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所得的土地使用權計入無形資產時的入賬價值是含稅價嗎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一、換入資產成本的確定
(1)不涉內及補價:容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換入資產發生的相關稅費+增值稅銷項稅額-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
(2)涉及補價:①支付補價方: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支付的不含稅補價+為換入資產發生的相關稅費
支付的不含稅補價=支付的銀行存款-(增值稅進項稅額-增值稅銷項稅額)
②收到補價方: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收到的不含稅補價+為換入資產發生的相關稅費
收到的不含稅補價=收到的銀行存款-(增值稅銷項稅額-增值稅進項稅額)
2. 下列項目,屬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是()。 A.以一項公允價值為200萬元的無形資產交
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版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於25%作為參考權比例。
A: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屬於貨幣資產,不選
B: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因此交易性金融資產是非貨幣性資產,整個交換資產金額是以120+20=140計算,20/140*100%=14.29%,正確
C:已知公允價值為50萬元的存貨,那麼這個就是交換金額,增值稅是價外稅,不計算進成本當中。20/50*100%=40%,已經超出25%的范圍,不選。
D:75/300*100%=25%,不符合「低於25%」的標准,不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選。
所以答案是B,這是非常正確的。你必須理解到定義:「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 這一點。
3.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要分兩種情況:
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例:同樣是上例的條件,如果不具備商業實質,甲公司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43.81
無形資產 186.19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3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50
銀行存款10
如何選擇公允價值計量還是賬面價值計量: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了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兩種計量基礎和交換所產生損益的確認原則:
(一)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4.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入無形資產不計算增值稅進項稅額么
購進無形資產不計提增值稅進項稅額,無形資產轉讓也不是增值稅應稅項目.
5.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補價是否影響損益
會影響損益的。
若以公允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5)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無形資產交稅嗎擴展閱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要求規定:
1、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2、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6. 直接以無形資產對其他公司直接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與和第三方企業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得到的長投稅費區別
非貨幣性資產做為對價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話,應視同處置該非貨幣性資產,你說要征嗎
7. 多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算也是要算增值稅的吧確定換入資產總成本的時候要加上銷項稅減去進項稅嗎
只要不是以不動產、無形資產交換的,要算增值稅的,換出的要視同銷售寫銷項稅,換入的視同購入寫進項稅額。
不涉及補價,那麼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增值稅銷項稅額-換入資產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支付的應計入換入資產成本的相關稅費。
資產成本是企業籌集和使用資產而支付的各種費用。概念中籌集資金所支付費用,如委託金融機構代理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注冊費、代辦費,向銀行借款支付的手續費等簡稱資金籌集費用。成本計算是進行資產和其他要素計量的前提。各會計要素的計量,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成本計算。
(7)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無形資產交稅嗎擴展閱讀:
資產耗減成本的計算: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和資產的使用過程中,有資產的增加,就必然有資產的減少。資產的耗減有兩種情況:一是資產的實物形態消失,資產數量減少(如原材料的耗用)。二是資產的實物形態不變,數量也不減少,但其生產能力逐漸降低,效用遞減(如設備的磨損)。這兩種情況都要計算資產耗減成本。
資產耗減成本的計算,其基本原則仍然是以實際成本為依據。資產取得成本是多少,資產耗減成本也應該是多少。但在實際工作中,每一次的資產,即使其規格、型號、性能完全相同,其價格和單位成本卻不可能完全一樣。
那麼,在資產耗減時,價格(單位成本)來計算資產的耗減成本就必須先對資產流轉路徑作出一個明確的假設。企業常採用的假設有:先進先出、後進先出等。當然,對於像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這樣的非消耗性、可長期使用的資產,就不必對資產流轉路徑作出假設,可直接按一定標准攤銷
8.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甲公司換入的資產價值入賬價值=50+80*.17+150-45-7.9+7+8=260.7
借:固定資產 260.7
銀行存款7.9
累計攤銷45
貸:主營業務收入 80
應交稅回費-應交增值答稅(銷項稅額)13.6
無形資產15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8
銀行存款 7
營業外收入55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
貸:庫存商品 50
乙公司換入的原材料價值入賬價值=80/(80+160)*(210+5+2-80*.17)=67.8
乙公司換入的無形資產價值入賬價值=160/(80+160)*(210+5+2-80*.17)=135.5
借:固定資產清理180
累計折舊80
貸:固定資產 260
借:固定資產清理 7
貸:銀行存款 7
借:原材料67.8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6
無形資產135.6
貸:銀行存款7
固定資產清理210
借:固定資產清理 23
貸:營業外支出 23
9.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以公允價值計量:甲以存貨換入乙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營業稅怎麼辦
非貨幣性資來產交換具有商業實源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
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
的公允價值比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
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只要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
面價值不相同,就一定會涉及損益的確認,因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通常是換出
資產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予以實現。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視換出資產的類別不同而有所區別:
1.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視同銷售處理,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
按照公允價值確認銷售收入,同時結轉銷售成本,相當於按照公允價值確認的收入
和按賬面價值結轉的成本之間的差額,也即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和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的差額,在利潤表中作為營業利潤的構成部分予以列示。
2.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和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
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無形資產轉讓是按 5%徵收營業稅的,徵收營業稅計入換出方的當期損益!
轉讓時
借:營業外支出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10. 東奧中級會計書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出無形資產時繳納了增值稅。問:無形資產換出,處置時要繳納增值
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對立的,即繳納增值稅的項目不繳納營業稅,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