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地糾紛案可以請求什麼地方調解嗎
土地糾紛案可以請求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解,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以下簡稱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辦理爭議案件有關事宜。
根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五條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Ⅱ 民事土地糾紛案
從圖上看確實不影響你正常通行,法院判決還是比較合理的。
涉及到鄉里鄉親的糾紛最好不要訴訟,法律這東西嘛,看看就好,真用了不好用還會把退路堵死了,比如,即使你勝訴了,對方不拆怎麼辦,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對方還是不拆,那你法院自己去拆吧,法院拆了。過段時間他又建起來了,怎麼辦,再起訴?成了一個死循環,幾年十幾年都不一定搞定。反而兩家人成了冤家。
農村土地糾紛越來越多,唉,現在的人啊,只認利不認情了,風不清氣不正啊。誰能說過了二三十年後國家實現共產主義不會把這些所謂自認為是個人私人財產的國有化呢?
Ⅲ 土地糾紛案
和D進行協商,看他是否給承保租金,給他一個合理的期限,如果在這個期限內D交了租金的話那原承保合同仍舊是有效的,必須讓D承包到合同約定的期限結束才能收回土地,當然你們也可以提前結束合同不過要支付違約金並支付D的損失。如果在給定的期限內D仍舊不給承包金的話,那他就沒有取得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承保經營權仍舊歸C所有,他就算不還也不行,他對土地的使用由於承包合同不生效沒有任何法律基礎,因此可以直接拿回地,如果他從中阻撓的話可以向公安機關申請進行強制執行並讓D賠償他給你們帶來的損失費以及沒有履行承包合同給你們帶來的損失。對於他在土地上載的樹所有權歸C所有,因為D屬於不履行合約的惡意方,因此給他自己帶來的損失由他自己承擔。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Ⅳ 土地糾紛的案子為什麼法院不受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四條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Ⅳ 土地糾紛案件法院審理過程中是否可以動工
不可以。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在土地糾紛尚未解決前,應當保持土地原狀。
Ⅵ 蘭州王錫芳
26年是多長的時間?一棵幼苗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個嬰兒可以成長為青年。而農民王錫芳的26年,只做了一件事——為了一塊承包地在到處奔波。
村裡人都知道,王錫芳是個有名的上訪戶。采訪的那天,她從屋裡抱出來一大摞厚厚的判決書和申訴材料。這26年的時間,讓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村婦女變得粗通法律。
有人說王錫芳可憐,但也有人說她難纏。采訪中一位審判人員就說,這是個難纏的農民,已經為了這一件事反復告狀,更換案由告狀。是的,因為法律不允許同一案由反復起訴,所以每次王錫芳都以不同的案由起訴,民事官司解決不了,就走行政訴訟的路。但所有的案由,都是圍繞著這一件事——土地。
為了一塊土地,王錫芳上訪、起訴、上訴再到申訴,找過了省、市、區、鄉、村所有她能找到的職能部門;窮盡了她所知道的公力救濟手段。時至今日,事件仍然沒有結果,土地依然沒有著落。這條維權的道路,漫長而又艱辛,就連王錫芳的兄弟也看不下去了,勸她不要再告,但是王錫芳仍然不妥協、不放棄。
不妥協、不認輸,在很多人的眼裡,王錫芳脾氣太硬,就是個「秋菊」。太固執、太鬧騰,有意義嗎?但仔細想想,王錫芳為什麼「難纏」?從花季少女到白發中年,一個人的一生有幾個26年。為什麼王錫芳寧願把她人生最好的時光都用來告狀?真的是因為這個農民太難纏嗎?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光華說,一件事用了26年,收到了12份判決書都解決不了,這本身就是問題。
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本,失地的農民應當得到補償。農民告政府,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力不從心的事,但是她不得不去做,因為她沒有別的選擇。事實上,從內心來講,王錫芳根本不願意當這個「法院常客」。因為常年官司纏身,她走在村裡,人們也總是指指點點。十分好面子的王錫芳並不想沒完沒了地糾纏在這場官司里。
王錫芳的土地案,在經過26年的「長跑」之後,究竟會怎樣結局,現在還不好說。不過,26年時間,12次判決,未來仍然成迷的現實,對誰都不好,誰都耗不起。時間拖得越長,越是如此。這26年,參與過此案的行政、司法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王錫芳,她最美好的年華都花在這里,而對於當事法院、當地政府,是不是也賠上了法律的權威、政府的威信?當法律不能定紛止爭,當法律救濟的成本如此之高,普通人會不會敬法而遠之?無論從哪個角度,王錫芳的土地案,已經不單純是一個有關承包地的案件,而成為一個「多面」標本,值得我們從行政效能、司法成本、司法效率、法律信心、司法制度等方面深深思考。
王錫芳的土地案,應該算不上最疑難的案件。盡管村委會當初不給她劃承包地已成為歷史遺留問題,但如何安置她今後的生活,讓她能息訴罷訪,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還需要政府部門和法院做更細致的工作。
Ⅶ 土地糾紛案
一般土地糾紛案件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Ⅷ 土地糾紛案,司法部門組織調解,對方拒不出面調解,怎麼辦
土地糾紛案司法部門組織調解對方不出面也是可以調解的如果要是他去不出面的話就上法院告他起訴
Ⅸ 司法局判決土地糾紛案多長時間才能有結果.急求.....
發生土地糾紛,雙方當事人協商不成的,應當由鄉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果持有土地使用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或者其他證明材料的,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訴。司法局只能對土地糾紛予以調解,沒有判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