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民事行為的訴訟時效為二年,哪些民事行為的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一般的為兩年,即除了特殊的:(1)人身侵權(2)延付或拒付租金(3)由於沒有告知而造成的消費人身損害侵權(4)寄存物品丟失或毀損,以上四種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外,其他的是以受害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日起兩年。
所有的民事行為的最長保護期限為20年,但是它的起點需要與短期保護的期限起點相區別:20年的起點為,權利實際受到侵害之日起,而不是受害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即前者的時間會比後者的起點早。
『貳』 民事訴訟時效是多久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1年訴訟時效。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民法通則136條)
3年訴訟時效。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環境保護法42條)
4年訴訟時效。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提出訴訟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條)
最長訴訟時效。從權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則137條)
(2)民事侵權責任訴訟時效擴展閱讀:
私法自治,民訴中可委託朋友作為自己的工作人員代理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叄』 關於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
民事訴訟期間的起算時間是從被侵權人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因此如果被侵權人否認自己知道時,法院依據侵權人的舉證或者依據常識、實踐或者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認定。如果證據確實,法院就可以認定其為 「應該知道」。舉例說,如果甲身體受到損害,從其受到傷害之日或者確診之日,其就應該知道其權利受到了侵害,而如果其否認,顯然不會得到法律的支持。
『肆』 侵權責任法中名譽損害的訴訟時效是多久這個訴訟時效可以中斷嗎
名譽權受侵犯時復向法院起訴主制張權利的,是有訴訟時效限制的,依據民法總則的規定,主張民事權利的時效為三年,從知道權利被侵犯時開始計算。
《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規定,訴訟時效中斷了三種法定事由:
1、提起訴訟;
2、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
3、一方同意履行義務。當事人通過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向義務人主張權利可以產生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的法律後果。
『伍』 產品侵權責任訴訟時效是多久
產品侵復權責任訴訟時效是多久
產品制質量法對產品侵權責任規定了特殊的訴訟時效。
(一)普通訴訟時效——2年。
產品侵權責任的普通訴訟時效一律為兩年,即使是侵害人身造成傷害、死亡的,也不受民法通則規定的短期時效一年的限制,亦為二年時效。
(二)最長訴訟時效——10年。
最長時效不執行二十年的規定,而規定為十年,因而比民法通則規定的時間要短。
(三)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不受限制。
如果產品有明示的安全使用期,則不受最長時效期間的限制,應以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為長期時效,但該期間不足十年的,應執行十年長期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