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向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增值稅附加應該如果記分錄
1、收到形式發票抄時
借:成本襲費用類科目
貸:應付賬款
2、代扣繳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時
借:應付賬款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交稅金-代扣增值稅(銷項稅)
應交稅金-代扣稅費
3、代扣所得稅時
借:應付賬款
貸:應交稅金-代扣所得稅
⑵ 支付境外特許權使用費是否預提企業所得稅
境內企業如果對外支付的是特許權使用費,則應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回實施條例相關規定按收答入全額繳納10%的企業所得稅。
境內企業如果對外支付的是勞務費等,則需要視該境外企業所提供的勞務是在境內還是境外,如果勞務完全發生在境外,則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規定不需在我國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該境外企業需要到境內進行服務,則需要視提供服務的國家是否為與我國簽訂了稅收協定的國家。
如果是與我國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則還要判斷其是否在境內構成了機構、場所,如果未構成常設機構則按照協定不需要在境內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確實構成了常設機構,則應於境內按勞務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而對於與我國沒有簽訂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派遣雇員到中國境內提供勞務,通常構成上述意義上的機構、場所,應對歸屬於該機構、場所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適用25%的稅率,而不再區分是否構成常設機構。
通常情況下,技術服務費與特許權使用費的區分,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稅收協定特許權使用費條款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507號)相關規定進行判定。
⑶ 對外支付代扣代繳所得稅如何計算
判斷支付的款項是否履行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的范圍;判斷支付的款項是否屬於非居民專企業來屬源於中國的境內所得;判斷扣繳義務發生時間;計算代扣代繳所得稅稅額。
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時,不論納稅人是否屬於本單位人員,均應代扣代繳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前款所說支付,包括現金支付、匯撥支付、轉帳支付和以有價證券、實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
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時,必須向納稅人開具稅務機關統一印製的代扣代收稅款憑證,並詳細註明納稅人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護照號碼(無上述證件的,可用其他能有效證明身份的證件)等個人情況。
對工資、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因納稅人數眾多、不便一一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可不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但應通過一定形式告知納稅人已扣繳稅款。納稅人為持有完稅依據而向扣繳義務人索取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不得拒絕。
⑷ 向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需要代扣代繳城建稅嗎為什麼
代扣代繳稅種 「營改增」以後,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內費時,除了需容要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以外,還要代扣代繳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境內企業代扣代繳的增值稅應向境內企業所在地的主管國稅機關繳納,代扣代繳的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則應向境內企業所在地的主管地稅機關繳納。境內企業代扣代繳的企業所得稅,應分別向主管該境內企業所得稅的主管國稅機關或地稅機關繳納。
⑸ 請問向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增值稅附加應該如果記分錄
按形式發票金額拆分為價稅額正常記賬:
1、收到形式發票時
借:成本費用類科內目
貸:應容付賬款
2、代扣繳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時
借:應付賬款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交稅金-代扣增值稅(銷項稅)
應交稅金-代扣稅費
3、代扣所得稅時
借:應付賬款
貸:應交稅金-代扣所得稅
⑹ 公司從境外購入軟體使用,要代扣代繳預提所得稅嗎
境外企業將其技術專利的所有權轉讓給中國境內,不屬於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原則上不繳納預提企業所得稅。但如果上述購買行為是境外企業技術的使用權,則應在中國境內繳納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6)代扣境外企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
第二條 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本法所稱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本法所稱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第三條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⑺ 企業向境外個人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稅率是多少
按形式發票金額拆分為價稅額正常記賬:
1、收到形式發票時。
借:成本費用類科目。
貸:應付賬款。
2、代扣繳增值稅及附加稅費時。
借:應付賬款。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交稅金-代扣增值稅(銷項稅)。
應交稅金-代扣稅費。
(7)代扣境外企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擴展閱讀:
經營所得:
採用三級超額累進稅的、實行按年綜合徵收。為兼顧現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所得和合夥制企業所得納稅人的納稅負擔。
銜接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徵收,可將稅率簡化為三級超額累進稅率。以每一納稅年度的各項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稅所得額,按年綜合徵收,分月(或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
其他所得:
採用20%的比例稅率、實行按月(次)分類徵收。對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遺產繼承所得和接受捐贈所得等非勞動所得採用20%的比例稅率,分項按月(或按次)徵收,不作任何扣除,並對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實行加成徵收。
⑻ 關於對境外機構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的計稅基礎均是怎樣
兩點,稅款計算是外幣轉換成本幣後直接乘以相應稅率,代繳非居民企業所得稅,除非財產轉讓,不得扣除相關稅費。依據合同約定的標的額,該部分稅收的應稅義務在外國企業,代繳企業如果代為支付,不得列支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