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拖欠工資能找電視台
找勞動局,然後不用你電視台在勞動局抓典型的時候自然會把電視台的帶去
② 老闆故意拖欠工資,找記者電視欄目組那個最好作用最大啊
1、勞動者可以向當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保障合法民事權利,如果仲裁委員會做出了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調解書或裁決書,而用人單位逾期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2、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如何確定所在企業由哪一級勞動監察機構管轄呢?
有兩個辦法:一是搞清楚該企業在哪繳納社會保險費,若是在市社保局繳納,則由市勞動監察支隊管;若是在區縣社保局繳納,則由區縣勞動監察大隊管轄;若是省屬中央企業,則由省總隊管轄。二是撥打當地1233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咨詢服務熱線進行咨詢了解。
3、勞動者可以報警立案,如果用人單位根本無視勞動保障部門的責令書,就連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也無動於衷的話,那麼勞動者可以報警,請求公安機關偵查,查證屬實,進入司法程序,會判處徒刑和並處罰金。勞動監察部門是勞動局的一個部門,你可以去投訴,但不會產生類似於仲裁裁決這樣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勞動爭議仲裁委是勞動局管轄的專門處理勞動爭議仲裁的機構,作出的裁決是有法律效力的,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
③ 老闆欠我工資我打電話找電視台有用嗎
你完全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08年國家新頒布的勞動法已經趨於完善.,就算沒有簽定勞動合同,但你和老闆已經造成用工事實,是受法律保護的,在此基礎上,等於說和簽定合同是一樣的.勞動法都有相關的描述.你可以找老闆談,不給的話,直接找勞動保障局解決問題,不知道怎麼找的話,在當地直接大電話114查詢當地勞動部門的電話號碼,就可以了.再不行的話,你乾脆去勞動仲裁委員會直接仲裁,現在仲裁不收費的.放心吧,象這樣的老闆遍地都是 ,只要你懂勞動法,不管簽定合同沒有,老闆一分錢都少不了你的.都回按照當地的相關規定和國家相關勞動法處理的 事情鬧大了電視台就來撒 ,一般是叫不來的
④ 老闆拖欠工資我想找電視台曝光,又不知道記者電話電話
你可以選擇報警
也可以到人社局投訴
現在是聯合清欠
各地政府部門都很重視
⑤ 公司拖欠工資嚴重可以向電視台反應嗎
您好,公司拖欠工資建議向勞動局反饋。
第一步,一定要搜集您在公司工作過的相關證據,勞動合同,工作文件,工作照,工作記錄等等,越多越好,對你越有利,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在公司工作沒滿一年的,可以要求每個月的支付雙倍工資的賠償,工作滿一年的,就沒有了,法律上默認你已經簽了合同。
第二步,先到勞監大隊或者中隊去提交證據,因為勞動局不會第一時間受理,要先到勞監大隊去進行投訴,讓勞監大隊調解,它沒有強制性,只能到公司去進行調解,讓公司知道拖欠的嚴重性,如果調解成功工資就可以追討回來,如果調解不成功,只能進行下一步。
第三步,到勞動局,進行勞動仲裁申請,首先要到工商局去列印公司的信息,要工商局進行蓋章的,然後再次把證據復印一式兩份,按照勞動局的要求上網下載申請書,進行填寫,然後填寫相關的資料,到勞動局進行立案。http://www.lawtime.cn/
勞動局立案後,一般要等待二十天左右,勞動局要進行調查,它有強制性,所以會進行一系列的審核,這時候就可以要求一系列的賠償,包括雙倍工資,社保之類的。等到勞動局審核結束,如果還沒有發工資,就要開庭進行處理了。
⑥ 工人工資拿不到,可以去電視台找媒體曝光嗎
電話給勞動部門舉報,然後就去電視台找媒體曝光,自然就能拿到工資了,工資拿不到,就是遇到黑心的老闆,如果你不這樣的話,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拿到,有些甚至永遠都拿不到,對待這種沒良心的老闆,就要這樣
⑦ 拖欠民工工資可直接向電視台記者打電話嗎
如有這種情況發生,你要與其他一同被拖欠工資的工友們一起,搜集和保留對方拖欠工資的具體事實和確鑿證據,派代表到當地有管轄權的勞動監察部門反映和投訴,請他們幫助你們催討被拖欠的工資。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或你們對其結果不滿意的話,就向法院起訴處理。要注意保持冷靜和剋制,不要以過激的行為和對方發生其他沖突事件。
拖欠工作統一舉報電話:12333。找勞動監察部門幫催討工資,成本低、時間短、手續簡便,是催討被拖欠工資的首先選擇。
工資被拖欠的話,找媒體反映還是不能直接解決問題。應該先找勞動監察部門,不行的再找法院解決。
⑧ 工資拿不到勞動局處理不了要找記者怎麼找
單位拖欠員工工資,在勞動局調解不成的情況下,是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維權的,在仲裁之後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找記者從根本上無法解決拖欠工資的問題。
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二十八條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四十七條 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