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文化创新来自创造者的灵感

文化创新来自创造者的灵感

发布时间:2021-08-02 06:28:58

⑴ 辨析: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新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请说说理由

⑵ 创新来自灵感作文800

灵感是天,留给人们的只有想象,永远也到达不了它的边缘。

灵感是地,包容了世间万物,赋予生机,赋予活力,赋予人类一切思想。

灵感是风,瞬息间将那虚无缥缈的云塑造得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灵感是水,点点滴滴地汇聚在顷刻间能使偌大的城市变成泽国。

灵感是蒲公英,随风飘散,落到哪儿,就在那儿生根发芽。

灵感是火,烧毁了他的实验室,而他却为此在短短几周内发明出了留声机,他就是——爱迪生。

灵感是苹果,砸到了牛顿头上,砸开了万有引力的世界,为科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灵感源于大自然。

灵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爽朗。

灵感是“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

灵感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自慰。

灵感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

灵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生机。

灵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婉约。

灵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

灵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

……

灵感源于生活、命运。

我,独自坐在书店的一隅,品着咖啡,任跳动的音符在耳边回响,凭文字在眼前跳跃。

灵感就是这咖啡,这音乐,这书……

⑶ 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是什么

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精神文化成果,离开了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新、创造。

⑷ 政治课上,老师提问: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看文化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 我想问阿基

老师是想通过举例说明文化创新的来源是社会实践,不是来源于文化创造者的灵感。但老师所回举的例子答不太恰当。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洗澡属于自我服务的卫生清理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当然打比方还可以说得过去。但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绝对是偶然现象,不能说是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老师讲课表述举例一定要严谨、准确!

⑸ 高中政治必修三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多样性,表现为: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什么是民族节日?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它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4、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6、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什么是文化传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8、什么是传播媒介?什么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作用是什么?
(1)传播媒介(或方式手段):经历了语言、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五个阶段。
(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作用: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文化传播对中华文化发展有何作用?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态度?
(1)文化传播的作用:A文化传播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B同时,外域文化传入中国,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2)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我们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0、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是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思想的继承(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1、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
12、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面性:A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即顺应变迁,促进社会发展)
B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阻碍人的发展。(即一成不变,阻碍发展)
1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创新。
1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如何?
(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1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也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推动文化发展;
(4)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16、从文化生活角度,如何看待教育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发展可推动文化的传播。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才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增强综合国力。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7、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8、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什么?文化创新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作用或意义: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制约引导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检验标准。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9、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是社会实践出现新情况,需要文化创新,二是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充足的条件,推动文化的创新。
20、“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你觉得对吗?
这观点不正确。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一切文化创新都来自社会实践,创造者的灵感只是文化创新的一个条件。
(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依靠群众实践。
(3)只有充分认识建设当前的时代意义,关注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4)可见,文化创新不是来自创造者的灵感而是来自社会实践。主要靠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从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而不是主要靠创造者的聪明才智。
21、文化创新的要求是什么?
(1)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进行文化创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2)要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文化创新。
22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文化的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二是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3、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什么?
(1)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其次,文化发展必须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革除陈旧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文化创新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24、文化发展创新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其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5、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检验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26、如何理解建立学习型社会?
(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2)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⑹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这句话对吗

【答案】 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注意审题,这种观点否定了可知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否定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否定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故本题选B项。本题并未否定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相反承认了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①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知识点。点评:本题审题很关键。题干是错误的,所以它所否认的是正确的观点。依据题干选出正确的即可。做这种题要进行思维转换。

⑺ 高中政治辨析题:文化创新来自创造者的聪明才智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例如:在2004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4分8秒)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梁祝》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国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比如,我国唐朝时,日本派了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长安街头常常可以见到日本留学生的身影.这些人学成以后回到日本,把大唐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唐装.特别是日本文字,使用中国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作为片假名,记录日本语言.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又向西欧国家学习,引进外国文化,使日本经济日益强盛.但这里,日本对外国文化不是全盘吸收,是取长补短,把外国文化融汇到自己的文化中.

⑻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么

不对,其根本要从其源泉谈起,
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阅读全文

与文化创新来自创造者的灵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