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會計制度為何規定:固定資產投入不全部計入當期成本, 而要逐年攤銷
這是財務會計准則所規定的,世界慣例了,我們不好評論。目的是防止盡量做到收入和內費用的合理配比。容即貫徹了配比原則。
折舊年限一般按直線法,有些企業例如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時間,但最短不得低於規定年限的60%,採用的方法為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最好徵得稅務部門同意並備案。
由於折舊的增加和減少肯定影響當年的利潤的多少,進而影響稅後利潤分配,所以要根據情況考量。當然直接違反稅法和准則也不足取,那樣可能面臨風險很大,最好按規定做,你說呢?
⑵ 為什麼固定資產要計提折舊,無形資產要攤銷
這是因為,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專值,就是他的屬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
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他的成本攤銷的期限不應該僅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計每個期限要攤銷的成本,這就是每年的折舊額和攤銷額。如果在購買時直接全部攤銷,則當年費用很高,利潤減少,而以後年度利潤高估。這都是會計所不允許的。
⑶ 請問:當月購買的固定資產當月需要計提攤銷不
當月購入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當月處置的固定資產,當月要提折舊。
⑷ 為什麼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在起止月份上規定不一致呢
固定資產是屬於有來形源,無形資產是屬於無形的。
因為最開始沒有所謂無形資產的概念,後來無形資產概念逐漸形成。
都是自己研究開發而來的。所以無形資產是自始擁有的資產。
所以以形成當月就計提折舊。
而固定資產通常是從其他人處獲得的,一開始是別人的東西。
所以在取得的次月開始計提折舊。
⑸ 為什麼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計提攤銷
1、制定這個規定的時候還是手工做賬的年代,那時大企業中固定資產賬月末對賬回就要花費時間答,再按對完賬後的資產計提折舊則影響整體核算進度了。那時對「固定資產當月增減不影響計提折舊」的規定,一定程度是出於對工作的簡化、提效。
2、固定資產折舊與物質實體損耗相關,假如固定資產在月末增加,計提額超過實際損耗了。當然,我覺得這是次要的,主要還是第一點。
⑹ 為什麼固定資產要計提折舊,無形資產要攤銷
這是因為,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版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權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
但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他的成本攤銷的期限不應該僅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計每個期限要攤銷的成本,這就是每年的折舊額和攤銷額。如果在購買時直接全部攤銷,則當年費用很高,利潤減少,而以後年度利潤高估。這都是會計所不允許的。
⑺ 為什麼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計提攤銷
1、制定這個規定的時候還是手工做賬的年代,那時大企業中固定資產賬月末對賬就要花專費時間,再按對屬完賬後的資產計提折舊則影響整體核算進度了。那時對「固定資產當月增減不影響計提折舊」的規定,一定程度是出於對工作的簡化、提效。
2、固定資產折舊與物質實體損耗相關,假如固定資產在月末增加,計提額超過實際損耗了。當然,我覺得這是次要的,主要還是第一點。
⑻ 為什麼固定資產說折舊無形資產說攤銷
10年
但是會計准則上規定
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是不能攤銷的
但可以減值測試
⑼ 為什麼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需要折舊而無形資產需攤銷
不實行內部成本復核算的制事業單位,其購入和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時,應一次計入「事業支出」;對於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無形資產應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分期計入經營支出。
而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需要折舊,前提也是非用於生產經營的固定資產。這些固定資產在購置時,就已經全額計入了事業支出等支出科目,當然不能再計提折舊。
⑽ 為什麼固定資產的當月不計提折舊 無形資產的當月要計提折舊
會計業務中,企業在襲取得固定資產後,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提取折舊。企業在取得無形資產後,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處置無形資產的當月不再攤銷,也就是說無形資產攤銷的起始日和停止日為: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