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铁是什么朝代才有的
有铁制物件最早发现于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它们包含7.5%的镍,表明它们来自流星。古代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现今的土耳其)的赫梯人,是第一个从铁矿石中熔炼铁的,约公元前1500年这种新的,坚硬的金属给了他们经济和政治上的力量。
铁器时代开始了。某些种类的铁明显优于其它的,依赖于它的碳含量,尽管这并不被赏识。某些铁矿石包含钒,生产出叫做大马士革的钢,很适合制剑。
在我国,从战国时期到东汉初年,铁器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铁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铁就是磁铁矿,是早期司南的材料。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陵墓,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中国最早发现的铁也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3300多年前就认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用于锻接铜兵器,以加强铜的尖利性。
② 谁最早发现铁的是什么时候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和“铁”是同一个词。 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认识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锻接到铜兵器上,加强铜的坚利性。 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 古代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用相当钝的铁铸成的,当时如何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 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的浇铸工人,他在1856年8月11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 随着工业发展,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出现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铁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除了肠道分泌排泄和皮肤、黏膜上皮脱落损失一定数量的铁(1mg/每日),几乎没有其它途径的丢失。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 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三价铁与蛋白质和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这种形式的铁必须与有机部分分开,并还原成二价铁后才能被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或磷酸,将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而影响被吸收。抗坏血酸、半胱氨酸能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有利于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这种铁不受有机酸的影响,其吸收率比离子铁高。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菠菜)到7%(大豆)。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多在11(鱼)到22%(肝脏)。 铁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氧的运转。缺铁将造成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脸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思想不集中。严重者可有低热,稍事活动,可发生呼吸急促。中等程度者会出现代偿性改变,如心跳加快等。病人常有食欲减退、嗳气、恶心、腹胀、腹泻等。肾脏功能也可能改变。 铁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减弱。 2.降低免疫细胞从静止---临战的反应速度。 3.使抗氧化生化酶活性降低。 4.抗体的生产停止或以很慢的速度进行。 5.缺铁性贫血,细胞供氧不足。其结果是整天无精打采,疲劳而倦怠,比较容易被感染。 结果你的免疫大军只是一支装备简陋,行动缓慢的军队。 血液里流动的太多的自由铁不仅无助于抵抗能力,不能保护人的肌体,反而会被细菌吞噬,成为细菌的美食,并且细菌会因此而大量地繁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倍小心结孩子补充铁质的原因。 名称由来: 盎格鲁-撒克逊语:iron(铁);元素符号来自于拉丁文“ferrum”(铁)。 元素描述: 柔韧而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第四(百万分之56300),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来源: 取自铁矿。把石灰石、焦炭和铁矿石分层投入高炉,自底部鼓入高温气流,使得焦炭炽热发红,于是铁被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熔化成液态,从炉底流出。 元素用途: 用于炼钢、制造其他合金。铁对于人类必不可少,它是血管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氧化物也用于制造磁带和磁盘。
记得采纳啊
③ 钢铁是谁发明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 铁器最早由哪个国家发明
铁器(Iron Implements)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炼铁的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年代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前1300~前1100年,冶铁术传入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欧洲的部分地区于前1000年左右也进入铁器时代。但当时冶炼的都是块炼铁,一直到中世纪末(1400年左右)欧洲发明水力鼓风炉以后,才出现冶炼生铁。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战国时期的铁器还经由朝鲜传入日本。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根据早期铁器的金相检验,中国的块炼铁和生铁可能是同时产生的。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战国冶铁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此时早期的块炼铁已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至迟到西汉中叶,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的新工艺。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到南北朝时杂炼生鍒的灌钢工艺问世。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冶炼技术体系已基本建立。
在人工炼铁以前,世界上许多文化发达较早的民族,都有过偶尔利用陨铁制器的历史。在古埃及前王朝墓中,发现过陨铁管状小珠;第11王朝墓中,曾出土装以银柄的陨铁制护身符。在两河流域乌尔王墓也出土有陨铁碎片。美洲几个古文化中心都使用过陨铁制的箭头、小刀和工具。中国商代台西遗址和刘家河商墓中,也发现过刃部用陨铁锻制的铜钺。但陨铁是天体陨落的流星铁,与人工炼铁的性质根本不同。陨铁制器与人工炼铁的发明没有必然的联系。
⑤ 铁路是谁发明的
铁路是英国乔治·史蒂芬逊发明的。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又于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木”路被“铁”路代替,蒸汽机车开始使用)在英国的斯托克顿(Stockton)和达灵顿(Darlington)之间开通,最初的速度为4.5km/h,后来达到24km/h。
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此路全长30里,运行正常,搭客载货,一时营业兴盛,但未几因出了重大伤人事故,引起舆论哗然。清政府即以28万两白银高价购回,全数拆毁,用船运至海上,抛弃海底。
(5)铁是谁发明了扩展阅读:
火车和铁路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成果之一,最先出现在产业革命的故乡英国。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又于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也开始出现修建铁路的议论,
一些外国商人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筑中国铁路的大规模综合计划。1865年,一个名叫杜兰德的英国资本家,在北京宣武门外修筑了一条长仅一里的铁路,试行小火车,意在劝说清政府同意外国人修筑铁路的要求和计划。有人认为,虽然这只是一条展览路,
不具备什么实用价值,且很快被清政府派兵拆毁,但这毕竟是铁路和火车这种新鲜事物最早在中国出现。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应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此路全长30里,运行正常,搭客载货,一时营业兴盛,
但未几因出了重大伤人事故,引起舆论哗然。清政府即以28万两白银高价购回,全数拆毁,用船运至海上,抛弃海底。
⑥ 铁,是谁发明的
谁最早发明铁等冶金技术? 我们通常说的“铁”分“生铁”和“熟铁”两种,包括“钢”在内,都是以铁(Fe)和碳(C)两种元素为主的一种合金。人们通常把含碳量在0.05%以下的叫熟铁,0.05%到2.0%的叫钢,2.0%到6.67%的叫生铁。 人类早期炼得的熟铁通常叫块炼铁,它是铁矿石在800到1000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用木炭直接还原得到的。出炉产品是一种含有大量非金属夹杂的海绵状固体块。块炼铁和生铁比较起来,有如下几个缺点:一是它不能从炉里流出,取出铁块时,炉膛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连续生产,生产率比较低,产量比较小。二是成形费工费时。三是所含非金属夹杂比较多,要通过反覆锻打才能排除。四是含碳量往往比较低,因而很软。生铁的冶炼温度是1150到1300摄氏度,出炉产品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非金属夹杂比较少,质地比较硬,冶炼和成形率比较高,从而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道路和世界各国是不完全相同的。国外一般是先有块炼铁,经过长期缓慢发展之后才有生铁。國外最早的块炼铁据说是西元前1200年前后发明出来的(有土爾其境內赫梯族Hettler BC1200之說),但是直到西元十四世纪才有生铁。我国却不是这样。我国冶铁术不晚于商代中期,而且早在春秋時期已発現有生铁冶铁术,这就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生铁的国家。 1972年在石家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铜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铁器,也是人类最早使用和制造的铁器;而台西发现的铁矿石和经冶炼的铁矿渣,证明在3400多年前石家庄的先人已掌握了冶铁技术,為世界最早的铁矿渣。 我国现已发现确属春秋晚期的铁器共有九件;1951年在湖南长沙识字岭楚墓出土凹口锄一件;1952年在长沙龙洞坡楚墓出土刮刀一件;1958年在常德楚墓出土刮刀一件;1964年在江苏六合程桥吴墓出土铁丸一件;1972年在程桥另一吴墓出土铁条一件;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楚墓出土剑一件、刮刀一件、鼎形器一件;1978年在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玉茎剑一件。上述楚吴铁器遗物经金相鉴定,杨家山铁剑系渗碳钢,程家桥铁丸是白口生铁,杨家山鼎形器是白口铸铁,程桥铁条则为块炼锻件。 战国中晚期,铁器在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战国铁质生产工具大约十六种左右,其中多数是生铁和它的柔化处理件,块炼铁处于辅助地位。这表明这时我国生铁生产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我国生铁技术发明比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以为在技术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冶铜术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较强的鼓风装置。二是很早就对冶炼用的原料进行了比较好的选择和处理。三是很早就发明了比较高大的冶炼竖炉。一般认为,我国生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同青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原是白口铁经高温退火得到的一种高强度铸铁,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依热处理条件的差别,又可分成白心可锻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两种:白心可锻铸铁以脱碳为主,又叫脱碳可锻铸铁;黑心可锻铸铁以石墨化为主,又叫石墨化可锻铸铁。 国外的白心可锻铸铁是西元1722年由法国人首先发明的。西元1826年,美国人又发明了黑心可锻铸铁。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都把白心可锻铸铁叫做“欧洲式可锻铸铁”,把黑心可锻铸铁叫做“美洲式可锻铸铁”。其实,这两种可锻铸铁,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都已经发明了。 “洛阳水泥制品厂战国早期灰坑遗址”出土过一件铁铲,铲体基本锈蚀,只在銎(qióng)部(装柄的孔)有部分金属残留,在金相显微镜下显示了黑心可锻铸铁组织,基体是铁素体,上面分布着团絮状退火石墨。这是到现在为止世界上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的铸铁可锻化退火处理件。战国中晚期后,可锻化处理工艺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分布地域更广了。在北方,目前经分析过的有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的铁钁、铁锄、铁鐏等,在南方有湖北包山出土的空首斧、湖南长沙出土的铁铲等。第二,部分器件已经处理得比较好,器件断面基本上是可锻铸铁组织,中心没有白口铁残余,如燕下都的铁鐏等。汉代到南北朝时期,铸铁可锻化技术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一是使用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展。近年在山东薛城、河南南阳、渑池和巩义市,北京清河和大藻台,湖北铜绿山等地,都发现了这类器件。南阳瓦房庄出土的农器有十二作,经过分析,九件是普通可锻铸铁,两件是铸铁脱碳钢,只有一件是白口铁。二是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凡处理过的器伴,中心很少有白口铁组织残留,石墨发育比较好,形态多和现代可锻铸铁相当。这些可锻铁中,有白心的,也有黑心的,多数是农具。 铸铁可锻化处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常温下,碳在铸铁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化合态,主要是渗碳体;二是自由石墨态,有条状、团絮状、球状石墨等。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同一成分的铸铁,性能也是不尽相同的。白口铁中,碳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因渗碳体硬度很高,塑性极低,所以白口铁性硬而脆。通过可锻化处理,白口铁中的碳或以自由石墨态形式析出,或因氧化而去除,从而使材料强度提高,硬脆性减少,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战国中期以后,我国在农业、手工业中这样广泛地使用了铁器,可锻铸铁的发明和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球墨可锻铸铁 球墨可锻铸铁因所含石墨呈球状而得名。它有比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铸造加工性能也比较好。 1974年,河南渑池发掘了一个北魏铁器窖,里面藏有从汉代到北魏的铁器四千多件,种类有生产工具、兵器、日用器皿以及铸范、铁材等。有一件铁斧,整体经过脱碳退火处理,器件断面大部分相当于含碳百分之○·四的中碳钢,没有石墨析出。但在銎的底部发现有球状石墨,直径是二十微米,分布在平均厚度约三,二毫米、总长五十毫米的U形断面上,共约三十颗,外形比较规整。这类具有球状石墨的铸件在南阳瓦房庄、巩义市铁生沟等两汉冶铸遗址也有发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巩义市铁生沟一件汉代铁钁,它的石墨发育良好,有明显的核心和放射性结构,和现行国家球墨铸铁标准一类A级相当。从现有研究资料看,这种球状石墨应是白口铁退火过程中得到的。 在国外,铸态球墨是1947年后使用了加入球化剂的方法才得到的。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用白口铁退火的方式来获得球状石墨,但是难度很大。我国古代生铁含硅量长期偏低,在低硅的情况下,我国人民不但生产了大量具有絮状石墨的可锻铸铁,而且生产了部分球墨可锻铸铁,这在世界冶金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实在难能可贵。
希望采纳
⑦ 铁最早是什么时候冶炼出来的
中国是发现和抄掌握炼铁技术袭最早的国家
中国早在3300多年以前就认识了铁,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
了铁与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把铁铸在铜兵器的刃部,加强铜的坚韧性。经科学鉴定,证明铁刃是用陨铁锻成的。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这从江苏六合县春秋墓出土的铁条、铁丸,和河南洛阳战国早期灰坑出土的铁锛均能确定是迄今为止的我国最早的生铁工具。
。《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试诸壤土”;《管子·轻重乙》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一车必有一斤、一锯、一釭、一钻、一凿、一銶、一轲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然后成为女”。据研究我国的冶铁术发明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冶铁术发明后,对生产力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⑧ 钢铁是谁发明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玉石部》“铁精”条引南齐陶弘景的话:“专钢铁是杂炼生属(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近年从河南渑池、洛阳,四川昭化,湖北均县,江苏南京等地出土的大量农具犁、铲、、锄、镰等,也都为白口铁柔化制成的。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制造农具的原料质量有较大提高。
⑨ 谁发明了铁
我们通常说的“铁”分“生铁”和“熟铁”两种,包括“钢”在内,都是以铁(Fe)和碳(C)两种元素为主的一种合金。人们通常把含碳量在0.05%以下的叫熟铁,0.05%到2.0%的叫钢,2.0%到6.67%的叫生铁。 人类早期炼得的熟铁通常叫块炼铁,它是铁矿石在800到1000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用木炭直接还原得到的。出炉产品是一种含有大量非金属夹杂的海绵状固体块。块炼铁和生铁比较起来,有如下几个缺点:一是它不能从炉里流出,取出铁块时,炉膛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连续生产,生产率比较低,产量比较小。二是成形费工费时。三是所含非金属夹杂比较多,要通过反覆锻打才能排除。四是含碳量往往比较低,因而很软。生铁的冶炼温度是1150到1300摄氏度,出炉产品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非金属夹杂比较少,质地比较硬,冶炼和成形率比较高,从而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道路和世界各国是不完全相同的。国外一般是先有块炼铁,经过长期缓慢发展之后才有生铁。國外最早的块炼铁据说是公元前1200年前后发明出来的(有土爾其境內赫梯族Hettler BC1200之說),但是直到公元十四世纪才有生铁。我国却不是这样。我国冶铁术不晚于商代中期,而且早在春秋時期已発現有生铁冶铁术,这就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生铁的国家。 1972年在石家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铜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铁器,也是人类最早使用和制造的铁器;而台西发现的铁矿石和经冶炼的铁矿渣,证明在3400多年前石家庄的先人已掌握了冶铁技术,為世界最早的铁矿渣。 我国现已发现确属春秋晚期的铁器共有九件;1951年在湖南长沙识字岭楚墓出土凹口锄一件;1952年在长沙龙洞坡楚墓出土刮刀一件;1958年在常德楚墓出土刮刀一件;1964年在江苏六合程桥吴墓出土铁丸一件;1972年在程桥另一吴墓出土铁条一件;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楚墓出土剑一件、刮刀一件、鼎形器一件;1978年在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玉茎剑一件。上述楚吴铁器遗物经金相鉴定,杨家山铁剑系渗碳钢,程家桥铁丸是白口生铁,杨家山鼎形器是白口铸铁,程桥铁条则为块炼锻件。 战国中晚期,铁器在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战国铁质生产工具大约十六种左右,其中多数是生铁和它的柔化处理件,块炼铁处于辅助地位。这表明这时我国生铁生产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我国生铁技术发明比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以为在技术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冶铜术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较强的鼓风装置。二是很早就对冶炼用的原料进行了比较好的选择和处理。三是很早就发明了比较高大的冶炼竖炉。一般认为,我国生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同青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原是白口铁经高温退火得到的一种高强度铸铁,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依热处理条件的差别,又可分成白心可锻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两种:白心可锻铸铁以脱碳为主,又叫脱碳可锻铸铁;黑心可锻铸铁以石墨化为主,又叫石墨化可锻铸铁。 国外的白心可锻铸铁是公元1722年由法国人首先发明的。公元1826年,美国人又发明了黑心可锻铸铁。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都把白心可锻铸铁叫做“欧洲式可锻铸铁”,把黑心可锻铸铁叫做“美洲式可锻铸铁”。其实,这两种可锻铸铁,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都已经发明了。 “洛阳水泥制品厂战国早期灰坑遗址”出土过一件铁铲,铲体基本锈蚀,只在銎(qióng)部(装柄的孔)有部分金属残留,在金相显微镜下显示了黑心可锻铸铁组织,基体是铁素体,上面分布着团絮状退火石墨。这是到现在为止世界上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的铸铁可锻化退火处理件。战国中晚期后,可锻化处理工艺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分布地域更广了。在北方,目前经分析过的有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的铁钁、铁锄、铁鐏等,在南方有湖北包山出土的空首斧、湖南长沙出土的铁铲等。第二,部分器件已经处理得比较好,器件断面基本上是可锻铸铁组织,中心没有白口铁残余,如燕下都的铁鐏等。汉代到南北朝时期,铸铁可锻化技术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一是使用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展。近年在山东薛城、河南南阳、渑池和巩义市,北京清河和大藻台,湖北铜绿山等地,都发现了这类器件。南阳瓦房庄出土的农器有十二作,经过分析,九件是普通可锻铸铁,两件是铸铁脱碳钢,只有一件是白口铁。二是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凡处理过的器伴,中心很少有白口铁组织残留,石墨发育比较好,形态多和现代可锻铸铁相当。这些可锻铁中,有白心的,也有黑心的,多数是农具。 铸铁可锻化处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常温下,碳在铸铁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化合态,主要是渗碳体;二是自由石墨态,有条状、团絮状、球状石墨等。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同一成分的铸铁,性能也是不尽相同的。白口铁中,碳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因渗碳体硬度很高,塑性极低,所以白口铁性硬而脆。通过可锻化处理,白口铁中的碳或以自由石墨态形式析出,或因氧化而去除,从而使材料强度提高,硬脆性减少,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战国中期以后,我国在农业、手工业中这样广泛地使用了铁器,可锻铸铁的发明和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球墨可锻铸铁 球墨可锻铸铁因所含石墨呈球状而得名。它有比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铸造加工性能也比较好。 1974年,河南渑池发掘了一个北魏铁器窖,里面藏有从汉代到北魏的铁器四千多件,种类有生产工具、兵器、日用器皿以及铸范、铁材等。有一件铁斧,整体经过脱碳退火处理,器件断面大部分相当于含碳百分之○·四的中碳钢,没有石墨析出。但在銎的底部发现有球状石墨,直径是二十微米,分布在平均厚度约三,二毫米、总长五十毫米的U形断面上,共约三十颗,外形比较规整。这类具有球状石墨的铸件在南阳瓦房庄、巩义市铁生沟等两汉冶铸遗址也有发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巩义市铁生沟一件汉代铁钁,它的石墨发育良好,有明显的核心和放射性结构,和现行国家球墨铸铁标准一类A级相当。从现有研究资料看,这种球状石墨应是白口铁退火过程中得到的。 在国外,铸态球墨是1947年后使用了加入球化剂的方法才得到的。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用白口铁退火的方式来获得球状石墨,但是难度很大。我国古代生铁含硅量长期偏低,在低硅的情况下,我国人民不但生产了大量具有絮状石墨的可锻铸铁,而且生产了部分球墨可锻铸铁,这在世界冶金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实在难能可贵 关于最早的炼铁技术是谁发明的问题有好多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前1400多年两河流域北部的米坦尼王国,一说是赫梯,一说是巴比伦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炼铁技术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中国史学家也承认中国是“较早”发明炼铁技术的国家。不过后来在技术的发展上中国人后来居上,在汉朝领先世界了。
⑩ 铁是谁发现的
晋国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来的陨铁。陨铁是铁和镍、钴等金属的混合物,含铁量较高。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曾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这是人类使用铁的最早情况。地球上的天然铁是少见的,所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
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铁器。
铁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地壳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因为天然的纯铁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铁矿石的熔点也较高,又不易还原,所以人类利用铁较铜、锡、铅、金等还要晚些,在埃及、西南亚等一些文明古国所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由陨铁加工而成的。1972年,在我国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出土了一把商代铁刃青铜铖,其年代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后,在青铜铖上嵌有铁刃,该铁刃就是将陨铁经加热锻打后,和铖体嵌锻在一起的。我国还曾出土过类似的铁刃铜铖和铁援铜戈各一把,年代相当于商末周初,铁的部分也是由陨铁加工成的。人们曾在西亚古苏美尔人所建的古乌尔城的古墓中,发现一把由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古苏美尔人所建的古乌尔城的古墓中,发现一把由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古苏美尔语中,铁叫做“安巴尔”,意思是“天降之火”,所谓天降之火就是陨石。埃及古人则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可见人们最早认识铁是从陨石开始的。天降的陨石,数量很少,因此用陨铁制作的器具当然是很珍贵的,同时还带有神秘的色彩。用陨石作工具是很少的,所以在生产上,它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通过对陨石利用,毕竟使人们初步认识到铁。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先后掌握了冶铁技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已掌握了冶炼技术,但赫梯国王将冶铁术视为专利,严禁外传。赫梯王国衰亡后,冶铁术向外传播。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使用铁器最早、最普遍的两个地区,都为赫梯人的邻国:其东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其西的希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居住着腓尼基人、腓尼斯丁人和以色列人。《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即提到亚当的第8代孙该隐善作各种青铜和铁制工具器皿。在巴勒斯坦也考古发现了冶铁炉多处,年代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迄今所知最早的铁犁发现于巴勒斯坦的盖拉尔遗址(前13-12世纪),可见这一地区已较普遍地在工农业使用铁器。一般认为,前10世纪以后,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是古代东方铁器生产的一个中心。在同一时期,希腊地区也普遍使用铁器。在雅典陶区的前10世纪的居住遗址中,铁制工具与武器甚为集中,有长剑、长矛、刀、斧、锉具等物,特别是有铁制的门闩片等小器物,说明铁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自此以后,铁经叙利亚而传入西亚其他地区、中亚与北非,经希腊而至东欧、西欧。
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当人们能广泛用这种铁制造工具时,青铜工具才逐渐被取代。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