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进制起源于中国还是起源于印度
十进位制起源于中国];十进位制,正如同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重要贡献
郭书春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史》 数学卷 16页 “现在世界各地通行的记数法是十进位制记数法,它最早是由中国人创立的”, 科学出版社 2010年
“十进位制”是“十进制”的一种,但“十进制”并不一定都是“十进位制”。
不论数值多大,“十进位制”必须只用不多于10个字符来表达任何数值,并且只以在一组数尾加n个代表零值的字符,来表达此数和10n的乘积,例如 123 乘 1000 = 123000。
[编辑]不是“十进位制”的“十进制”
古埃及的10,20,另有与1至9不同的符号表示,是十进制,但“进”的不是“位”,而是进号,进到另一个符号,所以古埃及的数字系统,虽是十进制,但不是十进位制。
古希腊用α表示1,β表示2,ε表示5,F表示6,θ表示9;古希腊的10,不是α的进位,而另用ι表示,20为κ,100为ρ……[5],一百二十五不是“αβε”,而是ρκε,也不是十进位制。
中国的零、一、二、三、十、百、千、万的书写数字系统是十进制,但用的符号多于10个,8000不是符号“八”的三级位置移动“八零零零”而是八之外再加另一个符号千:“八千”,和古埃及、古希腊的十进制相似,同样是进号的十进制,不是真正的十进位制。
[编辑]真正的“十进位制”
真正的十进位制只有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筹算、宋代发明的算盘、苏州码子和595年出现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1、2、3、4、5、6、7、8、9、0。
十进位制起源于中国,至少在公元前1400年的中国商代就已经出现。李约瑟指出:“在商代甲骨文,十进位制已经明显可见,也比同时代的巴比伦和埃及的数字系统更为先进。巴比伦和埃及的数字系统,虽然也有进位,唯独商代的中国人,能用不多于9个算筹数字,代表任意数字,不论多大,这是一项巨大的进步”[6]。
中国周代金文的纪数法,继承商代的十进制, 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出现了位值记数,例如 “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铭还出现分数。[7]
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年-前256年),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也发明了用于十进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以算筹为代表的十进位制在公元6世纪由中国全盘传入高丽和日本。
印度最早的十进位制可能出现于公元200至公元300年间。印度公元400年左右的古籍 Pulisa-siddhanta,其中的1582237800 由右方至左书用文字表示数字,写为 kha(0)kha(0)asta(8)mui(7)rama(3)asi(2)netra(2)asta(8)sara(5)ratripah(1)[10]。
考古学上最早的0出现在7世纪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接壤的柬埔寨,比印度本土早250年
⑵ 外国人为什么说十进制是印度发明的
没有这个说法(除了印度人喜欢在网上鼓吹),只有零符号是印度人最先创造出来的说法。具体是不是最先,其实都还有争议。
零符号的出现是需要十进位置制的,因为十进位置制的需要零符号才被创造出来的,中国是最早使用十进位置制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阐述位置制意义的国家。
十进位 位值制记数法 包括十进位和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即满十进一;"位值"则是同一个数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数"111",右边的"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中间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个十,左边的"1"在百位上则表示1个百。这样,就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演算变得如此简便易行。但是在表示十的时候,个位需要一个符号零来占位;这样才能让1的符号表示10,不然极易让数字混淆。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它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
3000年前,中国周代(前1046年—前256年)金文的纪数法,继承商代的十进制,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出现了位值记数,例如“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铭还出现分数。
2700年前,公元前700年前的中国筹算数码已经十分成熟了;筹算数码就是十进位值制,和现在的世界通用的十进位置制几乎一样。因为算筹是天然的十进位值制,只是早期在算筹上的空格只是代表零,而没有符号零来对应表示。后来才用囗来表示零的符号,此后不知道是因为算筹空位使用铜钱代替的缘故,还是因为〇比囗写起来方便,反正〇代替了囗作为了中国零的正式符号。不过总感觉古印度的两种数字受我们算筹的影响,前面三个更是一模一样。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也发明了用于十进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筹算数码有横式和纵式两种:
筹算数码的特点是只用18个符号,通过位值制就可表示出任何数。按照中国古代的筹算规则,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遇零留空位,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以此类推。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由于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比如123=〡二〣。毫无疑问,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
按照现在的计数法顺序的话:10=〡+空格=〡 。103=〡+空格+〣=〡 〣。
在用囗为零符号的时代零=囗,则10=〡囗。103=〡囗〣。
采用金元时代采用的零=〇,则10=〡〇。103=〡〇〣。
2400年前,公元前400年前;墨子(约公元前476年,一说是公元前480年)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位值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而印度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明显是受到中国的影响。
公元876年,人们在印度的瓜廖尔(Gwalior)这个地方;发现了一块刻有“27o”这个数字的石碑。这也是人们发现的有关“0”符号的最早记载,但是这个零的符号是个比〇小一圈的圆圈o;也不是现代“0”这个符号的样子。
但是如果说符号的话,中国算筹里早已经有空格;后来更是用铜钱在算筹里表示零的符号。此后铜钱演变为〇,作为零的符号;是很正常的事情。在690年时;武则天颁布了则天文字,其中一个字就是“〇”了(比印度的0的小圆圈符号o早出现186年);虽然当时还不是零的意思。而中国古代数学上记录“〇”时是用“囗”来表示的,一方面为了将数字区别开来;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古代用毛笔书写。而毛笔行书连笔书写的习惯,写“〇”比写“囗”要方便得多,而铜钱外圆内方;所以零逐渐变成按逆时针方向画“〇”,这就是中国零的符号出现。1180年金朝《大明历》中就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数字。
据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的考证,“0”产生于中印文化,是中国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进了零的出现。印度是在中国筹算和位值制的影响下才创造“0”的符号。
⑶ 象棋明明是由中国发明,印度为什么说是他们发明的
象棋,也叫象碁、中国象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类益智游戏。它在我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属于二人对抗游戏的一种,是我国棋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然而,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象棋也被其他国家拿去申遗,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印度的理由是象棋中的“象”这枚棋子,因为象源自于印度,所以象棋就是印度发明的。这个理由,简直荒谬至极!
印度始终不甘心,先后6次向联合国申遗,都失败了。联合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忍不住了,反问印度:“你们难道不认识象棋中的象这个字?”明明是我国的发明,印度非要说是他们的老祖宗发明的。无耻程度,难以企及!
⑷ 人们把古印度人的发明成为什么为什么
??你的问题是我回答问题这么多年以来见过的最笼统的问题之一!!版!!
不过我来抽丝剥权茧,看看是不是你要的答案
发明就是发明,难道古印度人发明的东西就要被人们称为别人名字?比如说他们创造了佛教,难道我们就要叫教佛或者其他的?
所以我估计你是问的下面这个:
古印度人发明了现代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说古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为什么?这和阿拉伯人有关(你得多学学世界古代史)。古代阿拉伯人统一阿拉伯以后,十分注重对外海上贸易,而且是东西方交流的纽带,他们控制着东西方的海上贸易,印度人发明的数字被阿拉伯人带到中国,带到欧洲,所以便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⑸ 象棋真的是印度的发明吗
象棋并不是印度发明的,相反象棋是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是我们国家发明的,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这几千年的传承之中,上次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一同被流传了下来,在当今的中国现实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也会发现有很多的人经常围在一起下象棋,一起探讨棋艺。而之所以会出现象棋,不是我们国家发明的这个消息,就和一个名叫方舟子的人有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方舟子的这个逻辑推断来看,他的思维非常的简单,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但是我们又没有办法去评判他的智商,因为他在学业方面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说出这样的话呢?在我看来方舟子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那完全是为了能够引起他的知名度,提高他人对他的一种关注,从而来获取一些不正当的利益。其实他作为一个这样的公众人物,他不应该随便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不切实际的消息,并且这他的这种理由还是非常的滑稽搞笑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⑹ 4大文明古国发明了什么重大发明(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
中国: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
埃及的象形文字,几何学,物理学(像是浮力公式),建筑学(金字塔),医学等。巴比伦的建筑(空中花园),法律(汉莫拉比法典)等。印度有文学的(印度的史诗),宗教(佛教,印度教),建筑(泰姬陵)等。埃及还有天文学(天狼星在地平线时尼罗河退潮一类的)。
⑺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1、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2、造纸术:蔡伦改进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3、活字印刷术: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4、火药: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5、孔明灯: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⑻ 印度的古代发明
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
哲学方面的就不说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说了,说些别的吧。
比古代中国要差的东西就不说了,以下提到的都是达到古代中国水平、超过古代中国水平、有独到首创之处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
农业文明的天文历法一般都不错。印度在吠陀时代(相当于中国周朝)天文历法水平就很高了,后来得到与古希腊天文学的交流更进一步。还出过阿耶波多这种超时代的天才。
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天文历法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医学
印度传统医学发展早、水平高。
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计是他们比较敢想敢做……成书于前1000年的《妙闻集》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外科手术,水平比同时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中国)都要高得多。
3.数学
除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贡献是“弦”。用“弦”(弓弦)这个词来表示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源自印度。
还有无理数问题,也是印度人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建筑
古印度是第一个烧制砖建筑的文明。
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筑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独到之处。后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均受其影响。
5.航海
印度的造船、航海技术曾长期(大约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新宋》知道印度历史上有个注辇国(又译朱罗国),才开始了解这方面历史。
不出名是因为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处于弱势,其历史文化容易被忽视。
说重要,是因为历史上南印度曾经对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和扩张,建立很多侨民据点。并直接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印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