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100字左右 急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内,一直在人民当中流容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输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
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Ⅱ 历史上具有创造性的人物有哪些
历史上具有创造性的人物有三国的诸葛亮,东汉的蔡伦和张衡,张仲景 唐朝的僧一行和孙思邈 宋朝的沈括和宋应星 明朝的郑和和李时珍 国外的有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和贝尔
Ⅲ 鲁班的故事是怎样的
鲁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发明家。相传,他在古代中国的机械、木工工具、土木建筑等领域曾多有贡献,发明颇多。同时,关于鲁班的发明传说和故事,也久久被后世人们津津乐道。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土木工匠们视为“祖师爷”,受到人们的崇敬。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班输等。鲁班出生在鲁国一个世代以工匠为生的家庭。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奴隶制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那时候,大量从事各种手工业的“百工”以及奴隶通过逃跑、暴动等手段、获得了新生,不少世代为奴的手工业者获得解放,社会上出现了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
鲁班像据说,鲁班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十分喜欢琢磨手工工艺、土木建筑。小时候,他跟随家人参加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在劳动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家人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悉心观察他们在各项劳动中高超的操作技巧。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他本人不断的努力,使鲁班逐渐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面技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相传,我们所使用的一些工具和器物,从木工用的锯、刨子、墨斗,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钥匙、锁头、铁锨,甚至是战争中军队攻城使用的云梯都是他的发明。而在每一项发明的背后也都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妨就说说“锯子诞生”的故事。有一年,鲁班要为他人建造一座巨大宫殿,而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派出自己的徒弟上山砍伐树木。当时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锯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只能用斧头砍伐树木,但是这样做起来,工作效率非常低,鲁班的弟子们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去干,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也没砍出太多的原木来。由于砍来的原木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就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了,这下可是急坏了鲁班。这一天,鲁班决定亲自上山查看砍伐树木的情况。就在他上山途中,—不小心,鲁班在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下子就把手指划破了。鲁班连忙把手指放到口中吮起血来,他一边吮一边想:“这太奇怪了,一根小革为什么会这样锋利?”想着想着,他顾不得手指的疼痛,俯下身子摘下了一片野草的叶子细心地看了起来。鲁班发现这种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感觉非常锋利。他明白了,手指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正在沉思中,突然鲁班又发现有只大蝗虫正伏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那虫子的两颗牙也是“锋利”无比,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野草。鲁班的好奇心大起,他又抓住这只蝗虫,仔细观察起它的牙齿来。不看则已,这一看,鲁班又发现了与野草叶子类似的细齿结构,原来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看着手中的野草叶子和蝗虫,鲁班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伐起树木来肯定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马上下山,回到家中,利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实验,结果不同凡响,没用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被划出一道深沟。见到这个情景,鲁班高兴异常。可是,没高兴一会儿,他又陷入了沉思。原来,鲁班也发现了竹片的弱点,竹子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有的就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作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鲁班想了想,突然一拍脑门,用铁制成锯齿形状的片子不就可以了吗。他立即请来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去试验。就这样,一种新的工具被发明出来了。鲁班和徒弟们上山来,找了一棵大树,他们各拉住锯子的一端,你送我收,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既快捷又省力。从此以后,锯子就在木工工匠之中传播开来,后来又被老百姓们广泛地使用开来。鲁班正是因为有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他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的态度,才能产生出创造性的发明。
鲁班虽然发明了许多对人们生活有益有用的工具,可是他也难免会做出些可能“危害”他人生命的事情。这话还要从一次鲁班和墨子的辩论说起。有一年,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作兵器。当时,各国在相互征伐中,兵将们发现要是攻打一个国家的城池,最难的就是如何突破那又高又大的城墙。鲁班来到楚国的时候,正好赶上楚国要发兵攻打宋国,楚国君臣就请鲁班帮他们设计一种攻城的器械。思考了一段时间后,鲁班发明出一种可以活动的高梯子——云梯。有了这种器械,楚军那就是如虎添翼了。等到楚兵作战时,就可以登上云梯窥见敌人城中的防御情况,而且还能凭借云梯登上城墙,与敌人作短兵相接的战斗。不久,鲁班发明云梯的事情被墨子知道了。他一听说鲁班发明了一种用于战争的工具,心中十分不安,就从所在的齐国日夜兼程地赶往楚国。因为墨子在工程技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而他在政治上却主张发展生产,反对战争,所以对鲁班将发明的器械用于战争的做法有些不满。
鲁班见到如此匆忙赶来的墨子,问道:“老先生您从齐国赶来,不知有何赐教?”
墨子微微一顿,说:“齐国有人侮辱了我,我请你去帮我杀了他。”
鲁班闻听此言,失声说道:“先生您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啊!”
墨子不慌不忙地说:“我会送给你千金作报酬!”
鲁班气愤地说:“为不义而杀人的事情,我鲁班是从来不会干的。”
墨子一听他这样讲,就立刻站起来向鲁班拜了两拜说:“可是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给楚国,楚国准备利用它去攻打宋国。这样一来,遭殃的就是宋国的百姓,而宋国百姓究竟有什么罪,而要遭到无辜的杀戮呢?楚国为了争夺宋国的土地,而平白无故地去征伐宋国,这种做法未免也是不义之举吧!宋国无罪,无故去攻打它就是不仁。而你鲁班明明知道这些道理,却不去劝阻楚王,这又是为什么呢?”
墨子一席话说得鲁班哑口无言,但心中却还是不很服气。墨子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你如果还没有想通,不妨我们比一比,我现在制造了一些防守城池用的工具,我们现在可以用腰带作城墙,用小木片当武器,咱们做些进行攻守对抗的游戏如何?”鲁班当下同意,两人就这样开始了一场“模拟”攻守战。鲁班九次变更自己的攻城武器多次出击墨子的防守阵地,可是墨子每次都能把他的进攻化解掉。鲁班急得满头汗,就是无法取胜。最后,鲁班把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可墨子的守城办法依旧层出不穷。看到鲁班无奈的样子,墨子告诉他,既然连做游戏都无法赢了自己,更不要说真刀真枪地对抗了。墨子还告诉鲁班,自己的300名弟子已经准备好守城的工具前往宋国支援去了,希望鲁班能够知难而退,和自己一同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鲁班看到墨子确实高出自己一筹,而且对自己的作为也有些后悔,后来就接受了墨子的劝告。最终,楚王了解到鲁墨“战争”的结果,也感到攻宋没有取胜的把握,而放弃了这次不义的战争。
我们之所以讲鲁班与墨子的故事,是要说明在春秋末年,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发展到新的阶段,这时期的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传统的基础,而这些技术其实就是首先运用在军事领域,然后才向民间普及的,这也是历来“新技术”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Ⅳ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百年来就一直流传在民间。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Ⅳ 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创造性发明的故事
微波(发现者:珀西·斯宾塞)
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工程师珀西·斯宾塞又是一位著名的电子学奇专才。 1945年斯宾塞正在测属试用于雷达装备的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时,突然感觉西裤的口袋里有点不对劲,甚至听到了咝咝的声音。斯宾塞停下手里的工作,结果发现是它口袋里装的一块巧克力融化了。他猜可能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由此他立刻意识到也许可以把微波应用到厨房烹饪上,于是微波炉诞生了,这种厨具真可谓是全球的小吃爱好者和单身汉们的大救星。
Ⅵ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鲁班。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供输盘。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Ⅶ 鲁班是靠什么受到启发发明锯子的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Ⅷ 什么是创造性
1.创造性按照现行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是指与 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回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答显著的 进步。2.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 创造性思维过程和 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3.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 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例如瓦特发明 蒸汽机,鲁班发明 锯子。
Ⅸ 名人创造性故事
1、鲁班: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
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
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蔡伦: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
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
3、瓦特:
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4、爱迪生:
1877年,爱迪生发现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振动的现象,便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8月15日,爱迪生让助手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制成之后,爱迪生取出一张锡箔。
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然后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歌。
之后把针又放回原处,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就回放出爱迪生的声音。12月,爱迪生公开展示这台锡箔筒式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
5、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