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同簽訂日期在先履行在後產生糾紛以哪個為准
如果勞動合同上約定了合同生效日期,就以約定的為准,如果沒約定就以簽訂勞動合同的日期為准。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就以事實勞動關系發生之日起計算。
『貳』 合同日期糾紛
口頭協議仍然有效,可以要求對方履行合同,如果不履行,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過締約過失責任,或者沒收定金。
『叄』 經濟糾紛起訴與合同簽訂的日期有關系嗎
要看起訴的內容和合同簽訂的日期有沒有關系。如果涉及到訴訟時效,可能就會有關系。因為你給出的信息有限,本律師也無法給出更准確的答案了。
『肆』 原告手裡合同日期早而被告手裡合同日期晚原告訴訟被告違約法院怎麼判定
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的證據,都要經過法庭舉證質證,法院在調查清楚案件相關事實後,對證據作出是否採信的判斷,依據採信的證據來做裁判
『伍』 合同簽訂日期和生效日期有什麼區別
沒有什麼區別。
合同訂立日期和生效日期一般都是一個時間,如遇特殊情況下,兩者不一致。
1、合同訂立日期和生效日期一般都是一個時間,就是雙方簽字、蓋章之日生效,就是落款時間;
2、特殊情況下,兩者不一致:合同訂立日期就是簽字、蓋章之日;生效日期是雙方規定的一個具體時間,或者什麼條件完成的情況下生效。
原則上,合同訂立日期其實就是指的合同生效日期,但實踐中也會存在例外的情況,此時合同的生效可能附上了一定的條件。
(5)有關合同簽署日期糾紛案件擴展閱讀
合同訂立時的注意事項
1、注意合同名稱與合同內容是否一致
有些企業使用合同統一文本,這本是好事,但由於對合同性質了解不細,出現張冠李戴的事情。例如本是加工承攬合同,卻使用購銷合同文本,為合同以後的履行和適用法律條款增添了爭議。
2、注意列明每項商品的單價
有些企業在購銷合同中,標的是多類商品,但卻只在合同中明確各類商品的總價款,而不確定具體每種商品的單價,一旦合同部分履行後發生爭議,就難以確定尚未履行的部分商品的價款。
3、在合同中明確違約金和賠償金計算方法
《合同法》雖然規定一方違約,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違約金和賠償金,但如果合同中沒有明確違約金的數額,法院就會視為雙方當時放棄違約金權利,而不予支持。對賠償金計算方法作出明確約定,有利於以後發生爭議後迅速確定賠償金額。
4、確定管轄法院
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訴訟法中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在簽訂合同時,雙方一般比較友好,比較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如果事先確定了管轄法院,就不必在以後為爭管轄法院而斗的你死我活了。
『陸』 合同沒有簽定簽約時間,發生糾紛時怎麼辦
《合同法》就此問題有具體規定。
《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六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 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所以,遇到「購房合同均沒有簽定簽約時間」,的情況時,你作為購房者可以隨時向開發商要求給房子,只要給他們一個辦理買房手續的時間就行了。
建議立即向法院起訴,在法院的審理期限(六個月內)應該夠他給你買到房子了吧。
『柒』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書 合同未約定簽訂時間 如何認定
首先,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第一條的規定來看,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當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本案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南昌或泰和,因此,南昌或泰和為合同履行地。但是,從該規定的第三條來看,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履行地點、交貨地點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或者雖有約定但未實際交付貨物,且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以及口頭購銷合同糾紛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確定案件管轄。本案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卻屬於約定不明確的情形。此處的「明確」應解釋為該約定的交貨地點具有具體、唯一性,而不再有選擇的可能。我省既有南昌市又有南昌縣,交貨地點約定為南昌就已經不具體不唯一了,更何況是約定了南昌或泰和。
其次,民法上所謂的習慣,是指當事人關於同一事項,反復進行同一行為,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形成的規則。屬於一種事實上的慣例。在全國通用的,稱為一般習慣;在某個地方通用的,稱為地方習慣;商人所遵循的習慣,稱為商習慣或交易習慣。合同法受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影響,每當提到習慣時,均指交易習慣。交易習慣是補充法律漏洞的一種方法,法官裁判民事案件,有法律規定的適用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適用習慣。本案中,法律已有具體的規定,因此,在適用法律時應當然的適用法律具體規定,而不應適用交易習慣。此外,交易習慣屬於事實,應由當事人舉證證明,而不是由法官主動認定是否為交易習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南昌或泰和,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中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約定不明確的情形,且在有具體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不應適用交易習慣,本案泰和法院沒有管轄權,應移送至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