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清照一生创造了多少首词
共52首 1.李清照词全集 [李清照] 2.乌江 [李清照] 3.长寿乐(南昌生日) [李清照] 4.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5.点绛唇(寂寞深闺) [李清照] 6.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 [李清照] 7.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 8.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9.多丽(咏白菊) [李清照] 10.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 11.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 12.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李清照] 1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14.浣溪沙(髻子伤春嫩更梳) [李清照] 15.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李清照] 16.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李清照] 17.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李清照] 18.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李清照] 19.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 20.满庭芳(芳草池塘) [李清照] 21.满庭芳(小阁藏春) [李清照] 2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李清照] 23.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 24.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25.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李清照] 26.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27.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李清照] 2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29.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30.瑞鹧鸪(双银杏) [李清照] 31.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32.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李清照] 33.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李清照] 34.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李清照] 35.殢人娇(後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36.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李清照] 37.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38.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李清照] 39.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40.行香子(天与秋光) [李清照] 4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42.忆秦娥(临高阁) [李清照] 43.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4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45.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46.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47.怨王孙(帝里春晚) [李清照] 48.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李清照] 49.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 50.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李清照] 5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② 李清照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③ 李清照的一生创作了什么诗
乌江(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钓台(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船如藕,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攻,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④ 李清照悲壮的诗句是如何创造的
在北宋战乱的年头,清照仍有心绪邀明诚唱和,不能不说还带有几分天真和稚气。然而,作为一个年轻的女词人,能冒雪巡城,去体验和感受抗敌战斗的生活,以此来进行创作,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等悲壮的诗句,大都是这一时期写出来的。
⑤ 李清照因什么事而创作夏日绝句这首诗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拓展:
《夏日绝句》:
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⑥ 李清照创造了什么体
“易安体”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⑦ 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分为几个时期
二个时期。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文学成就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⑧ 李清照的创作分几个部分
李清照的创作生涯受到个人境遇变化的影响比较大,由于她外公的地位,李清照在少女时期过的生活舒适,快乐无忧,词作也欢快清扬。在于赵结婚后,也夫妇恩爱,词作有所成熟,但仍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在赵死后,国破家亡,李清照由北宋过度到南宋,作为名门之女和大臣之妻,在感伤国破家亡的痛苦至极,再一次婚姻也极为不幸,生活充满着痛苦,词作走向哀情愁怨。
⑨ 简述李清照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
在写作方式上,李清照善于移情于物,借景抒情,借物明志,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她还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为避生僻晦涩,通常采用人们熟悉的常通之典,并且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把典故用通俗的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在构思上,李清照善于造境,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
李清照的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除了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外,在中国词史上,李清照是最早提出和触及词学理论的作家,这些理论都集中的体现在了她所写的《词论》中。《词论》有三个要点,即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别是一家”的解说。“词别是一家”是其最核心的问题。她就词所区别于诗的种种特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雅——不满柳永“辞语尘下”;
2、典重——不满贺铸的“少典重”;
3、浑成——不满张先、宋祁等人“有妙语而破碎”;
4、协乐——要分别五音六律及清浊轻重,不满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句读不葺之诗”;
5、故实——不满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6、铺叙——不满晏几道的“无铺叙”。
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都应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李清照的词论有相当大的合理性。李清照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清时期李渔等人论词有“上不似诗,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说而来的。《词论》不但是宋代词坛上的第一篇词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女性所写的文学批评专文。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 1155),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擅长书画,兼通音律,尤以婉约词著称于世,称为婉约词宗,与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柳宗元齐名,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她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词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⑩ 李清照的写作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10)李清照创造扩展阅读:
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后世纪念
青州李清照纪念馆位于青州古城西门外洋溪湖畔。占地约63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内有甬道北去,道东建有顺河楼,西边为四松亭,均为清代建筑。甬道尽头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门上书有著名词人萧劳书写的匾额“李清照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