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確認融資收益與未實現融資費用
那我只能打比喻跟你說明一下了。
未確認融資費用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比如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要支付1000萬,但是一次拿不出這么多,只能每年付200萬,5年付完。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每年付200萬,5年付1000萬,還是1次付1000萬,哪樣比較劃算呢?
肯定是每年付200萬比較劃算,因為如果你有1000萬的話,你每年年末付200萬,你其他800萬可以存入銀行,存入銀行就會有利息。
所以在我們考慮利率的情況下,每年年末付200萬,付5年,算成第一年的。假設利率為5%,那麼算成年金現值,也就是相當於第一年付款大概866萬,從而小於第一年一次性付款1000萬。那麼他的差額134萬就是未確認融資費用,也就是5年分期付款,相當融資一樣。
你看來866萬少於1000萬?是不是感覺產生了收益,怎麼會算入費用呢?
問題在於什麼呢,866萬也不是一次支付的,而每年支付200萬,實際支付的是1000萬,而134則是相當利息一樣。
簡單的說:把「未確認融資費用」看做「長期應付款」的利息。
相當應的就是說,"未實現融資收益" 科目通常用來核算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它實際上是對分期付款所支付的一種利息補償,收款單位用以沖減財務費用.
還是剛上面說的,每年收款200萬,5年後收了1000萬,但是如果第一年收,就是收866萬,也就是說,這個就好像銀行貸款,你按揭付款一樣。你一次性收取866萬和每年年末收取200萬,收款5年,利息按5%算的結果是一樣的,未實現融資收益是你幫助了購買方融資。
簡單的說:把「未確認融資收益」看做「長期應收款」的利息。
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網路搜索一下「湖南會計論壇」或者加我網路HI。
最後祝你考試順利,工作順利。
Ⅱ 分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初始確認時
借:長來期應收款(源合同約定金額)
貸:主營業務收入 (現值)
攤銷時:
借:未確認融資收益
貸:財務費用
未確認融資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租賃投資凈值
例如: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貸:財務費用
會計分錄未實現融資收益是100元,同時對應的是財務費用-未實現融資收益100元。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100
借:財務費用 100(紅字)
(2)未實現融資費用攤銷額擴展閱讀:
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產生的長期應收款,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按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涉及增值稅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
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期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借記本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
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轉入當期收益的未實現融資收益。
Ⅲ 未確認融資收益與未實現融資費用
未確認融資費用相對於為實現融資收益,分別站在承租人和出租人立場。租賃專這塊當時我屬也想了很久,說的通俗點,對於承租人來說,租賃固定資產好比賒賬借錢。你問別人借錢總要還利息吧,借來的錢好比租賃過來的固定資產,未確認融資費用好比給人家的利息。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他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今天的100不等於10年後的100,所以會折算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也就是若單年後的貨幣相當於現在的價值),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不變的,一台一百萬的機器就是一百萬;但你還得錢不是一百萬,例如攤10年還,第一年的10萬也許等值。但第二年,第三年呢?現在人民幣在升值唉,第二年第三年的10萬也許只能當9萬花。所以我們會以當前固定資產公允價值和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較低者最為其賬面價值,和最低租賃付款額的差異,最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按一定利率每期分攤)。承租人如果能理解我想站在出租方也會很好理解,至於在同一租賃下為什麼未確認費用和未確認收益不一樣,這和兩者會計處理方式有一點點差異,比如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確認,對未擔保余值的確認等等。復雜由簡單演變而來,需要點時間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未實現融資收益和未確認融資費用區別
未實現融資收益和未來確認融資費用區別自:
1、會計科目不同:
「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編號2702,科目性質為負債類,在編制財務報表時作為長期應付款的抵減項目,即在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應付款」項目以「長期應付款」科目余額減去「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余額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應付款金額填列。
未實現融資收益將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相關支出全部由當期投資收益承擔,有失配比性。在會計科目中屬於資產類。
2、具體內容不同:
未確認融資費用賬戶所反映的內容,是融資租入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長期借款所發生的應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攤的未實現的融資費用。
未實現融資收益是指未收到租金並未獲擔保的部分。
3、會計處理不同:
未確認融資費用,由於融資而應承擔的利息支出在租賃期內的分攤。也可視為承租方必須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資而產生的利息,因為融資租賃本身就包含了融資的目的。
未實現融資收益對預期收益就不計或少計,而且對於超過一個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應停止確認融資收入,其原已確認的融資收入應予以沖回,轉作表外核算。
Ⅳ 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是增加當期的財務費用,未實現融資收益攤銷是減少當期的財務費用嗎
未實現融資收益屬於負債類的科目,為的是反映出在一定會計周期內未能收回的融資版項目收益權。財務費用是屬於損益類的,也就是費用賬戶。這個賬戶的期末是沒有餘額的,所以要把這個科目結轉出去,你的這個分錄反應的就是財務費用結轉為未實現融資收益。
Ⅵ 未實現融資費用為什麼用長期應付款現值乘以實際利率來計算
長期應付款一般是分期付款的,要求3年以上,打個比方,你買個東西,你一回次性支付450萬就能答買回去,但是如果分期付款,賣家不會傻到就450萬賣給你的,因為你沒付的錢存款有利息或者投資有收益,賣家會打這錢的主意,所以5年後要你支付的總數大於450萬,那麼假如,5年每年100萬,5年後一共500萬,之間的50萬差額,就是未實現融資費用,而這個未實現融資費用,在你每次付款的時候攤銷掉的一部分,就當賣家和你分一杯羹,而這杯羹要算入財務費用,而准則規定,未實現融資費用,要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如果合同利率 實際利率相差不大,可以用直線法,如果你是賣方,你就可以理解為未實現融資收益。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夠通俗?
Ⅶ 未實現融資收益和未確認融資費用區別
那我只能打比喻跟你說明一下了。
未確認融資費用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比如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要支付1000萬,但是一次拿不出這么多,只能每年付200萬,5年付完。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每年付200萬,5年付1000萬,還是1次付1000萬,哪樣比較劃算呢?
肯定是每年付200萬比較劃算,因為如果你有1000萬的話,你每年年末付200萬,你其他800萬可以存入銀行,存入銀行就會有利息。
所以在我們考慮利率的情況下,每年年末付200萬,付5年,算成第一年的。假設利率為5%,那麼算成年金現值,也就是相當於第一年付款大概866萬,從而小於第一年一次性付款1000萬。那麼他的差額134萬就是未確認融資費用,也就是5年分期付款,相當融資一樣。
你看來866萬少於1000萬?是不是感覺產生了收益,怎麼會算入費用呢?
問題在於什麼呢,866萬也不是一次支付的,而每年支付200萬,實際支付的是1000萬,而134則是相當利息一樣。
簡單的說:把「未確認融資費用」看做「長期應付款」的利息。
相當應的就是說,"未實現融資收益"
科目通常用來核算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它實際上是對分期付款所支付的一種利息補償,收款單位用以沖減財務費用.
還是剛上面說的,每年收款200萬,5年後收了1000萬,但是如果第一年收,就是收866萬,也就是說,這個就好像銀行貸款,你按揭付款一樣。你一次性收取866萬和每年年末收取200萬,收款5年,利息按5%算的結果是一樣的,未實現融資收益是你幫助了購買方融資。
簡單的說:把「未確認融資收益」看做「長期應收款」的利息。
Ⅷ 為什麼 未實現融資收益 在返銷時是沖財務費用
未實現融資收益在抄返銷時沖減財務費用的原因:
"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用來核算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它是對分期付款所支付的一種利息補償,所以收款單位用以沖減財務費用。
比如:
甲出售一批商品給乙,現價銷售9萬元(不考慮稅費),銷售協議規定乙可以分期付款取得,連續3年每年末付款4萬元。甲:
借:長期應收款9
貸:主營業務收入(售價的現值)
未實現融資收益(9-售價現值,等同於利息)
第一年收款:
借:銀行存款4
貸:長期應收款4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貸:財務費用
第二年、第三年同第一年的思路一樣,只是攤余成本發生變化.新的准則規定財務費用的攤銷一律採用實際利率法。12-9=3(萬元)實際上就是延期付款所支付的利息。
Ⅸ 什麼叫未確認融資費用和未實現融資收入
你最好找本注冊會計師的書《會計》——租賃章節,你看完就應該很明白了。
企業會計准則-租賃
為了便於本准則的應用和操作,現就以下問題作出解釋:(1)租賃開始日與租賃期開始日;(2)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區別;(3)融資租賃中實際利率法的應用;(4)初始直接費用的處理。
一、租賃開始日與租賃期開始日
租賃開始日,是指租賃協議日與租賃各方就主要條款作出承諾日中的較早者。在租賃開始日,承租人和出租人應當將租賃認定為融資租賃或經營租賃,並確定在租賃期開始日應確認的金額。
租賃期開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權行使其使用租賃資產權利的日期,表明租賃行為的開始。在租賃期開始日,承租人應當對租入資產、最低租賃付款額和未確認融資費用進行初始確認;出租人應當對應收融資租賃款、未擔保余值和未實現融資收益進行初始確認。
二、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區別
根據本准則第四條規定,承租人和出租人應當在租賃開始日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或經營租賃。
(一)融資租賃的認定標准本准則規定了融資租賃的認定標准。
本准則第六條(一)規定,「在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這種情況通常是指在租賃合同中已經約定、或者根據其他條件在租賃開始日作出合理判斷,租賃期屆滿時出租人能夠將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
本准則第六條(三)規定,「即使資產的所有權不轉移,但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其中「大部分」,通常掌握在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75%以上(含75%)。
本准則第六條(四)規定,「幾乎相當於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其中「幾乎相當於」,通常掌握在90%(含90%)以上。
(二)經營租賃的特徵本准則第十條規定,經營租賃是指除融資租賃以外的其他租賃。
通常情況下,在經營租賃中,租賃資產的所有權不轉移,租賃期屆滿後,承租人有退租或續租的選擇權,而不存在優惠購買選擇權。
三、融資租賃中實際利率法的應用
(一)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本准則第十五條規定,未確認融資費用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分攤。承租人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費用。
承租人採用實際利率法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應當根據租賃期開始日租入資產入賬價值的不同情況,對未確認融資費用採用不同的分攤率:1.以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為折現率將最低租賃付款額折現、且以該現值作為租入資產入賬價值的,應當將租賃內含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2.以合同規定利率為折現率將最低租賃付款額折現、且以該現值作為租入資產入賬價值的,應當將合同規定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3.以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折現率將最低租賃付款額折現、且以該現值作為租入資產入賬價值的,應當將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率。
4.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為入賬價值的,應當重新計算分攤率。
該分攤率是使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等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的折現率。
(二)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分配本准則第十九條規定,未實現融資收益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配。出租人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收入。
出租人採用實際利率法分配未實現融資收益,應當將租賃內含利率作為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分配率。租賃內含利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與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等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之和的折現率。
例如,20X4 年12 月1 日,A 公司與B 公司簽訂了一份租賃合同,
A 公司以融資租賃方式向B 公司租入一台設備,合同主要條款如下:
1.租賃期開始日:20X5 年1 月1 日。
2.租賃期:20X5 年1 月1 日~20X8 年12 月31 日,共4 年。
3.租金支付:自租賃開始期日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50000 元。
4.該機器在20X4 年12 月1 日的公允價值為500000 元。
5.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為7%(年利率)。
6.承租人與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均為1000 元。
7.租賃期屆滿時,A 公司享有優惠購買該機器的選擇權,購買價為100 元,估計該日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為80000 元。
(一)A 公司以實際利率法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1.計算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確定租賃資產入賬價值。
最低租賃付款額=150000×4+100=600100(元)
現值計算過程如下:
每期租金150000 元的年金現值=150000×PA(4 期,7%)
優惠購買選擇權行使價100 元的復利現值=100×PV(4 期,7%)
查表得知
PA(4 期,7%)=3.3872
PV(4 期,7%)=0.7629
現值合計=150000×3.3872+100×0.7629=508080+76.29=508156.29(元)>500000 元
根據本准則規定的孰低原則,租賃資產的入賬價值應為公允價值500000 元。
2.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未確認融資費用 = 600100- 500000=100100(元)
3.確定融資費用分攤率計算過程如下: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付款的現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當r=7%時150000×3.3872+100×0.7629=508156.29>500000 元當r=8%時150000×3.3121+100×0.7350=496888.5<500000
因此,7%<r<8%。用插值法計算如下:
現值 利率
508156.29 7%
500000 r
496888.5 8%
508156.29-500000 = 7%-r
508156.29- 496888.5 7%-8%
r=7.72%
4.在租賃期內採用實際利率法分攤融資費用(參見表1)
表1 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表
(二)未實現融資收益分配
1.計算租賃內含利率
根據本准則第13 條中租賃內含利率的定義,租賃內含利率是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與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等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之和的折現率。在本例中最低租賃收款額=租金×期數+優惠購買價格=150 000×4+100 =600 100(元)
因此有150 000×PA(4,R)+100×PV(4,R)=501 000(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
根據這一等式,可在多次測試的基礎上,用插值法計算租賃內含利率。
當R=7%時150 000×3.387+100×0.763 =508 050+76.3=508 126.3(元)>501 000 元當R=8%時150 000×3.312+100×0.735 =496800+73.5=496873.5(元)<501 000 元
因此,7%<R<8%。用插值法計算如下:
現值 利率
508 126.3 7%
501 000 R
496873.5 8%
508 126.3-501 00/508 126.3- 496 873.6=7%-R/7%-8%
R = 7.63% 即,租賃內含利率為7.63%。
2.計算未實現融資收益
最低租賃收款額=150000×4+100=600 100(元)
應收融資租賃款入賬價值=600100+1000=601100
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501 000(元)
未實現融資收益=601100-501 000=100 100(元)
3.在租賃期內採用實際利率法分配未實現融資收益
四、初始直接費用的處理
初始直接費用,是指租賃雙方在租賃談判和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可歸屬於租賃項目的相關費用,主要包括手續費、律師費、差旅費、印花稅等。
在融資租賃下,承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應當計入租入資產價值;出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應計入應收融資租賃款的入賬價值。
在經營租賃下,承租人和出租人發生的初始直接費用,應當確認為管理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Ⅹ 未實現融資費用屬於什麼科目
負債類科目
未確認融資費用是由於融資而應承擔的利息支出在租賃期內的分攤,
它是因承租人進行融資而產生的負債,所以新准則把它列為負債類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