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雷达是怎样发明的

雷达是怎样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7-30 09:58:16

A. 雷达是怎样发明

雷达是二战发明的,它的发明人是尼古拉·特斯拉。一开始使主要目的是,超视距探测敌方的舰队,和为火炮提供精确测距,并不是为了反飞机。

B. 雷达是怎么发明的

根据蝙蝠的超声波发明的.
1922年9月,美国海军实验员泰勒和扬格,在华盛顿附近的波特麦克河畔两岸无线电通信试验.在试验中他们发现,每当有船只从此地通过,耳机中就会出现异常的怪声,有时甚至导致通信中断.经分析,他们认为是行船阻碍了电磁波的传播.这就是有名的“波特麦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线电波遇到金属物体时,能够像光一样进行反射.泰勒和扬格由此受到启发,产生了用无线电波寻找障碍物,寻找敌机、敌船的念头.这就是有关雷达的初步设想.

1924年,英国剑桥的物理学家爱德华·阿普尔顿在进行无线电实验时发现了电离层.当时,他使用接收机接收从一个已知距离的地点发来的无线电波.然而,从收到的电波分析,其中一部分是直接到达接收机的;还有一些似乎经历了更长的路程.阿普尔顿反复做了试验,从大量数据资料中,他整理归纳出一条方程式,可以通过计算电波直线传播和绕道走的路程差值,很容易地求出反射点,即大气层中电离层的高度.阿普尔后来又采用美国人发明的脉冲发射系统,对地球上空电离层高度进行了验证.他的这些工作为雷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真正的雷达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它首先被应用于军事目的.1934年,英国皇家物理研究所的沃森.瓦特博士,带领一批科学家对地球大气层进行无线电科学考察.一天,沃森·瓦特在观察荧光屏上的图象时,被一串亮点吸引住了.从其亮度分析,它不可能来自大气层,而像是被某个物体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信号.沃森.瓦特特由此想到“应用我们已经了解的电磁波来探测在空中飞行的飞机,这将是可能的.”沃森.瓦特博士及时开展了应用电磁波探测飞行物的研究.1935年夏,沃森·瓦特研制成功第一套实用雷达装置.
回答者:tuhsu - 举人 四级 3-20 18:36

--------------------------------------------------------------------------------

在本世纪30年代,无线电技术出现了重大的突破,那就是雷达的发明。雷达又称作无线电测位。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来测量远处静止或移动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并辨认出被测目标的性质和形状。

早在1887年,赫兹进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时就曾发现:发射的电磁波会被一大块金属片反射回来,正如光会被镜面反射一样。

1897年夏天,在波罗的海的海面上,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非洲号”巡洋舰和“欧洲号”练习船上直接进行5千米的通信试验时,发现每当联络舰“伊林中尉号”在两舰之间通过时,通信就中断,波波夫在工作日记上记载了障碍物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并在试验记录中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导航的可能性。这可以说是雷达思想的萌芽。

1921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了短波可以进行洲际通信后,科学家们发现了电离层。短波通信风行全球。

1934年,一批英国科学家在R.W.瓦特领导下对地球大气层进行研究。有一天,瓦特被一个偶然观察到的现象吸引住了。它发现荧光屏上出现了一连串明亮的光点,但从亮度和距离分析,这些光点完全不同于被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回波信号。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弄清,这些明亮的光点显示的正是被实验室附近一座大楼所反射的无线电回波信号。瓦特马上想到,在荧光屏上既然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被建筑物反射的无线电信号,那么活动的目标例如空中的飞机,不是也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反映吗?

根据上述的设想,瓦特和一批英国电机工程师终于在1935年研制成功第一部能用来探测飞机的雷达。后来,探测的目标又迅速扩展到船舶、海岸、岛屿、山峰、礁石、冰山,以及一切能够反射电磁波的物体。’

当时研制雷达纯粹是为了军事需要,因此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实际上,几乎在同一时期,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保密的条件下独立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R.W瓦特只能说是在这方面已为大家知晓的代表人物而已。

到1939年为止,一些国家秘密发展起来的雷达技术已达到了完全实用的地步。就在这一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项新发明在二战中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威力。

C. 雷达是谁发明的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威尔斯梅耶于1903年就曾发现,无线电波遇到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于是他便研制了一种无线电波定向探测的设备,申请了专利。但是,这项重要发明未能引起德国当局的重视,也就无声无息了。193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海兰和泰勒等人,发现无线电波能被飞机反射回来,美国海军工程局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随即制定了“用无线电探测敌机、敌舰”的研究计划。

1934年,美国科学家佩基第一次观察到从1.6千米外的一架飞机反射回的电波(简称回波)。1935年2月,英国科学家瓦特和他的助手在一次试验中,当他们发射无线电波后,突然在“回波显示器”上发现了不寻常的现象——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短线。瓦特惊呼:“三架飞机!”后来证实当时确有3架飞机飞过那里。瓦特由此设计出最初的雷达,当时叫无线电侦察器。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这种雷达得到推广,而且在英国布设了作战“雷达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著名的“不列颠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数千架,大规模轰炸英国。然而,不论白天入侵,还是晚上偷袭,在惊心动魄的空战中,德国飞机总要遭受惨重的损失。

为什么在数量上占劣势的英国战斗机,每次寥寥数架去迎战德国密集的机群,却能获胜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一书做过分析,除了德军低估了英国皇家空军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不知晓,也不曾料到英国“雷达网”的存在。

当时,英国在英格兰南海岸,以及远至苏格兰东海岸一带,设置了连成一片的秘密雷达站。

这些雷达包括防空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探照灯雷达、高射炮雷达等。几十座防空警戒雷达昼夜不停地向空中发射无线电波束,不断扫描敌机,简直像神话小说中的“天罗地网”。德国飞机一闯进雷达波束的“罗网”,电波就反射产生回波。回波在显示器上一出现,就可以很快测出飞机的方位、距离、批次和高度,从而为歼灭敌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许多雷达配置成的“雷达网”是十分严密的,为弥补低空的“漏洞”(一般雷达的“盲区”),还要在很高的地方设置几部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束专门向低空扫描。当时,地面引导雷达已能探测80千米远的敌机,能精确引导己方飞机进入最有利的截击空域,居高临下,痛歼敌机。飞机上的截击雷达,即使在黑夜之中也能迅速发现和瞄准敌机,开炮射击。一次夜间空战中,一架英国战斗机,竟接连打下6架德国飞机。探照灯雷达,能使探照灯瞄准率提高10倍以上。高射炮雷达,能使高射炮自动跟踪、瞄准、射击。正因为当时英国有如此众多的“千里眼”,监视入侵的德国飞机,所以德国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还是常吃败仗。

发展到现在,雷达在战争中的部署更加密集。一些重要地区,当一架入侵飞机处于300米以上高度时,周围可能有800~900部雷达监视它。其中,可能有300~400部雷达将以大约600~70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搜索它。此外,更危险的是,还可能有30~40部雷达已用40~5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紧紧跟踪或通过扇形扫描搜索它。这就是说,入侵的飞机此时已处在众目睽睽的危险之中。因为,自导弹问世之后,飞机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将被消灭,有些导弹几乎是百发百中的。

D. 雷达是怎样发明的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4)雷达是怎样发明的扩展阅读

回顾雷达的发展历史,米波雷达曾在二战前后占主流地位。然而,随着技术发展,米波雷达不能准确测高、威力覆盖不连续、低角盲区大、阵地适应性差等缺陷逐渐凸显出来。

微波雷达以其高精度、更好的抗干扰能力逐渐取代米波雷达,成为骨干雷达。但是,隐身飞机出现后,逐渐被淘汰的米波雷达重新进入雷达专家的视野:它能避开隐形飞机的隐身波段,具有探测隐身飞机的天然优势。

E. 雷达是根据什么发明的

根据蝙蝠的声波原理发明的。

雷达波碰到物体,反射回来以后,测出和目标版的距离,这权是雷达基本的原理。这和蝙蝠发出超声波,接收回波,来确定、捕捉目标所在的位置的原理完全一样。

(5)雷达是怎样发明的扩展阅读

雷达所起的作用跟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蝙蝠在水平地面上是无法起飞的,一定要有一点高低落差。蝙蝠的导航能力绝不仅限于回声定位,它体内具有磁性“指南针”导航功能,可依据地球磁场从数千英里外准确返回栖息地。而此前,众所周知,蝙蝠是著名的“夜行侠”,虽然它的视力非常差,但其拥有超常的回声定位方法,仍可在黑暗中导航觅食。

F. 雷达是谁发明的

有奖励
雷达是谁发明的呢?
我来答有奖励共条回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2019-07-30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威尔斯梅耶于1903年就曾发现,无线电波遇到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于是他便研制了一种无线电波定向探测的设备,申请了专利。但是,这项重要发明未能引起德国当局的重视,也就无声无息了。193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海兰和泰勒等人,发现无线电波能被飞机反射回来,美国海军工程局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随即制定了“用无线电探测敌机、敌舰”的研究计划。
1934年,美国科学家佩基第一次观察到从1.6千米外的一架飞机反射回的电波(简称回波)。1935年2月,英国科学家瓦特和他的助手在一次试验中,当他们发射无线电波后,突然在“回波显示器”上发现了不寻常的现象——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短线。瓦特惊呼:“三架飞机!”后来证实当时确有3架飞机飞过那里。瓦特由此设计出最初的雷达,当时叫无线电侦察器。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这种雷达得到推广,而且在英国布设了作战“雷达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著名的“不列颠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数千架,大规模轰炸英国。然而,不论白天入侵,还是晚上偷袭,在惊心动魄的空战中,德国飞机总要遭受惨重的损失。
为什么在数量上占劣势的英国战斗机,每次寥寥数架去迎战德国密集的机群,却能获胜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一书做过分析,除了德军低估了英国皇家空军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不知晓,也不曾料到英国“雷达网”的存在。
当时,英国在英格兰南海岸,以及远至苏格兰东海岸一带,设置了连成一片的秘密雷达站。
这些雷达包括防空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探照灯雷达、高射炮雷达等。几十座防空警戒雷达昼夜不停地向空中发射无线电波束,不断扫描敌机,简直像神话小说中的“天罗地网”。德国飞机一闯进雷达波束的“罗网”,电波就反射产生回波。回波在显示器上一出现,就可以很快测出飞机的方位、距离、批次和高度,从而为歼灭敌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许多雷达配置成的“雷达网”是十分严密的,为弥补低空的“漏洞”(一般雷达的“盲区”),还要在很高的地方设置几部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束专门向低空扫描。当时,地面引导雷达已能探测80千米远的敌机,能精确引导己方飞机进入最有利的截击空域,居高临下,痛歼敌机。飞机上的截击雷达,即使在黑夜之中也能迅速发现和瞄准敌机,开炮射击。一次夜间空战中,一架英国战斗机,竟接连打下6架德国飞机。探照灯雷达,能使探照灯瞄准率提高10倍以上。高射炮雷达,能使高射炮自动跟踪、瞄准、射击。正因为当时英国有如此众多的“千里眼”,监视入侵的德国飞机,所以德国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还是常吃败仗。
发展到现在,雷达在战争中的部署更加密集。一些重要地区,当一架入侵飞机处于300米以上高度时,周围可能有800~900部雷达监视它。其中,可能有300~400部雷达将以大约600~70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搜索它。此外,更危险的是,还可能有30~40部雷达已用40~5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紧紧跟踪或通过扇形扫描搜索它。这就是说,入侵的飞机此时已处在众目睽睽的危险之中。因为,自导弹问世之后,飞机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将被消灭,有些导弹几乎是百发百中的

G. 雷达是怎样发明的(简单点)

首先科学家对蝙蝠夜间能活动捕食产生兴趣,前期认为它视觉发达,在蒙住其双眼后,行动未受影响。在完全黑暗的房间内设置数十条细线,蝙蝠仍能自如飞行,后来用超声波干扰,蝙蝠方向失控直至坠地。于是认为它采用的是回声定位。

H. 雷达是怎么发明的

根据蝙蝠回声原理

I. 雷达是谁发明的

有奖励
雷达是谁发明的呢?
我来答有奖励共1条回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2019-07-30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威尔斯梅耶于1903年就曾发现,无线电波遇到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于是他便研制了一种无线电波定向探测的设备,申请了专利。但是,这项重要发明未能引起德国当局的重视,也就无声无息了。193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海兰和泰勒等人,发现无线电波能被飞机反射回来,美国海军工程局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随即制定了“用无线电探测敌机、敌舰”的研究计划。
1934年,美国科学家佩基第一次观察到从1.6千米外的一架飞机反射回的电波(简称回波)。1935年2月,英国科学家瓦特和他的助手在一次试验中,当他们发射无线电波后,突然在“回波显示器”上发现了不寻常的现象——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短线。瓦特惊呼:“三架飞机!”后来证实当时确有3架飞机飞过那里。瓦特由此设计出最初的雷达,当时叫无线电侦察器。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这种雷达得到推广,而且在英国布设了作战“雷达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著名的“不列颠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曾出动轰炸机和战斗机数千架,大规模轰炸英国。然而,不论白天入侵,还是晚上偷袭,在惊心动魄的空战中,德国飞机总要遭受惨重的损失。
为什么在数量上占劣势的英国战斗机,每次寥寥数架去迎战德国密集的机群,却能获胜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一书做过分析,除了德军低估了英国皇家空军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不知晓,也不曾料到英国“雷达网”的存在。
当时,英国在英格兰南海岸,以及远至苏格兰东海岸一带,设置了连成一片的秘密雷达站。
这些雷达包括防空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探照灯雷达、高射炮雷达等。几十座防空警戒雷达昼夜不停地向空中发射无线电波束,不断扫描敌机,简直像神话小说中的“天罗地网”。德国飞机一闯进雷达波束的“罗网”,电波就反射产生回波。回波在显示器上一出现,就可以很快测出飞机的方位、距离、批次和高度,从而为歼灭敌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许多雷达配置成的“雷达网”是十分严密的,为弥补低空的“漏洞”(一般雷达的“盲区”),还要在很高的地方设置几部雷达,发射的雷达波束专门向低空扫描。当时,地面引导雷达已能探测80千米远的敌机,能精确引导己方飞机进入最有利的截击空域,居高临下,痛歼敌机。飞机上的截击雷达,即使在黑夜之中也能迅速发现和瞄准敌机,开炮射击。一次夜间空战中,一架英国战斗机,竟接连打下6架德国飞机。探照灯雷达,能使探照灯瞄准率提高10倍以上。高射炮雷达,能使高射炮自动跟踪、瞄准、射击。正因为当时英国有如此众多的“千里眼”,监视入侵的德国飞机,所以德国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还是常吃败仗。
发展到现在,雷达在战争中的部署更加密集。一些重要地区,当一架入侵飞机处于300米以上高度时,周围可能有800~900部雷达监视它。其中,可能有300~400部雷达将以大约600~70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搜索它。此外,更危险的是,还可能有30~40部雷达已用40~50个不同频率的电波束紧紧跟踪或通过扇形扫描搜索它。这就是说,入侵的飞机此时已处在众目睽睽的危险之中。因为,自导弹问世之后,飞机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将被消灭,有些导弹几乎是百发百中的

J. 雷达是谁发明的

发明人: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率先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10)雷达是怎样发明的扩展阅读: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

阅读全文

与雷达是怎样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