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據中國法律,船舶碰撞發生之後,可以行使管轄權的法院有哪些
在涉及二艘或兩艘以上船舶的碰撞情況下,本公約中的任何規定,都不得妨礙按本公約規定審理案件的法院,根據其國內法由同一事故發生的其他訴訟行使管轄權。
㈡ 法律:船隻在公海上時,船上發生的行為,其司法管轄權怎麼判定
回答:
1、船舶和航空器屬於注冊國的領土,稱為「浮動領土」或者「擬定領土」。所以船舶在公海上應適用船旗國法或者船舶注冊地法。
2、樓上回答的不然。並不是在公海上的犯罪行為不予管轄,若是這樣的話,在公海上的海盜行為也不予管轄嗎?相反,按照刑法的普遍管轄原則,對於公害行為各國均可管轄。電影中的公海賭船不受管轄的原因是該船舶注冊地法或者船旗國法並沒有規定賭博行為違法,既然不是「非法」,該國為何管轄,而其他國家家也無權管轄。即使是船東是中國國籍,如果船舶注冊在國外,也可以進行法律規避,但法律規避是否有效,這是國際私法上的各學者討論的重點,不展開。
3、船舶支持雙重國籍,稱為「第二國籍制度」,我國新的《船舶登記制度》中有所規定。
4、這個問題也是國際私法中各國討論的話題。由於各國規定不同,有的國家認為自然人出生的國籍依出生地國籍,有的國家認為依其父親的國籍或者其他親屬的國籍,又產生了沖突規范,所以對這名嬰兒的國籍根據實際情況不同比如訴訟地或者准據法的不同,是無法確定的。但是可以認為是在美國的領土上出生,理由在1中已說明。
㈢ 內河發生的船舶租用、船舶碰撞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等等是否屬海事法院管轄
這個規定我看過,它並沒有區分海船和內河船,也沒有講多大的船舶,讓我一頭霧水版。比喻我們這權里一條小河的渡輪和一艘載人的小機動船發生碰撞,難道也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嗎?我們這是湖南省,離武漢很遠。這里的海事是不是廣義的海事(含內河運輸),並不單指《海商法》意義上的海事對嗎?我們這里沒有海,卻有地方海事局。是不是海事法院審理的案件並不要求都依《海商法》、《海訴法》來審理,內河發生的案件就適用其他法律來審理,比如適用交通部的《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查看原帖>>
求採納
㈣ 船舶建造合同糾紛基層人民法院是否有管轄權
所謂船舶建造合同,是指船舶建造人按約定條件建造船舶,由定造人支付價款的回合同。該合同當事人答因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和終止而產生的糾紛,即為船舶建造合同糾紛,此類案件實行專屬管轄。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條、《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6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條的規定,因船舶建造合同提起的訴訟,應由船舶建造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轄
㈤ 船舶登記如何管轄
一、關於《條例》第一章總則部分
(一)「中方投資人的出資額不得低於50%」的含義為包括50%在內。
就企業法人而言,「出資額」可以是中方法人或自然人的股份之和。對合資企業法人的船舶,在辦理所有權登記時,船舶登記機關應當查驗合資企業的驗資報告,確認「合資額」。境外中資企業在境內投資開辦航運企業,其出資額是否計算為中方投資人的出資額,應視具體情況報我局審核後確認。
中國公民或法人與外國公民或法人共有的船舶,參照第二條的規定,中方出資額不低於50%的,可予以登記。
「中方出資額」不包括港、澳、台資本。
在主管機關對外商獨資或投資比例超過50%的非運輸船舶如何辦理登記問題尚未明確之前,此類船舶暫不予登記。
(二)「公務船舶」,是指隸屬於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並用於政府行政管理目的的船舶;
「軍事船舶」,是指軍隊現役的或在編的,用於執行軍事任務或運送軍事人員、物資,並不收取運費或其他任何形式報酬的船舶;
「體育運動船艇」指隸屬於體育管理系統的,並直接用與體育運動比賽或訓練的船舶。
(三)船舶登記機關對住所在其轄區內的船舶所有人的船舶享有登記管轄權。船舶為數人共有的,依據持有最大份額的共有人的住所確定登記管轄權,最大份額相同的,由共有人協商確定。特殊情況,由船舶登記主管機關指定的船舶登記機關對其實施登記管轄權。船舶選擇其船舶登記機關所轄港口之一作為船籍港。
(四)登記簿中記錄的船舶價值是船舶所有人在取得船舶所有權時的船舶價值。如,購船發票、購船合同中載明的船舶價格。
(五)船舶登記證書中的建成H期,應為船舶原始建造時的建成日期。新造船舶在進行檢驗前,其所有權登記證書上的船舶建成日期可登記為船舶原始建造的交接文件所載日期,但船舶檢驗之後,其船舶登記證書載明的建成日期應和船舶檢驗證書一致。船舶經重大改建的,建成日期仍填寫原建成日期,改建日期應在證書中註明。
二、關於《條例》第二章船舶所有權登記部分
(六)「未進行抵押的證明文件」,在國內買賣船舶時由原船籍港登記機關出具;從境外購進船舶時由境外原船籍港登記機關出具或由境外公證機關出具。
(七)「建造中的船舶」,是指已安放龍骨或處於相似建造階段的船舶。
(八)依法拍賣的船舶包括經法院裁定、判決拍賣的船舶和依法被國家執法機關罰沒後拍賣的船舶。
上述船舶在辦理注銷登記時,如無法交回原船舶登記證書,則登記機關應公告原證書作廢,公告費用由申請人承擔。
(九)申請人不能提供船舶所有權證明文件的,船舶登記機關不得辦理船舶所有權登記。
三、關於《條例》第三章船舶國籍部分
(十)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和船舶國籍證書應當使用相同的號碼。編號方法由主管機關另行統一規定。
(十一)購置或光船租進外國籍船舶,應嚴格遵守《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2001年交通部2 令)等國家有關規定。對違反規定的船舶不得予以登記。
(十二)對從境外購買的原具有外國國籍的船舶,在船舶所有人遞交船舶國籍登記申請時,如不能及時提供原船旗國船舶登記機關出具的注銷原國籍的證明書,可以依據所有權取得的證明文件辦理期限不超過三個月的臨時船舶國籍證書,在取得原件後方可辦理正式的船舶國籍證書。
(十三)對境內異地建造的船舶,船舶所有人憑建造合同和交接文件申請辦理臨時國籍證書。
新造船舶試航,船舶所有人持造船合同和有效的船舶技術證書到建造地船舶登記機關辦理臨時國籍證書。
在境外購買並接收的外國籍船舶,船舶所有人可以比照從境外購買新造船舶的規定,到我國駐外使領館申請辦理臨時船舶國籍證書。
在船舶所有人申請辦理臨時船舶國籍證書時,可不以船舶已取得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為必需的前提條件。
臨時船舶國籍證書的編號方法,由主管機關另行統一規定。
(十四)頒發給予光船條件從境外租進的船舶的臨時船舶國籍證書的有效期限,原則上與租賃合同的期限相同。但是,如果租賃合同的期限超過2年,則應當在初次頒發的證書2年期限屆滿後,比照初次的辦法辦理新的臨時船舶國籍證書。
(十五)持我國駐外使領館申領的臨時船舶國籍證書駛抵國內第一港口後,除非經主管機關特別批准,均應在離開該港1-1前取得由船舶登記機關核發的船舶國籍證書。
四、關於《條例》第四章船舶抵押權登記部分
(十六)船舶抵押權登記證書未經注銷不失效。船舶抵押合同變更,由船舶抵押人和抵押權人共同到船籍港船舶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但船舶設有多個抵押權的,應徵得登記順序在其後的抵押權人的同意。無法取得其他抵押權人同意,但仍需繼續抵押的,應先注銷再重新登記,登記日期為重新申請並被受理的日期。
(十七)按照《船舶登記條例》第二十三條辦理船舶抵押權轉移手續時,向承轉人核發的船舶抵押權登記證書中抵押登記申請日期仍填寫原抵押權登記證書的抵押權登記申請日期,證書簽發日期為實際簽發日期。
(十八)抵押人以多艘船舶共同擔保同一債權時,應看作多個抵押物擔保同一個債權。船舶共同擔保的債權數額不得超出作為抵押物的多艘船舶在抵押時的總價值。已設定共同擔保的船舶,應視做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可共同為多個債權做擔保,但各艘船舶不得再單獨作為抵押物擔保其他債權。
為共同擔保的船舶核發抵押權登記證明書時,每艘船舶擔保的債權數額均應填寫抵押合同載明的共同擔保的主債權數額。但在抵押權登記證明書的備注欄內應註明「xx(船名)、xx、xx共x (艘數)艘船舶共同擔保xxx(債權數額)元債權」。
(十九)抵押雙方申請最高額抵押時,必須提交借款合同和最高額抵押合同,因最高額抵押權擔保的債權為不特定將來債權,抵押雙方需約定債權的最高限額和決算期,最高限額債權不得超出抵押船舶的抵押當時價值。
(二十)未進行抵押的證明文件格式由主管機關統一制定。
五、關於《條例》第五章光船租賃登記部分
(二十一)船舶以光船條件出租給本國自然人時,光船租賃登記的辦法可以比照出租給本國企業的規定執行。
(二十二)關於光租中國籍船舶在境內光租的,應嚴格按照《船舶登記條例》和《船舶登記工作規程》的有關規定辦理光租登記和變更登記。對於船舶未取得國籍證書而直接光租的,核發國籍證書時,船舶經營人為船舶承租人,證書有效期與光租截止日期相一致,光租期超過五年的,證書有效期為五年。
原則上國籍證書的有效期為五年,老舊運輸船舶的國籍證書按有關規定核發,不受光租起止日期的限制。光租到期的船舶,如繼續光租,應重新辦理光租登記;如不再光租,應辦理變更登記,將船舶經營人由光船承租人變更為實際經營人或使用人。不按規定辦理變更的船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二十三)船舶以光船條件出租境外的,船籍港登記機關在辦理光船租賃登記時,應中止或注銷其國籍,封存或注銷原發船舶國籍證書,並核發光船租賃登記證明書,必要時還需核發有效期以可以抵達預定登記港辦理交接所需時間為限的臨時船舶國籍證書。
(二十四)對光船租賃合同期滿,出租人、承租人申請辦理續租登記的,應當視為新的租賃合同訂立,注銷原光船租賃登記後重新辦理光船租賃登記,並按初次登記標准,收取登記費用。
六、關於《條例》第六章船舶標志和公司旗部分
(二十五)受船型或者尺寸限制不能按規定位置標明標志的船舶,是指躉船、掛槳機船、小型農船和登記機關認為適當的其他船舶。這類船舶須統一使用船名牌(大型掛槳機船,經登記機關批准,可以不使用船名牌)。船名牌的規格和使用要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頒布的相關標准執行。
(二十六)受理船舶所有人設置船舶煙囪標志、公司旗登記的申請時,應收取一式五份標准設計圖紙,並將其中的三份報送主管機關審核和統一安排公告,公告費用由船舶所有人承擔。
七、關於《條例》第七章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部分
(二十七)變更船籍港的「變更證明文件」,是指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注冊地變更的證明,或者公安部門核發的戶籍變更的證明。
辦理船籍變更登記時,原船籍港登記機關應當收回相關證書,注銷原登記,並移交船舶登記檔案給新船籍港登記機關,必要時核發有效期以可以抵達新船籍港辦理新證書所需時問為限的臨時船舶國籍證書。新船籍港登記機關僅收取證書工本費及有關手續費,不再收取登記費用。
(二十八)對於所有權轉移前後均在同一登記機關辦理登記的船舶,也應在注銷原船舶登記後,重新辦理船舶登記。
當船名發生變更時,應核發一本新證書。
(二十九)船舶所有權發生轉移的,原船籍港登記機關在辦理注銷登記時,應當收回原發船舶登記證書,並向船舶所有人出具船舶所有權登記和國籍登記注銷證明書,必要時核發有效期以可以抵達新船籍港辦理新證書所需時間為限的臨時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所有人必須提交注銷證明書正本
(三十)對經審查核實確已沉沒的船舶,發生在本國管轄水域以內的,可以辦理船舶國籍注銷登記;船舶所有權的注銷應當按照國家關於沉船沉物的管理規定執行。發生在前述水域以外的,如所有人提出申請,可以一並辦理船舶國籍和所有權注銷登記。
(三十一)船舶擔保的主債權消滅或船舶抵押合同解除,抵押權人和抵押人應按規定申請注銷船舶抵押權登記。辦理注銷登記時,登記機關應當收回原發抵押權登記證明書,並核發相應的注銷證明書。
(三十二)一艘船舶,在我國船舶登記機關登記後,無論其所有權和船籍港如何變化,均應只有一個檔案。
八、關於《條例》第八章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船舶國籍證書的換發和補發部分
(三十三)換發的船舶國籍證書的有效期限,應以實際換發的日期起算。但是,由於污損不能使用而換發的,有效期限與原發船舶國籍證書的有效期限相同。
(三十四)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船舶國籍證書遺失,持證人申請補發時,應當由船舶登記機關在發行覆蓋范圍與該船航行范圍相適應的官方報紙上連續3天刊登公告(費用由船舶所有人承擔) 聲明原發證書作廢,後予以補發。所有權證書的補發應在公告三個月後進行,實際簽發日期即為補發日期。簽發日期後應註明補發字樣。補發的國籍證書的有效期限應與原發相應證書的有效期限相同。
九、其他事項
(三十五)船舶所有權取得日期應當為船舶實際交接日期。雙方當事人對所有權取得日期另有約定的,以其約定的日期為准。
(三十六)船舶經重大改建,不論改變了其船舶種類、用途或主尺度中的一項或全部,均應進行變更等記.不應按初次登記處理。
㈥ 內河發生的船舶租用、船舶碰撞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等等是否屬海事法院管轄大神們幫幫忙
這個規定我看過,它並沒有區分海船和內河船,也沒有講多大的船舶,讓我一頭霧水。比喻我們這里一條小河的渡輪和一艘載人的小機動船發生碰撞,難道也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嗎?我們這是湖南省,離武漢很遠。這里的海事是不是廣義的海事(含內河運輸),並不單指《海商法》意義上的海事對嗎?我們這里沒有海,卻有地方海事局。是不是海事法院審理的案件並不要求都依《海商法》、《海訴法》來審理,內河發生的案件就適用其他法律來審理,比如適用交通部的《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查看原帖>>
㈦ 船員勞動合同糾紛的管轄是怎麼規定的
關於船員勞務合同糾紛和船員勞動爭議案件管轄問題
一、《案由規定》第七章規定的應由海事法院受理的「船員勞務合同糾紛」是指船員就在船工作或服務,與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經營人之間發生的勞務合同糾紛。
二、一般情況下,上述案件的雙方當事人間僅為勞務合同關系,且一方為船員、另一方為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經營人。
上款所稱船員,包括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和服務的其他人員,如隨船醫生、廚師等。
三、上述案件當事人爭議一般主要涉及的是船員在船工作或服務期間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以及在船期間發生的人身和財產損害賠償等。
四、上述案件所指的船舶應符合下列條件:
(1)航行於海上或通海水域(長江、黃浦江中下游);
(2)非用於軍事或政府公務;
(3)20總噸以上。
五、如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經營人同時又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的,船員為其在船上工作期間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船員同時提出船舶優先權請求的,海事法院可以受理。
海事法院受理的上述案件中,如船員提出的訴訟請求還包含上述四項請求外的金錢給付請求的,海事法院可一並處理。但涉及其他勞動權利,應告知其按勞動爭議程序向相關部門申請解決。
六、除上述規定的「船員勞務合同糾紛」外,其餘涉及船員的勞動爭議案件或勞務合同糾紛案件均由基層法院依法受理。
七、船員因不服勞動仲裁裁決向基層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受理法院不得以船員享有船舶優先權為由移送海事法院。
㈧ 地方法院對船舶抵押合同糾紛是否具有管轄權
船舶抵押合同糾紛不屬於專屬管轄,應該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㈨ 國際私法:公海船舶上民事侵權的管轄和法律適用。
你這個問題,只能假設由中國法律作為從圖規范進行判斷,不然沒有結版論。
假設中國法律作為沖突規權范,侵權行為之債,三個基本原則,依照順序分別為:意思自治原則,共同經常居所地,侵權行為地。
根據中國法律,船舶和飛行器屬於船旗國領土。因此,侵權行為地為行駛在公海的船舶上,那就是船旗國。如果船舶是行駛在某國領海,那麼該領海國和船旗國,兩國法律都可適用。
根據本案例,沒有意思表示,沒有共同經常居所地,那麼只能是侵權行為發生地,應適用船旗國法律。
㈩ 案件中船舶進行抵押登記,地方法院有管轄權嗎
吳某向信用社申請貸款,用自己本人所有的船舶為一筆貸款提供抵押擔保,並在海事局進行抵押登記。因為吳某到期未還款,信用社向法院提起訴訟,而這個案件是否應該由海事法院管轄?接下來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一一介紹。
【案情】
2010年9月3日借款人吳某向信用社申請貸款120萬元,並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借款時間兩年,自2010年9月3日起至2012年9月2日止,月利率7.8‰。同日,保證人付某與信用社簽訂保證合同為該筆貸款提供保證擔保,同時還以自己本人所有的贛南昌貨0767船舶為該筆貸款提供抵押擔保,並於2011年2月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地方海事局進行了抵押登記。吳某借款期滿後至今未還款,於是信用社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保證人付某承擔保證還款責任。
問:本案是否應由海事法院管轄?
其理由為:
一、從法律競合的適用上分析
《民事訴訟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在同一法階,均為國家法律。《民事訴訟法》是一般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是特別法,在同一法階的法律適用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為此,本案應適用特別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對於專門管轄的規定。即,因海事擔保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擔保物所在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轄;因船舶抵押糾紛提起的訴訟,還可以由船籍港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轄。本案中,保證人付某以自己所有的貨船作為抵押物,並在地方海事局予以了抵押登記,其抵押合同成立有效。本案的法律關系為船舶抵押糾紛,符合上述規定的因船舶抵押糾紛提起的訴訟應由船籍港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轄的規定,為此,本案應由海事法院管轄。
二、從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復上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在回復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船舶抵押合同為從合同時債權人同時起訴主債務人和抵押人地方人民法院應否受理請求的復函(2003年1月6日[2002]民四他字第37號)中的答復如下:船舶抵押合同糾紛案件應由海事法院專門管轄。船舶抵押合同為從合同時,債權人同時起訴主債務人和抵押人的船舶抵押合同糾紛案件,一律由海事法院管轄;債權人直接起訴船舶抵押人的船舶抵押合同糾紛案件,亦應由海事法院管轄;地方法院受理的上述案件,應當移送有關海事法院。本案中,涉案的擔保物為在海事局登記的船舶,為此,應由海事法院管轄。
綜上所述,因本案的法律關系為船舶抵押糾紛,其屬於海事法院管轄范圍,為此,地方法院不具有船舶抵押合同糾紛的管轄權,應向海事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