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赵括发明

赵括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16 14:25:37

1. 纸上谈兵的赵括讲的是什么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赵括发明扩展阅读;

成语质疑

战国时没纸,作史记时纸未广泛应用,这就很明显,这个成语不可能是战国时的,也不可能是司马迁所作。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2. 纸是东汉发明的,那么为什么战国就有了“纸上谈兵”的典故

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纸的出现是在东汉时期,但是在战国的时候就出现了“纸上谈兵”这样的典故,是因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其实纸的出现并不是在东汉时期,而是在西汉的初期,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只不过西汉的纸非常粗糙,所以没有被广泛的使用,一直到被东汉的蔡伦改良过后,纸才慢慢的推广开来了。

其实纸上谈兵作为成语出现的时间是在清代,也就是说和赵括那个朝代一点关系都没有,纸上谈兵也只不过是后人给赵括扣上的帽子而已。

3. 赵括是怎样一个人 写出一个关于他的典故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典故“纸上谈兵”
公元前260年,赵中秦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但秦军箭如飞蝗,赵括身受重伤,仍奋勇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四十余万赵兵尽被坑杀。

4. 赵括是怎么纸上谈兵的呢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真希望能帮到你!

5.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真的是赵括吗战国时期不是只有竹签写文字的吗哪里来的纸

纸上谈兵的雏形大约出现在唐宋,正式作为成语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书生用兵,跟赵括一点关系都没。连《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这个说法。

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上下五千年》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这是评价赵括为纸上谈兵,评价是否正确不提,但这显然不能说这个成语源自赵括。

至于该观点的发明,大概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功劳了,这本书是明确把该成语的出处定义在长平之战的,依据说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6. 汉朝才出现纸,战国的赵括真的能“纸上谈兵”吗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朝才出现纸,这和赵括生活的年代差了一两百年呢,难道赵括穿越了?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历史错误,第一,我们容易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当成纸张的发明;第二,纸上谈兵最开始并不是专指赵括的。

7. 纸到东汉才发明,为何战国就有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源来自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赵括,但当时没有纸,这个故事也就不可能有“纸上谈兵”之说。

东汉末年,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并非是他发明了纸。公认的说法是西汉时期,就有了纸的出现,甚至更早。但当时并没有纸的概念,当时的纸也并非是现在意义上的纸。

清朝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说道:

"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这明确说到了“纸上谈兵”,一般是能够查阅到的最早的“纸上谈兵”,这与赵括的故事已经相距二千年了。

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奇怪。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之所以说博大精深,就在于其传承、发展,一脉相传,不断地发扬光大。不断地学习古人的智慧,汲取营养,不断地创新、发展,才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

8. 纸的出现是在汉代,战国的赵括“纸上谈兵”纸从何来呢

纸的出现并不是在东汉,而是在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不过西汉的纸很粗燥,并没有被广泛运用,而造纸术经东汉的蔡伦改良后,才被逐渐推广。说了完了纸,我们接着说纸上谈兵。

这个词语几乎是家喻户晓,意识就是在纸上进行打仗很厉害,也就是打仗的理论很丰富,但是实战却不行,现在比作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贬义词中的VIP。

我们都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是赵括。但是我们没有想过的是,在赵括所处的年代,并没有纸的发明。那么纸上谈兵是怎么来的呢?

终上所述,“纸上谈兵”一词,不过是后人结合赵括打仗只按兵书,不会变通的情况,给他“就号入座”。“纸”已经引申为承载知识的一切媒介!

9. 赵括没有见过纸,“纸上谈兵”怎么回事呢

纸上谈兵,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某些工作只懂得理论,或者只会泛泛而谈,但却并不直接具备运作的能力。

1、赵括可能没见过纸

纸上谈兵,无论如何都不会是战国时代的人对赵括的形容,因为在战国时代,主要的书写记录工具是竹简,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汉朝的时候。

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朝的文学家东方朔,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给汉武帝看,根据史书上记载,东方朔为了把这篇文章搬运到皇宫,动员了好几辆马车。原因很简单,因为东方朔的这篇文章是写在竹简上。

东方朔作为汉武帝的宠臣,在书写材料方面都没有使用纸张,从这可以知道:在汉朝的时候,纸张也并没有得到主流群体的认可。

因此,在汉朝之前的战国时代,纸张更不可能是主流的书写工具,所以,“纸上谈兵”的典故绝对不会出自战国,而赵括估计也没见过纸的样子。

众所周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赵括。奇怪的是,赵括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而纸到汉朝才被发明出来。既然纸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赵括为什么会被评价为“纸上谈兵”呢?

直到明清时期,“纸上谈兵”才与赵括逐渐联系起来,而赵括确定为“纸上谈兵”的成语出处则是民国时期。综合来讲,“纸上谈兵”是纸发明以后的文人学者总结出来,最后加到没有见过纸的战国人赵括身上。

阅读全文

与赵括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