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现代科技创造世界单一文化

现代科技创造世界单一文化

发布时间:2021-08-01 13:39:58

⑴ 专四满分作文:科技在创造单一文化世界吗

平均分基本是10分以上,只要不离题,书写不潦草基本,语法错误不明显,基本上就可以得到10分左右。当然如果遣词造句方面很突出,语法结构较复杂但使用正确,书写整洁,可以得到接近满分或者满分

⑵ 有一个辩论比赛,题目是‘现代技术是否创造了单一世界文化’我是正方,我应该怎么说开场白呢

可以从现代技来术的全球性应自用导致区域文化受冲击并同化来入手,比如开头列举工业化是生产方式趋于一致;现代交通使公路,铁轨,机场遍布全球;现代建筑让全世界的城市都越来越像;互联网信息化则让大家的意识形态更加普世………………多举一些,,然后老土的结尾,现代技术确实创造了单一世界文化

⑶ 现代科技成就的例子

1、蛟龙号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35米。“蛟龙”7000米级海试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潜试验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可以说这次海试获得圆满成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由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研制任务,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作为核心单位,联合国内百余家科研部门,在长达10年的试验过程中,攻克了深海技术领域面临的空白和关键技术瓶颈。

2、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3、神舟七号太空漫步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将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送入太空。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4、嫦娥三号

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5、人类基因组计划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绘制出。

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⑷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视科学为历史的有力杠杆”和“历史上革命的动力”一样。

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及其相关活动的知识体系。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方法和手段。

(4)现代科技创造世界单一文化扩展阅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促进生产资料的转化。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制工具取代了石器,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机械的使用取代了手工工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对象的变化。

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延伸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跨入浩瀚的宇宙,纳米技术意味着人类拥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材料。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增长点。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继续发展,成为世界上比重最大的产业。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改变人们的交流、消费、学习、休闲和娱乐方式。

⑸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关注
地球,我们居住的家园,有一个5.1亿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无边无际的大海。古往今来,环游世界和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一直是人们难以实现的梦想。然而,今天,现代科学创造的奇迹已经轻易地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那就是互联网。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讲述了十九世纪英国人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故事。八十天内环游地球是一个奇迹。八十天,多么漫长的一天,我们可以看到通讯距离如此之长。然而,今天,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只需要一秒钟、八十天和一秒钟。多么时差啊!互联网创造了新世纪的奇迹——它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形成了一个蛛网状的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广阔的空间里连接着全世界的人。互联网不仅创造了交流和沟通的奇迹,还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网络世界。打开电脑,点击宽带连接,进入互联网,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网络世界。在这里,无论多贵或多便宜,无论多大或多小,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各种论坛,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世界各地的人一起玩网络游戏,享受无尽的乐趣。虽然是虚拟的,但是这种虚拟给了人们灵魂的真实!

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它甚至可以取代电视、报纸,成为新一代传播信息的工具。网络新闻,成千上万的新闻聚集在屏幕上,国内外的一切,让你无法阅读;看网络电视,不仅电视上有频道,电视上还有许多频道不可用,还有,一个频道播放数千万个节目,点击即可观看,非常方便。...互联网,你太神奇了,在这里,

⑹ 现代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进步啊

1.5G领跑世界

从4G快人一步,到5G领跑世界。当流量社会到来,网速就是效率。数秒钟完成一部高清大片的下载,直播更是“分分秒秒无卡顿”。预测是到2020年中国5G将实现商业化推广,到2025年中国5G用户数量有望达到亿级规模。

⑺ 全球文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思考

近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就全球化带来的文明冲突与融合、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世界文化格局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 化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首都师范大学杨生平教授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问题的几个层次,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问题首先是一个作为经济、政治与观念统一的制度文化,当前全球化发展不单是经济与科技问题,而且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扩张,而全球化发展的真正希望所在应该是在全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而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建设问题上应该巧妙地利用当前国际形势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调整策略,联合众多发展中国家将世界引向多极化和平发展道路,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与空间。同时应该考虑到民族文化的特质及其作用。民族文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其核心价值有很强的稳定性与独立性,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前,应该打好民族文化这张牌,要利用民族文化处理好不同民族国家关系、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反对各种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认为,面对全球化,文化最根本也是最深层的问题就是确立文化自我,文化自我除了有维护和实现自己利益功能之外,还有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和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内在价值,确立自己形象和地位的作用。文化自我不光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精神观念,也是作为积淀下来的人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和生存方式。突出自我意识,并不是排斥全球意识,文化自我与全球意识二者之间是相互生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要区分后殖民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的界限。他认为在正确确立文化自我的问题上,应该处理好文化的整合和交流、文化的创新与调试以及文化的生产和消费等几个重要问题。

中央编译局杨金海研究员在对当前中华文化复兴与西方文艺复兴比较后指出,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复兴是在全球化的前提下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而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在当时世界发展还比较局部的情况下实现的部分世界文化复兴。中华文化复兴的首要问题是全民族应当有文化复兴的自觉,文化复兴要面向现代化,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文化,要创造一种包括全新的话语体系、全新的战略观念,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等的文化。他认为迎合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实现两种思维方式转变:一是从革命斗争的思维方式转向和谐建设的思维方式,二是从封闭文化建设的思维方式转向开放文化建设的思维方式。

清华大学肖鹰教授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核心词,它充斥着中国学术文献、商业广告甚至娱乐生活。这种全球定位意识固然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国际社会的需要,但也造成了难以避免的学术文化盲点,使我们的学术活动从选题到立项,从研究到评估都着眼于大题目、大角度、大工程,从而丧失了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对具体社会现实问题的切入能力。他认为应当倡导依存于逆势思维的学术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切入微观问题的分析能力。

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认为,对全球化应该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其一,全球化为人类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二,全球化为当代人类的发展和交流创造了条件;其三,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冲突;其四,全球化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在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上,要在确立中华文化身份的同时克服两极对立思维,文化身份是一个走向世界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在我们在和世界文化对接的过程中应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要在文化平等原则基础上不断建构全球共同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叶险明教授认为,文化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世界认同两个方面。在当前条件下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必须区分全球社会与国际社会两个概念。全球社会是包含着民族国家以及越来越超越民族国家范围的各种共同体,它有如下特点:其一,全球社会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其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其二,全球社会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三,全球社会是一个不以任何国家和民族以及共同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自我生长过程;其四,全球社会的结构是易变的、多元的、理想化的。与全球社会相对应的国际社会有如下特点:其一,国际社会的主体是单一的,即民族国家;其二,国际社会的生存与基础是自我保存、自我发展与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其三,国际社会是自我生长与强制发展双重过程;其四,国际社会的结构相对单一。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必须在全球社会与国际社会双重结构中进行。从国际社会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世界发展困难重重;而从全球社会结构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却有着较大的空间。他认为,从全球社会结构着眼,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增加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二是要将文化发展导向解决全球非传统安全领域;三是要把追求世界共同安全、共同繁荣和包容精神的发展和构建当成全球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全球化与文化发展”问题研究具有国际学术前沿性和现实前瞻性,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当前国际学术研究动向来看,像亨廷顿、哈贝马斯、吉登斯、詹明信、贝克、沃勒斯坦、罗尔斯、费彻斯通等相当多国际著名学者都把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上。事实上,全球化也从某种意义上改变着人文科学研究范式,如正在西方兴起的后哲学文化、全球史对世界历史的重构、新世界网络全书的重建等。从实践方面看,许多国家都在关注全球化与文化发展问题,纷纷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并以此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问题,为政府建构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等提供政策咨询。就中国而言,全球化与文化发展研究有着民族精神重建与文化发展方面的意义。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秩序变化给中国政府提出了如何正面建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与文化秩序、如何营造合理的国际舆论和良好的国际发展氛围、如何构建有世界影响的民族精神、如何利用世界历史规律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如何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建立并发展先进文化等若干问题。本次论坛对全球化与文化发展理论作出了积极思考与探索,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⑻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科学本身就是文明的成果之一。

现代科学之所以会走火入魔,成了人类学问的太上皇,是因为它的思维基础是形式逻辑和它的研究对象仅仅是现实物事。

形式逻辑并不完备。一方面,它只研究了个体在离散集合中的外属规律而没有研究个体在连续范畴中的内归规律。如下表所示:基本判断应该有16个,但形式逻辑只研究了其中的8个外属性判断;基本命题真值表应该也有16个,但形式逻辑也只研究了其中的6个外属性命题。另一方面,宇宙物事分为现实和精神两大类,而它并没有研究精神物事。

综上所述,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现代科学实际上只是“死体科学”,当把这种死体科学运用于活体时,必须依靠绝对权威而无法依靠逻辑理解。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由死体科技走向活体科技。但必须先把形式逻辑发展为完备的形神逻辑。

⑼ 现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1. 1988年10月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阅读全文

与现代科技创造世界单一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