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孤独的价值
耐得住孤独的人,寂寞一时;耐不住寂寞的人,孤独一世
Ⅱ 怎么创造价值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面对人生,逃避不一定躲的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会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别急着说别无选择,别以为世界只有对与错,很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止一个,所以我们有路可以走,你能找个理由难过,也可以找个理由快乐! 懂得放松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朋友,天冷不是冷心寒才是寒,心中有爱才不会孤独!人生短暂,所有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生是一次偶然,死是一次必然!何苦为一些不必要的人、事、情、心苦苦追问?得到了如何?得不到又如何?活着的过程,这就是人生!不要求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对的,只要求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悔的 人生足已!在活着的时候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自己过的充实一点!.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走一回,就好好的活上他一回!活着一定要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几道色彩!要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想想 自己如何给自己一个交代 给父母 朋友 心里最爱的那个他/她一个交代!然后在好好享受夕阳美,傻笑一下 给自己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1)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意义.人,要为自己而活.意义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成功须付出汗水.成功,失败,大笑,痛哭,每一个环节都尽情的去体会,享受.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做什么都是做给别人看,自己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人活着连这些都不能自己去体会,享受,2)用心另眼看世界吧,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比如你走路的时候被人撞了,别人给你道歉了,有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很火,但是你却没想到撞你的人心里其实比你还难受,还是想想那句“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开心”。3)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别发愁,这个社会的和你差不多还很多,但是都快乐的生活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对待每件事情,对生活认真一点,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么样,我相信都是精彩的。一句话:人要活出精彩,加油!。。。。
Ⅲ 周国平的散文《论孤独》原文是什么
论孤独
1
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2
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但解除孤独毕竟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扰乱了孤独,反而使人更感孤独,犹如一种官能,因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3
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4
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去学会深刻。 当然前提是:如果孤独是可以学会的话。
5
心灵的孤独与性格的孤僻是两回事。
孤僻属于弱者,孤独属于强者。两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为惧怕受到伤害,后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6
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
7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然而,尽管注定孤独,仍然会感觉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上帝给了他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
8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出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谙孤独也许正意味着内在的贫乏。
9
孤独与创造,孰为因果?也许是互为因果。一个疏于交往的人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专注于创造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10
一般而论,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的,长期的孤独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的孤独中,例如牢狱和疾病之灾,有的人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强制的孤独不只是造成了一种必要,迫使人把被压抑的精力投于创作,而且我相信,由于牢狱或疾病把人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人是会因此获得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新的眼光的,而这正是孕育出大作品的重要条件。
不过,对于大多数天才来说,他们之陷于孤独不是因为外在的强制,而是由于自身的气质。大体说来,艺术的天才,例如卡夫卡、吉卜林,多是忧郁型气质,而孤独中的写作则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只是一开始作为一种补偿的写作,后来便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了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另一类是思想的天才,例如牛顿、康德、维特根斯坦,则相当自觉地选择了孤独,以便保护自己的内在世界,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地专注于意义和秩序的寻求。
11
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体验。
今日的许多教徒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宗教体验,一个确凿的证据是,他们不是在孤独中、而必须是在寺庙和教堂里,在一种实质上是公众场合的仪式中,方能领会一点宗教的感觉。然而,这种所谓的宗教感,与始祖们在孤独中感悟的境界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
真正的宗教体验把人超拔出俗世琐事,倘若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体验,他的精神视野就未免狭隘。尤其是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这肯定是一种精神上的缺陷。
12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13
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天才的孤独是指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他却也是愿意有个好伴侣的,如果没有,那是运气不好,并非他的主动选择。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才赋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我们说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天才,泰戈尔是一个幸福的天才,其根据就是他们在婚爱和家庭问题上的不同遭遇。
14
无聊、寂寞、孤独是三种不同的心境。
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无聊是喜剧性的,孤独是悲剧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无聊属于生物性的人,寂寞属于社会性的人,孤独属于形而上的人。
15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
“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16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
Ⅳ 孤独真的能摧毁一个人吗
不一定,有的时候孤独反而能促进自己成长,因为孤独的话就会少了很多事情来打扰自己,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工作开提升自己。如果觉得自己孤独的话,不要胡思乱想了,多看点书提升自己的气质和素养,朋友自然就来了。
Ⅳ 孤单与热力并存,人间值得,片刻都要珍惜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个意思就是说人都是感觉孤单的,但他不能够被孤单打败,他要有活力,要能够去创造这样子才值得来人间一趟。要珍惜时间才能够去创造价值。我想这个人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他很了解人性的孤单孤独无聊,但他不会介意,他会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价值。
Ⅵ 关于孤独造就成功的名人事例
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他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等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他的孤独造就了他的伟大。
Ⅶ 怎样创造价值
人是社复会的人,社会是制由单个的人组成的社会,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生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人生的自我价值在于他的存在得到社会认可以及他为社会的发展所做的事,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人对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越大就越能体现他的人生的自我价值高。
Ⅷ 孤独为什么能激发创造力
因为你在孤单的环境中
能更好的集中自己的精神
去想一些事情啊
Ⅸ 如何理解孤独
怎样看待孤独
人活一生,或早或晚,必然会遇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孤独。有人视孤独如洪水猛兽,有人则觉得那是靓丽一景。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它?
我在一本书上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将孤独分为六类: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
不论哪种孤独,都值得我们用心尊重。道理很简单,你会因之而收获成熟。
我有一位朋友,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乐享孤独。
他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并且一直都按照这个目标规划人生——
他的床头,挂着达芬奇、齐白石、徐悲鸿等大画家的肖像;
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都围着绘画打转:读少年宫、拜老画家学艺,每天天不亮就跑到附近的森林公园临摹......
18岁那年,他考上了中央美院,毕业以后,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深造,专攻油画艺术。
如今,他在国内一所高校的美术系当老师,专心钻研油画理论和技巧,已经具备了很深的艺术造诣,在业界颇受尊重。
说实话,他并不是很有绘画天赋的人,也不很聪明。但他有个特点:非常耐得住寂寞。
他可以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站在一幅画面前静静揣摩。
他跟我说,孤独是人生难得一见的良师益友。在孤独里深深陶醉,可以净化灵魂。
我问他为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说起了最爱读的书,那是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其实,克里斯朵夫一直都是在享受孤独。他用无比深刻的孤独,创造出了无比深邃的音乐。”
如果一个人能发现孤独感里的艺术,并充分地享受这种艺术时,他就会变得很自律,在孤独的时间里,安静地去做喜欢的事情。
真正的奋进,绝不是喧嚣的跟随者,而是可以战胜那害怕寂寞的本能。唯有如此,你才能不断收获成长。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剑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