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居民企業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應如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回63號)第十九條規定:「答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
(一)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❷ 對外支付代扣代繳所得稅如何計算
判斷支付的款項是否履行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的范圍;判斷支付的款項是否屬於非居民專企業來屬源於中國的境內所得;判斷扣繳義務發生時間;計算代扣代繳所得稅稅額。
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時,不論納稅人是否屬於本單位人員,均應代扣代繳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前款所說支付,包括現金支付、匯撥支付、轉帳支付和以有價證券、實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
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時,必須向納稅人開具稅務機關統一印製的代扣代收稅款憑證,並詳細註明納稅人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護照號碼(無上述證件的,可用其他能有效證明身份的證件)等個人情況。
對工資、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因納稅人數眾多、不便一一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可不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但應通過一定形式告知納稅人已扣繳稅款。納稅人為持有完稅依據而向扣繳義務人索取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不得拒絕。
❸ 所得稅企業分為居民與非居民企業相關問題
一、《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版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權)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本法所稱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因此,你所說的兩種機構都屬於居民企業。
二、「就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當然在境內繳稅!
三、《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九條是這樣規定的。
稅法里對非居民企業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就是外國機構沒有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但在中國境內取得收入。如美國的公司與中國境內的公司有發生貿易來往並取得收入。你所說的在蘇州設立辦事處,實質上就是設立了機構,所以屬於居民企業。
具體得看營業執照上核準的注冊類型。因為我們傳統認為的辦事處與工商法規所定義的辦事處是有差別的。
❹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居民與非居民。
一、普及一下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2018.12.20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於工薪階層最關注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稅問題,未來仍將實施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昨天,國家稅務總局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公告。其中明確,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現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公告如下:
一、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2)執行。
(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二、非居民個人扣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後的非居民個人月度稅率表(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本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二、告訴你個人所得稅稅率:
❺ 非居民企業源泉扣繳與稅務機關的指定扣繳的適用范圍
1、是否適用源泉扣繳辦法,要根據取得收入的性質確認。
其實適用源泉扣繳辦法的所得,象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轉讓財產所得等,對應的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一般都不會符合機構場所的條件(注意:「構成機構場所」與「常駐代表機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是由此類所得的特點決定的。
2、技術轉讓收入屬於「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源泉扣繳管理辦法,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稅率為10%(前提:先看協定)。
3、同一合同,有可能既涉及提供勞務又涉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分別處理。勞務所得實行自行申報或指定扣繳辦法,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實行源泉扣繳,分別按規定辦理備案、報送資料、計算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4、根據國稅發〔2008〕120號及國稅函〔2009〕50號兩個文件的規定,勞務所得必須要在國稅局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實行源泉扣繳管理辦法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則要看中方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是由哪個局征管的,就在哪個局申報繳納。
5、另請詳細參閱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9]3號)及「非居民承包工程作業和提供勞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9號)兩個重要文件。
(5)非居民特許權使用費是否繳納增值稅擴展閱讀:
1、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九條第二項規定的轉讓財產所得包含轉讓股權等權益性投資資產(以下稱「股權」)所得。股權轉讓收入減除股權凈值後的余額為股權轉讓所得應納稅所得額。
2、股權轉讓收入是指股權轉讓人轉讓股權所收取的對價,包括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的各種收入。
3、股權凈值是指取得該股權的計稅基礎。股權的計稅基礎是股權轉讓人投資入股時向中國居民企業實際支付的出資成本,或購買該項股權時向該股權的原轉讓人實際支付的股權受讓成本。
4、股權在持有期間發生減值或者增值,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的,股權凈值應進行相應調整。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5、多次投資或收購的同項股權被部分轉讓的,從該項股權全部成本中按照轉讓比例計算確定被轉讓股權對應的成本。
❻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所得怎麼繳稅
1、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所專得,由扣義務人按月或者屬按次扣激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其取得的工資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用50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
、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2、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扣除20%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稿酬所得,以等次收入額扣除20%的費用後,再減按70%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3、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後,將轉変為居民納稅人,其已扣繳的稅款可以在次年辦理匯算清繳,多退少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