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逛花街是怎么创造的

逛花街是怎么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8-03 21:13:58

① 花市的由来是什么

广州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汉代的广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已引入海外各种花卉,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著名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这时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种植已很普遍,并开始出现花卉的买卖市场,当时广州卖花姑娘以彩绳穿起各种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游人。清代中叶,广州已形成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广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北京路财厅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广州“花城”的美誉名副其实,在国内城市中,这一别称和美誉也仅广州独有。花市至今仍延绵不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广州的迎春花市越办越大,已分别在8个市属区举行,形成了花街总长数十里,几百万人同游花街的壮观景象。“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广州儿童歌谣行花街形象地唱出了广州家家户户逛春节花市的盛况。 吃完团年饭,内地人的节目恐怕基本上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广州人则举家游花街,人们置身于欢乐的花花世界中,赏花、品花、买花,在花街中徜徉漫游,享受着一年一度与群芳同在的美好时光。难怪不少外地人舍弃了合家欢聚的机会,留在广州过年;许多人专程千里赶来,也都想一睹广州花街的芳容。 有一首诗是这样形容广州花街的:“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 广州有一个区叫“芳村”,区内有一条街叫“花地”,芳村以花闻世,素有“岭南第一花乡”的美誉。今天芳村仍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花卉产区和全国著名的花卉集散地。 广州人爱花、养花、赏花、赠花的传统和情趣。直接带动了广州的花卉产业。广州目前已拥有花卉种植面积近10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这些指标均超过上海、昆明、北京等国一花卉大市。广州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主产区,全国盆栽观赏植物的生产、供应中心,全国花卉主要集散地和进日花卉的调运中心.广州的花卉贸易居全国第一。广州花卉价格左右着全国的价格。芳村花卉博览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巾心是全国最知名的花卉市场。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要专门领略一下花城特色,首先要早上5时去芳村的花市天光墟;再到增南路看沿路的几十个园艺花圃和花卉博览园;参观白云山的云台花园以及西苑盆景、兰圃和各公园的花卉展览。每年春天的木棉花开时节,一江春水绿,两岸木棉红,十丈木棉花灿烂,珊瑚吐艳红遍天,又见花世界、红海洋,令人赞叹不已。每年春节举办的迎春花市,是花城所独有的,不可不看。秋天的菊花展和元旦花车游行也颇具特色。 补充:迎春花市介绍 广州的迎春花市,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每年的迎春花市,分别在广州市的八大花街举行,一是越秀区的西湖、教育路花市;二是东山区的大沙头三马路花市;三是荔湾区的荔湾北路花市;四是海珠区的江南西路花市;五是天河区的体育中心花市:六是黄埔区的大沙地花市;七是芳村区的花地花市;八是白云区的新市大街花市。广州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次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 广州的花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广州独有的传统民俗。这与广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不无关系。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7℃,年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广州地区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繁花似锦,素有“花城”之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各种花卉的成长提供了极佳的生长条件。 广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文明历史。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历来交通贸易十分发达,万商云集,经济繁荣,是一个鲜花需求量很大的市场。早在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看见岭南人士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广州人都是“彩缕穿花”的人。相传在五代十国的南汉时代,南汉王的宠姬素馨是珠江南岸庄头村的种花女,进宫后还一直爱好种花。王姬的爱花,带动了王宫贵族的好花,进而又带动了百姓们种花养花,并形成岭南地区的民风。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王姬,就把岭南特有的一种茉莉花称为素馨茉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贬谪岭南时,非常惊叹这里的景色,挥笔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如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的诗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花文化已经在岭南的历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促进了鲜花种植和销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广州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广东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广州的花市、廉州的珠市,称为广东“四市”。特别是广州的花市,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游客之多,举国无双。“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这都说明历史上广州花市规模之大,还形成了夜市,并有了相对固定的地点。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分散的花市基本上固定在春节前几天,这就出现了“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的景象。 广州大规模的除夕花市定型于1920年以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至除夕深夜12时。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人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对花的追求更高。广州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花市的分布越来越广。在除夕前一个星期。广州定点花市的主要街道就实行交通管制,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棚架摊档售花。这些花架一层层沿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每个花市的出人口处,还搭起绚丽辉煌、雄伟壮观的迎春花市牌坊。花农预早几天就开始把一些大盆的花木陆续运来。腊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开始,那时十里花街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

② 花街的由来!

在唐代,金坛始有花街,但时有兴衰。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金坛建府考试院,花街逐步兴盛,虽然店铺陈旧,房屋破陋,街道狭窄,但商业较繁荣,主要经营专供考生购买的日用品,也有外地商客前来赶集。
清道光时,这条街原称“考棚街”,从街中段咸亨堂大门起,至书院巷口止,为考棚街闹市。每逢岁科,专供来坛考生购买日用品、百货、文房四宝、书籍字画。考生们也常喜逛街,吸引了不少足不出户的千金小姐踏出闺门,闲逛购物。出行时,穿着花枝招展,一双双小脚套着花鞋,内装香粉,一路行走,脚底香粉就会落在街中青皮条石上,成梅花形,香气四散。考生们纷纷争相观看,千金小姐也盼有个如意的郎君。故此得名为“花街”,成为金坛古老的商市之一。
科举废除后,花街以经营手工业产品为主,商业资本较小。店铺有米店、老药店、钟表店、铁匠店铺等。但好景不长,日军侵华时,花街被日军放火烧毁。至抗战胜利,商店虽然恢复了七八成,但房屋更显破旧。与“花街”相伴的是书院巷和学基路。
自考棚街建立后,来坛考生必须提前来坛准备迎考。书院巷内,明清时代建筑较多,宿住宽敞,环境雅静,与花街毗邻,考生十分满意,自行租赁此处,是为考生食宿之地,故此得名“书院巷”。
学基是一处专供考生复习、备考的学习场所,北连花街,东为书院巷,是考生备科最佳地段。每年科考在这里复习的考生,有中了状元的,也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从此得名“学基”。
花街、书院巷、学基,成为金坛考生的三块宝地,也是旧金坛的文化中心。
解放后,地方政府改建南新桥,并建设了新花街,面貌大有改观。两旁大厦高楼,耸立而起,大型商店鳞次栉比,成了金坛一条现代化商业街,与原先的老花街相比,实有天壤之别。

③ 为什么要逛花市

广州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汉代的广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已引入海外各种花卉,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著名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这时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种植已很普遍,并开始出现花卉的买卖市场,当时广州卖花姑娘以彩绳穿起各种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游人。清代中叶,广州已形成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广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北京路财厅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广州“花城”的美誉名副其实,在国内城市中,这一别称和美誉也仅广州独有。花市至今仍延绵不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广州的迎春花市越办越大,已分别在8个市属区举行,形成了花街总长数十里,几百万人同游花街的壮观景象。“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广州儿童歌谣行花街形象地唱出了广州家家户户逛春节花市的盛况。

吃完团年饭,内地人的节目恐怕基本上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广州人则举家游花街,人们置身于欢乐的花花世界中,赏花、品花、买花,在花街中徜徉漫游,享受着一年一度与群芳同在的美好时光。难怪不少外地人舍弃了合家欢聚的机会,留在广州过年;许多人专程千里赶来,也都想一睹广州花街的芳容。

有一首诗是这样形容广州花街的:“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

广州有一个区叫“芳村”,区内有一条街叫“花地”,芳村以花闻世,素有“岭南第一花乡”的美誉。今天芳村仍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花卉产区和全国著名的花卉集散地。

广州人爱花、养花、赏花、赠花的传统和情趣。直接带动了广州的花卉产业。广州目前已拥有花卉种植面积近10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这些指标均超过上海、昆明、北京等国一花卉大市。广州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主产区,全国盆栽观赏植物的生产、供应中心,全国花卉主要集散地和进日花卉的调运中心.广州的花卉贸易居全国第一。广州花卉价格左右着全国的价格。芳村花卉博览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巾心是全国最知名的花卉市场。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要专门领略一下花城特色,首先要早上5时去芳村的花市天光墟;再到增南路看沿路的几十个园艺花圃和花卉博览园;参观白云山的云台花园以及西苑盆景、兰圃和各公园的花卉展览。每年春天的木棉花开时节,一江春水绿,两岸木棉红,十丈木棉花灿烂,珊瑚吐艳红遍天,又见花世界、红海洋,令人赞叹不已。每年春节举办的迎春花市,是花城所独有的,不可不看。秋天的菊花展和元旦花车游行也颇具特色。

补充:迎春花市介绍

广州的迎春花市,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每年的迎春花市,分别在广州市的八大花街举行,一是越秀区的西湖、教育路花市;二是东山区的大沙头三马路花市;三是荔湾区的荔湾北路花市;四是海珠区的江南西路花市;五是天河区的体育中心花市:六是黄埔区的大沙地花市;七是芳村区的花地花市;八是白云区的新市大街花市。广州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次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

广州的花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广州独有的传统民俗。这与广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不无关系。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7℃,年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广州地区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繁花似锦,素有“花城”之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各种花卉的成长提供了极佳的生长条件。

广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文明历史。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历来交通贸易十分发达,万商云集,经济繁荣,是一个鲜花需求量很大的市场。早在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看见岭南人士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广州人都是“彩缕穿花”的人。相传在五代十国的南汉时代,南汉王的宠姬素馨是珠江南岸庄头村的种花女,进宫后还一直爱好种花。王姬的爱花,带动了王宫贵族的好花,进而又带动了百姓们种花养花,并形成岭南地区的民风。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王姬,就把岭南特有的一种茉莉花称为素馨茉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贬谪岭南时,非常惊叹这里的景色,挥笔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如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的诗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花文化已经在岭南的历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促进了鲜花种植和销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广州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广东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广州的花市、廉州的珠市,称为广东“四市”。特别是广州的花市,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游客之多,举国无双。“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这都说明历史上广州花市规模之大,还形成了夜市,并有了相对固定的地点。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分散的花市基本上固定在春节前几天,这就出现了“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的景象。

广州大规模的除夕花市定型于1920年以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至除夕深夜12时。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人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对花的追求更高。广州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花市的分布越来越广。在除夕前一个星期。广州定点花市的主要街道就实行交通管制,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棚架摊档售花。这些花架一层层沿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每个花市的出人口处,还搭起绚丽辉煌、雄伟壮观的迎春花市牌坊。花农预早几天就开始把一些大盆的花木陆续运来。腊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开始,那时十里花街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

④ 广州的行花街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广州的春节花市萌芽于唐代,成形于明清。唐代诗人张籍曾赋诗描绘广州的冬天“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清代中叶,广州就已形成了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了,在市中心的藩署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
著名民俗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指出,广州卖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南汉,传统迎春花市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形成,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⑤ 广东人过年逛花市是什么年代开始的

春节逛花市习俗的介绍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⑥ 逛花街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是华夏儿女最为欢庆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珠江三角洲,人们在除夕夜有逛花街的习俗。逛花街俗称“行花街”,又称“游花市”、“行大运”,其起源朝代已无可考究。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的前三天,即从年廿八到除夕夜,于正月初一凌晨结束。

逛花街也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寄愿,比如说在花街买红桃,是取谐音“鸿图”,寓示大展鸿图;买金桔,是取谐音“今吉”,寓示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同时,除夕行花街,有“卖懒倡勤”之意,有童谣就唱道:“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

而在佛山,逛花街这一习俗更是备受喜爱。据专家考证,逛花街在佛山是起源于明朝,而文字记载则说是形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佛山初以升平街、豆豉巷为花市,后在升平路、筷子路摆设,又移至莲花路、福贤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花市就移到福禄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又移至体育路、新普澜路。而2008年就移到现在的位置--文华路。

佛山人素有爱花、种花、赏花的习惯。家家户户的阳台都会种上几盆花。而但凡到新年岁首,赏花之风更是大兴。因此,佛山人在过年时必会逛花街,购买年花。并且,不论店铺或家居,也必定会在显眼位放置一盆大桔或四季桔,在养眼的同时也取大吉大利之意。在逛花街之时,更多有捧住新买的桃花、银柳、百合、菊花

⑦ 逛花市是哪里的习俗

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⑧ 行花街的起源

“行花街”

又称“游花市”“行大运”。

“行花街”是从古至今,珠江三角洲人民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起源朝代无考。

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鸿图。

粤人素性爱花,加上气候暖湿,种花方便,城乡许多人家,久有种花养花之习。每届新年岁首,赏花之风大兴,民间多有在除夕(又称行花街)、买年花的习俗。

花市以穗(广州)、佛(佛山)、陈(顺德陈村)、龙(东莞石龙)4个古城镇起源最早。

民俗心理丰富的涵义。如红桃谐音“鸿图”,金桔谐音“今吉”等。

广州除夕游花街,还有“卖懒倡勤”之俗。广州童谣有云:“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

阅读全文

与逛花街是怎么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