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紅葉建設有限公司非法掛靠、轉包。還理直氣壯。有哪個部門能管
建築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Partnering模式
Partnering模式首先在美國出現,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應用范圍逐步擴大到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及中國香港地區。由於這種模式具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加強產品品質、避免或減少索賠等優點,逐漸成為發達國家或地區工程項目的重要模式,並且日益受到建設工程管理界的重視。
迄今為止,關於Partnering尚無統一精確的定義,不同的組織和學者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Partnering作了解釋。
可以這樣描述Partnering:存在於兩個或多個組織之間的長期承諾關系,通過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參與者的資源,達到特定商業目標。這種承諾關系基於參與各方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資源共享,可以促進參與各方交流合作、解決糾紛,刺激各方致力於優化設計和施工方法,以達到提高工程價值、降低成本、縮短工期和增加相互利潤的目的。
Partnering要求在參與各方之間建立一個合作性的管理小組(TEAM),這個小組著眼於各方的共同目標和利益,並通過實施一定的程序來確保目標的實現。因此,Partnering管理模式突破了傳統的組織界限,業主直接與設計、承包商、供貨商等參與方成為夥伴關系,在充分理解彼此利益的基礎上,確定共同的項目目標,建立起以不同工作組為單元的組織機構,在相互信任的氛圍中直接監督、管理項目工作,實現雙贏局面,並通過有效溝通最大程度的避免爭議或問題的發生。工作組的工作內容並非直接干預合作方自主的生產管理,而是對工程成績不斷進行評價,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對風險進行嚴格控制,從而實現相互利益的最大化。
綜上可述,Partnering模式概念的基本要素就是建立共同目標,達成相互的承諾,共同解決問題,避免爭議、訴訟,培育合作、信任和健康的工作關系,使項目的實現取得超常規的效益,並使參與各方的利益都得以實現。
2.2Partnering模式的基本要素
Partnering模式的基本思想是變建設項目參與方之間的敵對關系為合作夥伴關系;由單純追求項目任一方的目標轉變為追求各方共同的目標。它與其他項目管理方法不同之處在於Partnering不是從敵對的角度去觀察和解決問題,而是強調理解、合作和信任。
Dr.JamesBarlow(英國UniversityofWestminster)在1996年調查中總結出了Partnering模式較為重要的3個因素:溝通、理解和互信。並指出這3個因素互相影響,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會使Partnering模式不能運作良好。
除了溝通、理解和互信因素外,Partnering模式成功運行還必須有2個前提條件——承諾與共享。
Partnering的「承諾」必須由參與各方的高層管理者做出,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工作順利實施,承諾形式表現為制訂一個Partnering協議。Partnering協議是非合同性質的,是一種怎樣執行、管理合同的方法,也是合同期間如何處理各方之間關系的對策,由此可見它決定了參與各方對待項目和合作方的態度;所謂「共享」首先是資源共享,參與各方只有共享信息資源,才能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因此,各方要公正、誠實並及時相互溝通,如此才能保證工程投資、進度、質量等方面的信息能使其他方准時獲取。除資源共享外,各參與方還必須要共擔風險,共同解決矛盾,共享成果,最終滿足各自的目標和利益。
2.3Partnering模式的兩種類型
Partnering模式可以分為單項的和連續性的,也有人稱為「基於特定項目的Partnering模式」和「長期的Partnering模式」。
(1)單項的Partnering。顧名思義是指在單獨的一項特定建設項目中採用Partnering模式,從而各方形成Partnering工作關系。基於特定項目的Partnering模式要從戰術層出發確定項目范圍,它強調在業主、承包商、咨詢監理方等主體間建立合作互信和雙贏的關系,不僅要求滿足基本的項目「鐵三角」約束,還要通過價值工程、優良的後續服務等技術或手段增加業主的滿意度。基於項目的Partnering模式適用於一般的大型項目,但由於此類工程缺乏一定的持續周期且比較注重費用,因此模式形成的各方聯盟具有一定的時限性。
(2)長期的Partnering模式。從公司戰略層出發確定項目范圍,它可以影響公司的長期目標。模式實施既要考慮特定項目的生命周期,也要考慮參與企業的自身發展。從參與企業的生命周期出發建立長期性的合作關系是為了使所有成員獲得利益,除了要增加業主的滿意度,還要使其它參與主體能夠互相學習,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整體競爭能力。
長期的Partnering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緊密相關,比較適用於大型、超大型工程項目或有連續項目需求的情況。相對來說,大型或超大型項目業主重視項目的社會效益多於經濟效益,參與企業除了可以通過長期聯盟不斷提升效能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外,還可以獲取更多的聲譽。此外,較長的建設和運營維護周期也為參與企業形成長期合作關系提供了必要時間。
上面2種類型都是以聯盟的形式進行項目管理和運作,聯盟的管理理念是通過建立共同的遠景目標使原本利益沖突的企業協調合作,更進一步的是聯盟能促使參與企業通過不斷改進提升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