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货的干第几声,不是暴晒干的那个意思,它的引申义
干货的干第(四)声,不是暴晒干的那个意思,它的引申义
2. 发条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最初被用来干什么
最初是用来上的吧..奥莉自己说的,“上发条”x
3. 我想发明一种什么样的纸用它来干什么
1、我想发明一种智能纸,它不用书写,就能把你所想的从纸上反映出来,这样不会说话的人,也能轻松地写信,可以邮寄给远方的朋友了!
2、我想发明会发声的纸,无论画什么在纸上都能发出所画物品的声音,比如画小狗就会发出“汪汪”声;画一列火车就会发出“呜呜”声……另外在这种纸上写字的时候如果坐姿不好,纸张就会发出警告,对小朋友保持视力有帮助。
3、我想发明一种环保纸,用废旧、丢弃的垃圾制作而成。因为现在的纸都用树木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一棵二十岁年龄的树木只能做3000张A4纸,二十年的栽培换来3000张纸,代价太大,成本太高,浪费资源。呼吁大家节约纸张,为环保出份力。
(3)晒干货的发明扩展阅读
纸的发明:
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从范晔的《后汉书》记载中,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班固的《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中,就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用纸包药事例,以及清代张澍撰所作《三辅旧事》。
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4. 谁发明的干花
自然形成的干花不需要发明。如果是人工制作的,应该有很多不同的制造工艺。不说明是哪种干花的制造工艺,就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5. 不干胶是谁发明的
不干胶标签材料是世纪年代由美国人R斯坦顿艾利发明的。开始用手工制作,后来,艾利先生发明了第一台涂布机和标签生产设备并开始机械化生产。 不干胶材料是对传统标签材料的巨大挑战,是标签领域内的一场革命。自年代后,不干胶材料技术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一些国家纷纷建厂,研究和开发了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标签材料。 不干胶材料的发展史也是本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目前,国际上不干胶材料的基本现状是: ①面料。以纸张类为主并向多种材料、特种用途发展,如合成材料、防伪材料和转移材料等。 ②粘合剂。由对环境有污染的溶剂型、热熔型粘合剂向对环境无污染的水溶型乳剂粘合剂发展。 ③ 涂布技术。有多种涂布方法,目前的发展方向是由传统的辊式涂布、刮刀徐布向高压流延涂布发展,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涂布的均匀性,避免气泡和针眼的产生、保证涂布质量。 不干胶标签材料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历史与现状如何?
6. 扛干原理是谁发明的重点,支点,力点原理。
杠杆原理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提出了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便是说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
这些公理是:
(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
(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
(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 倾;
(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
(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船只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7. 牛肉干是谁发明的
战国末期,正当秦王嬴政南征北讨,激荡中原之际,却发现将士们经年累回战,已经疲态初现答,再加粮草运送不便,常有供给不及之时,更显隐忧重重,秦王苦思良策而未果。一日,偶遇一小队士兵极为神勇,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于是上前询问。原来该队一名将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牛肉经火烤之后,体积缩小,不但能存放些时日,便于携带,而且吃后体力大增,于是迅速在全队推广,而后该队士兵在打仗时果然体力充沛,勇猛无比。秦王闻后大喜,急忙将此法推广与全军。结果虽有六国连纵,秦兵仍然横扫千军,势如破竹,嬴政终得一统天下,史称始皇。而火烤之后的牛肉,可算得是牛肉干的鼻祖。故事部分虚构
8. 在发明烘干机之前,美国人怎么晾晒衣服
先通过一个机器有两个滚动辊的挤压,尽量把水压掉,然后靠太阳了。缺点之一是容易把扣子压碎。图片:衣服从右边洗桶洗好,经过中间的东东把湿衣服挤压干落到左边桶内。
9. 豆腐干是谁发明的
配料:
豆腐。
·操作:
(1)备料。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此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_0_-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人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