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專利轉讓需要做備案嗎
轉讓專利是需要進行備案的。
具備條件:
專利法規定,轉讓專利申請權的,當事人必須訂立書面合同,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後生效。書面形式和登記及公告是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生效的法定條件,未簽訂書面形式或未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的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稅收情況:
1、轉讓專利收入需要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繳納營業稅、城建稅與教育費附加。
2、同時按轉讓專利收入扣除相關稅收、費用後,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目繳納20%個人所得稅。
收入扣除繳納的相關稅金(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後,區別不同收入分別處理: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費用800元:
應納稅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
應納稅所得=收入*(1-20%)
(3)、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20%
轉讓注意事項:
1、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2、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於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人。
專利轉讓的流程:
第一步:尋找專利轉讓的途徑。
這是專利轉讓流程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而且也非常容易實現。宣召專利轉讓的方法其實有很多,例如可以在專利網站上進行轉讓,也可以委託專利中介機構,甚至還可以自己尋找相關的企業等方式。
第二步:專利轉讓人和專利受讓人簽署專利權轉讓合同。
這是專利轉讓流程關鍵一步。只有專利轉讓人和受讓人雙方取得一致的意見之後才能有效地開展之後的轉讓相關工作。在轉讓合同中,對於雙方的利益都應該有明確地文字內容。
第三步:雙方准備好專利轉讓需要的相關文件,這些文件應該嚴格地按照規定的形式進行填寫,這樣就可以縮短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文件的時間,加快審核的速度。
第四步:委託專利代理機構將相關的文件遞交給專利局。
這是專利轉讓流程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只有專利局審核通過後才能讓專利轉讓具有法律依據。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委託的專利代理機構會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選擇適當的專利代理機構也是這個過程中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細節。
第五步:等待專利轉讓結果。
當專利局審查後,會對審查結果做出通知。如果審核通過的話,專利局一般會在2到6個月內發專利轉讓合格通知書。並且可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庫中查詢到相關的變更結果。注意事項
1、避免盲目擴大專利價值-對於專利權的轉讓標底,應以能夠成交為原則,否則很可能合作失敗;
2、避免求快-專利轉讓是一個法律程序,建議最好委託相關業內人士(例如律師),進行相關操作,切勿自行隨便簽訂合同;
3、應把合作放在首位-專利開發的目的,除了是對自己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對生活有益處和貢獻,一項具有一定技術含量和市場容量的專利技術,在沒有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之前,只能是技術,因此實現產業化才是造福於社會和人類的最高標准,在某種程度上適當退讓和調低一些標底,同樣是很必要的,畢竟合作是需要雙方拿出誠意的;
4、做好相關記錄-盡可能做好轉讓過程中的記錄,這對於後續問題以及收益分配都是很重要的;在轉讓之前,不要輕易進行價值評估等操作、尤其是不要輕易根據對方要求進行此類操作,如果確實需要進行評估,盡量明確評估費用擔負原則和擔負比例、以免上當受騙;在沒有完全完成轉讓手續前,不要輕易交付技術資料和相關圖紙等具體信息。
Ⅱ 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怎麼處理
來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賬務處理為源:
借:銀行存款(按實際收到的金額)
累計攤銷(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按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借差)
貸:無形資產(按無形資產賬面余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營改後交增值稅)
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貸差)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1701 無形資產」科目:處置無形資產,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本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Ⅲ 出資的無形資產轉讓,工商怎麼辦理
1、轉讓公司來無形資產部分,注冊資源本和實收資本未發生變化,其實也就是轉讓給股東或股東以外的人購買,是這個意思。
2、在建築企業改制,建築資質升級時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注冊公司時涉及一部分無形資產出資,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股東對原無形資產部分進行了購買,其實就是進行了貨幣置換,評估、驗資後辦理了變更登記手續,把股東出資的情況從登記內網上重新進行了變更。
Ⅳ 請問,公司的無形資產轉讓如何鑒證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備案嗎
公司的無形資產轉讓必須通過工商局備案,並且到工商局指定的會計師事務所或資產評估師事務所辦理評估,根據評估報告作價轉讓,而且轉讓的一切文件必須到工商局辦理備案和公司資產變更手續
Ⅳ 國企整體重組涉及國有產權轉讓嗎
一、要符合國家有關國企改制的政策方針國家有關國有企業改制的主要政策依據有:1、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國企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產權清晰、責任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2、1999年9月22日,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重申推進國企改制和發展任務的緊迫性;要推進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形式,大中型企業實現規范的公司制改革等。3、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結合上述相關政策,改制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要體現政策要求,把握正確的改革方向。國企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因此改制方案設計中就應充分考慮到改制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現代企業模式構建改制後企業的股權架構及法人治理結構。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沒有準確領會上述政策,認為改制只是股東人數及性質的簡單變化,改制後企業股權依然相對集中,最終導致改制失敗或不得不進行二次改制。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核心就是產權的流動性,但是不能片面追求所謂的「流動性」而將國有企業一賣了之。因此,改制方案中應當考慮到改制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如應當妥善安置職工以避免影響社會的穩定。此外,改制方案中還應當充分考慮改制後企業的發展問題。國有企業改制後,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獲得長久發展,各方應對改制後的企業後續發展事宜做出安排。二、要符合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國有資產管理是國有企業改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涉及國有資產管理方面,國家出台過很多法律規定,國資委設立後又專門出台《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法》對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依據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定,應當特別注意如下問題:1、改制方案應當依據現有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定,規范操作。實際操作中,很多改制方案並沒有注意到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沒有涉及甚至違反了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致使改制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國資委《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法》在2004年2月1日生效後,很多企業依然沿用以往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設計改制方案,改制方案自然無操作性可言。2、改制方案設計過程中,應當明確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須形成相應內部決策文件(具體包括總經理公會議/董事會審議意見以及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的意見),否則會導致轉讓行為無效。3、改制方案(包括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方案),須取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如未獲得上述批准,有可能會導致轉讓行為無效。4、改制方案應當涉及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等事項。資產評估經核准或者備案後,作為轉讓定價的參考依據。未經資產評估,不得直接確定交易價格。5、涉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須進入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如有競買者還應進行拍賣或招投標。無競買者時,可採用協議轉讓方式。實際操作中,很多改制企業考慮到時間成本並未進場公開交易,有國有資產流失之嫌。6、如企業改制後轉讓方不再控股,方案還應簽署企業重組方案和職工安置方案等文件。7、應確保涉及改制企業的債權債務、職工安置等事項均能得到妥善解決,否則可能導致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行為無效。8、關於無形資產問題。轉讓時應充分考慮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商譽等)的價值。如交易價格中不能體現無形資產的價值,就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9、關於付款方式問題。依據規定,受讓方首期付款不得低於總價款的30%,其餘款項可在受讓方提供合法擔保的情況下,在產權轉讓後一年內付清。近期,媒體頻頻曝光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依法公開轉讓,因此依據現有規定進行「陽光交易」是避免企業及責任人政策風險保證改製成功的唯一選擇。三、要符合現行《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規定企業改制中經常會涉及改制操作中的細節問題,這些實施細節也將是未來簽署改制相關協議的內容,也將涉及到不同法律主體(多為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因此改制方案應當符合《合同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注意是否違反公司對外投資超過公司凈資產50%的限制。企業改制經常會涉及股權轉讓、新設公司(MBO)等方式,因此《公司法》有關公司對外投資比例的限制必須遵守。對於某些特定公司如創業投資公司則可做例外情形處理。2、方案涉及公司對外投資事項,應注意需要公司相應的權力部門做出決議。3、改制方案如涉及公司股權向非股東方的第三方轉讓,須以其他股東的放棄其優先購買權為前提,否則前述股權轉讓行為將無效。4、價款支付問題,應符合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以及《合同法》的相關規定。5、改制方案中涉及債權債務轉讓問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債權的轉讓需通知債務人,債務的轉讓需徵得原債權人的同意,否則將不發生轉讓的法律效力。6、企業改制過程中,如涉及合並、分立等事項,相關方案設計也要考慮《公司法》、《合同法》中的相關規定。7、改制方案中如附有相關合同文本,則應當符合《合同法》相關規定。四、要充分考慮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保護改制涉及國家、企業、企業職工、上下游企業等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能否兼顧到各方利益也是影響改製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國有企業改制首先要充分保障企業職工利益,這是影響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要放到政治高度考慮。具體涉及改制方案過程中,應當注意如下問題:1、改制方案涉及過程中,首先應對改制企業職工現有狀況進行明確如職工的基本情況、社會保障情況、安置費用預算等事項,這是設計職工安置方案的前提條件。2、對於企業改制前的遺留問題應當首先解決,即改制企業拖欠職工的工資、醫療費和挪用的職工住房公積金以及企業欠繳的社會保險費,應當以改制企業現有資產清償。3、勞動關系處理情況。包括:改制後的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情況(人數及勞動合同期限、支付經濟補償金標准、總額)。4、原企業拖欠分流安置富餘職工工資、醫葯費等債務情況及償還法。5、社會保險關系接續情況。包括:原企業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情況;改制企業為職工社會保險情況。由於國家對於職工利益保護只有原則性規定,具體實施時帶有極強的地方政策性,這也增加了實際操作的難度。此外,如何協調改制企業相關債權債務關系,尤其是保護債權人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實踐中解決改制企業的債務問題有多種方法,如「債轉股」、「債務轉移」、「吸引投資資金還債」、「改變債務條件」等,具體方法要根據改制方式以及債權人的情況調整。
Ⅵ 企業轉讓一項無形資產的使用權
企業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收取費用50000元。借:銀行存款5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50000 如果提供後續服務的,收入分期確定,分期提供服務產生的費用,在其它業務支出列支
Ⅶ 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和轉讓無形資產的區別
簡單來說,抄國有土地使用權屬於不襲動產,無形資產屬於動產。
其中,動產與不動產的劃分,是以物是否能夠移動並且是否因移動而損壞其價值作為劃分標準的。動產是指能夠移動而不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若移動則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
電腦、電視、書桌這樣子的東西平時是不動的,但這並不是不動產。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移動並且不會因移動而造成價值上的貶損。這些東西在現實中不移動,是因為你不想移動,而不是不能移動。所以,你的電腦電視書桌等都是動產。
動產和不動產有時是可以互變的。例如,果園中果樹上的果實,掛在果樹上時是不動產,但是如果採摘了下來,那就變成了動產。鋼材水泥等是動產,但是用其做成了房屋,就變成了不動產。
Ⅷ 國有廠無形資產可以轉給個人使用嗎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非貨幣性資產投資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版知財稅〔2014〕116號一、權居民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確認的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所得,可在不超過5年期限內,分期均勻計入相應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按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此項政策法理為稅收中性原則,稅收不影響生產要素流動。企業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時,無現金流入,企業無納稅支付能力,因此,稅收上採取遞延納稅政策。政策前提為非貨幣資產交換。根據貴公司提供的資料,公司以無形資產采礦權評估作價1億元,與國企共同投資入股於一新成立的企業,其中2000萬元作為新公司的注冊資本,8000萬元新公司支付對價給公司,此項業務同時發生投資和轉讓無形資產行為,且取得8000萬元(占公允價的80%),不屬於非貨幣資產交換,因此,不適用於財稅(2014)116第一條:非貨幣資產轉讓所得分五年計算企業所得稅,應將轉讓全部所得並入當期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
Ⅸ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和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的分錄好像不一樣吧,哪為大俠說一下怎麼做分錄,謝啦
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 (轉讓使用權僅僅是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和個人,企業回仍保留答該無形資產的所有權。 )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 ( 完全出售 , 該無形資產歸買方所有 )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貸:無形資產
營業外收入(或者借記「營業外支出」)
(9)國企轉讓無形資產備案擴展閱讀:
1、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即為出售無形資產,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
按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金」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或「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科目。
2、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出讓方仍保留對該項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僅將部分使用權讓渡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受讓方只能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合理使用無權轉讓。
轉讓取得的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發生與轉讓有關的各種費用支出計入「其他業務支出」,不能注銷無形資產攤余價值。
Ⅹ 關於企業轉讓無形資產的所得稅問題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抄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
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享受優惠的技術轉讓主體是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企業;
(二)技術轉讓屬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范圍;
(三)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
(四)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
(五)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如何記賬?
直接減免所得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資本公積 / 盈餘公積 等
先征後返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所得稅費用
700萬所得是否進入會計利潤?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