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曲怎么做
简单点说就是
1.有一定的音乐功底,
2.有较好的音乐天赋,
3.精通一两件乐器(吉他,钢琴等等)
4.有好的识谱能力,
5.良好的乐感,节奏感。
建议你学吉他,吉他学好了作曲比较容易。
② 音乐创作需要什么
1、感受
音乐创作的准备及孕育阶段。音乐创作的三个环节之一。
作曲家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了大量存在的客观事物,这些事物往往是处于未加工状态的美与丑,通过了解、熟悉、认识等感性及理性活动,得到深刻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触发了创作欲望。
2、创意
作曲家将创作冲动及感情转化为音响的过程,即基本乐思的形成。音乐创作的三个环节之一。
音乐艺术的特点是以音响为其物质材料,现实生活、具体对象、思想、情感、意境等等都要转化为由乐音为主所构成的音响。
3、塑形
在使内容物化(音乐化)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使基本乐思逐步展开以产生具体形式,并符合形式美的要求。音乐创作的三个环节之一。
需按照音乐艺术本身的规律,根据一定的音乐逻辑,用适当的音乐语言来创作生动、鲜明、感人并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2)音乐创造作扩展阅读:
进入新时代,民族振兴的历史征程波澜壮阔,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铺就了快车道。时代呼唤更多高质量的、能够反映民族情感、精神气质和美好情怀的原创音乐作品,奏响全民族共同奋斗的交响乐,发出时代奋进的最强音。
专家认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优秀音乐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洪流中,音乐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巨大的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这种力量和自信无法从抄袭和复制中得来,只能从继承和创新中崛起。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王黎光指出,“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厚重历史精髓中提炼出当代艺术发展的理念、道路和措施,从而有效引导艺术创作的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音乐创作
人民网-唱响新时代,音乐创作该如何发力?
③ 音乐制作详细过程
1、作词/作曲
作词、作曲的顺序可以颠倒。如果是艺术创作性质歌曲,先出词、先出曲都行。如果是定制歌曲(比如企业歌曲),要先写词。
2、打小样
当曲作者在谱曲时,便可能用MIDI出样曲。
3、编曲
编曲要解决配器问题。即由编曲的人决定都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首歌,每种乐器都用在哪个地方,又充当什么声部。有的作曲也能编曲,但有的只能写曲子,不能给乐队编曲。
编曲人编完曲,通常也用MIDI录制出真实乐器的声部,并把每一个声部的乐器都分轨导出来,交给录音师。音频一般全部为干声。音频分轨的格式,编曲的人要和录音师、混音师沟通。音频分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头不对尾,即所有的音频文件都从乐曲的开头对齐。另一种是头尾都对。即假如乐曲长度是3分钟,哪怕有的 轨只有几秒钟,其余的地方是空白,也要按3分钟全导出来。一些编曲的人在导出分轨后,也会缩混出一个小样,给混音师参考。
编曲人还得给乐手打谱,就是每一样乐器,都分别抄张谱子。弦乐,要打出总谱和分谱;节奏吉他,只标注和弦;华彩,有时要打谱,有时只标注和弦和风格注释,由吉他手即兴。打谱完了还要抄谱,因为一个乐队可能好几十人。原则上每名乐手、每种乐器都得有份专门的谱子,供他演奏时看谱。
4、录棚
一般由曲作者或编曲人到棚里监棚,以便和乐队、指挥等人及时交流,把握演奏风格。
5、混音
歌手本人、作曲、编曲、制作人等人对录音的结果满意后,混音师将所有分轨(包括伴奏分轨、乐器、人声等)进行混音。
6、制作母带
制作人将完成混音的音频文件交给母带工程师,对作品做最后一次塑形,制作成数字或模拟的母带。有时,混音台连着CD刻录机,可直接将母带刻成CD。
④ 音乐创作方法
首先,学习一样乐器是必要的。你学习乐器的过程就是你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从古到今没有哪个音乐家不会乐器,通常都是会好几样。你会吉他和钢琴,这很有优势,因为这两样乐器都比较主流,又都可以独奏,掌握它们对你的音乐创作一定很有帮助。我是学钢琴的,我也推荐你深造钢琴,因为钢琴的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的基本演奏方式很利于你从和弦的角度理解音乐,复杂的各种伴奏风格也可以助你理解主旋律和伴奏的呼应。
对于基础的乐理知识,从事音乐行业的人都要掌握一些,因为它是我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不过我个人认为懂一些基础的就够了,不要在这些书本上花功夫。真正的音乐知识,是很难写在书本上的。
对于听音乐,我不想人云亦云地说一定要多听。听音乐对于创作的确十分重要,但我认为如果你喜欢音乐,平时正常听就够了。音乐不是听的越多就吸收的越多。不要非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所谓好音乐。听音乐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可以尝试用乐器比如钢琴,把自己喜欢的旋律演奏一下。
上文提到了和弦。和弦这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通过掌握几个常用的和弦组合,在它们的辅助下,你的曲子很容易写好听,它可以降低作曲对于一个初学者的难度。坏处是,你很容易被和弦限制住,而且光靠和弦是写不出真正的好曲子的。不过还是建议你学一下和弦,你将来也许会被和弦限制,不过慢慢你就能跳出来,让和弦为你所用。
对于作曲靠感觉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灵感只是学识的一种释放形式,对于音乐来讲,这学识指的就是平时你听的,演奏的,接触的音乐旋律,在你脑中积累沉淀,并加入你自己的理解后形成的产物。这点我感同身受。
以上的内容大概说的都是作曲。我认为作曲和编曲是相辅相成的,而其中作曲又是编曲的基础。你初步掌握一些作曲能力之后,就可以尝试分声部,加伴奏成分,为编曲先打下些基础。
练习乐器是要下苦功夫的,要坚持。但是对于听音乐,创作音乐这些事情,还是以一个好心情来做吧,心情不好时不要勉强。
最后就是,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有什么负担。要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信心。
⑤ 音乐创作的类型有哪些
①器乐曲
通过不同的体裁,将对现实的反映归纳为表现与造型,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将主观对现实的情感体验纳入一定形式之中,以求表现出处于深处的思想内涵。对于标题音乐,可强调通过标题的启示,使现实与感情思想更易结合起来。
②歌曲
将歌词的形式规律加以定型,使其所表现的感情相对固定,并将其各种思想内涵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及解释。③戏剧性音乐。包括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如舞剧、歌剧等,主要是对剧中人物性格、活动、反应作出创者的主观评价,转化为感情表现及体验,并将其运动过程固定为具体的形式。这时,音乐是另一艺术的感情体现,而该艺术就成为音乐的具体形象表现,至于其主次关系则因情况而有不同,其思想性内涵往往由该艺术直接反映出来。
即兴创作
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曲家也就是演奏(唱)家,亦称为即兴表演。最早出现于古代音乐初创时期,但迄今仍在世界各国音乐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即兴创作因时代、民族而有不同的传统。它是作曲家(或演奏家)根据瞬间的感受,使音乐内容具体成形的创作活动,并随着创作者的演奏水平与现场发挥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即兴创作的特点是富于激情,现场发挥,灵活多变,但时间短促,缺乏推敲的余地,不易尽善尽美。因此,在音乐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分成创作与演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当代演出实践中,仍保存即兴创作成分的,如东方某些民族的音乐以及西方的爵士音乐等。西方某些现代作曲家有时也强调即兴创作的因素,如偶然音乐与一些先锋派的作品,着意在强调音乐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上,其基本含义已有所不同。
音乐创作的归属权取得方式
一、音乐创作作品归属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二、目前可以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各省直辖市主管部门备案部门申请登记,数字作品形式的著作权归属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自办的第三方登记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撑的能够证明作品备案存证时间的机构,
三、可选择融合和集成各种数字版权技术和权威时间戳公证处公证邮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支撑的支持的大众版权认证保护平台进行音乐创作作品自主存证和首次发布智能认证,取得作品归属权初步证明,需要时,通过司法鉴定,增强证据的法律效率是核心保障。
⑥ 怎样进行音乐创作
首先,学习一样乐器是必要的。你学习乐器的过程就是你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从古到今没有哪个音乐家不会乐器,通常都是会好几样。你会吉他和钢琴,这很有优势,因为这两样乐器都比较主流,又都可以独奏,掌握它们对你的音乐创作一定很有帮助。我是学钢琴的,我也推荐你深造钢琴,因为钢琴的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的基本演奏方式很利于你从和弦的角度理解音乐,复杂的各种伴奏风格也可以助你理解主旋律和伴奏的呼应。
你还提到了乐理知识,视唱练耳什么的。对于基础的乐理知识,从事音乐行业的人都要掌握一些,因为它是我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不过我个人认为懂一些基础的就够了,不要在这些书本上花功夫。真正的音乐知识,是很难写在书本上的。
对于听音乐,我不想人云亦云地说一定要多听。听音乐对于创作的确十分重要,但我认为如果你喜欢音乐,平时正常听就够了。音乐不是听的越多就吸收的越多。不要非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所谓好音乐。听音乐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可以尝试用乐器比如钢琴,把自己喜欢的旋律演奏一下。
上文提到了和弦。和弦这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通过掌握几个常用的和弦组合,在它们的辅助下,你的曲子很容易写好听,它可以降低作曲对于一个初学者的难度。坏处是,你很容易被和弦限制住,而且光靠和弦是写不出真正的好曲子的。不过还是建议你学一下和弦,你将来也许会被和弦限制,不过慢慢你就能跳出来,让和弦为你所用。
对于作曲靠感觉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灵感只是学识的一种释放形式,对于音乐来讲,这学识指的就是平时你听的,演奏的,接触的音乐旋律,在你脑中积累沉淀,并加入你自己的理解后形成的产物。这点我感同身受。
⑦ 音乐创作
貌似现在都没有人会用我们普通人写的歌词吧。
原因分析——
1、【明星都有御用写词人或是自己创作,很多的明星都是词曲自己创作,像周杰伦、五月天、薛之谦等等】
2、【明星都会向已经是出名的作词家邀歌,这样比较有娱乐噱头,如很多艺人都会向方文山、林夕、五月天阿信等等邀歌,不但冲才华,更是因为有娱乐的噱头】
3、【明星的歌曲一般不会接受一般普通人的歌词,因为他们还要和你分享版权和以之带来的利益问题,而如果你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一族,那么,歌词被明显采用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4、【现在大多数明星的经济公司都有内定的写词人,为了红火一家子,所以他们一般不会用其他人的词曲】
5、【现在还没有那个音乐公司声明会征用大众创作歌词,除一些公益性较强组织外,如当初征集奥运主题曲】
【同学,如果你真的很有才华,就写好歌词,然后在见到明星的时候,就亲自把它拿给明星,没准他也会用。其实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自己写作出名了之后,你不去找他们,他们也会来找你】
【加油~~~~~~~~其实~~~写这些东西~~~~也只是我们自己的爱好而已~~~~】
⑧ 什么是音乐制作
音乐制作就是MIDI制作,那什么是MIDI制作呢?呵呵!“MIDI”,是英文musial instrument digitalinterface(乐器的数字化接口)的缩写。则是电脑多媒体技术在音频领域中的又一应用。整个MIDI系统包括合成器,电脑音乐软件,音源,电脑,MIDI连线,调音台,数码录音机等周边设备。电脑可以将来源于键盘乐器的声音 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电脑。
MIDI是一种数字接口,而计算机正是数字世界的统治者,计算机理所当然地成了MIDI乐器们的统帅,当我们将计算机连入整个音乐系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它的统帅的地位。系统中的其它MIDI设备将按照它的意志行事, 去创作或演奏各种风格不同的乐曲。但计算机始终不能取代人的地位,可以 这样说,无论多么先进的音乐 系统,最终的指挥中枢只有一个,那就是人脑。要谈MIDI的起源,就要谈到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s)的发展,最早的一台电子合成器是单音乐器(Monophonic),意即一次只能发出一个音,所以在早期,电子合成器是在乐团当作陪衬的角色,并没有作用。但籍着电子鼓的发展及编曲机(Sequencers)和同步技术(Synchonization)的发达,更甚多音的合成器(Polyphonic)快速发展,使得连接这些器材一同演奏变成一个难题。
直到1981年秋天,Dave Smith与另一位工程师Chet Wood对于整个的电子乐器工业提出一个完成的企划书,就是第一个所有电子乐器可以相互沟通的介面,那时称之为Universal Synthesizer Interface(USI)。这个介面不是属于任何公司的,而是每一个制造商都可以把这个介面放近电子乐器中,使得沟通变为可能。经过这样的努力,开始有许多很大的制造商投入生产,如:Roland、Korg、Yamaha、Kawai等。
到了1982年末,一切interface上的问题终于解决,也正式开启了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terface)的时代来临,一直发展至今。
MIDI技术已经在中国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因为MIDI技术有多方面的应用。
首先在现代音乐制作上,MIDI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音乐还是广告音乐,MIDI部分事实上占了主要地位,而真实乐器是表现旋律的载体。MIDI的优势在于:易修改性,传统乐器无法达到的声效,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在有些情况下,录音师宁要MIDI弦乐也不要一支弦乐队,"因为他们老是出错"。现在的电影配乐已围绕着MIDI进行了,在适当的时候增加真实乐器以提高乐曲的"人"味。但你不能轻易地说:MIDI音乐很虚假,在你没有听到真正优秀的MIDI作品之前,你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资格去评价它。
⑨ 如何进行音乐创作。
我也算是个搞音乐的,起码能作曲、编曲,我就说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首先,学习一样乐器是必要的。你学习乐器的过程就是你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从古到今没有哪个音乐家不会乐器,通常都是会好几样。你会吉他和钢琴,这很有优势,因为这两样乐器都比较主流,又都可以独奏,掌握它们对你的音乐创作一定很有帮助。我是学钢琴的,我也推荐你深造钢琴,因为钢琴的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的基本演奏方式很利于你从和弦的角度理解音乐,复杂的各种伴奏风格也可以助你理解主旋律和伴奏的呼应。
你还提到了乐理知识,视唱练耳什么的。对于基础的乐理知识,从事音乐行业的人都要掌握一些,因为它是我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不过我个人认为懂一些基础的就够了,不要在这些书本上花功夫。真正的音乐知识,是很难写在书本上的。
对于听音乐,我不想人云亦云地说一定要多听。听音乐对于创作的确十分重要,但我认为如果你喜欢音乐,平时正常听就够了。音乐不是听的越多就吸收的越多。不要非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所谓好音乐。听音乐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可以尝试用乐器比如钢琴,把自己喜欢的旋律演奏一下。
上文提到了和弦。和弦这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通过掌握几个常用的和弦组合,在它们的辅助下,你的曲子很容易写好听,它可以降低作曲对于一个初学者的难度。坏处是,你很容易被和弦限制住,而且光靠和弦是写不出真正的好曲子的。不过还是建议你学一下和弦,你将来也许会被和弦限制,不过慢慢你就能跳出来,让和弦为你所用。
对于作曲靠感觉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灵感只是学识的一种释放形式,对于音乐来讲,这学识指的就是平时你听的,演奏的,接触的音乐旋律,在你脑中积累沉淀,并加入你自己的理解后形成的产物。这点我感同身受。
以上的内容大概说的都是作曲。我认为作曲和编曲是相辅相成的,而其中作曲又是编曲的基础。你初步掌握一些作曲能力之后,就可以尝试分声部,加伴奏成分,为编曲先打下些基础。
练习乐器是要下苦功夫的,要坚持。但是对于听音乐,创作音乐这些事情,还是以一个好心情来做吧,心情不好时不要勉强。
最后就是,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有什么负担。要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信心。
我作曲有时也会不顺利,编曲也经常遇到困难,有时感到很累,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我始终热爱音乐。加油吧兄弟。
⑩ 作曲全过程
作曲过程:
1、和声
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但掌握和声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调性和声是创作调性音乐最主要的作曲技术理论。
2、复调
多段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3、曲式
一部音乐作品,无论是长篇巨制,如交响曲、歌剧,还是短小的歌曲,都要在时间的延续中一点一点地铺展,而不可能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在瞬间就能大致把握整体结构。这种在时间上的延续,正是音乐艺术的一大特点,所以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
而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无论长短,两三分钟或两三小时,都必须有一个结构框架,有个章法,而不能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或者章法,就称之为"曲式"。它不是预设的理论,而是在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维范式。
4、配器
将未完成音乐的某部分(比如音乐的曲调、曲调与和弦进行的雏形、相对简单的曲式与编配的音乐雏形等)进一步作曲将其创作完整的工作。
(10)音乐创造作扩展阅读:
1、学习作曲需要先学习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乐理、和声、复调、曲式调式等类容,学习这些它能够帮助快速记谱,成功摆脱初学者认谱慢、基础不扎实的障碍,为演唱、演奏奠定良好基础。
2、它还有助于建立“音乐感觉”——准确的音高、节奏,对音乐速度、还有对和声进行的搭建,正确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音乐情绪的表达能力。音乐学习是一个需要坚持和付出的过程,这些相关的音乐理论就是学习道路上的基石。
3、通过学习乐器也能够达到学习作曲的基础要求,多听音乐锻炼感觉跟着哼唱最好是听一些纯音乐纯钢琴曲之类的,会更加的锻炼和弦进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