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陈鹤琴创造

陈鹤琴创造

发布时间:2021-07-31 22:27:05

⑴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为教育界做出了哪些贡献

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陈教授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的确,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都会用到孔子的思想及其弟子的言论。真的很佩服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所做出的贡献。

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讲究卫生,尊敬师长,不玩手机等等。俗话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最主要的教育要素。父母 的爱是孩子出生后最初的情感体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幸福温馨 的。爸爸强健的臂膀,妈妈温柔的抚摸,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童年最好的礼物。

会比多少,桌上摆10以内任意数量的水果,添上1个后问孩子:现在有几个,比刚才多几个。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要多读给孩子听,能看懂并说出每幅画的主要意思。

⑵ 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教师范学校是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⑶ 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二、重视父母的作用

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他对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

1、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2、父母步调要一致;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

三、陈鹤琴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

四、陈鹤琴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1、课程的民族性;2、课程的科学性;3、课程的大众性;4、课程的儿童性;

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6、课程的现实性;7、课程的适合性;8、课程的教育性;

9、课程的陶冶性;10、课程的言语性。

五、陈鹤琴提出了十七条教学原则。

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

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3)陈鹤琴创造扩展阅读:

陈鹤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⑷ 陈鹤琴有什么教育贡献

应该就是“活”教育的思想是对现代幼儿园教育最大的贡献。“活”教育说白了就是对幼儿的教育是无时无刻的、随时随地的。而不是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

⑸ 试述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
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很显然,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因之变更.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组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具体有17条教育原则,“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启迪.

⑹ 陈鹤琴在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的贡献

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是他是学前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学习和继承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合理内容, 对于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课程应为教育目标服务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集中地反映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同时, 教育目标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方向, 它指导着人们的具体教育行为。教育目标是制订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 它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具体实施具有规范和限制作用。对学前教育来说, 也是这样。

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支柱。学前教育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 用什么来培养, 又采用什么方式去培养, 这是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陈鹤琴先生在研究中国二三十年代学前教育课程实际的基础上, 从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目标。他人为, 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 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 作精神, 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 养成卫生的习惯, 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 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 消泯惧怕情绪。”由此可见, 在二三十年代, 陈鹤琴就提出了比较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 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是难能可贵的。

(二)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来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呢?又根据什么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呢?对此,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自己著名的观点,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 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因为, 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杨花、柳絮, 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 秋菊冬雪等。

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 是人文环境, 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中, 儿童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 并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习得文化的特征, 进行着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陈鹤琴先生同样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 发展儿童。因此, 在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中, 社会环境的学习成为必不可少部分。当然, 为学前儿童准备的社会环境应该适合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适应他们兴趣与需要, 适合他们的能力水平。像家庭、集市、节日、庆祝会、教师接待日活动等, 是学前儿童经接触的社会环境, 这些应成为学前儿童课程的重要内容。

由此, 大自然构成的自然环境和大社会构成的社会环境一道组成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中心内容, 学前儿童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设计和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必须符号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把大自然和大社会作为中心, 这样设计出的课程才是合理的。

(三) 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

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 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 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 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 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 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就像人的五个手指, 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句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

陈鹤琴认为, 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 强种先要强身, 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 性格活泼, 反映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 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

为了培养儿童健壮的身体, 幼稚园应十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 所以幼年时代, 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 全集》第二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7,120)

应带领幼儿多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儿童在接触自然中学到各种经验, 还可以使他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沐浴到充足的阳光, 活跃儿童的精神, 强健儿童的体魄, 增加饿的欢乐。户外活动是保证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有利措施。

此外, 幼稚园应特别注重音乐, 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 鼓励儿童进取。幼稚园应创设音乐环境, 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发展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技能。

(四) 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如何组织实施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就成为关键。怎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呢?陈鹤琴先生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这就是“整个教学法”。

何为“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认为, “ 整个教学法,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5、224页)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 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 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 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

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游戏具有统整作用, 在游戏中, 学前儿童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 展开丰富的想像, 缓解紧张的情, 体验活动的愉悦;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 在活动中学习, 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 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 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由于学前儿童都是具有差异的不同个体, 每个儿童都是相对独立的, 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 兴趣不同, 应采用小团体式教学, 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在相互作用中都获得长进。

(五)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和三种具体编制法

1951年, 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 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 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哦模式,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以及三种刻度编制的具体方法。

十大原则是:

1. 课程的民族性:课程应是民族的, 不是欧美的;

2. 课程的科学性:课程应是科学的, 不是封建迷信的;

3. 课程的大众性:课程应是大众的, 不是资产阶级的;

4. 课程的儿童性:课程应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

5. 课程的连续发展性:课程应是连续发展的, 而不是孤立的;

6. 课程的现实性:课程应符合实际需要, 而不能脱离现实;

7. 课程的适合性:课程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 促进儿童健康;

8. 课程的教育性:课程应培养儿童五爱国民公德和团结、勇敢等优良品质;

9. 课程的陶冶性:课程是陶冶儿童性情, 培养儿童情感;

10. 课程的言语性:课程应培养儿童说话技能, 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根据以上十大原则, 陈鹤琴修订了原定的教育单元,加入了五爱教育内容, 形成了九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节日、五爱教育、气候、动物、植物、工业、农业、儿童玩具、儿童卫生。这九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 与其早些年形成的五指教育结构相比, 增加了50年代一些新的成分,具有时代特色。但是, 这种新课程结构显得比较零碎,整体性较差。

课程编制原则还是比较宏观的, 它的指导性比较强, 但操作性比较差。陈鹤琴还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1. 圆周法:幼稚园每个年龄班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 研究的事物也相同, 但所选教材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班要求由浅入深。

2. 直进法:就是将儿童生活中接触的事物, 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的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班中, 如小班烟具猫和狗, 中班研究羊和牛, 大班研究马和虎。即是说, 不同班的课题和要求都不相同。

3. 混合法:就是在扳指课程的时候,以上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混合法是编制课程时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以上只是介绍了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中的一些主要内容。除此之外, 他还提出了有关幼稚园课程评价、课程实验等方面的主张或观点,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汲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 陈鹤琴提出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毕竟具有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烙印, 毕竟具有他个人教育哲学的局限。因此, 我们对他的课程思想必须辨证地继承, 吸取他思想中对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有用的容; 不能把他的思想奉为神灵, 不加分析地全盘学习。时代变了. 我们今天的国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学前教育实际也已经发展到新的水平, 我们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同样不同了。我们必须把他的课程思想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才能看到它的真正价值。

⑺ 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

江苏省幼儿师范

⑻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

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引证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现在教育的情形时的两句警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我们把它改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拓展资料

1940年2月,陈鹤琴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邀请,前往江西办学,并开始进行“活教育”实验。5月15日,在泰和县新池村创办南昌实小新池分校。

10月1日,在泰和县文江村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非教会的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很快赢得了声誉,1943年,教育部长陈立夫批准将其改为国立学校。

1945年,陈鹤琴在上海创办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任内提出五指教学法,主张幼儿教育如同手指与手掌应当涵盖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文五种其本项目,手指与手掌骨肉相连不能单独而存,要注意教材的连贯性及整体的。

1949年5月曾先后两次因“赤化”遭国民政府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

阅读全文

与陈鹤琴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