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发布时间:2021-06-26 19:31:07

Ⅰ 物化劳动的问题

你的问题好像混淆了几个概念
一是创造价值与转移价值
二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
物化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物化劳动也叫过去的劳动,即使是在过去劳动的当时,创造生产资料的当时(确切的说是一部分,有些生产资料,是资源,人没参与时,已经存在),仍然是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仍然是物化劳动。活劳动仍然是活劳动,两者不可互换的。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过去化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这个仍没有变。它不像是一件物品,今天买的,是新的,那么,数天以后,就变成旧的。或者说,现在是旧的,但数天前,买时,是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属性是不会变的。
自己在看看定义吧。解释的不一定对,希望对你有帮助。

Ⅱ 为什么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

物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物化劳动具有两种涵义:第一,作为某次劳动过程的结果,物化劳动指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如果产品是商品,那么凝结在其中的物化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第二,作为新的劳动 过程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指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亦称“对象化劳动”、“死劳动”、“过去劳动”。这往往指的就是原料、材料、燃料、生产工具、厂房等生产资料。
所以创造价值的是人而不是物化劳动。

Ⅲ 物化劳动,活劳动

[名词解释]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 living labour and materialized labour )——物质资料生产中所用劳动的一对范畴。
前者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加进生产过程的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
后者亦称死劳动,又称过去劳动或对象化劳动,指保存在一个产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状态的劳动,是劳动的静止形式。
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
建筑工人把砂石等原料搅拌成砼(tóng 混凝土),这个搅拌过程就是活劳动。制好的混凝土被运往工地打地基,此时,当初的搅拌过程就变成了物化劳动;而打地基的打这个过程则是此时的活劳动。简单来说:物化劳动就是活劳动凝固在生产物资里了,也就是“物化”。

Ⅳ 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对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分享到:
收藏推荐 (资料通讯)’98年第2期刊登了江振林同志(关于价值源泉和收入分配的若干争论)一文,引起了笔者对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思考。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围绕着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经济理论界曾打过异常激烈的“笔墨官司”,但至今仍无定论。一元论者认为只有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仅转移价值;多元论者认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基于此,笔者谈点肤浅之见。 一、从收入分配理论看劳动价值论 研究理论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十五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理论。这就说明,资本、技术、土地、管理、信息等五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物质财富的创造,所以应合情合理合法地获得收入分配。这一收入分配理论的前提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若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个推论:由于资本等五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即物化劳动创造了价值,所以能获得价值的分配?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Ⅳ 为什么说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对价值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劳动的根本作用和本质内涵在于改变系统的价值总量,
即劳动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物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

Ⅵ 麻烦举例说明一下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补偿价值

物化劳动 又称“对象化劳动”。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
劳动或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人们从事物质生
产,就是人们应用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进行劳动,使劳动
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生产出新产品。任何新产品,都是
劳动与物相结合的结果。某种新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生产
这种产品的劳动,便由流动形式转化为物质形式,亦即凝
结在物中,并同物结合在一起,所以称为物化劳动。体现
物化劳动的新产品,除了一部分当作生活资料供人消费
以外,还有另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新的劳动过程,成
为劳动得以继续进行的物质条件。所以,物化劳动在某一
次劳动过程结束时,它既是这次劳动过程的结果,又可以
成为下一次新的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由此,物化劳动具
有两种涵义:第一,作为某次劳动过程的结果,物化劳动
指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如果产品是商品,那么凝结
在其中的物化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第二,作为新的劳动
过程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指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亦称“对象化劳动”、“死劳动”、“过去劳动”。这往往指的
就是原料、材料、燃料、生产工具、厂房等生产资料。

活化劳动指以人为劳动对象所产生的劳动成果,换句话说:有了新的人的定义,或者更准确地说“人工劳动”仍可以基本沿用定义:“人类有目的地创造物
质或精神财富的独有活动”。这个劳动定义显然包含着四个要素:1、劳动的主体
--人类,2、劳动的特点--是人类独有的活动从而只有人才会劳动,3、劳动
的目的--预先给出劳动的观念对象,决定着劳动进行和发展的方向,是劳动得以
进行的决定因素,4、劳动的作用--把目的变成为现实或创造财富的功能和作用。
这四个要素缺一则不成其为劳动。
如此定义劳动之后,劳动而获和不劳而获就成了一对外延全异的矛盾概念,两
者都包含于“获取”或“摄取”概念,或者说二者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了获取或摄取
概念,二者外延之和就是获取或摄取概念的外延。而如此定义下的人和劳动,当然
也就不可能再会犯互为因果关系的循环定义错误。

Ⅶ 物化劳动、活劳动、劳动对象、劳动手段,这4个怎么理解

物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物化劳动又叫死劳动、对象劳动或过去化劳动。
活劳动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过程。活劳动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 living labour and materialized labour )物质资料生产中所用劳动的一对范畴。前者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加进生产过程的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后者亦称死劳动,又称过去劳动或对象化劳动,指保存在一个产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状态的劳动,是劳动的静止形式。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它作为新的劳动,不但物化成新的价值,还保存了原先存在于生产资料的价值并将其转移到产品中去,马克思把活劳动这一作用称之为它的“自然恩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5页)。物化劳动是价值的实体,价值无论是商品形式还是货币形式都是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区别仅在于,商品作为价值的物质载体,表明它物化了、积累了人类劳动,而在货币形式上,物化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至于商品的价值量,它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活劳动量,而不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一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界物质,如矿藏;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劳动手段是劳动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物,是将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物质,是劳动借以实现的物质。

阅读全文

与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