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浅谈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报高职学院的九大理由一、高职快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特征截至2003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908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58.5%,已基本形成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职业院校。此外,还有612所本科院校举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在校生已达479万,招生数达200万,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52.3%。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20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7%。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党的十六大明确本世纪前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提出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步伐;提出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十六大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面向市场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造就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今年起,教育部将对所有高职院校进行五年一次的评估,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专业将限制招生。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对347所高职高专院校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03年12月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87.6%,未就业率平均为11.7%,不就业率平均为0.7%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较2002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的提升,增幅为1.9个百分点。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学校有153所,就业率在95%以上的专业共有383个。能上一所理想的高职院校就意味着将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四、高职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银领人才为目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重视实践能力培养80%的毕业生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推行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促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五、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将不断增加教育部与劳动保障部等部门于2003年12月启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该项目拟选定500多所职业院校,优先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建立培养培训基地,力争在2003年-2007年向社会输送紧缺专业毕业生100万人,并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未来三年社会对下列专业高职人才需求较大:华北地区: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广告设计,文秘,物业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建筑装饰,数控技术等。东北地区:工业电气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装潢,农业实用生物技术,畜牧兽医,保护地园艺,平面形象设计,建筑装饰,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等。华东地区: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数控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电子工程,机械制造,旅游管理,工民建,市场营销。中南地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模具制造,数控技术,机械电子设计、制造,汽车维修,工民建,建筑装饰,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宾馆管理等。选择符合自身实际(兴趣、能力特征)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是考生必须认真考虑的。六、读高职有着本科院校同样广阔的继续学习深造的空间专升本、成教、自考、技术本科、研究生终生学习七、对部分考生来说读高职比读三类本科更实惠学费较低(三本院校年均在12000左右,国高职年均4000左右,民高职年均5000左右)学制由三年缩短为两年高职毕业生上岗后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就业机会低投入、快回报、高回报。八、高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定向发展学习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素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精神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读高职院校也意味着专业化发展的开始。九、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的优质服务专业设置适应市场,产销对路定单培养模式“双证”制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网络服务。教育的产品就是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高职院校的优质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教育消费者。
⑵ 高校为什么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校园活动
因为要符合高校办学的根本方向,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要明确自身办学目标和理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为社会培养出适合岗位需要的各类人才,才能在高校竞争中保持住自身特色与优势,不断发展壮大。
⑶ 如何做好品牌建设
新品牌做品牌宣传,往往需要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声浪。
作为新品牌,企业在做宣传前,需要先回答3个问题:
“我是谁?”
“我卖给谁?”
“他们为什么选我?”
简单来说,即是需要先解决品牌定位的过程。
以清扬为例,作为卖去屑洗发水的品牌,清扬在面对已经处于“红海”的去屑市场时,选择了差异化定位,以“男士去屑洗发水”的定位,迅速占领了同类品牌海飞丝还未来得及占领的细分市场。
对于新品牌来说,品牌定位的大环境往往也是红海市场。新品牌在进行定位时,需要对所处市场、行业、人群进行调研,以市场的实际反馈作为自己即将进驻的市场的依据。
对于已经成熟的行业,新品牌往往需要避免与其正面冲突,从竞争较小的细分市场作为突破口,快速占领细分市场,打入消费者心中。
二、定位平台,进行精准运营
5G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选择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辟自己的粉丝圈。作为新品牌,在圈定自己的平台时,同样需要进行平台定位——寻找与自己品牌DNA相似的平台。
比如做美妆,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受年轻女性青睐的平台,就是品牌的不二之选。而豆瓣、知乎等以深度、知识分享的平台,就可以选择性地进行运营。
在做平台时,品牌需要根据平台去思考:这个平台适合发我的内容吗?他们喜欢我的内容吗?带着问题,品牌需要去多看数据,多去借鉴同类型中的头部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相关推广策略的调整,才能起到精准营销的理想效果。
三、合理使用推广工具,寻找大数据中的目标人群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SEO、SEM技术应孕而生。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它需要有一个“互联网身份”,让消费者看得到、搜得到、信得过。
基于这些需求,新品牌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认证官网或建立竞价网站。通过SEM的相关技术,让品牌能够在互联网上有“印记”,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品牌、信任品牌。
⑷ 高校,做品牌推广 有哪些公司需要
高校本应该是半社会化的机构,以《指碑文化高校衍生品牌大观》力说到的。高校的品牌需要往外走。需要结合的是新闻媒体结构,社会广告机构,创意执行机构。而外围品牌想要进去,需要跟高校师生形成强烈的互动。最渴望进入高校的应该就是招聘网站、在教育机构、游戏、3C产品商、微商分销系统等机构
⑸ 我们是一个专注于高校渠道的服务公司,专门为各个企业进行高校品牌策划,高校团队及渠道建设维护
建议:名称可以先以客户为导向,比如要为客户达到什么,帮客户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其次,这个名字可以是朗朗上口的,也可以是当下网红名词,主要是你要依靠名称吸引哪些人,这样你才会有针对性。
不知是否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