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有关祖国发展的搞笑小品(尽量短一些)
给您推荐这段相声:祖国在我心中(适合建国60周年表演) 甲乙二人刚站好。 甲:啊! 乙(吓了一跳):怎么着这位? 甲:世界的东方, 乙:什么啊这是? 甲:有一块辽阔富饶的土地, 乙:哪儿啊? 甲:一条几字型河流横贯东西…… 乙:河流?怎么又扯到这儿了? 甲: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壮丽的诗篇;在岁月的变迁中,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现在的它,正张开博大的胸怀笑迎八方来客。 乙:这说谁呢这是? 甲:太阳升起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腾云驾雾的神龙,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图腾。他们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颗最璀璨的明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人类最辉煌的华夏文明。曾经的他们,一次次抵御了强大外族的入侵。 乙:哦,我听出来了,这好像是在诗朗诵…… 甲:这样广袤的土地,这样伟大的民族,它有一个令世界闻之起敬的名字,它是我们13亿人民共同依恋的母亲————中国。 乙:原来是在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啊……爱国主义高潮还没过去呢。 甲:什么叫还没过去啊?就爱国这件事来说,永远都得提倡,永远都不会过时! 乙:那是那是。可像你这样就在这儿吵吵就叫爱国啦? 甲:怎么着?有什么不对么?(摆开架势)我要赞美您,祖国!我因能降生在您的怀抱里而自豪,因能聆听您的谆谆教诲而光荣,我因骨子里深深烙下了中国印而庆幸,我因血液里涌动着中国魂而终身自豪。请允许我走近您,聆听您的心声,感受您的呼吸,了解您五千多年的生命中,那些为人称颂的曾经。 乙:又来了!行了行了,有些人哪,就这样,嘴上说的比蜜还甜,其实心口不一…… 甲:什么叫心口不一啊?你什么意思这是? 乙:就说上回吧,学校号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你捐了么? 甲:……我……我不是……(作扭捏状)人家不是得省点钱买溜溜球呢吗!再说了,捐款怎么着?不捐款怎么着?这和爱国两码事儿! 乙:两码事?!我们支援贫困山区建设,让贫困山区的孩子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这怎么能是两码事儿呢? 甲:(不理会乙)祖国啊!我怎能不歌颂您,怎能不赞美您呢?6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你用自己的臂膀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看今朝,神州大地,盛世欢歌,一派繁荣景象,到处流光溢彩,到处姹紫嫣红。从北国到南疆,从塞上到江南,无处不传颂着赞美您的诗句,无处不飘荡着颂扬您的歌声。 乙:得了吧,你!你这样不对哈! 甲:有什么不对的?难道我们的祖国不值得这样歌诵么? 乙:光歌诵没有用!你得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去为祖国作奉献。 甲:怎么奉献哪?那我去把那溜溜球儿卖了,然后捐给贫困山区就行了? 乙:得了,用不着,啊,用不着! 甲:那你说我怎么办? 乙:你呀,你要把祖国放在心中!别光放在嘴上……! 甲:我没有啊,我觉得我是把祖国放在心里了(悄声对外),(就是地方偏点儿,得翻半天才能翻出来……),那你说,你说我得怎么办? 乙:真想知道怎么办? 甲:真的! 乙:特别想知道怎么办? 甲:特别想! 乙: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想知道? 甲:确定肯定以及一定! 乙:那我告诉你…… 甲:啊,怎么办哪? 乙:你呀…… 甲:嗯? 乙:把溜溜球送给我就行了……
记得采纳啊
Ⅱ 有关《我和我的祖国》的小品剧本
新华文轩2009年春节联欢会节目串场词(2009-02-25 09:49:48)标签:新华文轩 春节 联欢会 节目 串场词 马惊飙 文化 分类:杂感与杂记
按:奉命撰写了春节联欢会的节目串场词,现在姑且放入本人博客存档。
新华文轩2009年春节联欢会节目串场词
开场白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大悲大喜。天地“震撼”了我们,我们“震撼”了世界。危机压不垮坚强的文轩,笑脸展现出我们的顽强。今天,我们文轩人在这里欢聚一堂,谋划来年。我们将举杯同庆,庆祝文轩的新生;祝福文轩,祝福文轩人!
一、舞蹈《青藏高原》
我们文轩的业绩又上了一个台阶,总有一天,我们会登上那世界最高的舞台——“那就是青藏高原”!请欣赏《青藏高原》的欢歌曼舞。表演者:物流中心刘小莉、刘长虹、赵蓬、马叶蕾、郭艳芳。段铮铮演唱。
二、小品《经济危机中的楷模》
金融“危机”对于有的人却是“转机”,在危机中怎样把钱越攒越多,这是“天机”,待会儿看看“铁先生”会不会“泄露”一点儿。请欣赏《出版商务周报》给我们带来的小品《经济危机中的楷模》。
三、三句半《文轩中盘大发展》
“话不投机半句多”,“话太投机多半句”——我们文轩中盘的四位同事说话就是“三句半”,我们来看看中盘的同事们是怎样“投机”的。他们怎样在“危机”中找准“时机”和“契机”,然后“投机”创造“文轩中盘大发展”呢?请欣赏三句半《文轩中盘大发展》,表演者:中盘事业部杨艳、赵晓薇、王博、马力。
四、笛子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要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首先,我们的红心准备迎接公司的开门红,希望公司的红利不断增加,股价一直飘红。然后,我们的红心准备迎接公司给我们发的大红包!咱们跟着领导打天下,让文轩的红旗插遍全国,插向世界——祖国河山一片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下面请听出版事业部马经标的笛子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五、小品《家有喜事》
物流中心的同事们说“家有喜事”,你也“有喜”了吗?还没有的话,那就来沾沾他们的喜气吧!请欣赏小品《家有喜事》,表演者:物流中心王兴剑、刘小莉、孙建红、朱文佳、郝丽艳、王章亮、吕辉。
六、独唱《我和我的祖国》
顾小家,靠自家;爱国家,靠大家。我爱我家,我也爱我们的国家。下面请听女声独唱《我和我的祖国》,中盘事业部方芳演唱。
七、演员合唱《北京欢迎您》
北京的同事们,为新华文轩,为在大后方奋斗的文轩同人,我们一起高歌《北京欢迎您》!
八、大型赈灾情景剧《生死不离》
那场震撼世界的大地震中,文轩人也有受难者、被救者,但更多的文轩人却成了救援者,新华文轩以她抗震救灾的身姿完成了自己的造型。下面请欣赏大型赈灾情景剧《生死不离》。
Ⅲ 反映中国文化的小品或剧本 急
中国文化(相声)
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乙:正因为如此,咱中国才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甲: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沉淀了多少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啊!
乙:你作为炎黄子孙,我考考你,看你对咱中国的历史文化掌握了多少?
甲:你说吧,洗耳恭听。
乙:你说中国有哪四大发明闻名于世?
甲:妇孺皆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乙:完全正确,加10分,你再说,中国有哪四大名著?
甲:小儿科。《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乙:瞎猫碰到死耗子,答对了。你再说,中国有哪四大传说?
甲:这还用问?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乙:老笨熊今天不笨了,我就不信难不倒你。请回答:中国有哪四大美女?
甲:西施、貂蝉、王昭君、我老婆。
乙:做梦吧,就你老婆那个黄脸婆也能和王昭君平起平坐?
甲:你说清楚,我老婆怎么啦?
乙:那你说,你老婆叫什么?
甲:姓杨名贵菲,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菲)!
乙:杨贵妃是个出名的美人这不假,你老婆怎么也叫杨贵妃?
甲:中国重名重姓的多着呢,连李鸿章、汪精卫都还有重名的呢!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乙:原来历史名人也有冒牌货!
甲:是吗?眼红死你,可惜你老婆不姓杨!我就知道,现在社会上就有一些象你一样害红眼病的人!你瞧瞧下面的观众,有多少戴着眼镜的,他们为什么戴眼镜?那是被你们坑的!
乙:被我们坑的?
甲:他们为了防止你们的红眼病传染!中国多出几个你们这样的人才,不知道要救活多少个眼镜店!
乙:上纲上线了不是?不过也应该有个区分,唐朝的杨贵妃和新时代的杨贵妃!
甲:谁愿咋区分咋去分去!我老婆是名门望族,谁能区分得了?杨家将保家卫国这些历史你能改写吗?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你能改写吗?杨虎城将军发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的历史你能改写吗?中国航天第一人是谁?杨利伟少将,姓杨!
乙:这粘得上边吗?
甲:这只能说你才疏学浅。中国的百家姓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老婆500年前说不定和他们是一家呢!
乙:人家都是名人,你老婆也算名人吗?
甲: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我老婆的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举个例子说吧,只要她一上街,那是前有哨兵,后有护卫,比当年的慈禧老娘们还摆谱!这不,上周二,一个电视导演找到我老婆。
乙:看中你老婆了?
甲:你老婆才会被他看中呢!
乙:别急,别急!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的意思是导演看中你老婆什么了?千万别去歪曲理解这句话!
甲:这个电视剧导演想拍一部电视剧,需要一个男群众拥挤的镜头,她让我老婆到街上走一遭,他选取一个人流如潮的自然画面的镜头,他答应给我老婆3000元酬金,傻眼了吧,红眼病?
乙:吹了吧?
甲:这叫吹吗?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叫夸张,懂了吗?说夸张,也不是夸张,我老婆秀发飘飘,一身得体的连衣裙,一双如潮的高跟鞋,走起路来这个样子,(学样)。
乙:今天不谈你老婆行不行?咱说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甲:离开了美、离开了爱的文化那叫什么文化,没有生命力,没有时代感。
乙:你说的是文学作品,文化的内涵很多,当然也包含了老婆了、百家姓了、夸张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说,你现在全家很幸福,春节又来了,你想照一张全家福,摄影师傅调好镜头后,他向你们喊一句什么?
甲:茄子!
乙:对啊!茄子在这里是蔬菜吗?为什么会喊茄子?这就是咱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说你也清楚,摄影师傅的意思是准备好了,但是在运动会的时候再去喊茄子中吗?
甲:有意思,现在提倡创新,也没有哪个裁判发明个辣子,遗憾!
乙:有些东西不是说发明就发明的,要约定成俗。
甲:这些我懂,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乙:什么事情?
甲:昨天我去买了一个打火机,可是打了两下不着了,我冲着营业员发火了,“你的火机不发火,是什么伪劣产品?”营业员陪着笑说,“同志,别发火,这个火机不发火,我给你换一个发火的。”她一连用了几个发火的词,你说可笑不可笑?
乙:这里的发火是两层意思,类似的我也听说过一件有趣的事。
甲:什么事?
乙:一家大公司,下属两个单位,年终的时候,公司领导要下基层评估,第一个单位的一把就给第二个单位的一把通起了电话,“老弟啊,司令要下来了,咱两家可是一衣带水啊,打个电话给你商量商量,现在时行‘这个’呀,如果你‘这个’了我不‘这个’,司令可就要对我‘这个’了,如果我‘这个’了你不‘这个’,事后恐怕司令要对你‘这个’了,所以说,咱们这次要‘这个’都‘这个’,要不‘这个’都不‘这个’,你认为咱们是‘这个’还是不‘这个’?”
甲:这个公司的领导肯定不是什么好鸟!
乙:你听出来了?虽然“这个”指代不明,但在这个场合下却让人一目了然,这就是咱中国文字的朦胧艺术。
甲:那第二个单位的一把是怎么说的?
乙:那咱们就都“这个这个”吧!
Ⅳ 歌颂祖国的小品剧本!!高分
时间:十.一前夕。
地点:某小区居委会。
人物(按出场顺序):
小 胡——二十八九岁,社区工作人员,以下简称胡;
李大姐——四十岁左右,小区居民,进城经商的农民,以下简称李;
王大哥——三十多岁,小区居民,某煤矿职工,以下简称王;
赵奶奶——七八十岁,小区居民,以下简称赵。
幕起
胡:喜迎国庆六十年,社区居民共联欢。领导把工作来安排,让我小胡当导演。小区居民见了我,见面就把“胡导”(胡捣)喊。
李:胡导!胡导!胡导!
胡:你听听这又来了。
李:哎——我说小胡,骡子大了马大了值钱,这人“大”了可不值钱呀!这当了导演就翻脸不认人了。
胡:李姐,你就别开玩笑了,我这正为咱联欢会的事犯愁呢。
李:饭稠?饭稠你往锅里添水也!瞧你这点出息,像个娘们。
胡:李姐,我可是纯爷们!
李:你是纯爷们,我还是纯娘们呢!难道这当导演比我当初生孩子还难呀!
胡:李姐,这当初你生孩子那是肚里有,现在我小胡当导演可是肚里没有呀!
李:什么,你还真想生孩子呀?这生孩子可是咱女人的专利,难道你小胡想侵权呀!?
胡:嗨,我生什么孩子呀!小胡我当导演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老和尚拜天地闻所未闻呀!
李:小胡,这万事开头难。大姐我容易呀!前几年,大姐我在农村种地那真是,雨里去、风里来,春种秋收太阳晒,吃多少苦淌多少汗,一年四季把活干,这布袋里照样没有钱,人送外号穷光蛋。
胡:是呀!前些年,咱们农村的生活的确不富裕呀!
李:可现在,你再看——农村土地流转,李姐我进城赚钱。生意红火兴旺,八方广进财源。在咱小区买了房子、楼下车库里停着车子——现在呀,那是房子、车子、票子一应俱全,实话实说,我现在呀是富婆不叫富婆,俩字:“大款!”
胡:是呀!这几年,咱们政府关注三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仅使农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而且还有像李姐你这样的人走进了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呀!
李:(戴上墨镜):胡导呀,你再看看我是谁?
胡:哎呀!这不是咱中国流行音乐的大腕吗?
李:(模仿韩红演唱,《天路》的曲调):今天我心情无比的欢畅,看到那乡村插上翅膀。像雄鹰展翅飞上蓝天,为农家儿女带来吉祥。这是一条神奇的道路哎……把幸福的生活送到身旁。从此贫穷溜走富裕长又长,农家儿女齐声欢唱……
胡:哎呀!哎呀!哎呀!李姐——
李:胡导,你看我这节目怎么样?
胡:李姐呀!你太有水平了!
李:那是——我这可是屁股上挂暖瓶——那是有一定(腚)的水平的!好了,你忙吧。我先回去练练(下台)
王:胡——胡———胡——
胡:(对观众)怎么来了位打麻将的呀!
王:这——这当了导演架——架子大了,是——是不?不理——哥哥这——这——这茬了,是——是——是不?
胡:怎么会呢——王哥,有事,你说话?
王:哟!哟——哟!打扮的——的——这么板——板——板正,做(揍音)——做——做吗去?
胡:王哥,这不是咱们小区今天晚上,要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晚会”吗?我能不打扮打扮吗?
王:你——你——你这头给——给——给狗舔的——的——的——样。
胡:王哥,你看怎么样?酷啵?
王:酷——酷——酷——(裤)头,大——大——大酷——酷(裤)头!
胡:这——我——我——我
王:你——你——你学——学——学——我,干——干——干嘛?
胡:王哥,你有事?
王:我——我——我还有——有——有“五”!
胡:王哥,有事你说话。
王:咱们建国六十年,各项事业大发展。
日新月异快车道,城市旧貌换新颜。
高楼座座拔地起,马路一条比一条宽!
饮水思源不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
感受时代大变迁,齐声把祖国来称赞!
胡:王哥,你说的太好了!这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咱们城市的街道宽阔了、城市的灯亮了,城市的楼房高了、咱们的居住环境好了,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咱们的经济发展了!
王:作为市民我真骄傲!编段快板演一演!还请胡导多指教,帮着俺来把把关!
胡:好!这节目不错!哎——王哥,你,你这怎么不结巴了呢?
赵:胡导!胡导!你个小捣蛋虫,怎么不理我?
胡:赵奶奶,我这怎么成了捣蛋虫了呢?
赵:我听人家都喊你“胡捣”。这“胡捣”不是捣蛋虫,是吗?
胡:嗨!
王:赵——赵——奶——奶——奶奶!
赵:我的个天来,听着你说话真费劲!哎——对了!你哥,你是在哪个矿上鸡蛋壳上班,是不?
王:是——是——是机——机——机电科!
赵:哦,你在机电科上班?
王:不是!我——我——我在某某煤矿通——通——通巷工区
赵:通巷?在通巷工区干嘛?
王:当——当——瓦——瓦——瓦检员
赵:挖检员?
王:是——是!就——就是,专门检测瓦——瓦——瓦斯的!
赵:这个活不好!人家挖饭吃管饱,你整天挖屎,你挖那黄子干嘛也?臭烘烘的!哦,我知道了你是打扫厕所的!
胡:赵奶奶。不是挖屎,是瓦斯。这瓦斯呀是煤矿井下的一种有害气体,多了呀会使人窒息而死!
赵:我的娘来,瓦斯这个熊东西还这么毒间!
王:赵奶奶,你——你拉呱,我先走——走了。(下台)
胡:赵奶奶,你找我有事?
赵:咱们小区不是要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晚会”吗?我要演个节目。
胡:赵奶奶你要出个节目。
赵:怎么的不行?实话给你说吧,我可是——打过鬼子扛过枪,战场上面受过伤。解了放,翻了身,新社会里做主人。新中国,红旗下,什么困难都不怕。流着汗,干劲大,建设四个现代化。如今我,退了休,幸福的日子有盼头——哼,老妈妈我也不是瓤茬子!
胡:赵奶奶,你见过鬼子呀?
赵:什么叫我见过鬼子?当年我去执行一项任务回来的路上就碰见了一个日本鬼子,他在后面追着我喊:“花姑娘的干活!花姑娘的干活!”
胡:这么危险呀!那后来呢?
赵:你说说,那日本鬼子叫我给他干活——我干他奶奶的个腿!我拿出一个手榴弹,拉开线,就扔过去了。
胡:那后来呢?
赵:后来呀,他就死啦死啦的干活了!
胡:赵奶奶,你当年真是太棒了!
赵:什么叫我当年太棒了!现在老妈妈我也是响当当硬邦邦的,不服输呀!
胡:是吗?那赵奶奶现在都在干些什么呢?
赵:在家里“喂鸡”?
胡:哦,发展养殖业呀?
赵:俺说的这个“鸡”它不吃东西,还天天上网,你说奇怪不奇怪。
胡:哦,是微机呀!你老还会上网呢?
赵:怎的?谁规定的老妈妈就不能上网。
胡:不是!赵奶奶,你上网都做些什么呢?
赵:当然是网人了!这还用问。
胡:网人?
赵:嘿嘿嘿!这不前两天就在网上网了一个老头。
胡:啊?网了一个老头?
赵:你这孩子坏,就是给你呀又找了一个爷爷。行了,别说了,咱小区举办“庆祝国庆六十周年文艺晚会”我得出个节目。
胡:你老,打算要演个什么节目呢?
赵:就是哪个“抵死狗”!
胡:迪斯高吧?赵奶奶你还会跳现代舞?
赵:怎么的看不起人!我不光跳,还找了几个小妮给我伴舞呢?
胡:是吗?
赵:闺妮们上来吧!音乐,miusic begin!(跳起来)
(舞止)
赵:向祖国献礼!
齐合:为祖国喝彩!耶!(剧终,下台)
二00九年九月十一日
Ⅳ 关于中国发展的小品,请把台词给我!要快!
《今非昔比》王敏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过年好!(观众:好!)
陈寒柏 :给你们拜年了,父老乡亲们,过年好哇!(观众:好!)
王敏 :等会儿,我们在演出啦,你怎么上来就喊啊?
陈寒柏:你不认得我啦?
王敏 :你是?
陈寒柏 :我是你老舅啊。
王敏 :我是你二叔!
陈寒柏:你占我便宜。
王敏 :我可先吃的亏。
陈寒柏 :怎么忘了,当年你下乡住俺家里,俺家里年年吃救济,人人吃救济,你给起的外号“老救”啊。
王敏 :啊!你是靠山屯的那个“陈老救”。
陈寒柏 :你怎么能不认得我了呢?
王敏:不是,平时来的时候腰里系根电线,今天借那么一套衣服,我都不敢认了,你瞧——
陈寒柏:这不过年了嘛,我给你送点东西。
王敏:哎,打住!送东西,上回送我四个老玉米,扛走我一袋白面。
陈寒柏 :这回不送你老玉米了。
王敏:送我什么?
陈寒柏 :送你个笔记本。
王敏 :就是笔记本,哎,别别,先跟我回家
陈寒柏:干什么?
王敏 :我爱人把衣服准备好了,带回去,给孩子们穿。
陈寒柏:又给你添麻烦了。
王敏:咱俩你还客气什么呀。
陈寒柏 :不带。
王敏:怎么不带了?
陈寒柏:我怕带回去,孩子们不穿了。
王敏 :平时带的衣服,孩子们可都抢着穿!
陈寒柏 :原来是原来,现在是现在。
王敏:现在-——
陈寒柏:孩子们赶时髦咧,大人们也赶时髦咧!
王敏 :是吗?
陈寒柏:俺家里那大嫂-——
王敏:大嫂?
陈寒柏:看着城里的妇女穿那个裘皮大衣,
(王敏 :嗯)
陈寒柏:她也照着那买一件。
王敏 :你给她买一件呗。
陈寒柏:结果穿出笑话来了。
王敏:还穿出笑话来了?
陈寒柏 :买回去头一天就穿出去显摆,对门那二婶看着纳闷啊!
王敏 :纳什么闷?
陈寒柏 :嗯,她大嫂啊,你这个尼龙绸大衣,怎么这么厚呢?
王敏 :等会,不是裘皮大衣吗?
陈寒柏 :她把那个毛冲里穿了!
王敏:毛冲里穿啦?!
陈寒柏 :她说这么穿暖和。
王敏 :赶紧翻过来。
陈寒柏 :翻过来过来穿了一天又不敢穿了。
王敏:怎么又不敢穿了?
陈寒柏:就她那个身材,(王敏:啊)一穿出去,(王敏:嗯)全村的狗撵着咬啊!
王敏 :狗咬她干吗呀?
陈寒柏 :拿她当了狗熊了!(掌声、笑声)(王敏:嗨!)
王敏 :这样吧,(陈寒柏:怎么样?)过年啦,我送你个大礼。
陈寒柏 :什么大礼?
王敏 :我刚买了个大背投。(陈寒柏:啊)
王敏 :家里那台29寸的电视,你拉走!
陈寒柏:29寸的大彩电,(王敏:怎么样?)有这么厚啊(手里比划约5厘米厚)。
王敏 :不是,大彩电。
陈寒柏 :能挂墙上的?
王敏 :不是,你说那个新产品,叫等离子电视。
陈寒柏:对,等离子的。
王敏:是吧?
陈寒柏 :还是你能叫上名来。
王敏 :你都没见过吧。
陈寒柏 :俺家里挂了两个我都叫不上名来,嘿嘿。
王敏 :啊,你家里挂两啦?
陈寒柏:楼上一个,楼下一个。
王敏:嗨哟,陈老救,你可够超前啦!
陈寒柏 :一般,全村第三。
王敏:这才排第三位?
陈寒柏 :买晚了,(王敏:是吗?)有两家去年就挂上了。
王敏:这么说,你是真有钱了。
陈寒柏:党的政策好啊,(王敏:是啊)过去不敢想的事现在都成了现实了,要不怎么敢送你个笔记本呢?
王敏 :我说你等会儿,咱俩关系这么好,你有钱了,送我个笔记本?
陈寒柏:笔记本电脑。
王敏 :电脑?
陈寒柏 :拿不出手啊。
王敏 :能能能,在哪呢?快点!
陈寒柏 :在我那个马车上搁着呢。
王敏:你还赶着马车来的?
陈寒柏 :我开着马车来的。
王敏:马车能开吗?
陈寒柏 :宝马车呀!
王敏:你都开上汽车啦?
陈寒柏 :不是要奔小康社会嘛!
王敏:哎哟喂,这么说,你是真富啦!
陈寒柏 :党的政策好,(王敏:是啊?)过去不敢想的事全成现实了。
Ⅵ 爱国的小品剧本
校园相声《祖国在我心中》
甲乙二人刚站好。
甲:啊!
乙(吓了一跳):怎么着这位?
甲:世界的东方,
乙:什么啊这是?
甲:有一块辽阔富饶的土地,
乙:哪儿啊?
甲:一条几字型河流横贯东西……
乙:河流?怎么又扯到这儿了?
甲: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壮丽的诗篇;在岁月的变迁中,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现在的它,正张开博大的胸怀笑迎八方来客。
乙:这说谁呢这是?
甲:太阳升起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腾云驾雾的神龙,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图腾。他们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颗最璀璨的明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人类最辉煌的华夏文明。曾经的他们,一次次抵御了强大外族的入侵。
乙:哦,我听出来了,这好像是在诗朗诵……
甲:这样广袤的土地,这样伟大的民族,它有一个令世界闻之起敬的名字,它是我们13亿人民共同依恋的母亲————中国。
乙:原来是在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啊……对了,十一刚过,爱国主义高潮还没过去呢。
甲:什么叫还没过去啊?就爱国这件事来说,永远都得提倡,永远都不会过时!
乙:那是那是。可像你这样就在这儿吵吵就叫爱国啦?
甲:怎么着?有什么不对么?(摆开架势)我要赞美您,祖国!我因能降生在您的怀抱里而自豪,因能聆听您的谆谆教诲而光荣,我因骨子里深深烙下了中国印而庆幸,我因血液里涌动着中国魂而终身自豪。请允许我走近您,聆听您的心声,感受您的呼吸,了解您五千多年的生命中,那些为人称颂的曾经。
乙:又来了!行了行了,有些人哪,就这样,嘴上说的比蜜还甜,其实心口不一……
甲:什么叫心口不一啊?你什么意思这是?
乙:就说上回吧,学校号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你捐了么?
甲:……我……我不是……(作扭捏状)人家不是得省点钱买溜溜球呢吗!再说了,捐款怎么着?不捐款怎么着?这和爱国两码事儿!
乙:两码事?!我们支援贫困山区建设,让贫困山区的孩子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这怎么能是两码事儿呢?
甲:(不理会乙)祖国啊!我怎能不歌颂您,怎能不赞美您呢?5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你用自己的臂膀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看今朝,神州大地,盛世欢歌,一派繁荣景象,到处流光溢彩,到处姹紫嫣红。从北国到南疆,从塞上到江南,无处不传颂着赞美您的诗句,无处不飘荡着颂扬您的歌声。
乙:得了吧,你!你这样不对哈!
甲:有什么不对的?难道我们的祖国不值得这样歌诵么?
乙:光歌诵没有用!你得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去为祖国作奉献。
甲:怎么奉献哪?那我去把那溜溜球儿卖了,然后捐给贫困山区就行了?
乙:得了,用不着,啊,用不着!
甲:那你说我怎么办?
乙:你呀,你要把祖国放在心中!别光放在嘴上……!
甲:我没有啊,我觉得我是把祖国放在心里了(悄声对外),(就是地方偏点儿,得翻半天才能翻出来……),那你说,你说我得怎么办?
乙:真想知道怎么办?
甲:真的!
乙:特别想知道怎么办?
甲:特别想!
乙: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想知道?
甲:确定肯定以及一定!
乙:那我告诉你……
甲:啊,怎么办哪?
乙:你呀……
甲:嗯?
乙:把溜溜球送给我就行了……
甲:啊?!
Ⅶ 求关于(歌颂祖国)的小品,相声剧本
校园相声《祖国在我心中》
甲乙二人刚站好。
甲:啊!
乙(吓了一跳):怎么着这位?
甲:世界的东方,
乙:什么啊这是?
甲:有一块辽阔富饶的土地,
乙:哪儿啊?
甲:一条几字型河流横贯东西……
乙:河流?怎么又扯到这儿了?
甲: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壮丽的诗篇;在岁月的变迁中,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现在的它,正张开博大的胸怀笑迎八方来客。
乙:这说谁呢这是?
甲:太阳升起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腾云驾雾的神龙,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图腾。他们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颗最璀璨的明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人类最辉煌的华夏文明。曾经的他们,一次次抵御了强大外族的入侵。
乙:哦,我听出来了,这好像是在诗朗诵……
甲:这样广袤的土地,这样伟大的民族,它有一个令世界闻之起敬的名字,它是我们13亿人民共同依恋的母亲————中国。
乙:原来是在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啊……对了,十一刚过,爱国主义高潮还没过去呢。
甲:什么叫还没过去啊?就爱国这件事来说,永远都得提倡,永远都不会过时!
乙:那是那是。可像你这样就在这儿吵吵就叫爱国啦?
甲:怎么着?有什么不对么?(摆开架势)我要赞美您,祖国!我因能降生在您的怀抱里而自豪,因能聆听您的谆谆教诲而光荣,我因骨子里深深烙下了中国印而庆幸,我因血液里涌动着中国魂而终身自豪。请允许我走近您,聆听您的心声,感受您的呼吸,了解您五千多年的生命中,那些为人称颂的曾经。
乙:又来了!行了行了,有些人哪,就这样,嘴上说的比蜜还甜,其实心口不一……
甲:什么叫心口不一啊?你什么意思这是?
乙:就说上回吧,学校号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你捐了么?
甲:……我……我不是……(作扭捏状)人家不是得省点钱买溜溜球呢吗!再说了,捐款怎么着?不捐款怎么着?这和爱国两码事儿!
乙:两码事?!我们支援贫困山区建设,让贫困山区的孩子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这怎么能是两码事儿呢?
甲:(不理会乙)祖国啊!我怎能不歌颂您,怎能不赞美您呢?5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你用自己的臂膀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看今朝,神州大地,盛世欢歌,一派繁荣景象,到处流光溢彩,到处姹紫嫣红。从北国到南疆,从塞上到江南,无处不传颂着赞美您的诗句,无处不飘荡着颂扬您的歌声。
乙:得了吧,你!你这样不对哈!
甲:有什么不对的?难道我们的祖国不值得这样歌诵么?
乙:光歌诵没有用!你得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去为祖国作奉献。
甲:怎么奉献哪?那我去把那溜溜球儿卖了,然后捐给贫困山区就行了?
乙:得了,用不着,啊,用不着!
甲:那你说我怎么办?
乙:你呀,你要把祖国放在心中!别光放在嘴上……!
甲:我没有啊,我觉得我是把祖国放在心里了(悄声对外),(就是地方偏点儿,得翻半天才能翻出来……),那你说,你说我得怎么办?
乙:真想知道怎么办?
甲:真的!
乙:特别想知道怎么办?
甲:特别想!
乙: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想知道?
甲:确定肯定以及一定!
乙:那我告诉你……
甲:啊,怎么办哪?
乙:你呀……
甲:嗯?
乙:把溜溜球送给我就行了……
甲:啊?!
呵呵
绣姐可以兼职写相声了
八十多岁的妈养活五千多岁的儿子
辛苦,辛苦……
阿弥陀佛
我去,意外啊,绝对的意外,居然秀斑又改写相声了,是不是要参加中央台的相声大赛啊?
我就记得我演过一回小品,还是装大树。
给我扔身绿衣服,我往那儿一站,头上带着一个过生日那样的纸帽子,画满绿叶子。
没台词那到省事了,多轻巧啊,在那一站,看别人的热闹!顺便喽两眼观众席,看看有没有摔国!呵呵~
Ⅷ 给一个短篇的有关中国风的小品剧本
吃元宵
文本:
子路:天上一阵黑咕隆咚,
颜回:好似白面往下扔。
子路:坟头倒比馒头的个大,
颜回:井是窟窿。
子路:谢谢各位!
子路:在下子路。
颜回:在下颜回。
子路:自从跟随圣人,咱们的老师,出来时间不短了,周游列国,咱们都去了好些个地方了。都去了什么地方了?
颜回:那太多了,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缅甸仰光,孟加拉印度加尔各达孟买新德里,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安卡拉过黑海到波兰乌克兰,嗯,这个……
子路:还到过哪?
颜回:忘词了。
子路:忘词了?行了。咱们去的已经不少了。
颜回:对对对。
子路:咱们……饿了。
颜回:咕噜咕噜叫!
子路:咱们身上分文没有!
颜回:一个子也不剩阿。
子路:你也没有,我也没有。
颜回:怎么办啊?
子路:这么着吧,咱们把师傅请出来,要点钱,买点东西吃?
颜回:对对对。咱们有请师傅!
子路:有请师傅!
圣人抽着烟卷上
圣人(唱腔):大~雪~飘~~~,看飞雪~,漫天舞~,巍巍丛山被~银装~~,好一派~,白白胖胖~~~~
子路:师傅!
圣人(声颤抖):雪下的,不小阿……(抽烟)
颜回:是,今天下雪。
子路:师傅,您辛苦。
颜回:师傅,别抽了。
圣人:嗯?
颜回:烧手了!
圣人:省点是点……
圣人(掐灭烟卷,起):远瞧忽忽悠悠,近看飘飘摇摇。有人说是葫芦,有人说是瓢。在水中一出一冒,二人打赌江边瞧,原来是,王文林(德云社某相声演员)洗澡!
子路:您这是洗澡诗一首。
圣人:这都写到论语里头。
颜回:对对对。(低头写)
圣人:在下姓孔名丘,外号我叫圣人。带着两个徒弟,(一指颜回)子路,(一指子路)颜回。哎不对,(一指子路)子路,(一指颜回)颜回。
子路:这回对。
圣人:这你们这名字不好记。这个阿,咱们被困陈蔡阿,好些日子了。
子路:有些日子了。
圣人:咱们这些年周游列国可没少去地方啊!
颜回:敢情!
圣人:由打东土大唐而来啊,去往西天求取真经……
子路:不不不……
圣人:这一路上阿……
子路:您说那是三藏!您不是圣人吗?那是三藏!
圣人:哦,对对对,我给忘了。
颜回:咳!
圣人:我都圣人了:)
子路:对!
圣人:哪说理去这事阿!
颜回:您重说,您重说。
圣人(咳嗽一声):我们不是从东土大唐来的,我们是打鲁国来的……
颜回子路:哎,对,鲁国。
圣人:去往西天求取真经……
子路:又来了!
颜回:您怎么离不开这个了??
圣人:这是哪?
颜回:陈蔡阿!
子路:陈蔡么,咱们从鲁国来的阿,
圣人:哦,对对对。
子路:打卤的卤嘛……
圣人:哎哟哟哟哟哟,可不能提这个(欲倒地,颜回子路上前搀扶)。
颜回子路:师傅,师傅师傅师傅!
圣人:可不能再说打卤这个事啊,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子路:好,不提了不提了。
圣人:我们是打鲁国来的,去往陈蔡求取真经……总改不了这个了。
颜回: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
圣人:好几天没吃饭了,瞧谁都像烙饼。
子路:怎么办啊?
圣人:带钱了吗?
子路:没有啊!
圣人:你再找找?
子路:没有,有烟头!
圣人:那天砸金花还赢我来着……
子路:后来不是被您又扣回去了吗?
圣人(冲颜回):你有吗?
颜回:没有啊!
圣人:翻翻!这是什么啊?
颜回:这是发票。
圣人:哦,这没用,这是那天打车留下的……哎,有办法了!(扒颜回的皮袄)好孩子,听话!
颜回:不,师傅!(挣扎)师傅别阿,师傅!(挣扎)这这么多人呢师傅!(挣扎未遂)
圣人(拿颜回的皮袄):饿阿,咱们得做买卖阿,咱们把这个卖了吧。你们说这有人要吗?
子路:看怎么卖。
圣人:这旧衣裳行吗?卖了它挣点钱……
子路:行,看着还不错。这估衣(北京话,指待卖的旧衣服)分多种嘛。
圣人:北京有估衣!吆喝起来好听。
子路:那叫京口的。
圣人(唱腔):这一件那个皮袄嗳~~,原来是当的~~~,确油的黑阿,裤缎的面阿~~~,瞧完面,翻过来,你看看筒子吧~~~,这皮子是九道弯,压赛过螺丝转的阿~~~。不管多冷的天,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雪,穿上我这件皮袄……
子路颜回:怎么样?
圣人(唱腔):在冰地里睡觉,在雪地里打滚去吧~~~,你怎么就会忘了冷了?~~~
颜回子路:皮袄暖和!
圣人(唱腔):把你给冻挺了~~~
颜回(唱腔):再冻就死了~~~
圣人(笑):哎,对对对,就应该这么接,就应该这么接。
颜回:这是京口的估衣。
圣人(举颜回的皮袄):有要的没有?谁要阿?嘿,你瞧瞧,买的时候挺贵,卖的时候就完了。
子路:就不值钱了。
圣人:货到地头死,肉贱鼻子闻阿。这不完了吗?等着吧,有买主咱们给他。
马挂銮铃响,一农夫骑驴上。
圣人:(大吼)哎!有饭辙了。(将皮袄扔到驴蹄子底下)。下来!
子路颜回:下来下来!
农夫:干嘛呀这是,干嘛呀你们?
圣人:(指皮袄)这个你踩了!
子路颜回:怎么办吧!
圣人:这是进口的东西。完了,你惨了。
子路:怎么办,你说怎么办吧。
颜回:新买的,你踩了,你说怎么办吧!
圣人:这样吧,也别欺负人,你掏一千万吧,这给你了。
农夫:穷疯了,这位是……
圣人:哎??你骂街??骂街!
农夫:没骂……
圣人:喝,你还敢打人!(三人围殴农夫,农夫还击,子路倒地)
圣人:死了?!
颜回(探子路鼻息):没气了,死了!
圣人对农夫:你打死人了!
农夫:没有啊,不是我打的……
圣人:谁说的?我这有证人!证人呢?
颜回:我是,我是证人!
圣人:我是以理服人的,知道么?你去,翻翻他身上,看有钱没?
颜回:(搜农夫)
圣人:太不像话了,没有王法么这不是!
农夫:你们这不是抢劫吗……
颜回:有一分钱!
圣人:就一分钱啊?
颜回:就一分钱。我拿着吧?
圣人:先揣着吧。(对农夫)走走走!
颜回:快走!
农夫骑驴下。
子路:行吗师傅?
圣人:行了!
子路(起身):摔疼我了。
颜回:辛苦辛苦。
圣人:这行了。走向小康,头一步。有钱了?
子路颜回:有钱了。
圣人:咱们得吃点什么去阿?
子路颜回:也是阿!怪饿的了。
圣人:打刚才闻这边,哎,这是什么味这是?
子路:烤鸭味?
圣人:咱们吃饭去!是这边吗?
子路:是这边。掌柜的,卖什么的阿?
工人甲:这里是大粪场阿!
圣人:你什么鼻子这是?
子路:闻错了闻错了。
圣人:大粪场愣能闻出烤鸭味来?
颜回:这不行这个。
圣人:我闻这边滋然味挺大的?
颜回:哦,巴西烤肉。
圣人:咱么这边,咱们这边。
圣人:这是卖什么的,掌柜的?
工人乙:这是大粪场的总部。
圣人子路颜回:嚯~~~!!!
圣人:哪这么些粪场阿?
子路:不成不成不成。哎,这边这家是!
圣人:好,这边这边。掌柜的,出来出来!
掌柜的(就是扮演刚才骑驴的农夫那位):哎,来了。三位呀,吃点什么啊?
圣人:看着眼熟阿。
掌柜的:我怎么看着这三位也眼熟阿?
圣人:你们这都卖什么啊?
掌柜的:我们这?我们这有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
圣人:停!报菜名阿?我问你,你们这有炖驴头吗?
掌柜的:那个阿,那个我爸爸骑着出去了。
圣人:哎呀我的妈呀。哦,这是刚才骑驴那位,他们家哈?
子路颜回:是他们家。
圣人:还卖什么啊?那锅里煮的什么啊?
掌柜的:锅里煮的是元宵。
圣人:元宵阿?怎么卖的阿?
掌柜的:一分钱十个。
圣人:十个?来十个吧。
掌柜的:那没法分阿,你们这仨人。
圣人:怎么没发分阿?
掌柜的:要不来十二个吧。一人四个。
圣人:不。来十个,我的四个,他们统统的三个!
掌柜的:好么,这位日本人这位!(端元宵上)
子路:快点快点。好家伙,这饿得!
圣人:赶紧吃赶紧走啊,一会他爸爸就回来了!哎,掌柜的,你这什么陷的?
掌柜的:好么,吃了半天没吃出什么陷得?糖馅的!
圣人:糖馅的哈。你那汤,元宵汤,怎么卖的?
掌柜的:汤阿,汤是免费送的。
圣人:免费的?好,来一碗。
子路颜回:盛汤盛汤!快去快去!
掌柜的端汤上。
圣人:唉呀,这个碗小了不解决问题啊,你给我换一大点的!
子路颜回:我们也换,快!
掌柜的端大碗的上。众人喝下。
圣人:让他结帐。
子路:好。(对掌柜的)给钱!
掌柜的:谁给谁钱啊?
子路:(递给掌柜的一分钱)别上外边说去阿!
圣人:找他要钱了吗?
子路:给他钱了!
圣人:嗨!糊涂啊!
子路:怎么了?
圣人:结账是他给咱们钱!去,找他要去!
子路:拿来!给我!(将掌柜的手中一分钱抢下)得了,到手了!
掌柜的:怎么着,这还没王法了?
圣人:做生意你得懂得,阿,懂吗?
掌柜的:吃饭你得给钱啊!
圣人:给钱?揍他!
三人将掌柜的打倒。
圣人:好了吗?
子路:摆平!
圣人:记着阿,师傅的教给你们。人生在世出来进去得懂得礼貌。而且你们今天跟师傅又长了能耐了。
子路颜回:怎么?
圣人:贼不走空!我偷了仨碗。
小品剧本,看看有你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