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钻地弹发明

钻地弹发明

发布时间:2021-07-31 12:42:55

『壹』 中国的导弹是谁发明

屠守锷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后,历任国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主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一院技术总顾问和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 从50年代后期起,作为开创人之一,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他先后担任我国自行研制的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带领科技人员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关键,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在洲际液体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中,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了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洲际导弹任务的圆满完成。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贰』 弹簧的发明者弹簧的起源

大多数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弹性,如果将其弯曲,便会以很大的力量恢复其原形。在人类历史上,一定很早就注意到树苗和幼树的树枝有很大的挠性,因为许多原始文化利用这一特性,在特制的门后或笼子后楔上一根棍,或者用活结套在一根杆上向下拉;一旦松开张力,这根棍或杆就会往回弹。他们就用这种办法来捕捉飞禽走兽。实际上,弓就是按这种方式利用幼树弹性的弹簧;先向后拉弓,然后撒手,让其回弹。中世纪时,这种想法开始出现在机械上,如纺织机、车床、钻机、磨面机和锯。操作者用手或脚踏板给出下压冲程,将工作机械往下拉,这时用绳索固定在机械上的一根杆弹回,产生往复运动。

弹性材料的抗扭性不压于它的抗挠性。希腊帝国时期 (大概是公元前4世纪)发明了用搓成的腱绳或毛绳拉紧的扭簧,用以代替简单的弹簧来加强石弩和抛石机的威力。这时人们开始认识到,金属比木头、角质或任何这类有机物质的弹性更大。菲洛 (其写作年代约为公元前200年)把它作为一项新发现来进行介绍。他估计读者是难以置信的。凯尔特人和西班牙人的剑的弹性,引起了他的亚历山大城的前辈的注意。为了弄清楚剑为什么有弹性,他们进行了许多实验。结果他的师傅克特西比发明了抛石机,抛石机的弹簧是用弯曲的青铜板作成的——实际上是最早的片簧;菲洛本人又进一步改进了这些抛石机。富有创造性的克特西比在发明这种抛石机后,又想出了另一种抛石机—一它利用汽缸内空气在受压的情况下产生的弹性工作。

在很久以后人们才想到:如果压缩一根螺旋杆,而不是弯曲一根直杆,那么金属弹簧储存的能量就会更大。据伯鲁涅列斯基的小传记载,他制作过一口闹钟,其中使用了若干代弹簧。最近有人指出,在附有一些奇特的螺旋弹簧钟表图的15世纪末叶的一本机械手册中有这架闹钟的图样。这类弹簧也用于现代的捕鼠器。带圈簧 (水平压缩而不是垂直压缩的弹簧)的钟表,在1460年左右肯定已开始使用了,但基本上是皇室的奢侈品,大约又过了1个世纪,带弹簧的钟表才成为中产阶级人士的标志。

『叁』 导弹的发明

1936年,在德国佩内抄明德的火袭箭研究中心,由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的“复仇使者”计划展开。
1939年,德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导弹A-1,人类军事武器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2年,又成功发射了V-1导弹和V-2导弹,1944年6月到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
而这些导弹都是由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主导研制。

『肆』 炮弹的发明和完善都经历了什么

所有早期的炮弹都不能爆炸,而是靠冲力来破坏或摧毁单个的目标。能爆炸的炮弹大约14世纪末才出现,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圣博尼法斯的战斗中使用了安有导爆索的炮弹,威尼斯人1376年在贾德拉也使用了这种炮弹。使用这种带导爆索的炮弹对炮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首先要在铜制或铁制的炮弹壳内装上炸药,再安上引线,将其点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内。结果是许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当即丧命。

1510年,又出现了铸造的整发弹和球形实心弹。这些炮弹由称作“榴弹炮”的特种火炮发射,弹上装有弹托装置,可以使“弹眼”和引信准确地对准炮膛轴线,朝向炮口。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开始研究榴霰弹。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都把炮弹称为“枪榴弹”,这个词原意指“石榴”,因为弹壳内的炸药看起来象无数的石榴籽。

英国人施拉普内尔于1784年发明了子母弹,里面装的炸药不多。而在此以前设计的炮弹都装药甚多,因为人们认为是用爆炸力量使弹片向四面八方飞散的。施拉普内尔的想法是只用足够的炸药炸开弹壳,让弹壳内的若干子弹以炮弹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飞。子母弹于1804年在苏里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应用,但由于炮弹在离开炮筒时要点燃炸药,给子母弹预点火,所以很难掌握时机。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进了这种炮弹,用铁片隔膜把炸药和引信与弹头隔开。他的炮弹在1864年开始使用,称为“隔膜弹”。

由于博克塞引进了时间准确的引信,从1867年起,标准炮弹有了很大的改进。1882年,黑色炸药首次为苦味酸所取代,接着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开始用无烟火药。至此,炮弹已发展成熟了。

炮弹的种类现代炮弹的种类繁多,达上千种。若按用途分,可分为主用弹、特种弹、辅助弹3种。

主用弹即直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的炮弹,如杀伤弹、爆破弹、杀伤爆破弹(这3种俗称“榴弹”)以及混凝士破坏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纵火弹、化学弹、霰弹等。特种弹即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炮弹。如发烟弹、照明弹、宣传弹、曳光弹、干扰弹、电视侦察弹等。辅助弹是部队训练和靶场试验等非战斗使用的炮弹。如训练弹、教练弹、试验弹等。

按装填物的类别,炮弹可分为常规炮弹、原子炮弹、化学炮弹、生物炮弹等。

按配用炮种可分为加农炮弹、榴弹炮弹、坦克炮弹、航空炮弹、高射炮弹、岸(舰)炮弹、迫击炮弹和无坐力炮弹等。

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定装式炮弹和分装式炮弹。定装式炮弹的弹丸和药筒结合为一个整体,发射药质量固定不变,发射时一次装入炮膛。分装式炮弹根据有无药筒,可分为药简分装式和药包分装式。药简分装式炮弹发射时先装弹丸,再装发射装药,射速较慢,但能改变发射药量,以获得不同的初速和射程;药包分装式炮弹没有药筒,发射时将弹丸、发射药包和点具分3次装填,依靠炮闩来密闭火药燃气,其射速更慢。

按弹丸稳定方式可分为旋转稳定和尾翼稳定两类。旋转稳定炮弹由线膛炮发射,出炮口时获得高速旋转而产生陀螺效应,使弹丸稳定飞行。尾翼稳定炮弹可在滑膛炮或线膛炮上发射,利用其尾翼使气动力压心移到质心后面,形成稳定力矩以保持弹丸飞行稳定。

按弹径与火炮口径的配合可分为适口径、次口径和超口径3种。次口径炮弹的弹径小于火炮口径,初速高,有些穿甲弹和杀伤弹力提高威力和射程就采用这种结构。超口径炮弹的弹径大于火炮口径,弹丸露于炮口外,可获得较好的毁伤效果,如迫击炮弹、长榴弹等。

对付活动目标的末制导炮弹火炮对付的大多是固定的点状目标或集团群体目标,所以一般使用具有显著杀伤爆破作用的榴弹,如果要对付远距离的活动点状目标,普通炮弹就无能为力了。于是美国首先为其155毫米火炮研制成功了激光半主动末段制导炮弹——“铜斑蛇”。

发射这种“铜斑蛇”炮弹时,火炮就象发射普通炮弹一样,把末制导炮弹送到目标附近的上空,飞行到靠近目标的一定范围时,接收到来自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开始制导飞行,直至命中目标。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靠另外一个激光目标指示器照射到目标上,所以是半主动式末制导炮弹。这种未制导炮弹集中了许多优点,如火炮初速高、弹丸飞行大部分时间靠自然弹道飞行、不会受到外来干扰、弹丸在飞行最后阶段可改变飞行弹道追踪目标以及命中精度高等,使大炮真正具备了攻击远程活动点状目标的能力。

炮弹的构成现代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两部分构成。弹丸包括引信、弹体和装填物,用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体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发射装药包括发射药、药筒、底火和辅助元件。发射药是发射弹丸的能源,药筒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盛装发射药,保护发射药不受潮或损坏。发射时,筒体膨胀,与火炮药室贴紧以密闭火药气体。底火受火炮机械或电的作用发火,点燃发射药,产生膛压推动弹丸运动。

『伍』 闪光弹是几几年由那个国家研发出来的

英国发明的 第一次登场就是77年,摩加迪沙反劫机事件
当时德国的GSG9去救人,为了更好地使用这种武器,还专门请了英国SAS的人来释放这种新武器
这次就是这种武器首次登场

『陆』 近百年来的兵器上有哪些重大发明

世界百年兵器史的十大发明 2007-06-19 08:25:26 大中小 标签:军事 兵器 发明 武器 装备 核武器 激光 导弹 航母 20世纪,是充满战火硝烟的世纪。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 战争的需求,科技的带动,使武器装备不断出现巨大的飞跃,新发明、新品种竞相问世,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种种新兵器的出现往往对军队编成、战争样式、战略战术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回眸百年兵器发明,尽管这些回眸是挂一漏万地概略扫瞄,但也不能不令人惊叹百年兵器的剧变,惊叹科学技术的无比神奇,惊叹人类的无穷智慧和巨大创造力。如果人类都把心思、智慧、创造力和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和平发展该是多么好啊!可惜这只是一种良好愿望。现实严峻地表明,战争的阴云仍远未散去,军事科研和武器装备仍在加速发展。因此,居安思危,强化国防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国防科研,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使命。 1、战鹰展翅飞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着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离地升空,标志着人类从此开始了航空新时代。 1911年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飞机第一次被用于空中侦察。从此人类开始进入空中战场。 1915年发明的机枪枪弹能从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叶中射击的装置,宣告了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问世。此后,伴随战场需求和航空技术的进步,军用飞机发展迅猛。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运输机、预警机、加油机、电子干扰飞机、无人机……品种繁多。飞机造型、结构、动力、火力、机上设备,日新月异,变化惊人。 军用飞机的发明与发展,导致了一个新的军种———空军的诞生与发展。依靠空军夺取制空权,进而开辟走向胜利之路,成为许多国家应用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空战、空袭作战、空降作战、防空袭作战、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样式应运而生。海湾战争42天,38天是空袭与反空袭作战,而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 78天全部是空袭与反空袭作战。 2、铁马显虎威 坦克是20世纪初叶最重大的兵器发明之一。1915年8月,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在英国问世。最早的坦克尽管装甲很薄,行驶速度不快,但一投入战场,立即显示非凡威力。索姆河战役,英军将18辆坦克投入战场。这个钢铁怪物将步兵难以逾越的铁丝网、堑壕、机枪组成的阵地碾于履带之下,迅速摘取了“陆战之王”的桂冠。骄人的战果,推动坦克制造技术迅猛发展。 1917年,第一支坦克部队在英国诞生。英国人富勒总结一次大战中坦克作战经验,提出了“坦克制胜”和机械化战争的理论。二战中德国人运用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电战,横扫欧洲。在苏联的库尔斯克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大会战,苏德双方动用坦克和自行火炮达1.3万多辆。 战后,主战坦克群雄并起,争奇斗艳。尤其是高技术进入坦克,更使这个陆地猛虎,如虎添翼。目前主战坦克已经发展了3代。1991年海湾战争交战双方共投入坦克8500辆。实战又一次证明,尽管坦克已经80高龄,但在地面战场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机动性更高、火力更强、防护能力更好的新一代主战坦克仍在一些国家研制之中。 3、海上巨无霸 航母是20世纪初叶,继飞机发明之后问世的“浮动海上机场”。这个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兵器,“分娩”过程是比较艰难的。首先是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于1910年11月和1915年1月,先后驾机在军舰上成功进行了起飞和降落的试验,为航母诞生铺垫了第一块基石。接着1918年和1922年英国和美国经过反复探索试验,相继改装出了全通甲板的“百眼巨人”和“兰利”号,标志着第一代航母诞生。经过两次大战和战后现代化的发展,采用了蒸气弹射器、斜直两段式甲板、助降装置和核动力装置等4大关键技术,航母的突击威力和远洋机动力大大提高。如今航母成为某些军事大国海上兵力的核心、综合国力的象征和军事威慑力量的缩影。 航母作为海上攻防兼备的强大军事力量,在于它组成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通常情况下一个单航母战斗群配有2~4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4艘驱逐舰、2~4艘攻击型核潜艇和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航母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弱点:目标太大;造价昂贵;携带大量燃料和弹药,一旦遭敌方攻击,很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导致严重后果。 4、“神剑”可“穿杨” 1942年底导弹亲哥俩———V-1(巡航导弹)、V-2(弹道导弹)在德国降生,从此,拉开了世界制导武器大发展的序幕。导弹以其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的特点,迅速赢得军事家们的青睐,并成为各国发展军事装备的重点。战后50多年来,导弹已发展成为枝繁叶茂大家族。各国研制的在役、退役导弹超过 600种。制导方式越来越多,射程越来越远,命中精度越来越高,其精确程度有人比喻为可以“百步穿杨”。 目前,导弹武器已发展到第四代。导弹的种类大体分为防空导弹、空地(舰)导弹、空空导弹、地地导弹、反舰(潜)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等。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战术导弹、战略导弹。 导弹的发明与发展,引起部队编成的重大变革。许多国家专门建立了战略导弹部队。导弹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特征。80年代以来多次局部战争,尤其是 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北约轰炸科索沃的战争中以导弹为核心的精确制导武器使用量都不断跃升。 5、神奇蘑菇云 1938年末,德国物理学家证实了以高速中子撞击铀原子可以引起原子核分裂,同时可以放出巨大能量。根据这个发现,美、英、德等国开始研究原子弹。19 41年12月美国总统批准了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月6日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8月6日,美国第一次把原子弹用于实战。日本广岛和长崎被夷为平地,45万多人伤亡。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多种杀伤破坏效应引起世界震惊。 如今核武器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为原子弹,第二代为氢弹,第三代为以中子弹为代表的可转换的特种弹。根据目标,突出某种核打击效应,出现了“冲击波弹”、“感生辐射弹”、“电磁脉冲弹”、“钻地核弹”等。而且核武器正走向小型化。核武器可以说是威慑力最大的高技术兵器。它的出现使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核武器时代。核威慑一直是某些核大国的基本国策。由于破坏力太大,核武器使用受到普遍反对。即使在核技术和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的某些核大国,也不敢为所欲为。于是二战后世界形成了长达几十年的“恐怖的和平”。 6、太空添群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运载火箭冲破地球引力的束缚,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此后,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卫星遨游太空,载人飞船驶进“天宫”,人类登上月球“漫步”,航天站太空“安家”,航天飞机往返天地之间。 航天技术迅速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军用卫星和天战兵器大发展。一是研制和使用光学成像侦察、雷达成像侦察、电子侦察、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卫星对军事目标进行侦察监视;二是研制和使用军用通信、测地、气象、导航定位系统等对地面海洋军事行动进行实时有效的支援和保障;三是研制和发展动能、激光、微波、粒子束等武器反导、反卫星等武器,发展天基攻防系统。 伴随军事航天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又一个新的军种———天军处在襁褓之中。有的国家已经建立航天司令部,组建了军事机关和航天部队。 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使战场从陆地、海洋、空中延伸升到太空,人们不仅要争夺制海权、制空权,而且要争夺制天权。 7、低空起“旋风” 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飞行器的一大发明,比飞机晚了30多年。1936年德国人成功制造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直升机。二战中直升机被投入战场担负运输、救护和通信联络。二战后期的德国、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国、阿尔及利亚战争中的法国开始在直升机上试装机枪、火箭。1965年美国研制出的绰号“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投入越南战场,先后飞行130多万架次,仅被地面炮火击落22架,充分显示出集攻击力、防护力、机动性于一身的武装直升机具有极大优越性。此后,许多国家竞相研制武装直升机。全世界现装备使用的军用直升机约有4万架。 武装直升机已发展到第三代。现代武装直升机正向着高速度、高机动性、高过载能力、高安全可靠性、高杀伤力和隐形化方向发展。 随着军用直升机的发明与发展,许多国家出现了在陆军编成内的直升机部队 ———陆军航空兵。陆战领域也从地面延伸到距地面100米的低空,陆军的机动速度大大提高,坦克这个“陆战之王”遇上了“天敌”。 8、兵器隐形术 面对雷达等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兵器隐形技术的研究,在美国50年代就开始起步。最早是对各种侦察机采用隐形技术,降低其对雷达波的反射。接受越南战争中飞机被大批击落的教训,70年代美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隐形技术研究。80 年代执行的“黑色”计划是一个高度机密的、全面综合的飞行器隐形计划。它包括轰炸机、战斗机、巡航导弹等一揽子进攻性武器,为对抗雷达、红外、光、声等各种探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和分阶段地采用各种综合隐形技术。 隐形飞机由于拥有隐形性能,使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F-1 17A型隐形飞机在1989年12月20日,美军在入侵巴拿马作战中首次亮相,长途奔袭几千公里,躲过了高灵敏雷达的监视,一举炸毁巴拿马两个兵营。各国军界为之震惊。 隐形技术被迅速推广应用于舰船、潜艇、导弹、坦克、武装直升机等兵器之中,成为现代兵器装备系统全面对付声、光、电、磁等各种探测设备的综合手段,成为衡量武器装备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区分其电子对抗能力强弱的一个主要指标。 9、电子施魔法 电子战,或者叫电磁战,是利用电磁频谱进行的斗争和对抗。它随着电子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首先是无线电的发明并应用于军事,出现窃听与反窃听、破译与反破译的装备与对抗;伴随雷达的发明与发展,出现了雷达探测与反探测的对抗;光电技术在装备上的应用,出现光电对抗;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C3I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对抗。对抗基本形式是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 目前电子战武器已发展为两大类。一类为电子战软杀伤武器,包括各种信息侦察设备、干扰设备、欺骗设备以及计算机病毒等;一类为电子战硬摧毁武器,包括各种反辐射导弹、反辐射无人机、电磁脉冲弹等武器。 由于现代战争的情报、侦察、通信、指挥、控制和使用的飞机、舰艇、火炮、导弹等都离不开先进的电子设备,电子战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就可以乘机大施魔法,使对方通信中断、雷达迷盲、指挥失灵、火炮导弹等武器失控,使对方“中枢神经”遭到破坏,变为聋子、瞎子,同时掩护己方部队突破和攻击,实施干扰,保卫重要目标,使己方电子设备充分发挥效能。军事家们认为电子战是一个战略要素,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宣称现代战争夺取制电磁权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夺取制空权还重要。 10、致命的激光 人类很早就幻想用光作为武器。但这一幻想在20世纪70年代才变为现实。1960年,激光器问世,一种比太阳还亮千亿倍的威力巨大的光———激光诞生,将激光聚焦到钢刀片上,几毫秒就可将刀打穿。此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军用激光的开发和研究。 激光作为武器就是利用光束输送巨大的能量,与目标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应,如烧蚀效应、微波效应、辐射效应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激光武器主要有:激光干扰武器,用于迷惑和干扰敌方。比如用激光照射敌方导弹、炸弹引信或敌方光电侦察、通信、指挥、控制装置,使其过早引爆或使其功能失调。激光致盲武器,使敌方人员眼睛受损,使敌方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遭到破坏。激光防空武器,使用高能激光武器,用于摧毁敌导弹、卫星、飞机等大型目标。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还包括激光雷达、激光通信、激光制导等。激光制导,是继雷达、红外、电视制导之后当前精度最高的制导技术。它抗干扰能力强,能主动进攻,能极大提高武器命中精度。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有激光制导的各种炸弹、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炮弹等。

记得采纳啊

『柒』 弹簧是谁发明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对弹性就有所认识和有所发明了。20世纪60年代,在山西朔县峙峪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人们发掘出一枚石镞。这枚石镞是用燧石制成,它的尖端非常锋利,并且一侧的边缘也非常锋利。经测定,距今已有30
000年了。这差不多是世界上最早的石镞了。可以进一步推测,弓箭的发明还要更早。
利用材料的弹性事例还有很多,如能射弹丸的弹弓,吹管乐器中的簧片,弹棉花用的弹弓等。在弹性材料应用中,弹簧是一个典型。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弹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品,是湖北襄阳出土的。湖北、河北、山西和河南的一些墓葬中也都发现用金属制成的螺旋状或盘状的物体。据分析,它们可能是弹簧。
由于弹性材料的长期使用,人们开始注意到材料形变的规律。最早对此进行总结的是齐国人,在《考工记·弓人》中有“量其力,有三钧”的说法。东汉的郑玄对此进行了注释,他写道:“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周礼注疏》)其中的“缓擐”是很松地套上的,没有力的作用。唐初,贾公彦对郑玄的注疏又作了进一步的注释。他指出:“郑又云‘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者,此即三石力弓也。必知弓力三石者,当‘弛其弦,经绳缓擐之’者,谓不张之,别以一条绳系两箫,乃加物一石张一尺,二石张二尺,三石张三尺。”(同上)其中的“两箫”是指弓的两端。可以看出,郑玄和贾公彦的论证都是非常朴素和简捷的,并且也是很实用的。从《考工记》的记述来看,当时制作的弓大多为三石(即90斤)拉力的弓,这可能是当时较为标准的弓。在那时还有“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的说法。明代的宋应星也曾指出:“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天工开物·佳兵·弧矢》)此外,在《天工开物》中还有图示加以说明,对应的文字是:“凡试弓力,以足踏弦就地,秤钩搭挂弓腰,弦满之时,推移秤锤所压,则知多少。”(同上)可见,测量弓力还要借助杠杆的办法。
西方对于弹性定律的实验和论证是比较晚的.到1676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以字谜的形式发表了关于弹性力的定律,即ceiiinosssttuv。1678年,他公布了谜底即Ut
tensiosie
vis,中文的意思是“有多大的伸长就有多大的力”。然而,胡克和郑玄一样,他们都没有说明定律适用的范围。由于郑玄的研究贡献,以胡克名字命名的定律名称是否应更名为“郑玄定律”或“郑玄-胡克定律”。这样,弹性定律的建立不是在17世纪,而是在2世纪了。

『捌』 震撼弹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英国

第一次登场就是77年,摩加迪沙反劫机事件

当时德国的GSG9去救人,为了更好地使用这种武器,还专门请了英国SAS的人来释放这种新武器

这次就是这种武器首次登场

『玖』 未来会发明地底坦克和地下炸弹吗

地下炸弹可能会出现,就像现在的钻地弹,以后随着威力的加强会很快出现的,但是坦克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呀

阅读全文

与钻地弹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