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待抵扣進項稅額如何做賬務處理
應交稅金科目下增設待抵扣進項稅額明細科目,該明細科目用於核算取得尚未掃描認證專用發票抵扣聯、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廢舊物資普通發票以及貨物運輸發票,當月不申報抵扣的迸項稅額。
當取得上述抵扣憑證時,借記應交稅金待抵扣進項稅額明細科目,貸記相關科目;實際通過認證,並申報抵扣進項稅額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專欄,貸記應交稅金待抵扣進項稅額科目。
(1)驗證的進項稅額怎麼攤銷擴展閱讀:
「營改增」後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情況:
一、納稅人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得作為增值稅合法有效的扣稅憑證抵扣其進項稅額。
二、對於那些年銷售額低於500萬的小規模試點企業,增值稅的徵收率為3%,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三、購進的貨物直接用於非應稅、免稅、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則沒有進項稅額。
四、購進的貨物已經作了進項稅額,後來又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免稅、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等,則作為進項稅額轉出。
五、發生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不能實現銷售,不會產生銷項稅額,所以所耗用的購進貨物已作為進項稅額抵扣的增值稅必須作為進項稅額轉出。
六、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後,提供應稅服務中止、折讓、開票有誤等情形,應當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未按照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得扣減銷項稅額或者銷售額。
七、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法規,其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納稅人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八、納稅人資料不齊全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納稅人憑通用繳款書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當具備書面合同、付款證明和境外單位的對賬單或者發票。資料不全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九、一般納稅人會計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應當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而未申請的,應當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
⑵ 待認證進項稅認證後如何做會計分錄
一、待認證進項稅認證後會計分錄如下:
1、取得進項票當月認證
借:相專關科目
貸:應交屬稅費—應交增值稅(待認證進項稅額)。
2、待認證進項稅額轉入抵扣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認證進項稅額)。
二、進項增值稅發票已經入賬但未認證,可在下個月再把抵扣聯認證抵扣掉的,在入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憑證時,把進項稅額記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科目里即可,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應付貨款
在第二個月把抵扣聯認證抵扣過後,即可把待抵扣進項稅轉入進項稅額中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
擴展文件; 《會計分錄資料大全》
⑶ 可以將進項稅記入「待攤費用」中攤銷嗎
很多企業在「待攤費用」中核算「進項稅額」不是因為需要攤銷內,而是基於若放入「其容他應收款」按照會計政策,是需要計提壞賬准備的,而用於抵扣的進項稅額實際形成壞賬的可能性又很小,無需計提,但若不計提,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需要特別說明原因,至少需要回答相關部門的提問,所以在「待攤費用」科目中核算而已。
當然,若能在「預付賬款」中核算似乎更合適,畢竟的確是貨款的一部分,但若放預付,需要涉及到對方單位名稱,勢必還是方開票的供應商的名下,而未認證的進項很大的情況下,逐一設立供應商的明細是件很麻煩的事,而且期末還涉及預付應付兩邊掛賬的情況,需要抵消,程序也麻煩,而且對於供應商,既然已經開票,對方就不認為是預付賬款,也涉及對賬時雙方需要核對明細的問題。
總之都難有萬全之策。
但無論如何,未認證的進項放「待攤費用」核算絕對非需要抵扣之意。若稅務部門認證不通過,是需要對方單位重開的。若不能重開,相應的進項確定由認證公司承擔,也不是作為攤銷,而是一次性入存貨成本或直接入銷售成本的。
⑷ 固定資產進項稅抵扣如何分攤
免稅不得抵扣進項稅的
進項稅×應稅/(應稅+免稅)
⑸ 進項管理費用增加怎麼待攤
采購復的辦公用低值易耗品制,不適用待攤費用科目,再說,新准則已經取消了待攤費用科目。
購入時計入原材料或庫存商品,領用後直接攤銷,可以一次性攤銷,也可採用五五攤銷法攤銷(領用時分攤50%成本,報廢時再把剩餘50%成本核銷)。
具體分錄:
購入時
借: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領用時
借:管理費用—辦公費
貸: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
⑹ 無法劃分的進項稅額應如何確定分攤
咨詢熱線ZI XUN RE XIAN
您好,我公司主營軟體銷售,同時也出售部分軟體耗材產品,但是在計算增值版稅時出現了無法劃分權進項稅額的情況。請問發生此種情形時應如何確定分攤進項?
專業解答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軟體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的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銷售軟體產品的同時銷售其他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對於無法劃分的進項稅額,應按照實際成本或銷售收入比例確定軟體產品應分攤的進項稅額;對專用於軟體產品開發生產設備及工具的進項稅額,不得進行分攤。納稅人應將選定的分攤方式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並自備案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變更。專用於軟體產品開發生產的設備及工具,包括但不限於用於軟體設計的計算機設備、讀寫列印器具設備、工具軟體、軟體平台和測試設備。
⑺ 已認證了,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分錄
如果是正常的認證進項稅發票,是不需要做進項稅轉出的。
符合以下條件才需要做進版項稅轉權出:
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常損失(非經營性損失),以及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其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轉入有關科目,不予以抵扣。
⑻ 求助高手,進項稅額如何分攤
根據新增值稅暫行條例之規定:
第十條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內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容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五)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之規定:
第十六條 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不得免稅、減稅。
第二十六條 一般納稅人兼營免稅項目或者非增值稅應稅勞務而無法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的,按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月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
免稅貨物因其不繳納增值稅,不存在換算的問題。
⑼ 上月已進行認證抵扣的進項稅額,這個月能否作進項稅額轉出,會計分錄怎麼做啊
「進項稅額轉出」記錄企業的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借: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為了核算企業應交增值稅的發生、抵扣、進項轉出、計提、交納、退還等情況,一般納稅人可以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和「未交增值稅」兩個明細科目。
月份終了,企業應將當月發生的應交未交增值稅額,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9)驗證的進項稅額怎麼攤銷擴展閱讀:
進項稅額轉出的計算:
1、有關政策規定。能夠准確計算企業原抵扣進項稅額的,按原抵扣進項稅額結轉進項稅額轉出;無法准確確定進項稅額的,一律按當期實際成本計算結轉應該轉出的進項稅額。所謂實際成本包括進價、運費、保險費及其它有關費用。
2、進項稅額轉出的計算
(1)若原外購貨物全部成本據按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了進項稅額,則按需要轉出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賬面成本乘以外購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計算轉出。
(2)若原外購貨物全部成本按支付價款乘抵扣率抵扣了進項稅額,則按據需轉出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的賬面成本÷(1-抵扣率)×抵扣率計算轉出。
(3)若原外購貨物是根據多種憑證抵扣的進項稅額,為了最大限度的體現公平,可以需轉出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的賬面成本×綜合抵扣率計算結轉進項稅額轉出。
其中綜合抵扣率=本期外購貨物全部進項稅額÷本期外購貨物全部成本×100%
(4)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可按以下辦法計算結轉進項稅額轉出。
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或產成品成本×(本期在產品、產成品當中外購貨物成本÷本期在產品、產成品全部成本)×外購貨物或應稅勞務綜合抵扣率
(5)兼營免稅項目或非應稅項目(不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而無法明確劃分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的,可按以下辦法計算結轉進項稅額轉出。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全部進項稅額×(當期免稅項目銷售額、非應稅項目營業額合計÷當期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
(6)外商投資企業兼營出口與內銷,不能單獨核算或劃分不清出口貨物進項稅額的,可按以下辦法計算結轉進項稅額轉出。
出口貨物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全部進項稅額×(當期出口免稅貨物銷售額÷當期全部銷售額)
(7)因購買貨物而從銷售方取得的各種形式的返還資金,可按以下辦法計算應沖減的進項稅額。
當期應沖減的進項稅額=當期取得的返還資金×所購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
⑽ 本月認證抵扣的進項稅額怎麼處理
要看你以前把進項的發票稅額放在什麼科目下,
如果你原來是放在應交稅費-待抵稅金的科目下,那麼現在把稅金結轉出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待抵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