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所得中,個人所得稅適用於百分之20的稅率有
凡基本稅種
1、營業稅按提供的服務收入%繳納;
2、增值稅按銷售收入17%、6%、4%繳納(分別適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生產加工納稅人和商業企業納稅人)
3、城建稅按繳納的營業稅與增值稅之和的7%繳納;
4、教育費附加按繳納的營業稅與增值稅之和的3%繳納;
5、地方教育費附加按繳納的營業稅與增值稅之和的2%繳納;
6、印花稅:購銷合同按購銷金額的萬分之三貼花;帳本按5元/本繳納(每年啟用時);年度按「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之和的萬分之五繳納(第一年按全額繳納,以後按年度增加部分繳納);
7、城鎮土地使用稅按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繳納(各地規定不一,XX元/平方米);
8、房產稅按自有房產原值的70%*1.2%繳納;
9、車船稅按車輛繳納(各地規定不一,不同車型稅額不同,XX元輛);
10、企業所得稅按應納稅所得額(調整以後的利潤)繳納: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以內的適用18%,在3萬元至10萬元(含)的適用27%,在10萬元以上的適用33%(註:2008年起稅率為25%);
11、發放工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該項所得是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八百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稅,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
按月計征,次月七日內繳入國庫,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可以實行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的方式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1.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以及其他行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活動取得的所得;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該項所得是以每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後,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
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由納稅人在次月七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三)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該項所得以每納稅年度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後的余額後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三十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包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七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四)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璜、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20%
(五)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發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以上四項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都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根據稅法規定: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較高的實行加成徵收,即對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納稅法規定加征五成,超過50000元的,加征十成。
B. 企業所得稅里,哪些費用有扣除限額
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按高比例8%限額:高新技術企業、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4、利息費用,不超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利息。
5、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2)特許權使用費資本性勞務性擴展閱讀:
減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經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
2、對農村的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行業,即鄉村的農技推廣站、植保站、水管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
3、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於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所得稅。
4、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等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免徵所得稅2年;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徵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徵收所得稅。
5、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遊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二年。
C. 營業總收入 營業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 區別
一: 營業總收入=營業收入+利息收入+已賺保費+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二:內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容務收入 或 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或服務量)*產品單價(或服務單價);
註:主副產品(或不同等級產品)的銷售收入應全部計入營業收入;所提供的不同類型服務收入也應計入營業收入。
三: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本行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
註:主營業務收入根據各行業企業所從事的不同活動而有所區別,如(1)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產品銷售收入」;(2)建築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工程結算收入「;(3)交通運輸業企業的主管業務收入指「主營業務收入「(4);批發零售貿易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商品銷售收入」;(4)房地產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房地產經營收入「;(5)其他行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經營(營業)收入「。
擴展文件; 《會計資料大全》
D. 企業收到分紅款是否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法人收到的有限合夥企業分紅款,需要交納企業所得稅。可以免稅的分紅,僅限投資於國內的法人企業的分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十九條 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
(一)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第二十六條 企業的下列收入為免稅收入:
(一)國債利息收入;
(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三)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四)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4)特許權使用費資本性勞務性擴展閱讀: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⑴資本性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以及對外投資的支出。企業的資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稅前扣除,應以提取折舊的方式逐步攤銷。
⑵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是指納稅人購置無形資產以及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應在其受益期內分期攤銷。
⑶資產減值准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在轉化為實質性損失之前,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⑷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納稅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以及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得扣除。
⑸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納稅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被稅務部門處以的滯納金和罰款、司法部門處以的罰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項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
⑹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遭受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在稅前扣除。
⑺超過國家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用於非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⑻各種贊助支出。
⑼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企業所得稅規定,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同時對分期收款銷售商品、長期工程(勞務)合同等經營業務規定可按下列方法確定:
⑴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約定的購買入應付價款的日期確定銷售收入的實現;
⑵建築。安裝、裝配工程和提供勞務,持續時間超過1年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
⑶為其他企業加工、製造大型機械設備、船舶等,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的,可以按完工進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確定收入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