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国学生创造性

中国学生创造性

发布时间:2021-08-02 12:58:12

❶ 为什么中国学生缺乏创造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撰文称,未来中国的GDP将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国,但创新能力可能很难与美国匹敌。因为创新需要思想竞争与自由交流,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国家(假设中国人才也应是美国的四倍)没有很高的技术突破?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体制及基础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至于我们在思想竞争方面大大滞后于美国。
中国人的高智商是公认的,但中国孩子却被普遍认为想象力、创造力缺乏。几年前,一个国际教育评估组对21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学生的想象力排在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在倒数第五。每年,中国学子有2000多人拿到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但获得的一致评价却是“中国学生的想象力贫乏”。
绝不是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天生就弱,这个结果是中国家长和学校联手提供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学校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好孩子”、“优秀孩子”都以好成绩为导向,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界认可,内在兴趣和动机都很弱。中国采用“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极大地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这些都使中国孩子的创造潜能被过早地扼杀了。

❷ 中国学生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方面不如美国学生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体制、来教学方式不一样。自
中国要培养听话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能创造吗?超过了老师那还了得!
美国是要培养创新的学生,不鼓励学生走别人的老路。
举个例子,中国人学数学是要学怎么算数,美国人学习数学是学怎样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在中国15×15等于几你不会手算就别想继续上学了,在美国你只要会用计算机算出来就算是你会了。
还有中国的考试题大难是确定了的,你不按照套路来就会受到惩罚:算你错了!美国考试只要你的答案有明确的逻辑和道理就行了,可以不局限于老师的标准。
陈丹青知道吧?北大教授、画家,招不到研究生。为什么,他看上的很有才华的学生考研时英语不过关,政治不过关,而政治和英语过关的艺术专业水准有达不到他的要求,所以一直就招不到学生。制度阻碍了发展。
总之,很多啦。结果是中国的学生都跟着老师走,美国学生都是想法另辟蹊径超过老师。

❸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

应试教育下的成果。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周围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压迫。把学生回培养成类答似机器一样的思维,一个命令只对应一个结果,没有殊途同归,没有所谓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思想僵化,以便领导等人加以控制。起到类似洗脑的效果。不过就中国国情来说,应试教育却是最适合的。

❹ 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中国人历来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且不说四大发明对中国社会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西方文明发展史的巨大影响,现代的“三钱”更是科学界璀璨的星斗。钱三强因发现了核新分裂法,与夫人何泽慧一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堪称20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国际上,以钱伟长名命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等。就是各行各业,也有无数的发明者、创造者。为什么当代的青少年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不愿去努力培养追求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首先,教育的功利化追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教育是人类自身生存、成长、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生存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打造发展平台的需要;是人类从自发到自觉的追求。但是由于社会的价值导向,学历、学校成了改变人生、发展人生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于是教育就是为了升学,教育变成了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上幼儿园要测试,上中小学要考试,统一的模式,少有创造性而又奇难无比的考试题,使幼儿园的儿童就开始了题海战术,只有做无数的题目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炼”就做题技巧,才能应对难题、怪题、偏题。个性的张扬只能换来排名的落后,奇思妙想与考试的评价格格不入。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只要成绩,只要升学,只要上名牌大学。教育不需要个性,也不培养个性。这种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还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吗? 其次,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学生的奋斗激情。 《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对2006年~2009年立案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发现,高校招生领域职务犯罪占35%,而贿赂类犯罪全部集中在艺术及体育特长生领域的招生过程。”高校自主的权力,难以挡住强势的权力、金钱、关系的冲击,特别是在自主选拔、面试等环节采取人为打分的评判标准,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监管很难到位的环节,便是各种办法、手段得以滋生的温床。 利用政策的盲点,凭借家长权力、金钱、关系的潜规则,使同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种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奋斗的激情,也使另外一部分孩子陷入了茫然。作为“被学习”的学生群体,他们的任务是读书、做题、考试,考出好成绩,至于个人的发展、如何发展,基本上是家长的事情。家长在谋划着子女发展的路径。学生需要的是循规蹈矩,听老师的话,跟家长走。他们还需要创造、创新吗? 再次,机械的考试内容泯灭了学生的灵气。 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学,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标准化考试以来,考试标准答案的唯一性,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进入了求同、求一的死胡同。本世纪以来,有些省对高考内容作了一些改变,但无根本的变革。高考内容、评价标准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追求目标。 笔者始终认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以语文考试为例,只有突出基础知识,突出阅读理解,突出表达,突出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展示,才能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多读书、读经典,不断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目前的高考内容不仅不需要想象力,不需要创造力,不需要好奇心,更是在泯灭学生的灵气。 中国的青少年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社会的价值导向、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评价机制使中国的青少年丧失了想象的热情、创造的智慧和天生的好奇心。

❺ 当代中国大陆学生的创造力真的很低吗

应试教育下的成果。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周围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压迫。把学生培养成类似机器一样的思维,一个命令只对应一个结果,没有殊途同归,没有所谓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思想僵化,以便领导等人加以控制。起到类似洗脑的效果。不过就中国国情来说,应试教育却是最适合的。

❻ 如何看待中国学生的创造性的

1。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我们的优秀的考试成绩证明了这一点。专
2。也正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属太擅长考试了,所以他们对问题不感兴趣,对答案感兴趣,对创造不感兴趣,对复制感兴趣。
3。没有真正的中国人得诺贝尔奖,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创造力的培养上是失败的。
4。幸好,现在有识之士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在改变。效果如何,你我都是见证人。

❼ 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区别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同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思维的“过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构筑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处理具体问题时思路的畅通、贯通及变换打好基础。可见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局限于大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简单的累积,而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数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起很大作用。国外一研究机构曾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成长道路。发现他们的知识20%是在学校获得的,80%的知识则是在离开学校后经过自学获得的。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紧紧围绕“学思结合”的自学途径,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而必须让学生有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观察提出问题,把实际发生的现象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探索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颖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识范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冒

❽ 为什么说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没有创造能力,没有能力

为什么不说中国教育的学生有创造力,有能力?
1.这是事实.
2.中国的教育专始终还在属沿袭历年的传统模式,即使教材在更新,教师在提升,但始终没有把”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本质去掉,当然没有创造力了.
3.中国的学生创造力扼杀在摇篮里了.指”高考”.
先说这么多.

❾ 都说中国的教育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在心理学上有依据吗

创造力就是基于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新价值的能力,除了需要知识,还需要创造的主观积极性。我认为中国教育存在这些问题扼杀创造积极性:(1)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听话”的孩子,家长以威权让孩子遵命而不解释为什么,从来都反对孩子异想天开,从不肯定孩子的创新,口头禅是:这是不成熟的想法;(2)应试教育下一切以分数为最高目标,灌输标准答案世界观——没有质疑、没有发散;(3)绝对顺从教育尤以“政治”这门奇葩课程为甚,里面经不起推敲的理论到处都是却不容任何人质疑——用孩子实现政治目的,内幕很可怕不细说;(4)没有、也不给孩子灌输积极的人生观——什么是自我实现,什么是幸福——总说好好读书以后赚很多钱,总问分数多少收入多少而不问是否开心。畸形的价值观,让中国企业总喜欢耍小聪明占小便宜而不是光明正大创造价值。完全同意——尽管不是故意的,但中国教育毁掉一代又一代,这不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除了教育,还有诸如社会不公平、法制不健等问题都会毁灭创新。当然还是有很多学生长大后能发挥所长,但我见到更多是创造力被消磨干净的年轻人。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远弱于发达国家,教育问题居首。
满意请采纳

❿ 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对比。要例子,原因...... 速!!!今晚就要!!!拜托了!!

中国人的想象力在小时候就被扼杀了:小时候在墙上画画,妈妈不准,因此。外国人反之

阅读全文

与中国学生创造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