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考工记对四大发明

考工记对四大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3 21:01:55

『壹』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很值得骄傲的科技发明呢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不要以为中国古代只有这四大发明传承于世、泽被后代。实际上咱们老祖先的脑洞和技艺远远超乎想象。

一、空调软卧特快专列——辒辌车

你能想到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朝,咱们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空调软卧特快专列”的雏形了吗?只不过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做辒辌车。《史记》中记载,始皇崩于巡游途中,赵高与李斯谋划秘不发丧,“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秦始皇陵挖掘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辒辌车的原型。

辒辌车为当时的皇家高级用车,它拥有双层推拉式设计的车窗,外面一层车窗的窗板上遍布着微小的孔洞,内层车窗则能开闭自如,这样的设计使车内温度能得到一定范围的调控,故而名为辒辌车(温凉车)。而说它是软卧是因为车内铺满了软垫,可坐可卧,不仅舒适而且制作精美。

辒辌车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不是车辆本身的设计,而是与之配套的道路设施。秦始皇大修驰道,而辒辌车在驰道上有专用的轨道,轨道的设置大大加快了行车的速度与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轨道上铺设有枕木,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与马奔跑时的步子相合,马匹一旦在轨道上奔跑起来不到达固定站点是不会停下来的。

二、陀螺仪的鼻祖——被中香炉

陀螺仪最早应用于航海导航,如今被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地下勘探等各个领域。可谁又能想到,最早发明这种陀螺平衡原理的,并不是欧洲人而是我们的老祖先。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原理最早竟是被应用于香炉之中。

被中香炉又名“鉔”、“卧褥香炉”、“香熏球”等,是用来盛放香料给被褥熏香的。目前最早的记载见于司马相如《美人赋》“金鉔薰香”,由此可以判断被中香炉出现的时间不会晚于西汉。被中香炉的独特源自它精巧的设计,它的外壳是镂空的球形,内有两至三层同心圆环,最里面是半球形炉体。炉体是用来盛放香料的,两端分别有短轴与中间的几层同心圆环相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在重力作用下,无论炉体如何翻转,炉口总能保持水平状态。

简单来说,无论香炉怎样转动都可以保证炉体内的香料绝不会撒出来弄脏被褥,这也是当时做此设计的初衷。而这种结构原理在16世纪时由欧洲人发展并制造出陀螺平衡仪,后来被广泛运用于航海领域,使罗盘不论经受多大的风浪都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为航船指明方向。

『贰』 除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科技发明

大约在公元前360—前350年间,楚国人甘德写了《天文星占》、魏国人石申写了《星占》,这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容表。
魏晋时期的刘微,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还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刘微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徽的割图术更精确地算出了π——3.1415926〈π〈3.1415927。
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叁』 战国的《考工记》中对冶铸青铜的火焰颜色是怎样记述的

在熔炉中加入铜矿和锡矿而进行熔化的过程中,首先熔化挥发的是那些不纯杂物,它们的燃烧呈现黑焰色;然后,熔点较低的锡或杂物硫熔化并挥发,呈现黄白焰色;随炉温升高,铜熔化并挥发,铜与锡成为青铜合金,呈现青白颜色,进而炉火纯青,便可开炉铸造。

『肆』 《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知道思想就是《周礼考工记》。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

『伍』 《周礼.考工记》中说:”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一宣有半谓之,一有半谓之柯,一柯有半谓之磐折“

战国时,在制造各种工具、器械、乐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用到角的概念.在《考工记》一书中对于角和几种特殊角都有专
门的名称,把非直角的角称为“倨句(音具勾ju gou)”,“倨”是钝角,“句”是锐角.直角称为“倨句中矩”或简称“一矩”.例如“磐氏为磐;倨句一矩有半”.“磐”是古代的一种石制乐器(图1-16),把大小不等的几个磐按大小次序为一组吊起来敲打即可发生乐声,“磐氏”是指制造石磐的工匠.“倨句一矩有半”是指石磐背部的折角的规格,其大小是一个直角(矩)再加上半个直角,相当于90°+½*90°=135°在同一书中还有关于车辆规格的记载,包括一些构件角度大小的规定,并且把不同角度的构件取了专门名称,即“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一宣有半谓之楀,一楀有半谓之柯,一柯有半谓之磐折”.角度的大小相当于:

矩为: 90°
宣为: ½*90°=45°
楀为: 45°+½*45°=67°30’
柯为: 67°30’+½*67°30’=101°15’
磐折为:101°15’+½*101°15’=151°52’15"

其中磐折就是石磐背部的标准折角.

『陆』 《考工记》中的物理学内容是怎样的其内容是什么

差不多和《墨经》出现的同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又开放丁另一朵奇葩——《考工记》,它和《墨经》像一对孪生的姊妹,交相辉映,同放异彩。在对物理学的贡献上,二者又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如果说《墨经》是从生产实践中提取理论性的科学知识加以阐述,那么《考工记》则是在阐述手工业制作中的一些科学技术。

《考工记》的作者已不可考。现存《考工记》是《周礼》中的一篇——“冬官篇”。把《考工记》编入《周礼》,完全是一种偶然。这二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汉朝的河间献王在整理儒家典籍时,因当时的《周礼》缺了“冬官”一篇,就将《考工记》补入。这一补大大提高了这本书的身价。因为它一变而成为儒家的经典,便能世代相传直至今天。这部书的成书年代看法也很不一致。郭沫若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所作。从内容看,这部书当产生于具有高度社会分工的封建社会初期,即春秋战国之交。书中所论及的工种达30种之多,包括“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有车、耒等生产工具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弓、矢、剑、戟、戈、削等兵器的制作和规范;钟、鼓、磬等乐器,还有王城、世室、明堂、宗庙等建筑物的设置和规范。

文章是按工种排定次序,如“轮人”是做车轮的工人,“舆人”是做车子的工人等等。由于秦始皇焚书,原书也有部分佚失,其中段氏、韦氏、裘氏、筐人、榔人、雕人只存目,内容已经没有了。统观全书,语气不尽相同,又有重复。因而可以推断这部书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可能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记录各今工种的经验和制作工艺后,再经过统编而成。这部书大约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才成现在这个样子,连《考工记》这个名称都是后来的学者加上去的。

此书中的物理内容主要是力学和声学。它的力学知识是体现在工艺制造之中的。其中有车轮的滚动摩擦问题、斜面运动、惯性现象、抛射体轨道的准确性、水的浮力、材料强度等问题。在声学方面,主要是讲述了钟、鼓、馨的发音、频率、音色、响度同它们的形状的关系。

最早研究这本书的是汉代的经学家郑众和郑玄,他们为此书作了注。唐朝的贾公彦又为此书作疏。到清代,研究的人多起来,比较精到的当推戴震和他的学生程瑶田。戴震作《考工记图》,程瑶田作《考工创物小记》,这两本书对研究《考工记》很有参考价值。

『柒』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科技巨著对吗

题目给出的图片中有《天工开物》字样;它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故选C.

『捌』 考工记 匠人营国 对后世的影响

匠人营国,居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纬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

此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多都城的建造都是依据此话的。

比如,唐长安城,你如果看过图纸的话,就能明白这段话的含义了。

北京城本来的样子也是如此,只是现在,唉...

要知道,这段话对都城而言,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蕴含了天象学及风水学知识,以保河山永固,万世其昌!

『玖』 谁知道对《周礼.考工记》的理解

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作者不详。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拾』 书籍考工记主要讲述了什么

西周、春秋时期手工业分工的细密及手工技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反映在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中,它是当时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是记录整理春秋以前及当时手工技术经验的科学著作。《考工记》前有概述,后分“教人”、“舆人”等30项,记录了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30种生产部门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记载制造工艺的同时,对一些科学理论作了直观的描述,如在讲到车子、车轮的制造时,记载了惯性现象和摩擦理论;其中关于青铜冶炼“金有六齐”的说法,是世界上最早对十合金成分分析研究的记载;书中还涉及到分数、角度和标准量器容积的计算等数学知识。《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科技典籍,汉代学者将它并人《周礼》中,清代学者对它研究很多,较著名的有戴震的《考工记图》、程瑶田的《考工创物小记》。

阅读全文

与考工记对四大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