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谈谈我对“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看法400字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
赵 巧 玲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的杰出教育家,他提出并实践的教育观点与原则,对今天的学校教育与学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那么我们应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根据几年来的管理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能有一定的成效。
一、小事做起、注重榜样的激励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示范,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教师虽不能称名人,但也应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选择榜样,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形象和作用。其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垂范,如见到地上有纸屑,教师要首先拾起来,教师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经常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多数人所做的工作还只是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他们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一个不愿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文化的祖先老子,就一直告诫人们: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二、小孩不小、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曾写了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对学生主人地位尊重的必要性,于是我们注重了:其一,根据小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出个人小报、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如科技月,组织学生每人至少看一本科技书,展开想象的翅膀人人动手制作科技作品,班级出一期板报。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又如校园艺术节,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小小故事大王”、画一画“美丽的吴江”、“我喜欢的景点”摄影赛、“小厨师”等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加强,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而认识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关心集体,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并锻炼胆量。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于是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值日班长制,如实填写《值日班长班务志》,在班会课上,让学生写一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架起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桥,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课堂上,教师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如告诉学生“你能”、“你行”、“你可以”、“你会”、“我相信你”┉┉等等鼓励之语言,使每个学生在班里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三、教做学合一、关注学生的个性。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四、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教师播洒的一片爱心,是促使学生上进的雨露。教师对学生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注意工作方法。六年级上学期,我班新来了个插班生。他是外地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跟班上的学生不一样,学习成绩很差。刚来时,我一看到他的考卷,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语文、数学成绩合起来还不到三十分。这下子,我还真有点担心了。后来我细细一琢磨,我们对待任何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于是,我课堂内多鼓励、多启发,发动班上的好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遇到不懂的题目老师及时解答、引导,促进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信心。课堂外,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排除心中的疑问。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六年级下学期毕业考试,他的语文、数学成绩均得到了良好。学生虽然个性各异,但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陶行知先生的远见卓识,他曾振臂高呼:“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实践证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时代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去实践与思考。
❷ 人人是创造之人400字作文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漂流书架”活动,每个同学都要捐出自己的书来填充“漂流书架”。
为了让捐的书既很有趣的,又是自己不经常看的,我翻遍了整张书柜,但还是没找到符合要求的书。这时候,我想了想,觉得学校开展这个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道理。于是,我一咬牙,拿出了我最喜欢的书《十万个为什么》。
第二天,我还是很舍不得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把它看了遍又一遍,但最终还是交上去了。
次日,我看到有许多有趣的书,突然想到,这些书那么有趣,它的主人不可能因为不喜欢它而把它捐出来,肯定是希望让其他的同学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每个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只要你先做到了,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如果要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想到这,我不禁感到心暖暖的。原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也并不难做到。
❸ 辩论 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对方不是人人,怎么知道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呢?
也就是说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是值得怀疑的,反方认为“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如何证明呢?在逻辑上我想只有穷举每个人才可以证明吧!而我方的观点
是:“不是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而不是“人人都不是创造之人”。在逻辑上比
反方更加严密,且严谨,因为它包含了“人人中有创造之人也有不创造之人”
这么严密的逻辑反方如何反驳??哈哈
❹ 人人都有创造力吗 陶行知说的“人人是创造之人”
有、只要你去努力、奋斗、拼搏、勇于发现
❺ 谈谈你对“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看法
你想要怎么理解都可以
❻ 急!辩论 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这话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啊!
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正确的命题混淆起来了。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则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而“人人创造历史”没有意识到独立的个体人与人民群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理所当然的认为,每个人都创造整个社会的历史,将会形而上学和英雄史观。比如一些逆着社会发展方向而前行的人的某些行为,不仅不能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他们更不可能“创造”历史。所以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是错误的命题。
❼ 谈论“你对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认识写一篇作文
陶行知说的创新是不分时间地点的,只要有创新思维,并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就可以进行创新。而创新思维是可以通过培养取得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人人都可以拥有创造性思维,都可以创造,所以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❽ 谈谈你对“人人都是创造之人”的认识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谁都不知道自己或者别人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所以有个说法,你如果相信奇迹,奇迹都能够发生
❾ 创造生活美感,人人有份作文600字
生活的道路往往不是平坦的大道,总会遭遇充满艰辛、崎岖不平的小道,在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多么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帮助、亲人的照顾呀,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天傍晚,刚下过雨的小路上全是泥泞,一位姑娘骑着三轮车载着满车的苹果在路上飞驰,不知是被石头绊倒了还是骑得太快了,总之三轮车重重地摔在地上,一车苹果也洒了满地。苹果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一样蹦得满地都是。这时,从远处跑来两个“红领巾”,他们弯下腰捡苹果,姑娘皱皱眉头:这么多苹果,他们拿走了几个也不知道。一个小男孩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没关系,保证一个也不少!”说着,他解下红领巾,说:“大家帮帮大姐姐捡苹果!”一辆卡车停了下来,从上面走下来个小伙子,他笑了笑,帮着捡起了苹果。一辆小轿车停了下来,从上面走下来个老人,他手拿拐杖,也帮忙捡起了苹果。不一会儿,三轮车上又堆满了苹果,而且各个闪着亮光。
试想,如果没有得到这么多好人心的帮助,姑娘的这些苹果岂不遭映?有些被行人踩在脚下,有些被压在车轮底下,损失该有多大呀。如今,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中,人们似乎都走得匆匆忙忙,难以顾及他人的事情,人情变得越来越冷漠。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两辆车碾轧7分钟里18个路人视而不见,第19个路人——一个捡垃圾的阿姨经过,发现了小悦悦。她抱着小悦悦挪到了路边,大声呼救……。我们不禁要问:这十八个路人,难道都没有看到躺在血泊中的小女孩吗?他们人性中真、善、美都到哪儿去了?难道他们都不如一个捡拾拉圾的阿姨?
所以,当我们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时,要大声疾呼:“回来吧,人性的光辉!”生活需要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之时,我们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何况,今天你帮助他,明天反过来他也可能帮助你呢!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吧,努力实现世博理念: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
❿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向创造之路迈进吧。”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也就是说创造的潜能人人都有,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把握,就能拥有无限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