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影创造的中国奇迹带来的启示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传媒与电影的结合。
加强文化继承发展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立足与群众实践,满足群众文化需要。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⑵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给社会主义文化兴盛的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⑶ 论当下电影产业对如今戏剧艺术的发展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
电影整合营销对于话剧产业的借鉴
(1)“以观众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观众,是所有类别的文化产品,当然也包括话剧生存的基础。虽然普遍的观点认为,话剧不同于电影,是属于小众消费的一种选择,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看到,科学的分析观众的需求,分析观众接触话剧的方式并建立观众的数据库,树立“以观众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同样是话剧产业化发展必须要贯彻的宗旨。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就要更多的去关注大家喜爱的类型,可以充分借鉴电影类型片的分类模式,最大化的扩展观众覆盖群体。所谓“曲高和寡”就是前几年话剧之所以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2010年,文化部把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和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列入文化系统体制改革重点,着力培育演出领域新型市场主体。截至2010年11月15日,343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并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了46家演艺集团。市场化机制的确立,非常有助于增强演出团体题材选择的自主性。
其次,话剧在英文中的一种译法为PLAY,这个单词也可汉译为“游戏”,游戏即为互动。这个是电影或电视做不到的,话剧是个群体艺术,是要通过一种互动,从而成为一种心理机制。可以说,在剧场内,话剧更容易根据观众的反应对表演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
“以观众为核心”的理念体现还在营销环节的各个方面。比如剧场的选择也是其中一点。曾推出“麻花”系列话剧的自由元素文化公司,他们在选择剧场时会首先考虑到观众群体的位置以及交通是否便利,比如海淀区企业公司较多,年轻白领也很多,很多大学也坐落在此,交通方便,而他们的作品定位也正是这些工作压力较大的年轻白领以及课余时间丰富并且愿意尝试新鲜文化的大学生群体,所以他们会选择海淀剧院作为演出场地。
(2)完善产业链,分销模式多领域拓展。电影作为产业化进程最为发达的艺术模式,销售渠道早已突破电影院的局限,形成电影院票房、广告植入、海外版权销售、音像版权销售、电视播出授权、网络播出授权、新媒体增值业务以及衍生品授权开发等共同构建起阶梯式电影分销渠道。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话剧产业发展借鉴的。
广告植入,目前在话剧产业领域虽然不是普遍的现象,但也有过几次成功的尝试。第一种类型是定制剧目,即专门为某一企业定制的话剧,从剧本、演员、场景等都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着重体现企业的文化。戏逍堂就曾经为中国民生银行定制了励志话剧《中国民生银行》,为新东方外语学校制作了《你说什么我听不懂》,为猫扑网制作了《猫》;“雷子乐笑工厂”为Kappa定制了《爱情来了你就上》,为青鸟健身制作了《青鸟那是必须的》等专属话剧。第二种类型是剧目中植入广告元素,这种形式和电影植入手法类似,不过是通过现场演员的表演来实现完成。戏逍堂还在演出中引入过个人植入,在话剧《逃跑新娘》中设置了求婚的环节,观众可以事先预定,然后在舞台上与演员配合实现自己个性化的求婚场面。
和电影简单的版权销售方式不同,话剧的版权销售还处在摸索阶段。一种模式是通过投资设立各地的子公司。2010年,北京儿艺开启了“儿童剧联盟工程”,注资300万元在长春成立了首家子公司――吉林京演儿艺联合剧院有限公司。之后又相继在鞍山、乌鲁木齐、太原、西安成立了四家子公司, 统一由北京儿艺无偿提供所有优秀剧目的版权,子公司则每年提供100场剧场演出使用权、青少年艺术培训资源和必要的宣传资源。三年间,北京儿艺已经向下属的子公司输送了十余部作品。还有一种模式是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简称“CIVA联盟”)的成立。这是一种借鉴于电影的演出剧目的“联盟院线制”发行模式,不同于以往松散式的剧院联盟架构,CIVA联盟通过剧目定制、集体采购、引入基金等方法,实现集约化经营。既扩大了演出剧目的演出场次和范围,又降低了剧团、剧场的演出成本,提高了票房收益。CIVA联盟首次为国家京剧院的剧目《杨门女将》安排了旗下宁波大剧院、南通更俗剧院、绍兴大剧院、江西艺术中心、福建大剧院、湖州大剧院、杭州剧院七个剧场的十场演出。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上,国家京剧院只需要按照每场十万元的价格,收取演出费用。 据统计《杨门女将》的票务销售状况良好,上座率保持在七成左右。第三种模式就是贴牌定制。由雷子乐笑工厂在北京持续创作小剧场原创剧目,并且在北京演出成熟后,再将剧目以版权方式输送给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哈雷剧场・杨导欢乐汇”。雷子乐笑工厂只负责最核心的剧目研发,每场演出哈雷剧场仅要向雷子乐笑工厂支付1000元的版权使用费,而运营和演员的费用全部由当地的剧场自行解决,票房收入也完全属于哈雷剧场。 在电视版权授权销售方面,目前北京儿艺已经与国内知名动漫企业合作,将《迷宫》等经典剧目拍成动画电影或动画片,在央视和众多卫视频道播出。
网络合作方面,也有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其一,乐视网开心麻花剧场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小剧场自制网络剧栏目,以每周一集的速度在网络上主推,由开心麻花旗下主要演员担当主演。根据乐视网统计数据,仅第一集的网络点击率就已经超过6000万,随后推出的几集点击率均超过千万。其二,小柯剧场和乐视网合作开创了网络直播的新模式。小柯剧场通过发售直播权给乐视网,一共8场演出,在线观看人数近百万。“从这里边透视出一个让我比较欣慰的现象,一个200人的小剧场覆盖的人数可以达到几十万人。”小柯表示, 这种模式会进一步发展,“第一次我是卖直播权,第二次我可以提高直播权的费用,直至我们不用卖直播权,而是一起分享广告费”。
衍生品开发方面,也有话剧剧目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孟京辉的话剧《琥珀》,与一家知名琥珀公司合作订制了666件珍藏版心型琥珀戒指,在演出现场限量发售。
除以上和电影相类似的分销方式外,话剧产业中还根据自营剧场的特点开发出以剧场为依托的多个赢利点。天天百老汇音乐剧场作为北京首个儿童音乐剧剧场,在演出之外,开发了教育培训的内容。目前剧场已经组建了教师团队,老师们可以利用剧场进行培训,指导孩子进行音乐剧的乐器演奏、表演、演唱、 剧本创作等,教育培训这项内容采取会员制,入会会员年收费数万元不等。此外还有生日聚会定制、“音乐之旅”等和音乐剧演出融合在一起的相关活动,在增强和孩子们互动性的同时,开创了新的盈利点。
(3)整合传播渠道和模式,拓展话剧市场。传播渠道和模式方面,话剧产业也借鉴了电影的成功经验,展示出各种新鲜的尝试。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院团都没有自己的网站,甚至在对外国媒体宣传时,连英文官方名称都没有。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媒体,尤其是社交类新媒体,在与观众建立起良好互动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进行宣传,成为重要的发展需求。七幕人生把微信不仅作为演出资讯的推广平台,而是作为一个音乐剧自媒体来经营。这个自媒体不仅会针对运营的项目进行实时推广,还会介绍国内外当下最受欢迎的音乐剧台前幕后的故事,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所推音乐剧和企业文化。同时,七幕人生的团队将自身的潜在受众与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的目标受众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最终剧目《我,堂吉诃德》与豆瓣达成合作试水线上售票,成为了音乐剧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终豆瓣上的售票占到了票房总数的1/3,十分可观。
明星营销也成为话剧市场的重要营销模式之一。陈道明、何冰主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赖声川首部内地原创大戏《陪我看电视》,以全明星阵容创造了近年话剧舞台新纪录;孟京辉邀请了金马影帝刘烨,美女袁泉,舞蹈家金星,音乐制作人姚谦和许巍等,打造了一台星光熠熠的舞台盛宴;由刘晓庆主演的话剧《风华绝代》,已在全国18个城市上演过,上座率均达95%以上,创造票房总价值8000万元,由此可见明星对票房号召力之大。
(4)价格策略的引入,有利于培养话剧市场。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相比2011年,2012年北京市各类演出的平均票价下降了16.9%。然而根据调查,85.8%的受访者仍然认为演出票价过高是他们不去剧院看演出的重要原因。为了让更多消费者买票走进剧场,欣赏到高品质的文化演出,同时刺激更多优秀剧目产生,繁荣话剧市场,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上海推出的阶梯票价十分引人注目。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上海演出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售票模式,即特设阶梯票价。按演出时间顺序,主办方设立5轮阶梯票价,每一轮票价比前一轮将有3%~8%不等的提升。经过计算,第一轮和第五轮票价之间的差距将达到20%~30%。以VIP门票为例,首轮票价为800元,而同样的门票到第五轮将达到1280元。
深圳则由福田区公共文体中心主推了“都市100”活动,即在深圳每年做100场小剧场话剧的常态化演出,演出票价平均定价为人民币100元,其目的就是通过亲民的票价和常态化的演出来建设市场。
此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剧场建设正逐步向各省二三线城市铺开。据悉,全国在建的剧院有近百家。同时,为了解决大量剧场空置的问题,也在积极推进演出院线制的建设,建立演出项目的供给机制和鼓励剧场经营演出的补贴机制等等。
话剧在中国已经历经了百年的风雨,但是相比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和营销状况来说,话剧的产业化和营销模式还处于蹒跚学步的初级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不断摸索和实验,不仅是借鉴电影的成功经验,而是要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整合营销策略和方式。未来话剧市场的繁荣还需要更多的人共同为之努力,本文仅是基于对电影整合营销模式的一次总结探索,希望可以对话剧产业化和整合营销的发展起到微薄之力。
⑷ 《功夫熊猫》的成功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国内公映后,成为近日各大影院的主要看点。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一身招式凌厉的中国功夫,外加美国式的搞笑幽默,无疑让这部动画影片《功夫熊猫》在中国电影市场越走越红。
《功夫熊猫》观后,突然间,让笔者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想必很多中国电影人也在为此感到抱歉吧,而观众们最渴望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导演拍不出这样的东西?原因何在?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分析。
首先,从票房收入来看:据了解,自6月20日该影片登陆国内各大影院以来,首周票房便取得3800万元的成绩,两周之后突破6000万元,打破了1995年《狮子王》保持的国内4100万元的动画片票房记录。截至7月2日,《功夫熊猫》在全国票房已经高达1.1亿余元,成为今年上半年国内票房最高的进口影片。
其次,从影片内容来看:《功夫熊猫》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其故事发生在宁静祥和的和平谷里,那里生活着一群悠闲可爱的动物。然而,一只凶猛邪恶的雪豹泰龙的闯入,使得和平谷里的动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尽早铲除恶豹,和平谷的动物认定那头大熊猫是上天安排的拯救和平谷之人。在一些“武艺高强”的动物训练下,那头大熊猫迅速成长起来,打败了入侵的强敌。
再次,从动画效果来看:《功夫熊猫》的情节虽简单,但剧中出现的小桥流水场景,袅袅炊烟的村落,还有剪纸、泼墨、皮影、书法等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无不体现出影片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作为中国人观后该影片,通常会感到非常亲切,没有隔阂感,笔者认为影片中对中国功夫的刻画明显借鉴了香港武侠电影。另外,这部影片,在从头至尾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元素中,还富有创意地将熊猫与功夫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观赏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功夫熊猫》的成功应对中国电影产业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练好内功是取胜的前提条件。片中熊猫阿宝最终打败了豹子大龙,并没用什么奇招,而是基于扎实的基本功。同样的,中国电影和文化产业发展,在借鉴好莱坞、韩剧等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走自己的路,练好内功。我们的导演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以及超凡的眼光?文化产品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否朝着规模化、差异化的方向前进?练好内功的实质是将自身能量充分地发挥,以不变应万变。以韩剧为例,基本上是传统的儒家理念加“八股文”式的剧情,配以人造的俊男靓女模式。这些要素中国绝对不缺,只是没有把味做足。好比煨汤,火候不到的话,味儿也出不来。
启示二:研发原创动漫产品迫在眉睫。《功夫熊猫》是美国原创的、动漫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影片将中国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看得出导演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市场进行过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要引导国内的创意企业,要对原创的动漫产品进行研发。看来在我国研发原创的动漫产品已迫在眉睫。仅以上海的动漫企业为例:2007年2月,上海时尚生活中心引进的N家动漫企业,是上海张江动漫研发中心的子公司。据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原创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薄弱的原创力量导致国内动漫市场80%以上的利润流向日本、美国。例如2007年,N家动漫企业主要是动漫产品的后期制作,完成后大多输入日本、韩国等。为了改变这个现状,2008年,N家动漫正在加紧研发原创动漫产品。由此可见,在国内加紧研发原创动漫产品的重要性,已被业内人士引起高度重视。
启示三:敞开胸怀,虚心学习,才是提升自己的正确途径。我国动画产业应该走国际合作道路,多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动画制作企业加强合作,认真学习国际商业规则,增强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笔者认为,好莱坞能拍出如此优秀的动画片,反映出创作者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文化融合能力。而我国动漫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功夫熊猫》赢得国内众多观众好感的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抵制。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各种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抵制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态度和气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创作资源,加之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这些都是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优势,只有敞开胸怀,虚心学习,才是提升自己的正确途径。
⑸ 厉害了我的国对我国电影创作有什么启示
可以增强国家荣誉,展现国家雄风
⑹ 《印象西湖》的创作成功,对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印象西湖》的创作成功,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⑺ 对文化创新,文化自信有什么启示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庆档电影实现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对中国电影制作的启示
①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我们进行影视创作时,要立足实践,顺应时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讲好中国故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影视作品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运用先进技术与大众传媒,提高影视产品品质,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⑼ 韩国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有哪些
许多韩国电影,特别是一些对大陆来说是禁区的电影,在暴力、血腥、色情等元素里,不仅娱乐性极高,其人文思考和艺术探的情感与索精神更是溢于言表。所以在商业成功外,它们更是席卷各大国际电影节。
韩国电影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韩国电影人在电影艺术与商业化效果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外,还归功于韩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政策。
3、创建文化品牌,打入国际文化市场
韩国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在国际大市场中独树一帜是其顺应文化经济与消费经济发展趋势,引导社会文化需求的文化品牌。
⑽ 迪士尼的文化内核对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启示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幻岛,一个深藏在内心对童话的向往。迪士尼正是抓住了不同时期观众对梦想的憧憬,利用各种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卡通人物和童话故事,铸就了如今庞大的动漫王国,发展成全球的互动娱乐巨头。迪士尼童话品牌不仅深受儿童欢迎,同时也得到了青年、成年人的追捧。随着迪士尼旗下童话品牌、周边、电影产业、电视台、服饰等多条交织的产业链纵深发展,现在的迪士尼俨然已是“梦幻文化的复印机”,正在将其动漫产业源源不断输入主题公园,再出口到世界各地。
迪士尼文化正向世界各地出口
从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到第一部有剧情的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迪士尼动画已不再仅仅是儿童娱乐的一种形式,正成为主流电影的形态。迪士尼设计出的众多人物形象都与当时的美国文化特点相吻合。如丛林大冒险、海盗船长等等,都表现出了美国人的那股子勇敢、坚定、乐观的特性,符合不同时期美国社会的现状,不但获得了儿童的喜欢,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
除了动画电影外,迪士尼还将品牌的触角衍生到其它产业,通过独有的“梦幻文化”在全球进行传播,为产业价值开发和推动创造力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迪士尼旗下以包含周边、电影产业、电视台、服饰等多条交织产业链,不同类型的迪士尼品牌专卖店在全球的总数近900家,每年光顾迪士尼专卖店的孩子与家长多达3亿人次,其衍生的生产种类更是多达2800多种。从成名的米老鼠标志到如今的主题公园、家具、服装、纪念品等等,这些都是迪士尼“梦幻文化复印机”的产物。
如果说当年华特迪士尼先生开创迪士尼帝国靠的是创意,那么如今想要延续这个百年经典的辉煌,更多则需要依靠极高的资金成本与漫长的品牌培养周期。米老鼠有四根手指,分别代表着迪士尼集团的四大业务:影音娱乐、主题公园与度假村、消费产品与媒体。除直接运营电视台外,其它三大业务都已在中国落地开花。而这三大业务也主要依靠对于其卡通形象的“一鱼三吃”,即通过发行拷贝和录像带,迪士尼收回了成本;第二轮收入主要是主题公园的传收;第三轮是品牌产品授权和连锁经营,第三轮收入是迪士尼的主力军,大约40%的利润来源于此。
随着国内新媒体的逐步发展,迪士尼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而将目光投向了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互联网市场。中国互联网行业虽兴起时间较晚,但近几年的发展已让迪士尼看到了网络传播的优势,尤其是网络游戏在中国年轻玩家中的影响力,令迪士尼萌生了研发主题网游的想法。
2009年,迪士尼正式牵手国内知名网游公司--网龙网络有限公司,联手推出国内首款迪士尼主题大型网游《梦幻迪士尼》,希望能够凭借迪士尼卡通形象与经典的故事,跨越年代及平台,把丰富的互动娱乐体验延续到网络游戏中,由此吸引新一代,尤其是90后受众的关注。
此次网龙网络有限公司将获得迪士尼整体品牌和大多数经典卡通形象的授权,迪士尼文化最著名的代表米老鼠、唐老鸭、美人鱼将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与玩家进行互动。目前,《梦幻迪士尼》上线测试已有一段时间了,据悉其将在2010年上半年全面公测。这不仅是双方创意与实力的强强联手,也是迪士尼文化复印机在网游行业的又一次试水之作,迪士尼卡通形象将通过网络渠道逐步走进中国受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