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由現金流量=(稅後凈利潤+折舊及攤銷)一(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公式理解。
計算稅後凈利潤的時候已經在收入中扣除了當年的折舊和攤銷,因為折舊和攤銷是專以前買設備的成屬本現在看成每年均勻支出,在買設備的時候是一次性付款的,後面算作每年的支出(但是實際上又沒有花錢,所以折舊和攤銷又被稱為非付現成本,題外話),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稅法這樣規定的,折舊和攤銷既然是算作成本,扣稅前的時候僅僅只是為了計算折舊和攤銷的抵稅效應,在收入中扣除了視作成本費用的折舊和攤銷,扣完所得稅後再把折舊和攤銷加回來而已,如果不加回來利潤就被這個虛擬的成本費用算少了,加回來就正常了,就是為了算那抵扣的所得稅,如果不能抵稅,折舊和攤銷就直接計入成本,後面也不會再加回來了。
這是我的理解
⑵ 用間接法計算企業自由現金流時加回的折舊攤銷是否包含生產設備的折舊
要包含生產設備的折舊。
首先要知道在中國企業會計准則下折舊攤銷是不作為內一個報表列容示的科目在利潤表中單獨體現,你無法僅僅靠看利潤表取得數字。應該是要加回所有的折舊攤銷,不管是生產設備還是辦公設備,不管是在會計上計入到成本或是計入到管理費用,都應該加回來。
⑶ 企業價值評估。。折舊和攤銷的數據在報表找不到請問還有別的方法計算得到嗎我需要算企業自由現金流。
在現金流量表,折舊全稱叫做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攤銷額取無形資產攤銷及長期待攤費用攤銷的總和。
⑷ 用間接法計算企業自由現金流時加回的折舊攤銷是否包含生產設備的折舊
要加的,直接法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要扣除計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的折舊費的
⑸ 自由現金流量=(稅後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首先你的復公式寫錯了,制不是營運資本增加,而是經營營運資本增加
實體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是管理用財務報表的概念,從公司的年報上是不能直接找到的。
實體現金流量,是可以分配給所有投資人,包括股東和債權人的稅後現金流量。
稅後經營凈利潤=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稅率)
加上折舊,是因為折舊是非付現成本,所以要加回來。(稅後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成為毛流量
然後再減去(經營營運資本增加+經營長期資產增加+折舊) 就是 實體現金流量了
其中, 經營長期資產增加+折舊=資本支出
⑹ 自由現金流的計算
計算企業的資本支出和自由現金流,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都可以計算。
用資產負債表數據計算準確性稍差,因為有些現金的增加,可能是用於資本支出的,企業不能自由支配它,因此並不能完全作為營運資本的增加。
現金流量表法准確度略高,但由於我國現金流量表普及較晚,一般企業編制現金流量表的普及度和准確度難較低,因此也仍在沿用資產負債表的測算方法。即使在較早引進西方的信貸財務調查分析體系的銀行業,多數仍是兩種方法並用。本人接觸過六家銀行的企業財務調查分析報告,都有這種情況。
一.現金流量表測演算法:
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自由現金流
= 息前稅後凈利 + 折舊和攤銷 - 營運資本增加 - 資本支出
折舊和攤銷:
= 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 + 固定資產折舊 + 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折舊和攤銷實際是未付現費用。
營運資本增加:
= 存貨增加 + 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 + 待攤費用增加 - 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 - 預提費用增加
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 = 應收帳款增加+預付帳款增加+應收票據增加
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 =應付帳款增加 + 預收帳款增加 + 應付票據增加
二.資產負債表測演算法:
這種方法,注冊會計師全國統考的《財務成本管理》輔導教材中有介紹。
資本支出:
= 購置各種長期資產的支出 - 無息長期負債的差額。
長期資產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
固定資產支出 = 固定資產凈值變動 + 折舊
其他長期資產支出 = 其他長期資產增加 + 攤銷
無息長期負債包括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和其他長期負債等。
自由現金流
= 息前稅後凈利 + 折舊和攤銷 - 營運資本增加 - 資本支出
折舊和攤銷:
= 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 + 固定資產折舊 + 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 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指在計算利潤時已經扣減的固定資產折舊和長期資產攤銷數額。它們雖然也是可以減稅的項目,但是本期並未支付現金,因此實際是未付現費用。
營運資本是指流動資產和無息流動負債的差額。
營運資本 = 流動資產 - 應付帳款 - 預收帳款 - 其他應付款 - 其他流動負債
例子就不舉了,呵呵,好久沒翻這么久的資料了,不過謝謝樓主!讓我也復習了一遍。但願沒說錯!
⑺ 請問自由現金流和EBITDA、NOPLAT之間有沒有統一的公式感覺像一團亂麻
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FCF)=EBIT(1-TAX)+Depreciation&Amortization(折舊與攤銷)-Capital Expenditure-Changes in Net Working Capital (NWC)
=NOPLAT+Depreciation&Amortization(折舊與攤銷)-Capital Expenditure-Changes in Net Working Capital (NWC)。
=Net Income(凈利潤)+Interest(1-Tax)+Depreciation&Amortization(折舊與攤銷)-Capital Expenditure-Changes in Net Working Capital (NWC)。
(7)自由現金流折舊和攤銷擴展閱讀:
FCF=OCF-CE。自由現金流是一種財務方法,用來衡量企業實際持有的能夠回報股東的現金。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給股東(和債權人)的最大現金額。
自由現金流在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基礎上考慮了資本性支出和股息支出。盡管你可能會認為股息支出並不是必需的,但是這種支出是股東所期望的,而且是以現金支付的。自由現金流等於經營活動現金.
⑻ 在計算自由現金流時,為什麼凈利潤只加折舊與攤銷費用,卻不扣除裡麵包含的應收賬款等之類的
折舊和攤銷便於計算,而應收帳款不便於取得和計算,計算現金流量量如果考慮進應收帳款之類的,一方面有太多主觀性,另一方面計算難度也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