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数学中的元素等术语是谁发明的

数学中的元素等术语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0-12-16 14:56:47

『壹』 常用的数学符号是谁创造出来的

人们会计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

但是使用+、-、×、÷等数学符号却是近几百年的事。那么,这些符号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呢?

加、减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的。他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合并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表示减少、拿去的意思。

乘号(×),是17世纪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与加法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他把加号斜着写表示相乘。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易与字母“x”混淆,主张用“·”号,至今“×”与“·”并用。

除号(÷),是17世纪瑞士数学家雷恩首先使用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解的意思。后来莱布尼兹主张用“:”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有些国家的除号和比号都用“:”表示。

等号(=),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创造的,他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

中括号()和大括号(),是16世纪英国数学家魏治德创造的。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7世纪的数学家哈里奥特创立的。

这些数学符号既简单,又方便。使用它们,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贰』 数学方程中的元次是谁创造的

康熙皇帝。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数学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他天资聪慧,十分热爱数学,14岁起跟着从比利时来华的传教士南怀仁学习数学,是康熙首创“元”、“次”、“根”等方程术语的汉译名。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给康熙讲解方程时,由于他汉语、满语水平都很有限,有些术语讲不清楚,解释很久还是不得要领,康熙就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

南怀仁惊疑地盯着康熙,愣了一会儿,突然按照西方最亲切的礼节一下子将康熙紧紧抱住,激动地说:“我读书和教书几十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像您这样肯动脑筋的人!”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方程术语,驭繁为简,准确科学,非常便于理解和记忆。

(2)数学中的元素等术语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南怀仁简介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岁),字敦伯,又字勋卿,西属尼德兰皮特姆(今比利时布鲁塞尔附近)人,耶稣会传教士,清代天文学家、科学家,1623年10月9日出生,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卒谥勤敏。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等。

『叁』 哪里可以找到数学专业术语的起源,比如说“因数一词从何而来”

查看一下数学史。

『肆』 高等数学 术语大全

要搞清楚这些请找本集合论或者实分析的书来看,理工科的高等数学教材从来不讲这些,虽然这些是那些书里面的理论的基础。很重要。

『伍』 数学每一个术语都有定义吗

三角形:三条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专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属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
同位角:位置相同的角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的过程叫做因式分解
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定义

『陆』 我们现在数学用的方程,根,解等名词都是康熙创造出来的吗有何依据(正史,谢谢!)

康熙教皇子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测量学、农学等。先以观测日食回为例。康熙三十六年答(1697年)闰三月初一日,日食。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观测,使用皇父所赐嵌有三层玻璃的小镜子,装于自鸣钟之上,用望日千里眼观望。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墙壁及人影俱可见,甚属明耀。观测奏报自京城发出,送皇父览阅。康熙帝得到奏报后,朱批曰:“览尔所奏,果然如此。”后来皇四子胤禛(雍正)回忆道:“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耀,难以仰视。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四周用夹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考验所亏分数。此朕身经实验者。”又以几何学为例。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帝亲自给皇三子胤祉讲解几何学,并培养其科学才能。后又让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会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讲究其精微,修造新书”。康熙帝命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允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汇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书。允祉还为《古今图书集成》的纂辑做出贡献,成为康熙朝一位杰出的学者。但他在雍正继位后,仍未逃过劫难:被夺爵,禁景山永安亭而死。

『柒』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产生于什么年代是哪位数学家发明的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产生的年代没有明确的记录,据说是康熙皇帝在学习西方数学时专提出的,因属当时没有可以代替“未知数”的代词,因此采用“元”为方程的未知数。

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7)数学中的元素等术语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如果仅使用算术,部分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异常复杂,难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将能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捌』 数学术语是

五七三十五,八八六十四

『玖』 问几个数学术语


对称
同态与理想
商环
多项式环越过田野
主要ideala和最大的理想
不可约多项式
经典公式
分裂的领域
galois集团的
根的统一
由激进分子解
独立的字符
galois延伸
theorenm galois的基本理论

『拾』 数学术语

过三xxx点的平面截取正方体

阅读全文

与数学中的元素等术语是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