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

发布时间:2020-12-16 13:57:16

⑴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有

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征包含五组。在这五组里面,有两组经常考,属于,它们分别是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以及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有一组容易混淆,它们是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有一组极少考察,它们是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了解即可;还有一组属于一般性考察内容,理解难度一般,它们是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那么接下来,就一组一组为大家详细解读。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人民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

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强烈的示范性

  2.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韩愈(768—824)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进行的。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3. 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智力,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还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欠缺。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一般都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相信老师,远在严父、慈母、兄长、挚友之上。在许多场合,教师本身的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4.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在课文朗读、例题分析、实验操作,以及音、体、美和劳动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显得更加重要。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5.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明习惯、道德风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6. 2.独特的创造性

  7.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8. 再者教师的劳动对像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9.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同样是创造性的劳动。

  10.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还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11. 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12.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既然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时空的界限,教师的劳动自然也无时空界限可言。因此教师必须广泛深入学生的活动范围中去,把握自己的教育对象,协调各种影响,使学校教育始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13.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大、延性还在于在每一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数据。

⑶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什么

1、因材施教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师既要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又要根据不同回对象的答个性特点,根据客观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

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

时代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地在更新,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如果教师不去床新,不去更新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那么久无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导和解惑。

3、教师的“教育机智”

一个教师对应的是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要想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教师只有拥有很高的“教育机智”,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扩展阅读:

教师的职责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成长为这种角色需要经过复杂的、长期的学习过程。

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

⑷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⑸ 为什么说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我们需要从下面几方面来理解教师的创造性,他们的劳动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它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总之,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再者,教师的劳动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悟人生,从而逐渐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过程。”这说明,学生并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必然会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异常复杂和多变。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点还会愈加明显。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一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教师备课就是在于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加工,就向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教师对教材也需要再创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着教材转,教材是“圣经”,是“惟一”,教师只要“紧扣教材”、“落实教材”,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提出课程不等于教材,“生活世界”都是课程的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简单地说,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工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条件不可能毫无差异地重复出现,因此,教育工作绝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教无定法;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是情感的交融和呼应。苏霍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在这种情感的交融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难以控制的,事先预设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的采取恰当的措施。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能够巧妙的利用突然发生的情况,或者创设新的情景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经常出现,如果教师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⑹ 请以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为论点写一篇习作

我真的很棒 “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说得很对.大家都说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但老师常夸我很聪明,确实,对一些别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我总爱去探究. 记得有一次,下了第二节课后,我和同学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碰落了一根粉笔,正好掉进了装满了水的桶里.我走近一看,粉笔头居然沉到水里去了,我非常好奇,心想:粉笔头这么轻,怎么会沉下去呢?于是,我又丢了几个粉笔头到水里.结果都一样.它们先是浮在水面,四周出现了许多小气泡,过了呢?于是,我又丢了几个粉笔头到水里.结果都一样.它们先是浮在水面,四周出现了许多小气泡,过了一下又沉了下去.同学们说:“熊程亮(名字可以改),什么不好看你偏偏要看那个破粉笔头.来,我们继续玩.”我仍在沉思:真奇怪,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呢?我漫不经心地对他们说:“你们玩吧,我要好好想想.”一个上午我都在思考,可是总想不出原因,但我不我灰心,对自己说一定要找答案.一放学,我到妈妈那里“报了到”后,就直奔图书馆.可是那里的书太多,我一个中午都没找到资料.下午放学后我又去了图书馆,我想这应该含有一个科学道理,应该在科普读物中找.于是我一本一本的翻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科学的奥妙》这本书中得知:粉笔是用染了色的石粉晒干制成的.我撇开身上带的粉笔仔细一看,发现了里面有许多像海绵一样的小气孔.啊!我想到了,海绵吸水后不是会变沉吗?粉笔浸水后,就成了吸水的海绵,吸水时由于空气被挤了出来,它四周自然会产生小气泡.等吸饱水后,粉笔的重量增加了,所以沉了下去. 我这么爱思考,善于发现,你们说我是不是很棒呢?

⑺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拜托各位帮帮忙啊~~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版方面发展的任务上。权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传递人类文化的精华。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