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四风

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四风

发布时间:2021-07-28 14:40:09

『壹』 “反四风,树新风”,“四风”究竟指的是什么

反四风指的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工作当中往往表现为报喜不报忧,好大喜功讲排场中心是以外在的表现掩盖工作的实质。在工作当中的态度上是互相扯皮推诿甚至敷衍不负责任,有的人是唯利是图,导致腐败的严重后果。如果彻底反对我们的干部在群众心中是没有任何微信的办事,说话也就没有了号召力和说服力。各级组织也没有了凝聚力。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以及牢固树立和发扬务实风平民风,艰苦奋斗之风,这也是我们国家党员的巩固党的根本,也是我国党员聚集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的助力行为。很多国家领导人也是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

『贰』 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坚持思来想整治与组织自整建并重,上级党组织帮扶与基层组织自我整建同步,以“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转化提高”为重点,从组织设置、服务功能、队伍建设、基本制度、基础工作等五个方面,下大气力集中整顿,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领导重视是关键,但根本还须制度发力,强化责任主体,监督问责。
2、坚持政策向基层倾斜、资金向基层下沉,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持续用力,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强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3、要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成为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宣传教育群众、弘扬现代文化、传播科学思想的重要场所。
4、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处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各族群众,常年在群众中奔波、忙碌,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落实到基层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基层组织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基层组织消化解决。

『叁』 如何体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既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又是一种内在 的精神品格。其主要特征是,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不囿于陈规, 而是勇于变革、敢于超越、锐意创新。 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置身于实践的 最前沿,对在新形式下基层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最清楚, 对如何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最有发言权,事实上,这就已为激活 催生创新思维营造了环境,提供了条件。可见,创新并不神秘,更不 是高不可攀,基层党组织要自觉地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 机地挖掘和释放潜在的创新力。为此,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注重调 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形成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 题,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 的各项指示,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八项基本任务。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说到底是个精神状态和事业心、进取 心的问题,就是要有与时俱进、奋发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风貌,要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要有工作的高标准,争第一、创一流、当 先进的劲头。

二、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凝聚力的原意,是指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距离 愈小,凝聚力就愈大。这一原理运用于社会现象,是比喻使人或事物 聚合到一起的力量。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凝聚力,不仅要 增强“内聚力”,团结和凝聚全党的力量;而且要通过增强党的“内 聚力”进而增强“外聚力”,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去实现我 们的奋斗目标。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有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 利益基础,是否善于整合积聚。注重倾听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严禁不讲原则和程序 轻率地决策和拍板,造成失误使群众对党组织失去信任。还要注重通 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战斗力是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有机融合和不断提升的结果。 不论提高党的创造力,还是提高党的凝聚力,都是为了提高党的战斗 力。党的创造力体现在一级级组织和一个个党员身上,党的凝聚力则 是把组织和个人的创造力积聚到一起,从而形成党的整体的坚强战斗 力。

『肆』 什么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灵魂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灵魂。

『伍』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依托是什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我们党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重要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必须始终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到抓基层、打基础一刻不放松,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陆』 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6)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四风扩展阅读

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资料来源:人民网:什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柒』 (  ) 25.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是在多年的

都是正确的,打勾

『捌』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四种意识是什么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四种意识分别如下: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拓展资料:

进入新时代,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仔细分析这“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可以说每一个考验、每一种危险都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 一些党员、干部忽视学习,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牢固,精神懈怠,萎靡不振。

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增强“四种意识” 化解“四大危险”

『玖』 什么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对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影响。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内领导力和号召力,对党执政兴容国具有重要影响。

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强化党员干部凝聚力,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为,必须持之以恒的守清廉、有担当、铸忠诚,必须有坚持不懈的干劲;通过党员干部自身加外在的学习,以自身的思想、作为、胸怀、担当发挥好带头作用,实实在在的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9)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四风扩展阅读

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方式:

1、要注重激励关爱

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为党员积极搭建发挥作用、展示风采的平台,引导党员亮身份、作示范,增强党员身份认同和组织存在感。

2、要注重党建带动

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推动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有机融合,把党的基层组织建成团结党员、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

3、要注重服务大局

搞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把党的组织力具体生动地体现为政治领导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

阅读全文

与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四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