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创造学的科学分支
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
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③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
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
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 作者:何庆、洪燕云
ISBN:9787302195672定价:22元印次:1-4装帧:平装印刷日期:2014-8-28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介绍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功能、创造思维、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和创新教育的著作,旨在通过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师生进行自我创造力的训练,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创造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设计、新产品,同时把大中专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本书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创造力、创造技法、创新式开发工具,探讨创新教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创新性、教育性和开发性。本书书中内容多结合作者的科研和教学创新,以及参加比赛的典型实例,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自己的特色,既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自身创造力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作为教师和大中专学生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志于创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读者参考。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形成了十几个专门从事创造学研究的科研中心,如吉尔福特领导的南加利福尼亚能力研究设计中心,A. F.奥斯本和S. T.帕内斯领导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跨学科创造力研究中心等。 第1章概述1.1创造学的特点
1.1.1创造学的含义
1.1.2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1.1.3创造学研究与作用
1.2国内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1国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1.2.2国内创造学研究概况
第2章创造力的可开发性
2.1人的创造力
2.1.1创造力分类
2.1.2创造力模型
2.1.3影响创造能力的因素
2.2开发人的创造力
2.3创造力评估
附录创造力自我测试题
第3章创造性思维开发
3.1认识创造性思维
3.2创造性思维开发训练
3.2.1灵感思维
3.2.2发散思维
3.2.3侧向思维
3.2.4收敛思维
3.2.5求异思维
3.2.6其他思维方式训练
附录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联邦快递创业之路
第4章创造技法
4.1联想创造法
4.1.1缺点列举法
4.1.2希望点列举法
4.1.3特性列举法
4.1.4类比法
4.1.5反面求索法
4.1.6移植法
4.1.7仿生法
4.2智力创新法
4.2.1智暴法
4.2.2头脑风暴法
4.2.3德尔菲法
4.2.4提问法
4.3组合、分解创造法
4.3.1组合法
4.3.2分解法
4.3.3形态矩阵法
4.4信息传媒创造法
4.4.1综合信息进行创造
4.4.2专利利用法
4.5其他创造方法
附录A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示例
附录B专利申请程序
第5章创新式开发工具
5.1创新模块开发软件
5.1.1一般设计开发软件
5.1.2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
5.2创新开发的硬件工具
5.2.1模块化工程创新系列产品
5.2.2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5.3产品创新的设计平台
5.3.1基于手绘草图的创新设计技术
5.3.2基于知识的概念创新设计系统
5.3.3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
5.3.4创新设计平台
5.4工程创新模块套件应用实例
5.4.1泥煤装载机模型组装
5.4.2教育机器人二次开发设计
5.5大学生创新大赛示例
5.5.1增力自行车创新设计
5.5.2新型扳手创新设计
5.5.3多方位头颈锻炼器
第6章创新教育
6.1创新教育概述
6.1.1创新教育的含义
6.1.2创新教育的内容
6.1.3创新教育的目标
6.2创造学与职业教育
6.2.1创造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6.2.2职业学校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6.2.3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6.2.4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6.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6.4实例
6.4.1创新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6.4.2学生作品
第7章大学生创业计划范例
7.1公司规划
7.2项目背景
7.2.1环境现状
7.2.2产品概述
7.3市场分析
7.3.1购买特征
7.3.2市场细分
7.3.3行业进入难度分析
7.3.4市场容量
7.4生产管理
7.4.1厂址选择
7.4.2项目进度
7.4.3生产工艺流程
7.4.4零部件来源
7.4.5物料流程形式
7.4.6生产要求
7.5公司战略
7.5.1总体战略
7.5.2发展战略
7.6市场营销策略
7.6.1概述
7.6.2售后服务
7.6.3价格策略
7.6.4销售渠道
7.6.5物流管理
7.6.6促销策略
参考文献
② 创造学结课论文
创新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学会表达和交流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最基本的“基础”。因为现代社会无论做成一件什么事,都要与人合作,与人共事,就要组织。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使大家明白,并同心协力一起去做。北大总结过一位优秀博士生的经验,他毕业后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为正研究员,不久又被国外大学聘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学习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于学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请教人、与人打交道,动员了很多人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出力。这是很聪明的。这里,一要有好态度,真诚虚心,不怕丢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国学生这方面表现比较差,我们的知识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学校里组织交叉学科项目是很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学科、行业的人不愿交流,不善交流,“语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这里所说的“语言”,是指“行语”。比方学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学地质的叫“偏光”,学物理的就会看不起学地质的,说是“概念不清”。对学者,这是最大的“帽子”,其实是语言不通。不同专业的人思维方法、治学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可说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学科合作,就要大家学会“跨文化交流”。这种跨文化交流有利于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促进创新。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没有外语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外语了。我觉得,学外语还是取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只会一种语言,就只能用一种方法思考。用不同语言思维,脑子里的活动区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脑子患病,用汉语不会说话了,却还能用英语表达意思。可见汉语和英语在脑子里是两个不同区域操作的。用双语教学出来的孩子比较聪明,其道理可能就在这里。前一段时间听说美国学生不想学外语,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外语,认为用英语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国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为他博采各种文明的优势要丢失了。但是,美国人还是很聪明的。最近,美国高教协会对美国大学生提出要求,强调要掌握英语和第二种语言,要学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看来美国非常重视这种优势。
我还把数学和计算机工具看成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数学不仅是处理数量关系的科学,而且是使任何学科和思维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纪数学将会渗透到各种学科。而计算机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不会计算机等于文盲。
以上是说创新的基本基础。这些基础不打好,谈不上创新。
其次,要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面。现在有很多“创造学”、“创新学”方面的书籍,在讨论创新思维问题;还有许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脑功能开发问题。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会有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开设一些这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思维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总觉得,培养正确思维最主要还是靠思维的实践。知道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等名词,让学生有些思维科学意识,自觉地运用这类思维方式去思维当然很好。而根本的还是要从各学科科学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体探索科学规律的实例中来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并且以解决各学科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正确思维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要学会选择。人生道路上关键时刻的选择合适与否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至关重要。要是当年居里夫人去从事理论研究,杨振宁去搞实验,大概他们不会有后来这样的伟大成就。做科研,选题恰当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并非易事,起码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及弱点有清醒的认识;“知彼”就是对被选择的对象有明白的了解,还要对社会、国家发展的走势有大致的认识。选择适当就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这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广泛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学分制”就是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次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多次”是因为“学会选择”有个过程,允许失误。在学校里失误还可补救,到社会上,一次失误就无法挽回了,学校是选择的实习场所。学校还要提供导师给以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选择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影响。
第四,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只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提“提出问题的能力”。我曾经挖苦地说,这是“仆从教育”而不是“主人数育”。主人提出问题,仆从去解决就是了。科学创新首先就要能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问题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关键,这个问题一解决,一大批问题就迎刃而解,从而推动科学的大步前进;二要提得恰当、及时,已经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到了可以解决的时候。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一百多个自然和社会问题,却根本不能去解决,就不能算科学,只是诗人浪漫的想象。所以,学校要创造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环境。我们这辈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处在“勇于接受任务,拼命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却自己从来不提出任务。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这种缺陷。摆在当代中国青年面前的是要发扬首创精神,就不能光听别人安排了。
③ 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结课作业
那就弄份创业的吧!到我空间上有,鞋店开设,有7000字,这里放不下!
④ 什么是创造学,创造学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1.人人都有创造潜力。
2.创造潜力是可以培训而激发出来的。
⑤ 安全专业的创造学原理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的过程、方法及其规律的新兴学内科。它涉及哲学、思维容科学、脑科学、心理学、逻辑学、行为科学、教育学、未来学和科学技术史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创造学以创造发明为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学研究的内容:(1)通过对创造发明史所积累的大量材料进行实例考察和典型分析,揭示人类创造发明的机制和条件,探索发明创造的规律性。(2)通过对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艺术方法论等方法论学说的研究,总结和探索创造过程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形成创造活动的方法论基础。(3)通过创造心理学、一般认识论去研究和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发生规律、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的研究,揭示创造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创造的社会本质,形成创造学的完整体系。
⑥ 关于发明创造的作文(400字左右)
v
篇一:发明创造
学了第三单元,我知道了:人们根据许多动物得到了启示。如: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根据鸟儿发明了飞机,根据跳豆发明了打夯机,根据变色龙发明了变色的衣服,根据鲸发明了“流线型”的轮船,根据青蛙发明了电子蛙眼,大大地提高了科技效律,听同学们说了许多发明创造,我觉得发明创造一点儿都不神秘,便也想发明一样东西。因为自己拖几个房间已经很累了,而且小的地方还是很脏,很难把所有的地面都拖一干二净,有时候还会起血泡呢!我一边拖一边想:“要是有一个全方位自动装置,那该多好啊!”因此,我便根据许多机器的不足之处,把几个机器进行改行改进,组合在一起,发明了一个前方位自动装置。这个全方位自动装置,是一个什么东西都可以控制的遥控器,不过,它上面有一个显示屏,底下是一个微小的键盘,只需要工种打进去,打好后,只需按一下蓝色的按钮,它便会摇来摇去,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波,发出的超声波便会移动那个东西,替主人做事情。可人家会觉得这种东西虽然好,但很有可能被偷啊!这就不用担心了,这个全方位自动装置里装有指纹识别器,所以就算被别人偷了也没有什么用,只会被别人当成垃圾扔了。科学跟学习一样,也是没有止境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让我们一起朝科学方向努力吧!
篇二:发明创造
说起发明创造小能人,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好朋友吴建荣。虽然我早已离开新加坡,但是他对发明创造的专注与痴迷,至今仍令我难忘。
吴建荣长着一张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着创作的灵感。他总能从一些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
记得有一次,他对玩具“摔不碎变形球”产生了兴趣。此后,他每日都在研究怎样可以使变形球可塑性强又不易随意改变形状。
一天,他的父母不在家,家中又没了大米,于是他只好和面烙个饼子做午饭。在和面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面粉的形状可以随意改变,而且耐久性强。这次偶尔的发现,让他欣喜万分---“有了!”建荣连忙从客厅的茶几下拿出几个气球,把干面粉灌了进去,填得满满的,再用绳子扎紧,巧妙地利用气球上原有的美丽图案,贴上些装饰品。就这样,一只美观大方的面粉揉捏球诞生了。
这个新奇的小发明,在学校举行的义卖活动中,受到了各年级同学老师的欢迎与喜爱,都被大家“抢购一空”。从此,吴建荣也成为学校众所周知的“发明创造小能人”。
不仅如此,建荣还很善于利用废物来搞新发明。有一次,他拆下已经坏掉的电子铃发音装置,安置于一只塑料盒的一侧,再将控制系统的感应器从铃内抽出安在了另一侧,用一根电线将两者连接起来。建荣利用科学课学过的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在盒内的感应器上安了个磁铁,智慧地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拓展,借另一个磁铁与盒内磁铁之间相斥产生的力,推动系统运作。如此,他将废电子铃转变为一只不用电源,可以随意开关的节能“八音盒”。
当这个“新发明”拿到学校里去展览时,他的节能构思,获得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同学们都纷纷请教他其中的原理。这个发明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要善于从所学知识中获取养分,运用于实践,变废为宝。
吴建荣同学还先后发明了子弹炮筒、多功能铅笔盒、固定插座开关……他那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使他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发明创造小能人”。
⑦ "让想像张开翅膀"请高人指点一下这篇高考作文!
想像力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在思维中构想各种各样的图景,把自己所期望或所想达成的愿望描摹在上面。想像力是我们天生具有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学会如何使之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想像力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我们经常会用到它,以达成我们的愿望。许多优秀的运动员都善于运用自己的想像力,比如花样滑冰运动员布莱恩·博伊塔诺�Brian Boitano
Adblock
在1988年的冬季奥运会上之所以取得冠军,以及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 在大师赛中之所以六次折桂,都与此有关。人们可以用想像力来想像自己会受到怎样的赞扬,也可以用想像力来构思一场演讲,还可以用想像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医学专家卡尔·西蒙顿�Carl Simenton 在治疗癌症病人时就大量使用了想像力。因此,如果你坚信你的梦境或者目标,你的潜意识就会被重构,思维就会发生变化,你的行为也会相应作出改变。
想像力可以调动我们的思维和身体,投入到具体的行为中。这一过程仿如一部电影。当我们为行动做着各种准备时,我们已身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有时,电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有时,我们需要做点努力,才可能构想出电影画面。如果我们在日常行为中如想像中那样作出改变,它就是一种真实;如果我们准备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行动,它也会成为真实。想像力可以帮我们做好各种准备,没有它,我们很可能会丢失注意力,丧失信心。
当你准备做点什么的时候,脑海中必然会浮想出一幅图景,想像该会有怎样的过程和结果。这幅图景其实并非你的亲眼所见,而是你对事物的感知。你所看到的和所感知到的东西会让你的潜意识因循这一路径去应对将要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例如,如果你准备做一次演讲,你会在脑海中想像有一间并不宽敞的房间,里面坐着的人不多,你站在讲台的后边,发表着你的见解。如果事实与你的想像不符,没有你希望中的那些陈设和布局,那么你很可能会变得局促不安。这时,当你来到会场,看到的是一间宽敞的大屋子,讲台没变,但听众却多了很多。你脑海中的图景显然已经过时,将会被抛弃。现实与你的想像大相径庭。如果你想要避免如上的尴尬,就应该多想像几种场景。这样,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可以从容应对,收放自如。
请你记住这样一个事实,你的思维对每件事物都有一幅图景,你所要做的每件事都描绘在其中。你脑海中的图景其实就是某一具体的计划或者是你生活的某一方面,诸如你应该挣多少钱,你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你该如何对待工作,甚至你如何看一个东西,做一件具体的小事,都囊括其中。你要清楚,越是最近发生的行为和现实的样子才更符合已建立起来的图景,同时它也包含你生活中的更多细节。与之相反,你离图景越远,你会越发感到不满和失落。因此,要尽可能把你所期望的图景描绘得更为准确、细致。如果这种印象是积极的,那么它们可以缓解你的压力,助你达成愿望;如果这种印象是消极的,那么它们会给你增添压力,妨碍你取得成功。你要让有用的想像装满你的头脑,防止负面的想像侵蚀你的思想。这样,你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手头要做的事情上去。
如同你会时时与自己交谈,你同样也会随时在脑海中产生出各种图景。这些图景经过雕琢,就会变成你潜意识中期望你有所为的原型摹本。当你有意识的行为与这些原型摹本不相一致时,你就会变得犹豫不安。另一方面,建立一个你所期望的细节清晰、准确无误的图景或意象,有助于提高你的业绩,增强你的信心,因为这时你所做的和你想要自己去做的完全一样。
正如我前面提到过的,潜意识会通过自我交谈和想像力吸收呈现给它的东西,仿佛那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它没有能力去辨别真伪,或者区分发生与否。举个例子,假设你在驾驶车行进,有人追尾让你受了伤。你的思维就像一个带广角镜的照相机,会呈现出一幅画面,仿佛看到了被撞的那一刻,这画面于是深印在你的潜意识中。在将来的某一时刻,你看到这样的情景,甚至是类似的情景,你都会感到害怕和焦虑。这表明你的潜意识在通过过去的画面来警告你远离危险。现实中,这并不一定会真实发生,你也不见得会受伤,但你的潜意识会把疼痛与这一图景联系在一起。只有让意识告诉自己事实并非如此,你才可以祛除这种反应。
事实上,思维甚至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使人的身体具备某种特定的功能,即使人们从未在现实中实践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篮球运动员身上。球队的成员被分成三组:第一组每天练习罚篮,共计21天;第二组也用相同的时间练习罚篮,但他们是用想像力在脑海中练习;第三组则什么都不做。开始时每组队员的罚篮水平彼此相当,到练习结束时再来测量他们的水平如何。结果显示,每天都在练习罚篮的第一组运动员21天后成绩提高了24%,而只在思维中练习,从未真正练过的第二组运动员成绩提高了23%。为什么如此?事实是,当我们在想像某一动作时,我们的思维会把电子脉冲送到相应的肌肉群,使它们产生真实发生动作时的同样反应。
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发现,单独通过思维训练的办法,肌肉能力可以提高16%。这意味着你坐在椅子上,用自己的大脑做某件事情,将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肌肉组织。在这一研究中,研究者把研究对象聚焦于小指上的肌肉,但无论怎样,肌肉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这一方式同样可以运用于身体的其他部分。
如同我们的行为是我们自我交谈内容汇总的结果,我们的行为同样也预示了我们所构想的图景。运动员如果能想像到自己如何挥杆击球或者是迅速起跑,就会比那些不能想像自己怎样做好动作的人取得更好的成绩。事实上,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通常都是在做我们想见得到的事情。经常,能听到人们在被要求参加某一活动时说:“天哪,我无法想像自己在那儿做什么。”因此,喜欢潜水的人能够想像自己如何在水中潜游,乐于在公众面前演说的人能够想像自己讲话时的样子。如果你能描绘或想像自己在做什么,那么就大胆地去做吧。
有时候想像中的图景也能混淆人们的思维。有些人所想像的图景如同电影中的画面,这有可能。但你也可能想像到偷窃的场景,或者是没有真实看到而是感知到的某些东西。你想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想像中要注入细节和情感。许多精英和世界级的运动员可以告诉你,他们有心跳的感觉,他们会沿着想像中的每一细节前行,直到成功。芸芸众生中,许多人也会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他们会成为消防员、教师或者护士,因为他们想像中的图景伴随他们走过成长岁月。
也许,一名高尔夫球手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可算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他的成绩过去常常徘徊在90多杆。由于环境的影响,他有7年时间没有再碰过球。而当他重回高尔夫球场时,他打出了74杆的好成绩。在这没碰球的7年间,他没有上过一次高尔夫球课程,而且身体状况在不断恶化——他是战俘,被关在狭窄阴暗的牢房中。其中,有5年半的时间他被单独关押,与世隔绝。在头7个月里,他天天祈祷以求获释,当一切已然绝望后,他决定找一个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在那狭小的牢笼,他决定用想像打高尔夫球。7年间,他每天都在脑海中打一次18洞的高尔夫,而且想像每一具体细节——赛程、天气、服饰、树木、发球区、旗杆的位置。同时,他进一步想像击球的每一细节,用眼睛盯着球,背部摆动挥杆,于是球在空中飞翔,跃上果岭。他就这样用思维去打这18洞球,用与实际打球所花时间相同的4小时想像完成整个过程。
在没有摸过球的7年时间里,在那些令人发指的可怕情形下,他增进了高尔夫球技艺。这就是想像的力量,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断练习,可以使人在身处压力时取得更好成绩。
你可以试着练练你的想像力,想像你身处一个果园,周围是一排排的苹果树,挂满了果实。在地上,到处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苹果。有些已经裂成了碎块,有些已经腐烂,有些则看上去像刚从树上掉下来,形状还很完好。正值仲夏,微风徐来,煞是惬意。当你走到树下,看着地面跌落的苹果,然后,你抬起头,忽然看到一个鲜红透亮的苹果就在你伸手可及之处。于是你伸出右手,摘下苹果。把它放到眼前,苹果上还连着两片绿叶。你慢慢地转动苹果,注意到上面有个虫洞,你感到仿佛可以隐身其中,从洞的另一头穿出。
在经历了这一想像过程后,你可以评估一下自己是否能很容易地进入到其中的画面,注意到每一细节,体会到那种心情。如果想像是有效的,那么你必定能把你的思维专注在具体的图景中。如果你做得很好,你就要清楚,要尽可能使用最有效、与成功关联最紧密的一种思维技巧,没必要什么都做。
那些把运用想像力当作习惯的人清楚地知道在真正开始之前,用不少于21天的时间每天做想像力练习是很有用的。他们懂得他们需要想像自己的动作,改掉那些不准确的地方。要试着把想像的东西尽可能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把声音、图像和质感都包括进去。如果你平静松弛,如果你情感丰富,如果你能左右想像内容,如果你能刻画想像细节,那么所有这些对发展你的想像力都大有裨益。能够抵达思维潜意识的最好时间是早晨醒来后的几小时,这时你的思维处于更为开放的状态,更能容纳新的东西;其次是晚上临睡前的时刻。你应该每天花10到15分钟的时间来运用你的想像,最好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
另一种饶有趣味、颇有帮助的办法是在你想像时,用80%的时间来想像你想要的结果和你所期待的情形,用20%的时间来想像令你诧异和始料不及的情形和结果。这两种办法都有效。
使用想像力对达成目标是十分有益的。它们能促进你的训练,培育你的心理,增强你的技能,唤起你的注意,完善你的准备。我们必须坚信,连续、合理地使用想像力,会使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得到改善。
http://e.sina.com.cn/l/2004-07-12/75564.html
【关于想象的名言】
〖幻想〗
━━━━
所谓天才人物本来就是指那些十分富于幻想的人。……天才人物总是积极主动地使用幻想能力。总之,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用幻想来开道,……在幻想的遥远彼岸获得启示之后再返回到现实之中,因而思想的跨度极大。
————〖高桥浩〗日本
摘自《东方思想宝库》第818页
幻想可以成为独创力的基矗
————〖S·毛姆〗
摘自《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第253页
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幻想、梦想和预言,即对潜在的明天的想象。
————〖托夫勒〗美国未来学家
摘自《未来学家谈未来》第105页
一些世界上最大、最铁石心肠、曾经是现在主义的化身的公司今天却顾佣直觉的未来学家、科幻作家和幻想家作顾问。
————〖托夫勒〗美国未来学家
摘自《未来学家谈未来》第105页
今天,我们苦于缺少乌托邦的设想。
————〖托夫勒〗美国未来学家
摘自《未来学家谈未来》第108页
每一个时代都是靠幻想养育的,以免人们过早地放弃生活,使人类走向死亡。
————〖康拉德·约瑟夫〗英国作家
摘自《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思想大观》第70页
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列宁〗俄罗斯革命家
如果人们停止了幻想,如果他们不面向宇宙的奇迹,那么这就是人类衰落的真正征兆。
————摘自《三种命运》
缺乏智慧的幻想会产生怪物,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
————〖哥雅〗西班牙画家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
摘自《策划者》首页
〖想象〗
━━━━
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力。
————摘自《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封底
“这类对可能的未来的想象性探索……将为社会的时间视野大幅度向前伸展奠定基础
……”
————〖托夫勒〗美国未来学家
摘自《未来学家谈未来》第110页
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困境:一方面,由加速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程度不断提高,另一
方面,我们需要相当正确的任何时候的最有可能的未来图像。因此,描绘最有可能的未来
的可靠图像已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刻不容缓的急事。
现在,世界上布满了未来探索站。我们不妨考虑建立一个国际大学会——世界未来资
料库。
————〖托夫勒〗美国未来学家
《未来学家谈未来》第111页
不光企业……地方政府、学校、民间团体及其他组织同样需要想象他们潜在的未来。
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妨在每一地区建立“想象中心”,用于技术协助下的头脑袭击讨论会。
这些中心将是富有创造性想象,而不是具有技术专长的人们聚集的场所。
……人们提出的绝大多数意见和方法当然都将是荒唐的、可笑的,技术上是不可能的。
然而,创造的奥秘就是要先不怕出傻点子、馊主意,然后将所有意见集中交予严格的批评
和评价。对未来想象需要这样一个环境:就是允许人们出错,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新见解,新设想,然后再将它们加以批评地筛眩我们需要社会想象的神圣殿堂。
————〖托夫勒〗美国未来学家
《未来学家谈未来》第106页
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学探索的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骤。
————〖查尔斯〗美国哲学家
摘自《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思想大观》第250页
……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雨果〗法国作家
摘自《莎士比亚评论汇编》第411页
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
————〖赵鑫珊〗
摘自《哲学与当代世界》第290页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一个缺乏想象的人,将不可避免地幽闭在他个人的狭窄的情感的紧促的圈子里。
————摘自《心理学》
首先要得到……无所不包的想象力,然后学习你的课程,然后再等待启示。
一种理论,只要它有一点价值,就不可能由搜集、整理各单个的观察结果而形成,相反,它必定是突如其来的想象力的豁然顿开,就象诗人和作曲家顿悟的那样。
————佚名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
万万不可因怕出洋相或怕他人说“想入非非”而放弃自己的设想。
————《科学研究的艺术》
爱迪生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多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
————佚名
思维缺乏了浪漫,也就缺乏了想象,缺乏了突破性的意识流动,缺乏了宏阔的视野,缺乏了人生理想境界之美的追求,就有可能导致人生目标的过分现实化和功利性,形成致命的短视和由此而引起的人生的被动……
————〖金马〗中国
摘自《21世纪罗曼司》第60页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奥斯本〗创造学之父
摘自《创造之秘》第313页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摘自《创造之秘》第313页
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
————〖吴克杨〗中国
摘自《创造之秘》第316页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摘自《西方文论逊上集
想象不仅将事物幻想为比眼见的更伟大、更奇、更美,还能觉察到事物的缺陷。
————摘自《西方文论逊上集
想象并非论据,更不会导致证明,但心灵渴望它们。最聪明的实验者发现,有二十个想象比只有一个想象好,在这些想象是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为人类的理智早已知道如何对付矛盾。
————〖亚当斯·亨利〗美国历史学家
摘自《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思想大观》第4页
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饱满的创新激情,当一个人的创新激情处于高潮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它他会有一位“恋人”经常形影相随,这位“恋人”便是灵感。
————〖朗加明〗中国
摘自《创新的奥秘》第4页
约翰·梅斯菲曾说:“人类的肉体是不完全的东西,人类的心也不值得信赖,然而,人类的想象力却是使人类卓越的动力。”
————摘自《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第12页
华格纳说:“由于发明虎头钳而使大姆指强健有力;发明铁锤而使拳头和手臂的肌肉发达,这些都是想象力的恩赐。”
————摘自《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第12页
克拉斯拉飞机公司认为想象力是“照亮开往未来的大道,调查通往未来的线索的指针,并对计划走此路线的人提供了最佳的指导方法。”
————摘自《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13页
http://ke..com/view/539394.htm
⑧ 王岳森的发表论文
Ⅰ.第一作者代表性学术论文
1. 《发动机曲轴动平衡的研究》《工程机械》1985.12
2. 《咨询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河北教研》1994.10
3. 《浅谈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教研究》1996.2
4. 《发动机曲轴动平衡研究》《工程机械维修研究文集》1997.5
5. 《消费信用、消费引导与产业结构升级》《石家庄日报》1997.5.29
6. 《思想教育为先导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98专辑
7. 《高校发展呼唤进一步解放思想》《人民政协报》1999.12.28
8.《对小企业战略地位的再认识》《河北经济日报》1999.2.6
9.《浅议当前建筑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经济与管理》1999.4
10.《腐败坏根基》《石家庄日报》2000.7.15
11.《把高校建成先进文化传播中心》《石家庄日报》2000.6.3
12.《铁路工科院校九九级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分析》《健康心理学》2001年第9卷第3期
13.《以德治国须以德教为先》《石家庄日报》2001.3.11
14.《不同时期大学生群体人格特征比较研究》《跨世纪教育教学研究》
15.《党员干部要代表人民掌好权,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石家庄日报》2001.8.20
16.《现代企业家人力资本特征及其环境价值分析》《河北学刊》2002.3
17.《观念提升和体制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点》《经济论坛》2002.20
18.《科学认识信息化建设》《河北日报》2002.8.26
19.《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再认识》《经济论坛》2003.10
20.《以实际行动体现立党为公》《河北日报》2003.10.30
21.《高校非典防控工作的对策与思考》《河北日报》2003.5.21
22. 《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势在必行》《中国监察》(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理论纵横.2004年第15期
23.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forewarning on engineering based on failure science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iv) part b(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ctober 25-28, 2004 shanghai china)
24.《 辅导员:为学生思想教育站好第一班岗》《中国教育报高等教育》05.1.28
25.《知识经济时代的劳资关系及和谐社会建设》《河北日报》2006.1.8
26.《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第3卷,第1期
27.《失败学原理在工程安全管理及危机预警中的应用》 《科研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重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6 vli.27. no4
Ⅱ.著作
1.《创造学教程》(著作)西南交大出版社2003.8版
2.《通用创新软件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014408号
3.《学生干部工作方法和艺术》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1版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
5.《自然辩证法概论》 河北省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材,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