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處置無形資產的分錄應交稅費的計稅依據問題
借:銀行存款 12000
累計攤銷 40000
貸:無形資產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600
營業外內收入 1400
注:以上分容錄未考慮營業稅金附加。
1、營業稅是以l轉讓無形資產的營業額為計稅依據。
2、如果轉讓形成營業外支出,稅前列支需清單申報。詳細可參考國家稅務總局(2011)25號文《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Ⅱ 公司曾3次用無形資產(專利)增加註冊資本,增資時沒有交印花稅,有什麼風險
印花稅根據不同征稅項目,分別實行從價計征和從量計征兩種徵收方式。
從價計稅回情況下計稅依據的確定;答
從量計稅情況下計稅依據的確定,實行從量計稅的其他營業賬簿和權利、許可證照,以計稅數量為計稅依據。
印花稅以應納稅憑證所記載的金額、費用、收入額和憑證的件數為計稅依據,按照適用稅率或者稅額標准計算應納稅額。
印花稅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數額=應納稅憑證記載的金額(費用、收入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額=應納稅憑證的件數×適用稅額標准。
Ⅲ 請問資產的計稅基礎怎麼理解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版以自應稅經濟利益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折舊
無形資產:
(1)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2)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Ⅳ 契稅的計稅依據是什麼
契稅的計稅依據為不動產的價格。由於土地、房屋權屬轉移方式不同,定價方法不同,因而具體計稅依據視不同情況而決定。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以成交價格為計稅依據。成交價格是指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確定的價格,包括承受者應交付的貨幣、實物、無形資產或者其他經濟利益。
2、土地使用權贈與、房屋贈與,由徵收機關參照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的市場價格核定。
3、土地使用權交換、房屋交換,為所交換的土地使用權、房屋的價格差額。也就是說,交換價格相等時,免徵契稅;交換價格不等時,由多交付的貨幣、實物、無形資產或者其他經濟利益的一方繳納契稅。
4、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經批准轉讓房地產時,由房地產轉讓者補交契稅。計稅依據為補交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費用或者土地收益。
5、為了避免偷、逃稅款,稅法規定,成交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並且無正當理由的,或者所交換土地使用權、房屋的價格的差額明顯不合理並且無正當理由的,徵收機關可以參照市場價格核定計稅依據。
6、房屋附屬設施徵收契稅的依據。
(1) 採取分期付款方式購買房屋附屬設施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的,應按合同規定的總價款計征契稅。
(2) 承受的房屋附屬設施權屬如為單獨計價的,按照當地確定的適用稅率徵收契稅;如與房屋統一計價的,適用與房屋相同的契稅稅率。
7、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行為(法定繼承人除外),應對受贈人全額徵收契稅。在繳納契稅時,納稅人須提交經稅務機關審核並簽字蓋章的《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登記表》,
稅務機關(或其他徵收機關)應在納稅人的契稅完稅憑證上加蓋「個人無償贈與」印章,在《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登記表》中簽字並將該表格留存。
8、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契稅計稅價格為承受人為取得該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全部經濟利益。對通過「招、拍、掛」程序承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按照土地成交總價款計征契稅,其中的土地前期開發成本不得扣除。
(4)無形資產的計稅依據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契稅採用比例稅率。當計稅依據確定以後,應納稅額的計算比較簡單。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 = 計稅依據 × 稅率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契稅。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是指下列行為: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2、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和交換;
3、房屋買賣;
4、房屋贈與;
5、房屋交換。
前款第二項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包括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移。
第三條 契稅稅率為3—5%。
契稅的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幅度內按照該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減征或者免徵契稅:
1、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軍事單位承受土地、房屋用於辦公、教學、醫療、科研和軍事設施的,免徵;
2、城鎮職工按規定第一次購買公有住房的,免徵;
3、因不可抗力滅失住房而重新購買住房的,酌情准予減征或者免徵;
4、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減征、免徵契稅的項目。
Ⅳ 所得稅中企業會計和稅法計稅依據的演算法:
1:費用化=400(研究階段全部應費用化)+400(開發階段不符合資本化的應費用化)=800 無形資產專=資本化屬=1200 2:費用化的可以加計50%扣除,800*1.5=1200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1200,計稅基礎=1200*1.5=1800。可以扣除的應該等於計稅基礎1800。 3: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800-1200=600。(注意,該差異不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
記得採納啊
Ⅵ 如何計算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應納稅額
(一)關於銷售來不動產應納自稅額的計算 銷售不動產業務的計稅營業額是指納稅人銷售不動產所取得的銷售額,即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及價外費用。 (1)將不動產無償贈與他人,視同銷售不動產; (2)以不動產投資人股,參與受資方的利潤分配,其不動產轉計行為不征營業稅,但該股權轉讓時,其股權轉讓額為計稅營業額計征營業稅。 銷售不動產應納營業稅額=銷售不動產的計稅營業額×5%(二)關於轉讓無形資產應納稅額的計算 轉讓無形資產的計稅營業額為轉讓無形資產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貨幣資金、實物和其他經濟利益。 (1)從事轉讓土地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和商譽等項目,以取得的轉讓收入額為計稅營業額。 (2)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受資方的利潤分配且共同承擔投資風險,其無形資產的轉讓行為不征營業稅;但轉讓該股權時,其股權轉讓額應作為計稅營業額計征營業稅。 (3)轉讓無形資產的同時發生的貨物銷售行為,按規定一並徵收營業稅。 轉讓無形資產應納營業稅額=轉讓無形資產的計稅營業額×5%
Ⅶ 無形資產轉讓到底全額計稅還是余額計稅
營業稅抄應納稅額有兩種哦,一種是襲按全額為計稅依據,還有一種是按營業額減去准予扣除金額後的余額計稅。比如建築業的分包業務,金融商品轉讓業務,銷售不動產等。
無形資產就是全額計稅,而出售不動產,則需要扣除購置費用後來計稅
營改增以後,交營業稅的本來就不多了,幾個特例記一下就可以了。
給你個資料網址,http://..com/link?url=-_cQFmkXjy5RSmjfK7f7fco3lnz-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