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威力加强版战国策

创造威力加强版战国策

发布时间:2021-08-04 03:31:17

Ⅰ 战国策有什么著名篇目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今本共33卷:

战国策卷一 东周
战国策卷二 西周
战国策卷三 秦一
战国策卷四 秦二
战国策卷五 秦三
战国策卷六 秦四
战国策卷七 秦五
战国策卷八 齐一
战国策卷九 齐二
战国策卷十 齐三
战国策卷十一 齐四
战国策卷十二 齐五
战国策卷十三 齐六
战国策卷十四 楚一
战国策卷十五 楚二
战国策卷十六 楚三
战国策卷十七 楚四
战国策卷十八 赵一
战国策卷十九 赵二
战国策卷二十 赵三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四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一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二
战国策卷二十四 魏三
战国策卷二十五 魏四
战国策卷二十六 韩一
战国策卷二十七 韩二
战国策卷二十八 韩三
战国策卷二十九 燕一
战国策卷三十 燕二
战国策卷三十一 燕三
战国策卷三十二 宋卫
战国策卷三十三 中山

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评价
[编辑本段]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Ⅱ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如苏秦始以连横之策劝说秦王并吞天下,后又以合纵之说劝赵王联合六国抗素。他游秦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是他感慨道:
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作者以欣赏的笔调,描绘了苏秦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值得赞赏,但在当日的历史条件下,原本受贵族压抑的平民的心理就是如此,这样写比虚假的说教更富于真实性。
另一方面,由于策士以一种比较自由、可以择君而辅之的身份,在当时的政治与外交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战国策》又主要取材于策士著作,故书中对士的个人尊严和个人作用,给予强有力的肯定。《齐策》中记颜斶见齐宣王,王呼:“斶前!”斶亦呼:“王前!”他还滔滔不绝地论证了国无士则必亡,故“士贵耳,王者不贵”的道理。《秦策》中赞扬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却使得“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这当然是夸大的,但这夸大中显示了策士们的自信,也是平民中优异人物的自信。
《战国策》还热情讴歌了多位义侠之士的豪情壮举。
“侠”也是一种游离于统治集团、不受权势拘勒的人物。他们以自身的标准、个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重义轻生,感情激烈,显示出具有平民意味的道德观。所以“侠”总是为放任不羁的人们所喜爱。
总而言之,《战国策》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出战国游士、侠士这一类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人物的思想特征,不完全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说话。由于《战国策》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当然从历史学的眼光看这是缺陷),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从文学上看,《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左传》也是以文采著称的,但两者相比照,可以看到《战国策》的语言更为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抵是简笔的勾勒。
如前面举出的重耳向怀赢陪罪的例子,虽然也能传神,毕竟过于简单。而《战国策》中,如《齐策》写冯谖,一开始,描绘他三次弹铗而歌、有意索求更高物质待遇的奇特行为,初步刻画了他的不同凡响而又故弄玄虚的性格。接着,展开了“冯谖署记”、“矫命焚卷”、“市义复命”、“复谋相位”、“请立宗庙”等一系列波澜起伏的情节,将这位有胆识、有策略、有手段,同时也是恃才自傲、多辞善辩的“奇士”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著名的《荆柯刺秦王》一篇,更是精彩纷呈,激动人心。易水送别的一节这样描写: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这段描写力极强。文章大师司马迁作《史记·刺客列传》,对有关荆轲的部分,也大量抄录了《战国策》的原文。“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美名,也由此传闻天下。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由于《战国策》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正是体现了战国时代活跃的思想氛围。它对语言艺术的重视,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都受到《战国策》辞采华丽、铺排夸张的风格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人物形象,也是在《战国策》的基础上更为向前发展。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它的作者不可考,有人疑出于蒯通。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遂相沿至今(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一部分,经文物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共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万行,一万一千多字,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十一章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体相同。另十六章,是佚书。这部大约编成于秦汉之际,类似后来刘向重编许多纵横家言为《战国策》所根据的一种被埋没的纵横家言的辑本。其中佚书为司马迁、刘向所未见,为战国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春秋以来,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无不渴望解甲息兵,恢复和平统一生活。诸侯中的强大者,都想“并天下,凌万乘”。所以战国末年,秦齐二国皆各自称帝。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地势形便”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那就是说,胜负的最后关键并不完全决定于军事,而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政治的巧妙运用。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而其时许多谋臣策士的游说和议论,也是春秋时代行人辞令的进一步发展。
《战国策》所写的人物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有不少是追求个人功名富贵的利己主义者,例如苏秦起初本是以“连横”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乃转而以“合纵”说燕赵。陈轸先仕秦而后仕楚,既仕楚而又贰于秦,朝秦暮楚,立场不定。但也有排难解纷而无所取的“天下之士”,如鲁仲连的义不帝秦。也有意在收买人心、焚券“示义”的冯谖(齐策四),虽然他是为统治阶级效劳,却也替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也有敢于反抗强暴,蔑视王侯的义侠和高士。如唐且的“布衣之怒”(魏策四),颜斶的直叱“王前”(齐策四)。而后者更反映士的地位的提高和民主思想的抬头。此外书中还从侧面揭露统治阶级女性固宠的斗争和宫闱的丑行,如郑袖的谗害魏美人(楚策四)、秦宣太后欲以魏丑夫殉葬(秦策二)表现了她们的阴险与无耻。以上这些虽然只作客观叙述,但也反映了战国时代各种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最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苏秦说赵王(赵策二),张仪说秦王,司马错论伐蜀(并秦策一),虞卿斥栲缓(赵策三)等,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策士们估计形势,分析利害,往往细致准确。如苏秦劝薛公留楚太子,分析它有十个可能的结果(齐策三);齐索地于楚,而慎子告襄王三计并用(楚策二)。虽然《战国策》记述事件的后果不尽可靠,但作为纵横家论事的本身来看,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
其次是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如苏秦说秦不行及相赵归家,前后颓丧和得意的情状,以及庸俗的世态人情(秦策一),鲁仲连的俶傥奇伟,慷慨慕义,“不诎于诸侯”的精神,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特别是燕策中用全力写刺客荆轲,是一篇完整的侠义故事。例如易水送别一段:
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在一种悲壮淋漓的气氛中,把一个怒发冲冠、沉毅勇决的英雄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
至于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譬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增强论者的说服力,甚至有时还可以节省文辞。如江乙以狐假虎威对楚宣王(楚策一),苏代以鹬蚌相持说赵惠王(燕策二),苏秦以桃梗和土偶谏孟尝君(齐策三),庄辛以蜻蛉、黄雀说楚襄王,汗明以骥服盐车说春申君(并楚策四)等,入情入理,也是一个特点。特别像邹忌讽谏的方法更为巧妙。他拿亲自体验的生活琐事来启发齐王,小中见大,步步进逼,使齐王感到四面八方被陷臣包围的危险,不得不下令大开言路。邹忌的生活体验可能是事实而非虚构,但借来作为一种增强说服力的手段,依然带有寓言意味,可谓别开生面。

Ⅲ 战国策哪个版本好

有的。一般贵点、

好的古籍书、
1 中华书局
2 岳麓书社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qid=1250990870&ref=SR&sr=13-1&uid=478-9675166-1851509&prodid=bkbk721639 这个便宜点,很不错。
3 上海古籍出版社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qid=1250990770&ref=SR&sr=13-3&uid=478-9675166-1851509&prodid=zjbk479368 这本很好,不过贵了点、
也可以买本没注解的,再到网上下载带注解的电子书。不懂就翻来看,自己能看懂的最好、看多了就懂了。这对考试帮助更大哦、
建议你到卓越上面买,主要是考虑到书比较齐全。另外买这些书一定要看准是那间出版社的。好的出版社同一般的出版社差别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这些古籍文献之类的书。

Ⅳ 《 战国策》 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原文的话主要看各出版社,我看的不多,一般人家认为中华书局第一,上海古籍第二,但是我认为上海古籍不好,它自己不解释,只有鲍彪和吴师道的注释。
中华书局总体方面是最好,但是它有一个缺点是武断,就是战国策文流传到现在,很多地方原文都是各种说法不一,中华书局选的基本是对的,但是它不会告诉你,这里哪个字,原版是另外的字。金正炜和鲍彪的版本有很多原文改字意见。
如果你准备只买一本,只看一遍,建议中华书局
缪文远的新校注就会比较写清楚哪里的哪个字,谁的版本作其他字,但是没有全文解释。
缪文远的考辨没有原文,只是告诉你哪一篇,根据其他注家,大概在什么时间
金正炜的原文和注释挤在一起还是竖版,很不好看。
个人认为,鲍彪和姚宏的版本如果字不同,大多数情况鲍彪版本是对的,但是他偶尔错一个,别人就要批评他乱改。毕竟他有时候是画蛇添足。
郭人民的很不好
当代世界出版社没有原文,前言也是废话。内蒙古文化出版社还行,少了一些篇章。有一些地方比中华书局好,就是会告诉你这里的字在其他版本里是什么字。
鲍彪和吴师道的版本是按国别重排顺序的,有些还和原本排序不同。
要看你是怎么看
如果你想按照时间顺序看,柯镇昌和邵炳军的战国策文系年注析把战国策一篇篇都打乱了,然后重新根据时间排列,但他们的时间不一定对
何建章的解释比较全,如果PDF很多地方要翻到前面看。
诸祖耿的呼声很高,纵版竖排,不习惯。
朱本军的政治游说有地图,还有背景介绍,还夹带很多他认为的中美对抗,个人认为他错误很多,基本功不扎实,但是很有启发性。
徐氏春秋只有软件和录频,主要介绍每一策的时代背景,国际形势,时间判断过程,只翻译游说部分还补充一些,要自己视频点暂停看,错别字多,原文显示不全,文意不解释,适合手里有战国策,想要了解战国每篇游说和背景的。

Ⅳ 《战国策》流传版本有哪些

《战国策》的版本大致有两个系统。南宋初年,剡川(今浙江嵊县)姚宏校注此书,态度谨严,忠于原作,书成于绍兴丙寅(1146),不久就有刻本。此本在清代经黄丕烈影写复刻,收入《士礼居丛书》,流传极广,今通称姚本,其中包括东汉高诱的残注和姚宏的续注。和姚宏同时,缙云(今浙江缙云)鲍彪也为《战国策》作注。鲍氏改动原文,重新编次,受到后世许多人的讥评。元代吴师道撰《战国策》注,对鲍注订误补缺,释疑解滞,甚便读者。《四部丛刊》初编曾把吴书的元至正十五年(1355)刻本影印收入,其他的重刻本流传的也很多。此本今通称鲍吴本。此后,中外学者研究《战国策》的不少,或零篇短札,或巨制宏文,各有所获。近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诸祖耿有《战国策集注汇考》,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Ⅵ 请问各位《战国策》以下三个版本哪个更好(学术研究之用)

我看到知乎说战国策集注汇考 有各种评论,然后别人评论他的评论又重复一遍
范祥雍的我只看过竹书纪年,感觉比较难学

Ⅶ 关于战国策

12

《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

Ⅷ 《战国策》哪个版本最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yoki sunny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7382807/answer/47390472
来源:知乎

如果是一般的兴趣爱好者,不要求太专业的话。推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出的《战国策》(共2册)缪文远, 缪伟, 罗永莲等做的注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12年版。定价为:79元。平时各大网站(如卓越、当当)上的价格在6折至7折之间,特殊的日子(如双十一,双十二,开学季等)会降到5折左右(但不会低于4折)。
特点:简体中文,文白对照。方便文言文功底不深者阅读,对字词的解释也比较准确。

如果是特殊专业需求(如古代史、文献学、国学、古代文学等专业)或者古典文化狂热爱好者。那么本人强推这两本:

诸祖耿的《战国策集注汇考》,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年7月第1版。特点:繁体竖排,收集了各家注解加上诸祖耿其本人的注解。以前是研究《战国策》的学者所必不可少的注释版本。这个版本本人只收有电子版,并没有收藏此书。当然对市面上是否能过购置到不太清楚。《战国策集注汇考》这本书凤凰出版社还在2008年出版了简体字版本的,定价180元,平时应该120至150元之间就可以购置到了。(但是本人不喜凤凰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或许是因为是简体的吧。)
范祥雍整理汇编的《战国策笺证》,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点:繁体竖排,同样收录了各家注解。另外也有作者的考证见解。这本书和上本诸祖耿所注疏的差异:a、所引的注疏部分不同(大部分一致);b、作者自己的见解定有部分不同;c、两个作者《战国策》修订参照的版本不同。这本书的注疏应该是精审,专业学者必读,非专业者也可以看看。这个版本发行了精装和平装两个版本。精装定价:160元;平装定价:156元。这种书的入手价一般不会比定价低太多,平常价格一般在8折左右。如果看到6至7折且急需,就可以入手了。当然特殊的日子会比较便宜一些。本人的是在大约4.8折时入的,近几年应该没有这样的价格了。
这本书还有个中华书局出的精选版的,是选取《战国策》其中的内容,不推荐。
注意:国学经典内容往往难懂,往往学术水平不到的人对此注释会出现许多、重大失误。希望题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版本,在快乐中阅读。
当然如果题主认为这个价格还贵的话,推荐在网上找这本书满意注解的电子版本,然后打印应该会省三分之二的钱,笑~~

Ⅸ 《 战国策》 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题解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体例
今本共33卷:
东周策1卷
西周策1卷
秦策5卷
齐策6卷
楚策4卷
赵策4卷
魏策4卷
韩策3卷
燕策3卷
宋卫策1卷
中山策1卷
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评价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研究参考书目
• 熊宪光,《战国策研究与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 ISBN 753660020
• 孟庆祥,《战国策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统一书号:10093•701
• 王守谦,《战国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ISBN 722102444
• 朱友华,《战国策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 赵丕杰,《战国策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 蓝开祥,《战国策名篇赏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
•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 ISBN 710100622
• 何 晋,《战国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ISBN 730105101

看看去吧~~~
祝愉快^_^~~~

Ⅹ 战国策的版本

北宋时,曾巩奉旨“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并加以校补,以成今《战国策》三十三篇,非复旧本,清学者多疑伪,古《战国策》早已亡佚,今本是取自《史记》之伪本。姚宏、鲍彪、吴师道皆有注本。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阅读全文

与创造威力加强版战国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