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民族游戏

创造民族游戏

发布时间:2021-07-28 13:31:23

① 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誉,过去主要是男子参加,近年来一些地方也组织了女子足球队。摔跤的方式较独特。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她们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顶坛竞走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活的体育项目,坛或罐中都装有水或米,规定一定的距离,参赛者甩开双手潇洒走一回,先到终点而滴水不洒者为胜。

② 紧急!中国少数民族的游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都欢度三天,头一天阖家欢聚,吃酒祝贺。人们把牲畜肉煮熟后切成坨坨,祭祀神灵和祖先,然后用来下酒。晚上燃火把四处照燎,一般持续三个晚上。人们情绪十分热烈。人们以村寨为单位,高举火把绕着村寨和田地照燎,犹如千条火龙腾飞。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节进入高潮,整个凉山沸腾了。小伙子穿上民族盛装,缠着有英雄结的头帕;妇女们穿着百褶裙,聚集在广阔的草坝上,进行各种传统的体育竞赛。小伙子们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妇女们则唱歌、跳舞,弹口弦琴。

有的地区,节日期间要打猪打羊祭神;有的地区要宰一只狗到田边地头祭“田公地母”。人们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所以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去照燎,边走边在火上撒松香,人们称之为“送祟”。无疑,这是古老的火崇拜观念的遗迹。

火把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要算斗牛场了。斗牛不仅是一种文娱活动,也是选择良种牛的好方式,对农业、畜牧业生产很有积极意义。比赛中谁的牛获胜,意味着该养牛青年是个勤劳的畜牧能手,也往往是姑娘们选择配偶的好对象。摔跤是火把节中另一项吸引观众的活动。两人摔跤,万众聚来,亲朋好友,都来助威。赛前赛后,围观的姑娘弹着口弦琴,小伙子弹着月琴,表示爱慕之情。

“选美”活动则独具风采。“选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选美”开始后,参加竞选的彝族姑娘就围成圆圈,后者拉着前者手中的花帕,边走边唱优美动人的民歌。这里围观的小伙子最多,也最慷慨。小伙子们觉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交给裁判,请裁判代为转交给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礼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当选为美女。当选为美女的姑娘背着许多礼物,脸上带着红霞走出会场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围拢来表示祝贺;小伙子们更是围在姑娘的前后,叮叮咚咚地拨弹月琴,表述自己的心声。

第四天,由少数人将火把的灰渣扫起来,用酒肉祭祀,以祈吉祥。
color=Red]壮族:迎英雄[/color]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color=Red]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color]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color=Red]哈尼族:荡秋千[/color]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color=Red]傣族:掷糠包 [/color]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color=Red]高山族:“围炉” [/color]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color=Red]满族:挂旗过年 [/color]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color=Red]白族:“放高升”[/color]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color=Red]侗族:芦笙会[/color]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color=Red]
彝族:跳虎 [/color]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color=Red]撒尼族:食汤圆 [/color]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

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③ 少数民族的小游戏有哪些

在网络里输入007,这个网页是少数民族的小游戏,有些是跟汉族一样的游戏,如下:
黑白 数字123 数独 排序 智力过河 五子棋 魔方 华容道 扫雷 找相同 接龙 棋类 扑克牌 麻将连连看 迷宫 接水管 推箱子 益智 俄罗斯方块 大家来找茬 对对碰 消消看 麻将 连连看

④ 在少数民族联欢会上可以做哪些互动小游戏

我本人是回族,所读的学校也是宗教学院,在北京我参加过一场由北京民委举办的小型晚会,你可以在每一个民族表演的时候介绍一下他们民族的,特色,吃,穿,就是最经典最精华的,不要超过1分30秒,或者你可以叫主持人在节目没表演的时候,叫他,她,先表演一下,下一个所要表演的节目,叫观众猜一下,是哪个民族将要上台表演了,在表演当中穿插一些民族节日的短表演,其实主要是会场的设计,主持人的发挥,和节目的挑选.

⑤ 民族的独特游戏

朝鲜族:投壶、射箭、跳板、秋千、摔跤、拨河等,孩子喜欢跳马和脚斗。

蒙古族:赛马。

哈萨克族:叼羊,(在马上抢一条羊皮)、姑娘追(姑娘骑马拿着鞭子追小伙子,只要追到了就用鞭子抽,当然轻轻的抽,表示爱意的抽。)

维吾尔族孩子一般喜欢扔“髀石”(羊腿上的一个方的小关节)。

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最好的是赛马

⑦ 有哪些民族游戏

斗羊 射箭 赛马 摔跤 姑娘追 叼羊

⑧ 少数民族的传统游戏

1、苗族的“苗童毽趣”

苗毽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暂无考证,据苗族寨老说是从“古老古代”就兴起来的。这种活动深受苗族男女青少年喜爱。每年春节期间,从初二到十四,各寨毽堂都是人头攒动,彩毽飞舞,芦笙嘤嘤,歌声悠扬,蔚为壮观。

2 、傣族的“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3 、黎族的“竹竿舞”

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们的青睐。

4、壮族的“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

5、白族的”跳花盆“

是白族青少年喜爱的传统跳高活动。比赛开始,由两位姑娘席地而坐,相距一米,她们用腿和脚尖叠成一定的高度,让小伙子跳过去。

随着高度的不断升高,两边的姑娘再以拳头为标高,每升高一次,加一拳头高度,以跳得高者为优胜。

⑨ 关于朝鲜族的民族游戏~~具体点啊~~急死啦!!!!

目前很多朝鲜族传统游戏,如斗牛、斗鸡、石战、尺子游戏、贯钉、打搂、八道棋、对垒棋等已经完全消失。目前,吉林延边地区朝鲜族成员中年长者还可记得小时候玩过的,而年轻人反而对现代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20世纪初延边地区的龙井、图们、珲春等地己有秋千、摔跤、跳板等传统游戏项目;到了60年代初,朝鲜族聚居地方到处可以看到摔跤的场面。如今原来普及和开展较好富有民族特色的秋千、跳板、拔河、摔跤等这些传统游戏,更多局限在大型运动会或节庆假日里才能看到,冰爬犁、转风轮等游戏,虽然偶尔能够见到,但已经处于随时都会消失的境地。
随着社会发展朝鲜族的很多传统游戏已经失去早期的社会功能,具有新的文化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原本很普及的游戏活动也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生存观念的变化逐渐失去生存空间而逐渐消退、甚至完全消失,如农乐游戏(又称农乐舞、农乐歌)是朝鲜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游戏之一,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反映了农业生产为主的朝鲜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情感。过去朝鲜族成员庆丰收时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常常进行这种农乐游戏,而如今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失去了普及性。反之,一些游戏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生和生存必要性的加剧重新得到复苏和强盛起来。如前几年销声匿迹的滚铁圈、陀螺等游戏,如今出现复苏的趋势,花图、踢毽子、跳绳、风筝等游戏活动开展得也十分普遍。这也是民族文化一个独特的传播特征。顶水瓮是朝鲜族女性一个独特的技能,过去在朝鲜族聚居区到处可见朝鲜族女性头顶瓦瓮送水或搬运其他物品的景象。目前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些运动会上仍能够看到这种民族传统技艺。
传统游戏的制作、规则和玩规则发生变迁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体育游戏在制作材料的选择和游戏的规则、娱乐时间和节气、人员的配置、玩法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动态。以跳板为例,过去为了不使跳板错位或脱离垫木,常常是由一名妇女横向坐在跳板中间,而现在则用铁轴把跳板固定在垫木上;秋千过去常常设在河边高大的粗大树枝上,如今随着竞技范围的扩大与发展以及场地等因素的原因,大多设在广场或学校的操场等地,且大多用竖立架子的秋千。过去常用粗的木头,现一般用铁管,因为铁管设置和收回方便;过去纸质的花图牌大多由现在的塑质来代替,其图案的色彩和亮度也更加清晰;风筝的材质也不只局限在纸张、还有各种丝织品、高科技面料等大胆用于制作上,更加突出了空中的飘落和色彩等视觉效应。
如今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更加趋向于一种休闲的、降低其技术性和危险性,突出娱乐性和安全性的改进的秋千、跳板等传统娱乐设施,其游戏规则也有了一些新变化。
一些传统游戏在社会娱乐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特征方面也出现了新变化。如花图游戏由过去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娱乐活动,逐渐转向以老年人群体为主的年龄特征,其玩法也随着年龄特征有所不同,总体上老年群体的玩法比其他成年阶层的玩法相对简单易行。如今风筝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游戏,已成为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放松心情、嬉耍娱乐的活动。

游戏种类越趋丰富多样

朝鲜族游戏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我国多民族共同生存的文化环境,使朝鲜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中一些游戏逐渐变为游戏种类,如扑克、麻将、门球、猜谜语、找宝游戏、对成语、俗语游戏、挂酒瓶、登山等。还有各种积木玩具、游戏角、秧歌舞等,已成为朝鲜族儿童喜欢的游戏内容。朝鲜族游戏发展呈现出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发展趋势。同时朝鲜族的很多传统游戏也已被其他民族接纳和吸收成为多民族喜欢的游戏项目,有些传统游戏还成为我国民族运动会的竞技项目或者表演项目,如秋千。
从朝鲜半岛引进新的游戏种类丰富了自己的游戏内容。如“四物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新型游戏,是指原本在野外进行的农乐游戏转变为舞台艺术形式的一种游戏。据说1978年2月诞生于韩国汉城钟路区的一个空间书廊,因这种新艺术形式是由四个人组成而得名。笔者访谈延边大学南熙哲教授时得知,“四物乐”是由韩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沈雨晟先生命名的,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四物乐”中的“四物”是指朝鲜族的长鼓、鼓、锣、擦等四种打击乐器。据调查,吉林延边地区“四物乐”游戏呈现出日趋普及和热涨的态势,且具有不同的社会群体。以延吉市为例,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先用实物来代替乐器进行娱乐,到了大班和学前班改用乐器来进行;中小学“四物乐”己经成为艺术节、庆典等活动的必演节目。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已设有专门的“四物乐”乐队,成为学校各类活动的首选节目。“四物乐”是在朝鲜族独特的艺术感觉和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以朝鲜族勤劳个性为文化象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最初引入“四物乐”时韩国曾选派专业艺术团体的专家、学者到延边地区进行免费讲授,免费提供相应的设备。这些新文化的引进和接纳,丰富了我国朝鲜族游戏内容,成为游戏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在原游戏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游戏种类。如顶水舞是朝鲜族顶水瓮游戏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常在一些大型庆典活动或民俗活动中进行。延吉市六一幼儿园、新苗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都开设了顶水舞课程,每年“六一”儿童节时都进行顶水舞表演。
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新的文化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动态过程。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自始自终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撞击和影响,具有突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征。朝鲜族在不断完善本民族传统游戏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接纳他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特点。但随着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剧,目前朝鲜族传统游戏发展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一些游戏如不能及时更新和调整,必然面临更大的危机和挑战。要解决这些现实冲突和矛盾,必须要树立各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文化生存理念,坚持文化相对论的发展观和认知态度,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民族文化结构,以使其适应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
(来源:《中国民族》)

阅读全文

与创造民族游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