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宇宙是由佛说的心生成的,那他有没有意识呢,佛教说的意识是虚...
意识就是想法。众生的想法既是虚妄。法,广义是万事万物。狭义说,就是众生想法。
宇宙不是人的心生成的。若是心生成的。那是何人心生成的呢?
换句话说,佛教讲心而不是讲物。
B. 请教佛教 这个世界是如何制造的创世的技术细节是什么众生皆苦 创造一个苦海有何意义
佛陀对人类来龙去脉的惊世预言
1。人类的起源
《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1>,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 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禁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 (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恋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爱状况,如经云:“南瞻部洲人、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卢洲人,无我我所,树枯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
佛经提到这四大洲人的寿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货洲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东胜神洲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
(1)、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
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其它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类)的情爱婚姻如前已述故从略。
(2)、北俱卢洲(又名郁单曰):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故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则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
如经云:“郁单曰人若于女人生染着,随心所爱,回目观视,彼女知情,即来随逐,其人行至于树下,所将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亲戚类者,树枝如本, 不为下垂,其叶应时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华果,亦不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树即低枝,垂条覆荫,枝叶成郁,华果鲜荣,亦为彼人出百千种床敷卧具,便共相入于树下,随意所为,欢娱受乐。”
这是描述男女情爱状况。当时可以随心所爱,而树枝会分辨有否有血缘、亲族关系,若没有亲族关系,就低垂枝叶遮蔽外界视线,并铺出床具来。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类交合状况、婚嫁之法,以及当时人生育、养育状况:“若行欲时,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净。”“郁单曰人,住于母胎,唯经七日,至第八日,即便产生。其母产讫,随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南西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
北俱卢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长大成人,但也不会回家。男女同类各聚一处,不置设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财产。由业力福报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寿命千年后,无疾而终。死后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鸟来将尸体叼走,不用担心环境污染。能够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须前生修十善行。
如经云:“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
(3)、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与我们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环境、福报、寿命均优于地球人类。而略次于北俱卢洲。
3、人类的最终消亡
“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因欲望引发争斗乃至战争,最后由盛而衰。
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心重,渐渐由蜜酥妙味;而变为粗质的五谷杂粮。
按诸经论所说,人寿起初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人身量亦减短一寸)一千年减十岁,万年减一百岁,如是次第往下减,将来减到人寿三十岁时,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享尽,连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普通应用物资、珍宝、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渐渐破坏没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厌离心又失掉了。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比现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乱症还厉害百倍。得病即死,亦无医药相救。
如是经七个月零七天,在上次饥馑劫中所剩下来的那一分人数,在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这时早已没有国王,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军政领袖。国土空废,城镇败坏,只有一些小的村庄,洒洒落落的相去很远。
灾病劫过后,人们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厌离心,(思离苦得乐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经过一千年,人寿减到十岁时,身形才一尺高,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十岁人为上寿。普通活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不等。到这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所敬。这时刀兵劫降临,人心残忍到极点!无论父母妻子,兄弟眷属等,互有杀害心。因业力所感,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来,都成了杀人利器,所谓草木皆兵。这样无论男女,如邪魔附体一般,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于是隐于山野。
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惭愧’心,护法善神护持他,从山野出来之后,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亲爱,视如亲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厌离心,希望从此永远离苦得乐。
这时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认为过去是由于不善心、杀心,致令亲族人类残杀殆尽;今后宁可共行善法,先离杀业,离杀业已,十岁生子,渐渐增至二十岁,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 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以此类推。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这时地面平正,衣食丰足,七宝、五味、种种出现,人们也知道孝顺父母,恭敬沙门(出家修行者)。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菩萨始出世,龙华三会说法,度释迦佛灭后遗法种福之人,然后再化同缘。
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将灭尽时,佛为哀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多住世一百年,众生有听到此经,看到此经的,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皆可得度。过此百年,佛法灭尽,再也没有佛经文字了。
C. 》 什么是佛教 问: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佛 (梵文:?????), 全称「佛陀」 (Budda): 是脱离了轮回的、对於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佛陀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觉悟者」.佛教: 是古印度的悉达多·乔达摩(佛教信徒尊称释迦牟尼)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创立的一个宗教或学说,在世界上尤其是对於东亚和南亚地区有过广泛的影响。至2010年,全世界约有4亿左右佛教信众,人数仅次於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解脱众生苦难为出发点,以四谛十二缘起为核心。佛教的正念:“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不做判断”。(Jon Kabat-Zinn)
D. 我觉得佛也有佛性,但佛性绝不是佛祖自己创造的,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比佛祖更厉害的造物者,是他创造了佛性
1 学佛最重要的是,认知自己的自性。自性亦称为真如本性、佛性、真心、菩提心。
2 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我。我们现在这个身与心是假我。
3 自性不但是自己的真性,同时它也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换句话说,宇宙万法与自己是从这一个理体上生起的,这个境界确确实实很不容易体会。
4 古大德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譬如做梦,每个人都曾经做过梦,能做梦的是意识心,梦中的境界都是自己意识心变现的。
5 我们拿这个来作比喻,能发梦的那个心,就好比是自性。梦中的境界,有没有我们自己?有。
6 自己是自己做梦的心变现出来,除自己之外,梦中还有山河大地与一些人物,全是自己变现出来的。
7 可见得自性只有一个,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说到自性就一个。
8 说到一切法,那就太多太多,说之不尽,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经当然也不例外,经之体也是自性。
9 六祖大师说:“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自性具足清净,具足慈悲,具足平等,具足万法。
10 自性里本来无一物,没有善恶、没有对立、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远近、没有高下,没有生死。
11 真如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是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佛菩萨。这也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一切分别执着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乐。
12 知道自己有佛性,就能作佛。佛陀教育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性,返璞归真。
13 “心性”是我;“身体”是我所有,应为我服务。提升自己的灵性,是人生的正确目标。
14 古人讲的话,讲这两句很好,“但除其妄,莫问其真”。只要去掉妄想、分别、执着,性德就在面前。
15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众生迷失了自性,性德变成了烦恼,变成了不善业。
16 智慧长是性德:无论对人对事都不迷惑。
17 伦理道德是性德,是自然的规律,法尔如是。修行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须与性德相应。
18 佛告诉我们,孝敬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孝亲尊师”开发我们自性的宝藏。
19 礼敬众生、孝亲尊师,是尊重自己的性德。
20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处事,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相应,性德就会显现。
21 现代人迷失了自性,心中缺乏爱(慈悲)。
22 凡是与性德相应的,称赞并学习;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也不学习。
23 性德自性本有,烦恼习气本无;清净心本有,四相与四见本无。
24 信愿行三资粮,是本性具足。放下身心世界,回归自性。
25 “清净平等觉”是自性。诵经、念佛时,不怀疑、不夹杂,是“净”,与自性相应。
26 说善、说恶,那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
27 财色名食睡,把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覆盖住。自性里没有欲望,断欲,才能出六道轮回。
28 从习性回归自性,即断恶修善。
29 自爱,是爱自己的自性与本善。在佛家,叫自性;在儒家,叫本善。
30 念佛与接受经教,能唤醒自己的自性。佛陀的教诲,是教我们恢复本具的本能本德。
31 性德是常乐我净,性德是智慧德相。
32 只要我们的修行与性德相应,所求的就会现前。
33 一切花草树木、石头瓦砾,都有灵性。
34 见闻觉知是灵知,是一切万物的自性本能。
35 一切诸法乃自性所变,万法归一。
36 一就是自性,万法归自性。
37 虚空法界,只是一个自性而已。
38 佛法,是大自然的法则;学佛,无非是回归自性而已。
39 《阿弥陀经》能帮助你见性,因为它是全彰自性。
40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我自己无二无别,是我自己心性变现之物。
41 迷失了自性,不知道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才会起贪嗔痴三毒。
42 你现在是愚痴、烦恼、生死、业障重重,都是你迷了自己的本性,才现出这个幻相。
43 自性里没有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人我是非、五欲六尘、贪嗔痴慢。
44 如果我们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我们念念都要回向西方,念念不忘西方极乐世界。
45 “回向西方”就是“回向自性”,《阿弥陀经》上这么说的,《华严经》上也是这么说的。
46 回向自性,什么是“自性”?自性是真我,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
47 这个身是生灭之我,自性是不生不灭的真我。
48 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
E. 佛讲意识是哪里来的
前一刹那的意识作为等无间缘,意根作为增上缘,认识对象作为所缘缘,三缘结合,才能产生意识。
F. 请问:佛的教法中,有没有真正的创造有的话,是什么。谢谢!
因为你的问题所说2中概念是相对对立的,所以我稍微解释一下
佛法三乘
性法
空法
善法
比如金刚经所说,就是性法,也就是大乘法,一乘法,不二法,说的是唯一真实的东西
空法、善法都是二法
善法中最主要的,就是【因果】,因缘和合
因,也就是你认为的【波、流】;而【缘】则不是,缘是个体创造的,
也就是说,因是【必然性】必然有某果,缘是【偶然性】果不一定什么时候出,,缘是由个体掌控的(所有相关个体,而不仅仅是1个)
实际上,如果你真正了解【因果】,就应该知道,因也是自己选择的,所有的波和流,都是你自己造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
你种下了瓜,好好照顾,得甜美大瓜,,不照看,不一定长出什么瓜(因缘)
善法,是告诉你世界规律
空法是告诉你什么是假
性法,是告诉你什么是假,为什么假,什么是真,怎么找真
首先,善法是假,,,就好像做梦,做梦时,梦中的世界时真实的,即使你意识到是在做梦,也会被梦拽着走,,,但是当你梦醒,就会意识到梦中的世界时不存在的
我们现在,就是一层梦套着一层梦,仅此而已
既然梦是假的了,你问醒着的人,为什么现实世界,没有梦境中的东西,,能得到什么结果呢?就是没有
G. 为何佛法说涅槃寂静,即超越所有概念束缚,却要创造出来那么多概念来解释物质及意识五蕴、八苦、十二因
涅槃是息苦,苦的根源是烦恼我执。要彻底对治烦恼,必须通过智慧的观照。生起智慧必须闻思佛法。“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磐。”如果缺乏对四谛、五蕴等法相概念的了解和体验,生不起智慧,证不得涅槃,灭不了苦恼。
束缚人的,不是概念,而是对概念的错误认知。准确的认知四谛、五蕴等法相概念,在对治烦恼与业力的修行过程,会有许多有力有效的工具。绝非某些人望文生义所谓的知识越多障碍越大。
如果您对佛法概念有系统的学习过,就应该知道,“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所谓清静平等是在法性胜义上说,并非我们字面上理解的那种样子,毕竟我们这个世界森罗万象明显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依据所断烦恼与所证功德深浅,当然会有修行层次差别。
“慢慢修来快快到,低处修来高处到”,非常建议初学不要片面追些玄的高的,从最基础的四谛学起,从最基础的因果修起,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益,但是实际上却会非常迅速有力的促进学修。
H. 佛是什么,佛教是谁创造,目的是什么
佛是觉悟,古印度乔乔达摩·悉达多王子目睹人世间的一切苦,想要找到解脱的办法并拯救众生,于是出家修道,最终觉悟,被称为佛陀,号释迦摩尼。释迦牟尼佛发现时间一切其实是虚幻假象,也就是说,他发现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真理,于是向大众宣说,就是佛法,按佛法的指引,我们也能觉悟、解脱、自在。
I. 为什么会有宇宙,人类,地球上的万物,为什么了,可能是佛创造的
宇宙的创生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回。答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当中包含着数以万计的银河系,而地球是位于广袤的银河系之中里适宜生命居住的一个行星。地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唯一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