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道路糾紛案
你好,找誰解決,關鍵是要看什麼樣的糾紛,如果是交通事故當然找交管部門,如果是有內人修路佔了你的地容則屬於侵權,在你有相關證據的基礎上可以起訴排除妨害,如果是政府修路補償款沒給齊,你可以起訴政府。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2. 農村關於道路的民事糾紛,還有關於律師說法的質疑
這要從幾個角度理解:
1、村裡的路,不管是一家用還是幾家公用,都視為公用。
2,他家的耕地,有聯產承包分田到戶的依據。
3,村裡的路,沒有國家的規劃,法院無法判斷。
4,村裡的路,只有村裡解決。村裡解決不了,說明村幹部無能,可以找鎮(鄉)里投訴。
3. 建設鄉村公路糾紛案對處理意見不滿。怎麼辦
如果屬於民事糾紛或者行政訴訟案件的話,建議到法院窗口咨詢。如果涉及治安處罰的可以到派出所查詢。
4. 農村土地道路糾紛案例
土地歸集體所有,沒有糾紛。
5. 物權法 關於鄰里道路糾紛
如果只有一條路的話自然是應該能經過的。法律上,如果不讓過就是妨害了他人對自己房回屋的所有,是可以根據答物權法35條,請求排除妨害的,許多人覺得自己的所有權被妨害只能在自己所有的房屋內部才行,其實這種道路糾紛,惡狗擋道(有人養狗,不拴)等都是對你物權的侵害,都可以根據35條請求排除妨害的。道德上這是應該的,不讓過就是為難人。
6. 關於交通事故怎麼起訴
第一步:明確要「告誰」;打官司中,「告誰」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告的對象不對,不僅浪費了時間、人力、財力,還達不到要求賠償的目的。第二步:收集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是認定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定機關,雖然其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應經當事人予以質證,不能當然成為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在訴訟中,對於證明雙方當事人各自應負的責任程度仍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步: 合理要賠償;交通事故糾紛案件中,涉及的賠償問題一般包括財產損害賠償和人身傷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的項目主要有: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等等。其中,誤工費包括兩部分,一是當事人在看病、住院期間不能上班造成的誤工費,二是因處理交通事故善後事宜的誤工費。
7. 法律:關於土地(道路)的民事糾紛
就你這個問題進行解答:
1、該協議明確規定所有權是甲方的,乙方僅享有的內是使用權,而且這容個協議已經說明這個使用權是無期限的(除徵收等該道路即標的物消滅時),現在其要求解除協議,收回所有權,按法律來說,是可以的,因為該道路的所有權屬於甲方,即其有權利收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在協議期限內解除合同是要賠償乙方的損失。
2、如果甲方沒有收回道路,而僅是將原道路寬度減少,如果沒有影響到乙方的正常合理使用就是合法的,因為雖然協議上沒有規定寬度的問題,但是不能堆放雜物等規定,其實質宗旨在於保障乙方正常使用該道路。如果減少道路寬度沒有對乙方的使用造成實質的影響,是與協議宗旨不違背的。
另外,我有疑問,道路怎麼歸甲方所有,而且我個人覺得更像是相鄰權的關系。
再次,即使他收回所有權,解除合同,算是違約,你的損失是很難計算的,如何主張賠償是很麻煩的。
8. 關於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問題
我很同情你的不幸遭遇,我從法律層面幫你解答一下:
1、發生交通事故後,應當立即報警,拿到警方的事故責任認定書;
2、做傷殘等級鑒定;
3、交通事故賠償的項目比較多:
(1)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傷殘系數×賠償年限
(2)殘疾輔助器具費;
(3)被扶養人生活費=事故責任人所在地人均年消費性支出×撫養年限
父(母)贍養費:城鎮(農村)標准×20年×傷殘系數÷子女數
子(女) 撫養費:城鎮(農村)標准×X年×傷殘系數÷2
(4)住院伙食補助費=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標准(元/天)×住院天數
(5)醫療費=診療費+醫葯費+住院費+其他
(6)誤工費=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
固定收入、三年收入或者法院地或同近行業職工工資(計算到評殘前一日)
(7)護理費=護工同等級別護理勞務報酬標准×護理天數
日期按醫囑數額如誤工費的計算
(8)交通費=實際發生的費用
(9)住宿費=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出差住宿標准×住宿時間
(10)精神損害費=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判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有問題可以再問我。
9. 鄰里道路糾紛案件
可以肯定的復回答你絕對勝制訴,這種相鄰關系的案件請不請律師都沒有關系,法院判決都是按照相鄰關系的調解原則來判決,你可以放心,還有鄰居在你方不在的情況下私自將你方的廁所拆除過,如果給你方造成過損失的話可以要求對方賠償。希望回答可以幫到你。
10. 農村道路糾紛
最後通過法律的形式來解決。
這是典型的相鄰權糾紛
相鄰權是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處理相鄰關系時所享有的權利。具體來說,在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間,任何一方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權或使用權,享有要求其他相鄰方提供便利或是接受一定限制的權利。相鄰權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和延伸。
相鄰關系中較常行使的權利包括:
土地或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相鄰各方享有通行的權利,土地或建築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相鄰一方因建築施工、鋪路架線必須臨時佔用他方土地的,他方應予以方便,但施工方應合理使用,完工後恢復原狀,造成損失要給予補償。
對自然流水,相鄰各方都有權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相鄰一方必須通過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另一方應當允許,但使用者應採取措施減少損失,並給予對方損失補償。
在建房挖溝時,應當與鄰人房屋等不動產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影響鄰人房基,不得將屋檐水或流水瀉入鄰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響他人通風、採光或生活;相鄰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響他人房屋的通風、採光、建築物牢固及正常使用的,他方有權責令其截除根枝或伐去竹木,已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相關法條:
《物權法》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十四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負賠償責任。
《民法通則》:
第八十三條 .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民通意見》:
第九十七條.相鄰一方因施工臨時佔用他方使用的土地,佔用的一方如未按照雙方約定的范圍、用途和期限使用的,應當責令其及時清理現場,排除妨礙,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第一百條.一方必須在相鄰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應當予以准許;因此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零一條.對於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但有條件另開通道的,也可以另開通道。