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学生为什么 会缺乏创造性思维
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鼓励创造性思维,一直以知识传授为根本任务,大学生怎么可能会富于创造性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号称在对错之外的思考,但是你看一看考卷,哪份考卷可以不区分对错?创造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创新的一个办法就是试错,而试错将面对着直接的时间成本甚至经济成本,我们现在的教育又是绝对不能允许学生“错”的,那还怎么创新?创造性思维需要假设能力,但基础教育不允许学生作假设,只需要抓住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萎缩了。
总而言之,这是个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教育价值观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满腹经纶永远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的学生,不允许试验,尤其不允许试验的失败,那要创造性思维干什么?真要是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他在学校里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贰』 作为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是什么
像高中那样的勤奋和认真,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认认真真的看一本书,完成一次作业。也缺乏毅力!
『叁』 当今大学生缺乏最什么呢
当今中国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不敢怀疑现实、尤其是权威,他们有如刘心武《班主任》中的谢慧敏,无条件相信国家报纸、电视、教科书,用所谓的“唯物辩证法”来对待现实中的经济混乱、政治腐败,以及一切污浊的社会现象。他们不能辨别新闻的真假,。他们虽然瞧不起教师和某些名人,但却不敢怀疑政府。他们依然用官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思考。
也有一些大学生玩起拾人牙慧的“後现代”深沉,对一切现行的思想、理论、行为皆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什麽都没有意思。
政治的冷漠与投机
如今,大学生们至少已是清一色的共青团员,但他们有当年保尔、卓娅、青年近卫军的政治理想和献身精神吗?一方面,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厌恶现行政治,但同时,他们又不可避免、不顾廉耻地投靠现行政治。他们厌恶每周由系党总支书记和年级辅导员讲授的“形势政治学习”。北京大学中文系女生弓琳将万元收入缴纳给“亲爱的党”,则又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投机的典范。
面对中国不可阻挡的腐败潮流,大学生们并不痛心疾首,而一旦他们有机会,则决不放弃腐败的机会(如今,不少可以腐败并正在腐败的位置上都已是硕士、博士)。
最近全国各地区县一级举行人民代表换届选举,第一次拿到选举证的大学生们根本不懂什麽叫选举,他们的民意被粗暴地强奸,却毫不自知,如果有人提起1981年、1986年学生在选举中轰轰烈烈的创举和热情时,他们感觉到不可思议,并猛烈批判。
更不可思议的是大学生那些无限膨胀的、变态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尤其是反美、仇日、大汉族、大统一的狂热情绪。一方面,他们无条件支持和拥护当局的亲美、亲日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他们又狂热地阅读《中国可以说‘不’》这类极端主义宣传品。对於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中美飞机相撞事件,他们义愤填膺,上街游行、焚烧美国国旗;对於“九.一一”事件,他们则与全世界罪恶的恐怖分子一起弹冠相庆,而对於印尼华侨惨遭屠戮则又无动於衷。但若有机会得到赴美签证,他们则会兴高彩烈、毫不犹豫。他们热血沸腾地支持动用武力“解放”台湾,但若要他们穿上军装冲锋陷阵却又绝对不可能。
学术精神的失落
应当承认,当今中国大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时的勤苦用功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那是应试教育对他们生理、心理的残酷折磨和摧残,是强制性的、痛苦的。高中毕业时,他们对这种服刑式的生活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而,进入大学之後,他们便愉快地卸下了身上的重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们像打下江山的国家大功臣一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享受生活了。他们睡懒觉、逃课(多数课的确是无意义的)、上网、打工、谈恋爱……但就是不肯认真读书。临到考试,他们便毫无羞耻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些大学在考前举行不作弊的签名活动,大学生们一本正经,郑重地签名,但一上考场,他们仍要肆无忌弹地作弊,因为不作弊就无法过关。当今的本科生,除了教材(或一些流行的畅销书之外)之外,根本没认真读过一部经典着作。至於学术论文,他们便四处剽窃、任意拼凑。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学术意识,一切为了混一个烫金毕业证,为了找一个出力不多、但报酬丰厚的工作,满足自己的高级物质生活享受。
如今,硕士、博士们的学术水准根本无法与80年代初期的本科生相比。如果对他们谈起学术自由、思想独立,他们更是匪夷所思。
道德素质低下
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鲜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泼皮。他们行为放汤,毫无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自身。
教师上课,他们自顾聊天、吃巧克力、听随身听、化妆、呼呼大睡、半搂半抱着谈情说爱、打手机,旁若无人,但是,若是大名人、党委书记讲话,他们便规规矩矩,言听计从。教师放在讲台上讲义或私人物品,课间休息时,他们便随便去翻动。一些学生还充当国安部的信息员,监视教师上课讲了什麽、做了什麽。他们要考研究生时,就围着教师团团转,借书、提问,一旦事过境迁,不但不归还所借的书籍、资料,面对面也不会招呼。硕士、博士对导师打翻天印的更不在少数。
大学生之间很少有真诚的朋友,更谈不上志同道合。大家互相防范,绝无交心。背地造谣中伤,偷看别人的日记,甚至盗窃词典、书籍、录音机、衣物、人民币的丑事层出不穷。如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便不择手段,利用各种卑鄙伎俩,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置对方於死地。
大学生谈恋爱非常现实,他们看重的是对方的家境、对自己的作用,对爱情逢场作戏,未婚同居,有了小孩却又不负责任,临到毕业,便挥手拜拜,毫无遗憾之意。
一些大学生出外打工,不遵守时间和信用,敷衍塞责,抓拿骗吃,盗窃经济情报,甚至出卖肉体和灵魂。
生理和心理的缺憾
如今,大学生们都贪睡,清晨锻炼身体也只是少数学生的事。下午,球场上永远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运动会的成绩也就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大学经常活动着的只有两种人:迷恋足球的男生,以及练健美操的女生。上课时,学生们都争相去与教师争夺电梯。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怎麽样,他们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绩,他们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们便斗志全无,灰心丧气。即便是失恋这类生活小事,他们也无法承受,或凶残报复,或痛不欲生。当今,大学生因学习、生活而颓唐、堕落、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缺乏艺术情趣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极端低下,他们的装束打扮没有品位,一味追求时尚,追求性感和刺激。他们瞄准歌星、影星、球星,和大街上的帅哥靓妹几无区别。
他们对文学、美术、音乐的鉴赏力更不敢恭维。他们不喜欢经典名着,一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目中的经典就是《简爱》和《飘》,除此之外,便是金庸、卫慧这类流行作家的作品。对於屈原、李白、苏轼、关汉卿、罗贯中、曹雪芹、荷马、但丁、歌德、托尔斯泰,除了熟悉姓名,根本就不读他们的作品。
他们的美术修养基本上停留在卡通上,对中国和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作品毫无感觉。大学生的壁报、刊物,其美术水平也极其低下。
他们没有古典音乐素养,对流行歌曲却崇拜得五体投地。这一点,只要看看流行歌手们在北大、清华演出的盛况就知道了。校园学生广播站几乎不播放古典音乐,而缠缠绵绵的港台歌曲则不断强化大学生们的低级感官。在大学生的聚会上,很难进行一次全体合唱,因为找不到一首人人都会唱的歌曲。大学的文艺会演,学生水平之差也令人汗颜。
近年来,大学频频扩大招生,只顾骗取学费,无暇顾及教学;而学生们本来就是冲着一纸文凭来的,并无过多怨言。由於金钱介入升学,大学中的衙内、富豪增多,加之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也日渐退化,厌学之风更甚,如此恶性发展下去,中国大学生量的激增与质的锐减极不相称,最终会导致什麽恶果,明眼人是不难了解的。
『肆』 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创新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等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国内外高校都希望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在学生崇尚科学,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思维活跃,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有创新热情,但缺乏独立创新目标[1]。1当代大学教育现状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通过课堂中的讲解传授知识,尽管该方法传播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比较适合于知识量较大的课程,但是过于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学习动力。中国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背诵记忆、应付考试,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重复旧的知识,造成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成绩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这样的教育模式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成功背道而驰,扼杀了学生创造性。其次,当代大学生大都是被动的,由于学生总是被家长、老师告诉该怎么做,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把握学习和知识的主动性。再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这种与实际社会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2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2.1思维惰性思维惰性[2]是标准化思维的后果,它使得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在统一考试制度之下,求异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功利性的教学对创新的阻滞非常明显。2.2见树不见森林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会很容易形成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见树不见林,这种情况会使学生不能全面、灵活的掌握各科知识,使这些知识都处于一种独立、不相关的状态。而且还会使他们不能接受自己专业外的知识,对跨专业的想法不以为然。2.3被动实践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相比,缺少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较差。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的原因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被动实践”。它主要是指由老师来制定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种种规定去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如果遵循老师的这些规定进行被动实践,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创新思维。被动实践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3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教育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教育者不应该主观的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要通过社会需求来反馈,因此教师不仅是提供知识的人也是训练运动员的教练。只要我们选对了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创造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吸引优秀文化成果,更好地解决一些难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伍』 为什么中国学生缺乏创造性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撰文称,未来中国的GDP将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国,但创新能力可能很难与美国匹敌。因为创新需要思想竞争与自由交流,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国家(假设中国人才也应是美国的四倍)没有很高的技术突破?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体制及基础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至于我们在思想竞争方面大大滞后于美国。
中国人的高智商是公认的,但中国孩子却被普遍认为想象力、创造力缺乏。几年前,一个国际教育评估组对21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学生的想象力排在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在倒数第五。每年,中国学子有2000多人拿到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但获得的一致评价却是“中国学生的想象力贫乏”。
绝不是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天生就弱,这个结果是中国家长和学校联手提供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学校严格的纪律和统一的标准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好孩子”、“优秀孩子”都以好成绩为导向,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外界认可,内在兴趣和动机都很弱。中国采用“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极大地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这些都使中国孩子的创造潜能被过早地扼杀了。
『陆』 当前学生创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谢谢啦
在民主型教师课堂领导方式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独立自主能力强,对于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奇心强:在权威型教师领导方式的课堂中,教学过程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采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观点,不允许学生提出有创见性的问题。受这种领导方式的影响,学生只能无条件被动接受,不敢提出质疑,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在放任型课堂领导方式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对学生既无要求也无关心。在此环境中的学生不能体验到教师的关心,没有情感寄托,对学习缺少兴趣,而且由于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依据学习计划完成任务,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评定,从而使得学生养成懒散拖拉的习惯,学习成绩比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可以改变学生的控制感和他们对学习价值的评估,进而对学生的学业情绪产生影响( Pekrun,2006) 。Assor等人( 2005) 在控制教师教学行为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惩罚出现错误的学生或者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等消极教学行为,学生会产生愤怒和焦虑的情绪。Frenzel 、Peknm和Goetz( 2007) 在研究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时发现,在个人水平和班级水平上,学生的情绪会受他们知觉到的班级环境状况的影响。研究者们采用教育实验法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学方法的作用是明显的,会对学生的学业情绪产生影响( 赵淑媛、蔡太生,2012;马慧霞,2010) 。董妍和俞国良( 201 1) 在考察整合性学业情绪干预对学习不良青少年和全体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发现,干预班学习不良及全体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多于对照班。胡晨( 2013) 在研究初中生教师领导行为、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时发现,初一学生知觉到的教师领导行为与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密切,民主型教师领导方式下学生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消极学业情绪体验到的更少;权威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下学生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学业情绪和更少的积极学业情绪。研究者们认为教师以热情的教学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适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指导学生在学业任务有更佳的表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
『柒』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缺乏着一种什么样的动力
当今中国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不敢怀疑现实、尤其是权威,他们有如刘心武《班主任》中的谢慧敏,无条件相信国家报纸、电视、教科书,用所谓的“唯物辩证法”来对待现实中的经济混乱、政治腐败,以及一切污浊的社会现象。他们不能辨别新闻的真假,。他们虽然瞧不起教师和某些名人,但却不敢怀疑政府。他们依然用官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思考。 也有一些大学生玩起拾人牙慧的“後现代”深沉,对一切现行的思想、理论、行为皆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什麽都没有意思。 政治的冷漠与投机 如今,大学生们至少已是清一色的共青团员,但他们有当年保尔、卓娅、青年近卫军的政治理想和献身精神吗?一方面,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厌恶现行政治,但同时,他们又不可避免、不顾廉耻地投靠现行政治。他们厌恶每周由系党总支书记和年级辅导员讲授的“形势政治学习”。北京大学中文系女生弓琳将万元收入缴纳给“亲爱的党”,则又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投机的典范。 面对中国不可阻挡的腐败潮流,大学生们并不痛心疾首,而一旦他们有机会,则决不放弃腐败的机会(如今,不少可以腐败并正在腐败的位置上都已是硕士、博士)。 最近全国各地区县一级举行人民代表换届选举,第一次拿到选举证的大学生们根本不懂什麽叫选举,他们的民意被粗暴地强奸,却毫不自知,如果有人提起1981年、1986年学生在选举中轰轰烈烈的创举和热情时,他们感觉到不可思议,并猛烈批判。 更不可思议的是大学生那些无限膨胀的、变态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尤其是反美、仇日、大汉族、大统一的狂热情绪。一方面,他们无条件支持和拥护当局的亲美、亲日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他们又狂热地阅读《中国可以说‘不’》这类极端主义宣传品。对於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中美飞机相撞事件,他们义愤填膺,上街游行、焚烧美国国旗;对於“九.一一”事件,他们则与全世界罪恶的恐怖分子一起弹冠相庆,而对於印尼华侨惨遭屠戮则又无动於衷。但若有机会得到赴美签证,他们则会兴高彩烈、毫不犹豫。他们热血沸腾地支持动用武力“解放”台湾,但若要他们穿上军装冲锋陷阵却又绝对不可能。 学术精神的失落 应当承认,当今中国大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时的勤苦用功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那是应试教育对他们生理、心理的残酷折磨和摧残,是强制性的、痛苦的。高中毕业时,他们对这种服刑式的生活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而,进入大学之後,他们便愉快地卸下了身上的重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们像打下江山的国家大功臣一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享受生活了。他们睡懒觉、逃课(多数课的确是无意义的)、上网、打工、谈恋爱……但就是不肯认真读书。临到考试,他们便毫无羞耻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一些大学在考前举行不作弊的签名活动,大学生们一本正经,郑重地签名,但一上考场,他们仍要肆无忌弹地作弊,因为不作弊就无法过关。当今的本科生,除了教材(或一些流行的畅销书之外)之外,根本没认真读过一部经典着作。至於学术论文,他们便四处剽窃、任意拼凑。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学术意识,一切为了混一个烫金毕业证,为了找一个出力不多、但报酬丰厚的工作,满足自己的高级物质生活享受。 如今,硕士、博士们的学术水准根本无法与80年代初期的本科生相比。如果对他们谈起学术自由、思想独立,他们更是匪夷所思。 道德素质低下 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鲜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泼皮。他们行为放汤,毫无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自身。 教师上课,他们自顾聊天、吃巧克力、听随身听、化妆、呼呼大睡、半搂半抱着谈情说爱、打手机,旁若无人,但是,若是大名人、党委书记讲话,他们便规规矩矩,言听计从。教师放在讲台上讲义或私人物品,课间休息时,他们便随便去翻动。一些学生还充当国安部的信息员,监视教师上课讲了什麽、做了什麽。他们要考研究生时,就围着教师团团转,借书、提问,一旦事过境迁,不但不归还所借的书籍、资料,面对面也不会招呼。硕士、博士对导师打翻天印的更不在少数。 大学生之间很少有真诚的朋友,更谈不上志同道合。大家互相防范,绝无交心。背地造谣中伤,偷看别人的日记,甚至盗窃词典、书籍、录音机、衣物、人民币的丑事层出不穷。如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便不择手段,利用各种卑鄙伎俩,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置对方於死地。 大学生谈恋爱非常现实,他们看重的是对方的家境、对自己的作用,对爱情逢场作戏,未婚同居,有了小孩却又不负责任,临到毕业,便挥手拜拜,毫无遗憾之意。 一些大学生出外打工,不遵守时间和信用,敷衍塞责,抓拿骗吃,盗窃经济情报,甚至出卖肉体和灵魂。 生理和心理的缺憾 如今,大学生们都贪睡,清晨锻炼身体也只是少数学生的事。下午,球场上永远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运动会的成绩也就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大学经常活动着的只有两种人:迷恋足球的男生,以及练健美操的女生。上课时,学生们都争相去与教师争夺电梯。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怎麽样,他们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绩,他们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们便斗志全无,灰心丧气。即便是失恋这类生活小事,他们也无法承受,或凶残报复,或痛不欲生。当今,大学生因学习、生活而颓唐、堕落、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缺乏艺术情趣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极端低下,他们的装束打扮没有品位,一味追求时尚,追求性感和刺激。他们瞄准歌星、影星、球星,和大街上的帅哥靓妹几无区别。 他们对文学、美术、音乐的鉴赏力更不敢恭维。他们不喜欢经典名着,一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目中的经典就是《简爱》和《飘》,除此之外,便是金庸、卫慧这类流行作家的作品。对於屈原、李白、苏轼、关汉卿、罗贯中、曹雪芹、荷马、但丁、歌德、托尔斯泰,除了熟悉姓名,根本就不读他们的作品。 他们的美术修养基本上停留在卡通上,对中国和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作品毫无感觉。大学生的壁报、刊物,其美术水平也极其低下。 他们没有古典音乐素养,对流行歌曲却崇拜得五体投地。这一点,只要看看流行歌手们在北大、清华演出的盛况就知道了。校园学生广播站几乎不播放古典音乐,而缠缠绵绵的港台歌曲则不断强化大学生们的低级感官。在大学生的聚会上,很难进行一次全体合唱,因为找不到一首人人都会唱的歌曲。大学的文艺会演,学生水平之差也令人汗颜。 近年来,大学频频扩大招生,只顾骗取学费,无暇顾及教学;而学生们本来就是冲着一纸文凭来的,并无过多怨言。由於金钱介入升学,大学中的衙内、富豪增多,加之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也日渐退化,厌学之风更甚,如此恶性发展下去,中国大学生量的激增与质的锐减极不相称,最终会导致什麽恶果,明眼人是不难了解的。
『捌』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 思维能力 ;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 心理问题 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 能力的提高 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老师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玖』 当代大学生缺乏哪方面素质
感恩、豁达、孝心、责任与担当、与人为善等。
『拾』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等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国内外高校都希望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在学生崇尚科学,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思维活跃,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有灵感,但缺少创新技能;有创新热情,但缺乏独立创新目标[1]。
1 当代大学教育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通过课堂中的讲解传授知识,尽管该方法传播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比较适合于知识量较大的课程,但是过于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学习动力。中国的应试教育过于强调背诵记忆、应付考试,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重复旧的知识,造成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成绩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这样的教育模式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成功背道而驰,扼杀了学生创造性。其次,当代大学生大都是被动的,由于学生总是被家长、老师告诉该怎么做,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把握学习和知识的主动性。再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这种与实际社会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2 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
2.1 思维惰性 思维惰性[2]是标准化思维的后果,它使得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在统一考试制度之下,求异思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功利性的教学对创新的阻滞非常明显。
2.2 见树不见森林 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会很容易形成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见树不见林,这种情况会使学生不能全面、灵活的掌握各科知识,使这些知识都处于一种独立、不相关的状态。而且还会使他们不能接受自己专业外的知识,对跨专业的想法不以为然。
2.3 被动实践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相比,缺少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较差。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的原因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被动实践”。它主要是指由老师来制定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种种规定去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如果遵循老师的这些规定进行被动实践,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创新思维。被动实践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3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教育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教育者不应该主观的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要通过社会需求来反馈,因此教师不仅是提供知识的人也是训练运动员的教练。只要我们选对了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创造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吸引更多优秀文化成果,更好地解决一些难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