松墨、朱砂墨、选烟墨、特烟墨等,最有代表性的是“松烟”、“油烟”两种。松烟制作历史悠久,油烟后来居上。
松烟墨是以松枝烧烟配制,乌黑而无亮光,胶轻质松,渗化力强。我国古代多用此墨作书画。松烟取材易,价格较油烟便宜。
油烟墨是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和以麻油、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油烟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特别是乌黑发光。因桐油烧烟成本高,烟细而重,价格较松烟贵。
墨以胶水为上,胶重则窒笔。质量上乘的墨分量重,胶轻烟细,乌黑而透紫光、上砚无声,磨过的端面平光如镜,无孔点。
使用墨锭时,在研墨方面应注意研墨的力量、墨身和磨行的方向、注水量三项内容。即研磨用力要均匀,轻移慢行;墨身与砚面保持垂直,磨行成圆形.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注水宜少,随研随添,以浓度适宜为止。墨锭研完后,应擦干保存。如长期立在砚上或泡在墨汁中,会导致墨与砚粘连,而伤砚毁墨。
现在书画墨汁生产进步,市场上多有销售,取用方便。北京“一得阁”出品的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质地优良,墨汁细浓而有光泽,气味清香,耐水性强,适于拓裱.宜于书画。
如果使用瓶装墨汁,要注意在使用时轻轻摇动,使瓶内墨汁上下浓淡均匀。
不管使用墨锭或瓶装墨汁,均忌偏浓偏淡,太浓则容易滞笔,笔毫不能挥洒自如;太淡则容易漫漶,字无神采。
G. 墨水的是谁发明的
《述古书法纂》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可见周宣王时就已有墨。
传说古代在没有墨的时候,写字和画画很不方便。周宣王时,有个叫邢夷的人很擅长绘画。一次,他因为弄脏了手,来到附近的小河清洗,正洗手时他看见旁边有一块乌蒳八黑的东西,好奇的捡起来一看,发现是块松炭,然后就给扔了回去。
他不经意的看到自己的手,噗…笑了出来,没想到刚刚洗过的手更黑了。他心里想,松炭可以把我的手染成黑色,那就应该能用它来写字和画画。邢夷随手就捡起松炭带回家了。
邢夷回到家里后,很快就把松炭磨成粉末,再加了一些水,但是怎么也凝聚不起来,他左思右想都没想到好办法,就在这时,他的夫人因为叫他吃饭他没听见,所以索性把糯米粥端到面前让他享用。
邢夷好像半醒似的双手拿着松炭末,全都倒进粥碗里,忽然间碗里马上变成了黑糊糊的半固体状了。邢夷看到之后,很高兴的将碗里的东西再作搅拌。这时,邢夷发现夫人的袖口上有块地方特别乌黑。
邢夷问夫人:“这片乌黑是怎么回事?”夫人一看:“喔!这是刚刚在灶炉下做饭时碰到的锅灰!”说完,就用手拍来拍去,但怎么也无法处理掉袖子上的脏东西。
这回,邢夷又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锅灰可比我检来的松炭更黑,粉末也更细,用它来写字是最好不过的了”。
邢夷便把锅灰弄下来再跟水一起搅拌,用筷子蘸了些,就在墙上画了几笔,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墨汁。
虽然邢夷发现了这样可以方便写字,但它却携带不便。邢夷就用之前的办法把糯米熬成粥,和松炭及锅灰混合着搅拌,再经过揉搓后变成方条,然后拿去晒干,要用时只要再加一点水磨一下,就可以用来写字和作画了。
邢夷刚开始把这个墨条取名为“黑土”,又觉得不妥,便把“黑土”两字合为一起单字“墨”,历史称这为“邢夷墨”,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块墨了。《述古书法纂》有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指的就是这个。
H. 墨汁是谁发明的
我发明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