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铁艺

发明铁艺

发布时间:2021-08-03 03:07:05

❶ 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推广和使用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推广和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农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农耕类大体有铲、耒、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此外,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贮物和烧煮食物。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

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以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多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此外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装有长木柄的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于从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长期沿用。

秦、汉至隋、唐、五代

秦统一中国以后,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冶铁业的大发展,不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已被全铁农具所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东汉时开沟用的巨型铧,重达15千克、长达40厘米左右。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从汉代起,如磨碎磨平土壤用的耱,中耕用的锄和铲,收获用的钩镰等农具都已出现,并逐步得到改进。至魏、晋、南北朝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地用的耙就在此时出现。另一种农具耖也在这时所创。由石磙和木框架两部分构成的碌碡、陆轴,则是一种碎土压实器,到隋、唐、五代时,它又发展成为磙上带刺。

在这一时期播种耧车的出现,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功效一个重大进步。耧车下端有3个耧脚,即3个开沟器,中间装有盛贮种子的漏斗,播种时用牛拉车,边开沟边播种,速度既快,质量也好。灌溉器具的创造和改进也有重大意义。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杠杆作用,使用时不但费力,又不便于深井汲水和大面积灌溉。汉代创造的辘轳或称滑车,使汲水效率大为提高。翻车(即龙骨水车)于西汉末年先是在宫苑池沼灌水使用,而后逐渐普及民间,又经过东汉末年及三国魏时的继续革新,堪称灌溉工具上的一个重大创造。它利用齿轮带动链上的许多刮水板将水刮入车槽,以人力或畜力驱动,用于提水灌溉和排涝时,效率远胜于过去的灌溉器具。东汉末年,还出现了渴乌即最早的虹吸管。唐、宋、五代时发明的立井水车主要用于深井取水,也是利用齿轮原理。至于高转筒车,则是用许多竹筒连接、借助水力转动轮轴汲水入筒提至高处的装置,主要应用于长江流域。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如风车的利用,舂米工具由杵臼到脚踏碓到水力碓的进步,特别是多个齿轮连带转动的连磨的利用等,都较过去大大提高了效率。

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农具的发展无论在动力的利用、机具的改进、种类的增加、使用的范围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农具只有30多种;而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所载农具达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这时还出现了绳套和挂钩。绳套是把“一条杠”分解为两条绳索,可使牛耕的牵引力加大;挂钩是将动力机和工作机分开。这样,利用绳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缩短,回转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于水田、平地,且可用于丘陵山区。这时期还出现了犁床或犁辕上附有改进犁,可以清除芦苇杂草,便于垦耕。在水田生产中,则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农具耘荡的应用。砘是一种土壤镇压器,它与耧车结合可以在播种后压实土壤。宋代秧马的发明,则可减轻稻田生产中拔秧的劳动强度。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高效率的联合作业农具如播种和施肥相结合的下粪耧种,由麦笼、麦钐、麦绰3部分组合的收割作业农具,一日可中耕20亩的耧锄,以及一机多用的水轮三事等。农业动力上除使用人、畜力外,还较多地使用风力、水力来进行灌溉、排水和农产品加工。在金代出现的 S型挂钩,中原地区已普遍应用。它是改进了农具的动力和工作机的连接装置,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进了农业各工序上的农具如犁、耧、耙、砘、耘锄等以及畜力、水力、风力等动力机构与工作机的联系,提高了效率。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的农具较之元代无多大变化,发展比较缓慢,但某些农具仍有改进。如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是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反映了传统的农业精耕细作程度愈来愈高。此外,同时,由于钢铁冶铸技术的发展,在农具部件的创造改进方面也有较大进步。

❷ 我发明了一个小发明,南京哪里可以帮我制作出我的铁制小发明

没有专门的。一般只要有扳劲工的都可以做,关键是价钱。
建议,你问一下哪有做白铁扳劲或大点做防盗门窗的地方就有了。

❸ 为什么好多人防盗网用不锈钢的不用铁艺

防盗网是起防护作用的金属网,多为网状,安装于门、窗、通风口等可被侵入的地方。防盗网是居民楼窗户最主要的安防措施。密密麻麻的防盗网将楼房包裹得严严实实。

其主要体现的作用是防入侵,防坠。防止外来者从窗户侵入室内,防止室内人、物从窗户跌出。

防盗网的分类如下:

1.铁质防盗网,可以称之为铁艺、铁花等,是完全采用铁弯曲与焊接而成的一种网状防盗网,一般采用的是铁条或者是铁片,视消费者的喜爱来选择。铁质防盗网容易生锈,因而需要在其表层涂上一些漆,以防止其快速的生锈。

2.不锈钢防盗网,非常常见的一种防盗网。不锈钢防盗网解决了铁质防盗网生锈的烦恼。但是在艺术造型上却明显的存在不足,一般采用圆管与方通相互的交错,因而人们习惯性的称之为鸟笼式的防盗网。

3.铝合金防盗网,是继承了铁质与不锈钢防盗网两种产品的优点发展而来的,具有非常好的防盗性能,同时具有不锈、款式多样、颜色丰富等特点,是最为流行的防盗网之一。

4.隐形防盗网,是为了解决小区不允许安装传统防盗网,而发明的一种替补产品,采用钢丝环绕结构,使得防盗网进入到隐形的时代来。

以上四款防盗网是最为常见的防盗网,也是相对较为流行的产品。

❹ 开铁艺制作加工需要什么设备和多少资金

这个项目是可以做成行业老大的产品,

介绍一个新奇的物件,历史上最牛的多功能手杖,它将和诸葛孔明凳一样盛行于世,成为主流的时尚用品。有凳子,小车功能的多功能手杖,搜索多功能手杖有样品视频.大家旅游时都有走累了想随时坐下休息的要求,买了东西拿着很累,我的发明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随时变成凳子坐下休息,买了东西可以放在小车是拉着走,减轻体力支出,兴趣联系我,专利转让,是旅游,老人,伤患三大市场需求的产品,非常好的设计,一直都有看了电视和我的博客的人找我想代理和想买产品的,有样品出售。我用ABS手工做了个样品,调出误差开模具就可以出产品。

❺ 在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器最早在

这个问题,是问取代 答案毫无疑问 是D。

春秋出现铁家伙,但还不好用,直至汉代 铁兵器才全部取代青铜兵器

❻ 我国铁制农具的出现到底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

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至迟春秋中期,我国就发明了冶铁技术,并且很快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为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当时,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制农具的是齐国。据《国语·齐语》记载,春秋中期齐国官员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锄)、夷(锄类的农具)、斤(斧头)、(大锄)等农具,试诸壤土。”意思是用青铜(即“美金”)铸造剑戟等武器,试在狗、马身上;用铁(即“恶金”)铸造鉏、夷、斤、属斤等农具,试来耕种土地。
这是我国关于使用铁制农具最早的文字记载。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逐渐得到推广。《管子·海王篇》说,春秋晚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见那时铁制农具在齐国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了。
我国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这从近代的考古发现中也可以得到证实。例如,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才山西侯马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多种铁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其中就有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农具已在各诸侯国得到普遍使用;秦汉时期,农具已经完全铁器化。铁制农具比以前的木耒、石耜、骨耜等原始农具生产效率要高得多。铁制农具的使用,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❼ 人类最早的铁制刀剑!古埃及赫梯弯刀

在埃及的浮雕和各种壁画中,总会出现一种奇特的兵器:独特的反曲刃、宽阔的刀背构成了这种兵器的古怪外形,这就是克赫帕什镰形刀,也称为赫梯弯刀。虽然在古埃及的历史中,克赫帕什镰形刀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弯刀的起源来自埃及的对手赫梯人。

但是,由于赫梯弯刀本质上属于一种针对性强的功能性武器,主要作战对象是剑盾兵以及轻步兵。因此当有序的大兵团长矛方阵作战时,赫梯弯刀就会显得无用武之地,因此当波斯、马其顿以及后来的罗马依次征服埃及后,王权神权衰落和作战样式的迅速变化导致赫梯弯刀慢慢的从历史舞台中淡去。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佚名,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老刘weixin:Lqbj689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公众号:LBQYJS

❽ 铁制的大勺最早发明于那里,()a,广东,b,四川,c,齐鲁,d,浙江选择题

C齐鲁

❾ 古人用铁制容器承装硫酸铜溶液置换出单质铜发明了湿法炼铜对吗

我国古代“湿法冶铜”的反应原理是铁和硫酸铜反应,铁比铜活泼,可以置换出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 4 ═FeSO 4 +Cu;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Fe+CuSO 4 ═Cu+FeSO 4 ;置换

❿ 工匠们在铁艺制造与农业方面创造了什么新方法

在制造铁工具方面,工匠们发明了把生铁熔化后浇灌到熟铁上合炼合锻版的灌钢法。这权种方法可以通过增加熟铁的含碳量来制造出性能更好的各类钢,满足不同钢铁器具对不同性能材料的需要。

晋代的能工巧匠们还把西汉时就已发明的磨改进成了由水力驱动的水磨,用以磨粉,这说明农业在恢复之后仍然能够很快提供充足的粮食。

阅读全文

与发明铁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