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晷谁发明的
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 ,后来发展为“圭表”。“日晷”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壶漏”又称“漏壶”,大约发明于公元前五世纪。它是用漏水的方法,观测“刻箭”的昼夜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等,在我国沿用了二三千年。
公元二世纪初,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水力浑天仪上,就有机械转动的计时部分(详载《晋书·天文志》)每天规律地回转一周,以后汉末陆绩,吴国的王蕃、葛衡,南北朝时宋国的钱乐之,隋初的耿询都先后制造过带有计时装置的浑天仪。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张遂、梁令瓒等制造的水力浑天仪,宋人张思训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创制的水力浑天仪上计时部分都有所发展:宋哲宗元家 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制造了水运仪象台。整座机构共有150多种机械零件,使浑仪、浑象和计时仪器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在计时器部分已有擒纵机构,相当近代机械钟表上的擒纵器或卡子,因此它在钟表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十三世纪后出现了脱离天文仪器的机械计时器。元至元十三年(1276)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大明殿灯漏,其计时部分初步脱离了天文仪器(详见《元史·天文志》)。到了十四世纪,明初的詹希元运用齿轮系转动制作的沙漏,才成为完全脱离天文仪、独立计时的机械转动的计时器。变为十二时辰。近代西方机械钟表是在明末传入中国的。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送给明代万历皇帝两架自鸣钟,对我国开始制造机械钟有着一定的影响,据说利玛窦为了符合中国的计时习惯,把欧洲的24小时改为12时辰,把阿拉伯数字改为中国数字,还把每天分成一百刻(即百刻),每段分为一百分。
B. 发明日晷的原理是什么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C. 日晷发明的时间
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古巴比伦人在远古时代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远远早于沙漏(大约在公元1100年)。
D. 日晷的发明顺序.急急
鸟巢”东北侧上的一束火光,迅速盘旋了一个大圆,化为一片耀眼的白光。激活了“鸟巢”顶上的日晷。日晷将这一束强光反射到场地内,点燃了“缶阵”。缶阵以光波的律动,在滚雷的节奏声中,由发光的缶面连续闪出60、50、40、30、20、10字样。最后10秒,缶阵的击打节奏、加上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字样,配合着全场观众的激情呐喊将倒计时掀向最高潮。
E. 日晷是谁发明的
日晷的发明者无从考详,日晷仪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隋书·天文志中记载了耿询的成就,“观测日晷和刻漏,是测天地正仪象的根本”。“明史·天文志”对日晷的形制,定时之法都有详细的记载。较之圭表,它已复杂多了,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仪器了,发展到清代,不仅可以计时用,日晷本身已成为一件装饰艺术品。
(5)ru发明日晷扩展阅读
日晷原理: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日晷摆放: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马莉萍副研究员介绍,日晷有地平式、赤道式、垂直式等很多种,在我国最重要、最常见的是赤道式日晷,它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计时仪器。日晷石制的圆盘叫“晷面”,应根据当地纬度以一定倾角斜着摆放,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
在西安,应该让晷面朝北,晷针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也就是说,若在城墙月城内摆放,不应该背靠箭楼坐北朝南,而应该坐南朝北,让晷面对着箭楼方向,晷针指向正北,仰角34.3度(西安的纬度)。”
F. 日晷是谁发明的
日晷的发明者无从考详,日晷仪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隋书·天文志中记载了耿询的成就,“观测日晷和刻漏,是测天地正仪象的根本”。“明史·天文志”对日晷的形制,定时之法都有详细的记载。较之圭表,它已复杂多了,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仪器了,发展到清代,不仅可以计时用,日晷本身已成为一件装饰艺术品。
(6)ru发明日晷扩展阅读
日晷原理: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日晷摆放: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马莉萍副研究员介绍,日晷有地平式、赤道式、垂直式等很多种,在我国最重要、最常见的是赤道式日晷,它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计时仪器。日晷石制的圆盘叫“晷面”,应根据当地纬度以一定倾角斜着摆放,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
在西安,应该让晷面朝北,晷针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也就是说,若在城墙月城内摆放,不应该背靠箭楼坐北朝南,而应该坐南朝北,让晷面对着箭楼方向,晷针指向正北,仰角34.3度(西安的纬度)。”
G. 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它是怎样发明的
日晷是我们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它是由一个带有刻度的圆盘和一个指针构成,它是通过观察指针在刻度盘上影子的位置,来计量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像我们的中华世纪坛,就是按照日晷的模样来计算的。
人类使用日晷的历史非常遥远,古巴比伦在远古时期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是开始使用日晷计时了。
所以不得不说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会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来计算我们每天的时间,让我们现在可以有时间可计算。
H. 中国最早的日晷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 ,后来发展为“圭表”。“日晷”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