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电子分色机器发明于什么时候

电子分色机器发明于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1-07-31 03:29:22

① 电磁电报机于什么时候发明

1846年,莫尔斯制造的电报机。半年后,莫尔斯已经掌握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在电学家约瑟夫·亨利的帮助下,他开始实施下一步的计划。5年夜以继日的勤奋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1837年,莫尔斯研制成功了一套传递莫尔斯电码的电报机。它是靠电流有规律地中断来实现信号传递的。而莫尔斯电码则由点、画和空白组合而成,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等特点。1844年,一条位于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长途电报线架设成功。在5月24日的典礼上,莫尔斯用激动的手指向70千米外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封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其实,这所谓的上帝正是人类自己。随后,莫尔斯电码和莫尔斯电报机很快传到了欧洲。电码被人们沿用下来,而电报机则不断得到改进。

今天,在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中,人们都能轻松便捷地使用电报服务。所以,让我们感谢这些为通信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者吧!

② 电子分色机的电子分色机历史

电子分色机
Color scanner
首先出现、可供生产应用的电子分色机是美国时代公司所属印刷发展公司制造的 PDI电子分色机。虽然它在1954年就已制成,但发展十分缓慢。60年代中,英国的克罗斯菲尔德公司、联邦德国的海尔公司及大日本网点版制造株式会社都先后制造了电子分色机,并且不断改进完善,推出了多种新型的机器。6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上的分色机绝大部分是这 3家公司制造的。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于1984年制造的PDF802普及型电子分色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市场。1987年又有 PDF823J型电子分色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试生产。该机系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并用氩离子激光作记录光源。

③ 色选机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

应该是九十年代初

④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软件硬化(称固件)是发展趋势。新型非诺伊曼机、推理计算机、知识库计算机等已开始实际使用。

软件开发将摆脱落后低效状态。软件工程正在深入发展。软件生产正向工程化、形式化、自动化、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新的高级语言如逻辑型语言、函数型语言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将使人-机接口简单自然。

数据库技术将大为发展。计算机网络将广泛普及。以巨大处理能力(例如每秒 100~1000亿次操作)、巨大知识信息库、高度智能化为特征的下一代计算机系统正在大力研制。

计算机应用将日益广泛。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将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办公、医疗、通信、教育及家庭生活,都将计算机化。计算机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将日益广泛深刻。


⑤ 电子分色机的介绍

根据电子分色原理设计制造的机器。电子分色机是利用光电扫描和电子计算技术替代照相机进行图像制版的设备。上海第一台电子分色机是1974年由上海市印刷一厂向联邦德国购入的DC-300A型。之后,相继引进日本、英国的电分机,已成为书刊印刷厂图文制版的重要设备。 70年代中,上海延安机器厂曾自制成功一台电子分色机,投产后一直在上海美术厂使用,80年代中期,因工艺老化而被淘汰。

⑥ 最早的电子计算器发明于什么时代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⑦ BP机这种通讯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BB机也叫寻呼机,简称呼机。 寻呼机的发明者,被誉为“无线通信之父”的阿尔·格罗斯(Al Gross),回1949年,格罗斯发明了第一部无线寻呼机;1951年,他又发明了第一部无线电话。1956年首次在一次医学会议上展示寻呼机的原型时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 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让人无处可藏。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但已离不开它。 无线寻呼系统中的用户接收机。通常由超外差接收机,解码器,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组成。寻答呼机收到信号后发出音响或产生震动,并显示有关信息。简称呼机。 手机之前比较通行通讯工具,样子小巧,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和亚洲甚至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可以联系的通讯工具。

⑧ 最早的电子计算器发明于什么时代

现代电子计算器首次问世是1963 年。那时的计算器是台式的,在美国波士顿的电子博览会上展出过。

⑨ 电子分色机的电子分色机的结构

电子分色机的结构可分为扫描、记录、层次及色彩校正电路、控制缩放比例的比例计算机 4个大部分。扫描及记录两部分机械可以装在一个机架上,也可以分别装置。多数电子分色机采用前一种结构,扫描部分由扫描光源、原稿滚筒及扫描头组成。扫描光源多数用溴钨灯,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系统或光导纤维传导并聚焦成一个小的光点射到包覆在原稿滚筒上的反射稿上或贴附在原稿滚筒上的透射原稿背面。原稿滚筒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扫描头在以一定的速度横向移动的同时接受由原稿透射或反射过来的光,并通过光学系统及光电倍增管将接受的光转换成红、绿、蓝3个颜色的电信号,就这样逐点扫描直到扫完原稿的全部。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彩色校正、层次校正、底色去除、细微层次强调等电路后输出。输出的信号进入控制缩放比例的比例计算机,使感光片上记录下来的图像尺寸符合出版物版式的要求。比例计算机电路主要包括:时钟信号产生电路、分频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磁芯存储器或半导体存储器等。最后输出的仍是模拟电信号,用来控制记录头在感光片上曝光。通过协调数字计算机输出信号的速度,记录滚筒的转动速度及记录头横向移动速度,即可得到将原稿按预定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图像,由比例计算机输出的模拟信号进入记录部分。记录部分由记录滚筒及记录头组成。记录滚筒以一定的速度转动,记录头同时也以一定的速度作横向移动。旧式记录头是 1个辉光管,它的亮度随着由比例机构输送过来的电信号的强弱变化,在包覆于记录滚筒上的感光片曝光。新型记录头的光源改用激光,多数电子分色机采用氩离子激光,有的用氦氖激光。如用接触网屏加网,则激光由电光调制器调制后在感光片上曝光。光的强弱决定于输入电光调制器的电信号的强弱。新型的激光记录头带有电子网点发生器,可以不用接触网屏而直接在感光片上曝光,并可根据不同印色的要求,形成不同角度的网点排列。

⑩ 电子分色机的电子分色机工作基准的确定

电子分色机输出的激光值不仅直接决定了分色片曝光量的多少,即直接决定了电分片显示网点值和输出网点值是否吻合;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价格昂贵的激光器的寿命。因此电子分色机安装完毕后就必须在保证电分片网点质量和处长激光器寿命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合适的激光输出值。
激光值的确定需在扫描激光软片、冲洗药液和冲洗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当其中某个条件变化时应立即作适当调整,具体过程如下:
1)首先根据冲洗药液的配方与推荐冲洗条件调整显影机,使其冲洗时间、温度,药水补充的能满足要求,特别是显影温度应用高精度测温仪测试,不能只以机器显示值为准,若二者不相符则调整控温电路使其保持一致。调试好后试冲几张感光测定梯尺,检查是否达到正常冲洗条件。
2)在电子分色机中选择一个较低的激光功2.0mW3.5A,扫描多幅电子梯尺。
3)将扫描好的梯尺分别以软片推荐显影时间T为基准以,对多幅梯尺分别显影。
4)用透射密度计测出梯尺100%网点密度与第16级网点密度及各梯级的网点百分比值,使实地密度,第16级网点密度,第16级网点百分比,其余值同机器设定值相一致。
5)当实地密度第16级梯尺网点(阳/阴)doc≤52/48%时,则适当增加激光值,反之当实地密度,第16级梯尺网点(阳/阴)dot>52/48%时,则要适当减少电子分色机的激光值。
6)激光值调整需进行反复数次才能达到且应每天扫描一条梯尺来进行检查,若不符合要求通常用调整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来调整。每月则需对激光值检查调整一次。当更换软片型号,或显影、定影药液后则必须重新调整。
7)激光器每工作半年需清洁光路一次,每年更换滤色片,更换滤色片及清洁光路后都必须对激光值重新调整。 软片线性化是指电子分色机中图象信号的显示值与曝光记录后分色片上获得的密度值或网点百分比完全对应的工作。由于所用记录软片和显影条件等的非线性影响,电子分色机中图象信号的显示值与曝光记录值往往存在一定差距,使操作定标失去正确的客观标准。软片线性化则能调整和消除上述非线性影响,并加以补偿,保证电子分色机操作的规范化。
其方法是先读出机器中设置的32级灰梯尺各级的密度或网点百分比数值和测出扫描后32级灰梯尺的各级密度或网点百分比的数值。然后在坐标纸上以梯尺级数为横轴,密度或网点百分比为纵轴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自的曲线如图5.4所示,其中实线为实测32级梯尺曲线,虚线为机器中的32级梯尺曲线,然后再调整激光值和显影使二者一致或方差趋于零。 由于电子分色机扫描光源、滤色片、光电倍增管及扫描头光学系统光谱特性的差异和不理想,扫描头采集原稿光信息后获得的Y、M、C、US四个通道的电信号(数字信号)往往不能正确代表扫描区域的颜色特征,亦即一扫描区域为中性灰时,Y、M、C、US四个通道信号不相等。从而造成(1)对原稿颜色的识别错误。(2)对无密度阶跃区域产生虚蒙信号。因此在工艺性调整之前必须将扫描头对准纯白色,将四个通道调节至相等,这项工作称之为白平衡,它可以消除机器误差对复制质量的影响。
电子分色机每当重新开机、初始化、更换分析滚筒、改变分析光孔、更换分析镜头,变动焦距或改变扫描原稿类型后都必须重新进行自平衡。白平衡中通常用清晰滚筒或反色白标代表白平衡最小密度和没有光给光电倍增管的黑标代表最大密度。白平衡必须使Y、M、C三通道对最小密度和最大密度均能保持相等。
若白平衡执行两次后不能完成,则需对扫描系统中下列要素进行调校。1)清洁分析镜头和光学系统,2)检查校正扫描光点聚焦镜头是否合适,3)检查分析光点是否位于光孔中,并调整到光孔中心,4)选择合适的分析光孔,5)调整灯室使输出光强值最大。6)选择正确滤色片,7)检查白平衡点是否位于透明滚筒干净位置或位于反射白标上,8)检查分析镜头焦距是否清晰。若上述调整后仍不能白平衡,且又是最小密度(白)不能平衡则可能是由于光强不够造成,因此必须清洁灯室光路,调换灰滤色片或更换灯管。若白平衡时白和黑两点都不能平衡,则多由电气故障造成,适当调高电压值后仍不能平衡,则应请专业维修人员调整。 灰平衡是指用三原色叠印再现中性灰梯尺各级时三原色油墨的网点百分比构成。灰平衡不仅直接决定了彩色制版整体色调与色彩的再现,而且控制了油墨纸张呈色性能、墨层密度、叠印效率和网点扩大。是彩色图象复制中使图象色彩、层次和印刷稳定的综合手段。灰平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彩色复制工艺水平的好坏及色彩再现的准确性。
彩色图象复制过程中的灰平衡解算有两类方法。其一是数学解算法,即对所选用的三原色油墨用彩色密度计分别测量出三原色油墨实地的分光密度,然后通过Nevgebauer方程解算出中性灰梯尺各梯级采用三原色复制的三原色网点百分比构成。其二是试验法,即首先制作灰平衡测试表,用三原色油墨打样后,在标准光源下求出各级中性灰的测试及其三原色网点百分比构成。然后建立以印刷密度PD为横轴,三色网点百分比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平滑连结各原色的各点,即可得两者间的关系曲线--灰平衡曲线。 白场/黑场的定标又称高调点、暗调点的定标,在彩色复制中由于原稿密度范围难同复制的范围相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原稿密度范围都大于复制密度范围。因此在确定复制的密度范围后,则必须将原稿密度范围变换到电子分色机图象处理的范围内,即将原稿的高光点和暗调点分别对应于电子分色机图象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此项工作在CROSFIELD公司的M系列电子分色机中称为白场/黑场定标,在Hell公司的电子分色机上称为图片调节,在DS公司电子分色机中称为原稿密度设定。
高光点、暗调点(白场/黑场)的选择能非常显著地改变图象复制的整体效果。高光点(白场)若选在较低的密度区域,则使整体复制图象密度提高,从而导致层次曲线斜率下降,图象效果则表现为深而平。反之高光点(白场)若选在较高密度区域,则使整个图象的复制密度范围下降,层次曲线斜率变大,图象效果则表现为浅而崭。同理将暗调点选在较低的密度区域,则会使图象深而崭;反之将暗调点选在较高密度区域、则会使图象浅而平。
白场/黑场定标有三种方式,1)自动中性白场/黑场定标,它可以自动消除定标点区域内的一定色编,但仍保留该区域内的偏色状态。2)中性灰方式白场/黑场定标。它可以将定标点区域按中性灰平衡参数强行制作成中性灰色,消除定标区域中所有色偏。3)手动方式白场/黑场定标,它可以根据用户指令及意图来确定白场、黑场定标点各通道的定标值。定标均以C版为基准进行,在图象中首先选择合适的高光点作白场,暗调点作黑场,并可比较多点从中选出最合适区域,然后顺序确定白场C、M、Y、BK的四色网点百分比(密度),黑场C、M、Y、BK的四色网点百分比(密度〕。从而确定了图象调子的长短与高光点、暗调点的网点构成。 层次校正是在正确白场/黑场定标之后,作业人员根据用户要求、原稿状况、复制工艺及目的和艺术再现所确定的图象灰度分市,层次校正确定了图象的调子或色彩的总体效果,层次校正可以增大或降低图象中不同部位的反差和细节,即通过对层次曲线形态的改变来改变图象的阶调。
层次校正曲绒是指按前述方法推导出的层次转移曲线或图象密度与其分色阴图(或阳图)间的关系曲线。而层次校正则是在该曲线基础上用电子分色机的层次校正功能对其进行某些变换,获得所期望的工作曲线。
层次校正由高调(HL)、中间调(MT)和暗调(SH)三部分组成,同时对各色版产生作用。
层次校正中各校正参数的变化对图象层次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在了解层次校正参数对图象层次变化的规律后,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层次调整的极限,层次校正中HL、MT、SH三个层次校正信号的提高与降低是有限度的。它随白场/黑场的定标范围(又称原稿反差)变化而变化。当原稿反差大,则层次校正的提升与降低范围大。如原稿A的反差小于原稿B,则A的校正参数值域为[0,±17>,B的校正参数值域为[0,±30>,其对应网点变化A为[0,±25%>,B为[0,±36%>。2)层次表现与原稿反差之关系,层次的表现主要与定标白场/黑场之反差相关。在灰梯尺上选定A(0.20)、B(2.20)、C(1.40)、D(3.40),当一幅以AB为白场/黑场输入点,另一幅以CD为白场/黑场输入点。当采用相同数据设置时,则两者层次曲线形状相同,即只有适当控制原稿密度范围才能保证层次的正确再现。3)层次校正参数同层次曲线关系,同一层次校正参数在不同原稿反差的层次再现中,对层次曲线的作用不同。如图5.11所示,原稿反差愈大,曲线的形状上凸程度愈大。图中(a)是采用横轴密度值相同的情况,图(b)是按不同反差值相同横轴长度的情况。4)层次校正还需考虑图象放大倍率,加网线数及印刷用纸对层次再现的影响,放大倍率愈大,加网线愈粗,则应使图象反差大且中暗调再现性。 色彩校正是以标准色标为依据,采用电子分色机的多种校色功能对原稿色彩进行的修正。色彩校正既要对主色调着重强调和注意原稿中诸如肤色之类记忆色复制的准确性,也要综合考虑各色彩之间的匹配与艺术再现。
色彩校正的目的是,l)使原稿中不正确的色彩部位正确再现;2)对由于原稿类型或原稿色彩环境在复制过程中产生色彩降低的变比部位予以补偿;3)为适应印刷油墨特性而进行的色彩信息的调整;4)为追求特殊创作效果和艺术再现对原稿色彩的改变。
色彩校正的方法有二类,第一是整体校色。整体校色由1)选择合适的白场/黑场定标对原稿整体偏色处理,如中性方式白场/黑场定标即可在定标范围内去除原稿的偏色,2)用改变某色版层次曲线的CAST方法,CAST能使构成图象的三原色曲线按如图5.12所示的方式,使其二原色比例构成发生改变,从而从整体上改变图象色彩,尤其可以用来纠正由于感光材料感光度不平衡或反差系数不平衡造成的偏色。3)层次改变和灰平衡变化对色彩强度的影响。第二是局部校色。它采用电子分色机校色功能由六个特定专色的较正来进行,每个专色由四个通道校色数据组成,共24个校色参数,其方法是1)正确确定校正专色的基本色量。2)正确确定两个基本色的比例(如G中的Y、C比例,R中的Y、M比例,B中的M、C比例)。
色彩校正应综合应用能够对颜色产生作用的功能。不要对一个色彩用一种功能过度校正,校正亦不可过于频繁,以免产生混乱。对彩色中黑通道应在黄、品红、青三通道之后。应当注意反差过大/过小的透射稿或反对稿获取完全正确的校色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色彩饱和度过大或过小的透射稿。总之校色应以突出主色为中心,兼顾其它色校正为原则。 图象细微层次强调即图象的清晰度调节。它要根据原稿的主题、原稿的风格与特点、原稿的颗粒度和清晰度、图象缩放倍率和加网线数来正确选择光孔比和边饰宽度与强度以保证图象清晰度的质感和和谐,避免颗粒效应和浮雕效应。
电子分色机细微层次强调是一个综合的图象锐度增强体系,其出下列多个控制参数构成。(1)USM阈值:USM阈值是控制图象尖锐与平滑范围的参数,可知USM强度与图象密度变化成正比,并受USM平滑的影响,在较低USM阈值T时.USM平滑只对较小图象细节作用,而在较高的USM阈值T时,USM平滑则对较多的图象细节作用,亦即在图象密度变化位于[0,T>时,则图象清晰度强调值为,平滑度为T;而图象密度变化大于T时、则图象清晰度强调值为T,平滑度为0。(2)边缘剪裁:边缘剪裁的目的是控制USM增强值大时在高反差区域由于边缘的过度增强而造成的高频噪声,亦即图象边缘出现的黑斑,而在低反差区域则依然完整保持USM增强值。(3)USM密度D/D:彩色图象复制的原稿在高密度的暗调区域其图象细节少但图象颗粒明显,因此在暗调区域某个密度范围内减少USM强调至关重要,其具体方法是如图5.14所示,D处USM强调值开始衰减,当到D位置时USM强调值为零。(4)彩色增强:彩色增强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视觉清晰度反映在黄、品、青三通道上给予不同的强度来提高图象清晰度效果和视觉色彩平衡。(5)黑版增强:黑版增强是专门为黑版设计的用以增强黑版边饰的幅值和宽度的控制参数。(6)负片增强:它是指在扫描负片(阴图)时对边缘上密度低的一侧边缘边饰强度加大,即使白边饰大于黑边饰(7)白衰减:白衰减的作用是改变边缘边饰的对称性,若白衰减为零时,则可增加黑边饰侧的密度值。
在具体作业时,细微层次强调的调整由鲜锐度(USMSHARP)和平滑度(USMSMOOTH)两个参数共同控制。其中鲜锐度用于加强图象密度变化区域的视觉对比度,增强图象细节。而平滑度则是光滑小或不需要的密度区域如图象颗粒的抑制、肤色细腻化、丝绸的质感等。它们共同由一个阈限值来调节,电子分色机的细微层次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作业时只需要根据原稿类型,按下表改变有关参数,并结合放大倍率、扫描光孔,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细微层次强调还应避免颗粒效应和浮雕效应的产生。相反应用该功能也可以产生的颗粒及浮雕效应来制作某些特殊艺术效果。 柔色处理是针对在一定色彩饱和度条件下的彩色(如肤色、丝绸质色、金属器皿的反光)在完成校色处理后存在的色彩不准而制作的一种特殊校色方法,仅对低饱和度色彩产生作用。它由去除中性灰成分后的三色中最高网点百分比值计算而来,并受最高网点百分比和最低网点百分比之间差值的制约。
柔色处理对低饱和度的明、暗色调均具有作用,但对柔色最为显著。其作用范围限定在三色中最大网点百分比及其与最小网点百分比之差值在40%以下,最大校正量在15%以内。柔色校正处理是通过同明度曲线相类似的柔色曲线来控制,它在各通道对各种色的量值相同,其数值如下。
1)0.002)1.433)3.464)2.125)1.46)0.687)0.318)0.11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
柔色处理时对色彩识别分为通用、纯净色和脏色三种模式,其中通用对所有柔色产生作用,纯净色只能对含灰色成分极低的柔色产生作用,脏色则只能含有一定灰色成分量以上的柔色作用。 黑版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彩色图象复制中暗调正确层次再现的稳定灰平衡而设计的。黑版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扩展和增强彩色图象层次的再现范围和表现力。
黑版制作由黑版曲线,黑版层次和黑版控制参数(黑版起始点的黑版斜率)。其中黑版曲线是由灰平衡曲线上各级三色叠印部位的密度和灰平衡曲线上加印黑色的密度之间的差值经黑版层次计界而得。黑版控制参数由黑版起始点和斜率二者控制,其中黑版起始点决定厂在图象高调处黑版起始位置,斜率则决定了暗调点(黑场)的黑版网点值。黑版层次与其它各色版层次校正方法与作用类似,其能够有效地改变黑版曲线的形状,实现对所需阶调部位的强调,以尽可能满足不同种类型彩色图象复制中灰平衡的需要。 PCR(PolychromaticColorRemoval)即非彩色结构,其含义是用黑版替代任何彩色中的中性灰成分。
PCR是以常规分色为基础,对其彩色中的灰色用黑版替代.因此其技术关键是去除和替代的合理性。在电子分色机中这个技术关键被分解成以下控制参数。1)PCR去除量,去除量可在0%~100%范围内选择。(2)最大油墨叠印量:即四色叠印的油墨量,它的改变可使PCR比例产生变化。(3)最大黑版百分比:它确定黑版所需的最大网点值。(4)三色中的黑版量:它决定三色中允许产生的黑版量。(5)PCR高光:它可以使高光部位(0%~40%)的黑版量自然衰减以保证高光部位图象洁净,鲜明。(6)PCR暗调:它使图象暗调部位(6O-100%)的黑版量从正常值自然增强,补偿底色去除后的黑版量。(7)PCR彩色校正:它是建立一套二色加黑彩色再现的颜色校正系统不同于传统彩色校正。
PCR工艺实施的关键是在电子分色机上建立一组合适的控制参数,然后分色时按常规方法定标,然后直接进入PCR模式后再分色作业。 限制功能是为某些彩色图象复制的特殊艺术加工处理制作的特殊技术,其作用是对图象阶调在某些部位分解,并将其控制在特定的网点百分比值上,限制可在图象高调至暗调二端进行,选择点由用户任意选择,如图5.18所示,它既可以Y、M、C三色通道共同使用,也可以在Y、M、C三通道上单独进行。
二值化是一种图象按某个密度(网点百分比)分界点分解成2个灰度值图象的技术。其可以用(1)绘图、图形、文字的分色扫描,(2)图象二值化,可用于图象的版画处理,二值化图象制作等。

阅读全文

与电子分色机器发明于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